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24节气中的谚语122句

2023-08-25 13:55:16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24节气谚语30句

1、二十四节气各个节气的谚语

(1)、   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目前中国大陆设有5处北回归线标志,分别位于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生活在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附近区域的人们,可于夏至日前后几天的中午在太阳下立根竿子,观察一下“立竿见影”如何变成“立竿无影”。

(2)、2月18日—20日,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3)、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4)、   放荷灯也是夏至的民间风俗。这个习俗主要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对活着的人们的祝福。千百盏河灯在夏至夜晚被人们释放到河中,闪闪烁烁就像散落到人间的点点星光,很是令人心醉。

(5)、丰收第一收,精收第二收,复收第三收,三收才算收。

(6)、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7)、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8)、《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这是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而且这时节,正是“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特别是大雁,便发出集体迁徙的信息,准备向南飞迁。起程佳期多在仲秋的月明风清之夜,好像给人传书送信——天气冷了。

(9)、逢节气施灸不但可以扶正抗邪,亦有助于治病。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且,逢节气施灸可以治疗不少疾病,尤其是一些慢性病症。

(10)、处暑期间,气侯逐渐干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饮用滋阴润燥的滋补汤,有益身心。处暑来临,民间有吃鸭子的习俗,其因是老鸭味甘性凉。

(11)、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12)、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

(13)、每年5月5日或6日,夏天的开始。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14)、   不过应注意生食冷饮不宜过度,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15)、秋风萧瑟天气凉,早木摇落露为霜。寒露时的舒适度比秋分时更进一层,此时正处于十一黄金周期间。在现代人看来此时的秋风怎会是萧瑟?燕鹄的南迁怎会有感伤?在阴阳历相近的年份,寒露正近重阳,“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薇”是何等的明快,可见悲秋的古人真正悲伤是心境。物候谓寒露“菊有黄华“,是说菊花普遍开放,但对桐乡而言,此是的杭白菊还是一垄墨绿,晚秋蚕在此时结束,人们要趁着农忙之前把许多大事办掉,如农家往往选择这个时候单茶报结(定亲),然后再开始准备忙碌,正是应了这丰收的愿望。

(16)、候鸟南归,气温转冷,由于气温降低,水汽成露,昼夜温差大,开始要增加秋装。此时应避免秋燥伤肺,饮食宜宣肺化痰,滋阴益气,避免辛辣。

(17)、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意思是说: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见了;又因天空阳气上升,地下阴气下降,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18)、六月彭祖忌,无风也雨意。(台风季节,没有风也有雨意。)

(19)、一候鸿雁来;鸿雁自北方飞向南方,以避寒冬。

(20)、冬天有两件事最令人兴奋,一件是未知的下雪,冷空气一来,几乎人人都盼望着雪天,哪怕天气预报个雨夹雪,也会传得神乎其神。依稀记得90年代初,小学语文里有篇《瑞雪》,时近年关,在灯光如豆的老屋里给不识字父母长辈们读“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读得他们的表情如书中的配图一般,墙上新贴的独生子年历画泛着新年的光泽,窗外北风凛冽、雪花飞舞,那一刻的温暖和对未来隐隐的期待至今铭记。第二件是已知的过年,掸蓬尘、送灶接灶、抽塘分鱼、打年糕、放百子炮、穿新衣裳、做客人、掮甘蔗、东高桥头扎闹猛……,一个镜头足以让人兴奋,何况这么一连串持续十多天的活动。很庆幸我清晰的记忆是定格在80年代后期生活改善之后,幼儿时穷苦得青黄不接的印象并不深刻。

2、24节气中的谚语

(1)、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2)、二候玄鸟归;燕子春来秋去,自北方飞回南方。

(3)、四:‘’清明若从南起风,定主田禾大收成‘’。意思是说:清明日若有南风吹,可预测丰收之年。

(4)、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民间谚语》

(5)、兔肉洗净与其它配料武火同煮,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2小时,汤、肉同食。

(6)、十月日,生翅,贫弹查某领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阳下山快。懒女人工作不完。)

(7)、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8)、寓意:天气转暖,地下的冰化了,很适合种植葵花和蓖麻。

(9)、节气的变化,总会让古人感触良多,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词数不胜数。一组诗词,一个节气。彩虹娃们通过对诗词的学习、吟诵、感悟,体会了节气的特点、文化,“探访”了古人依时而动的生活!

(10)、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11)、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12)、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着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13)、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14)、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15)、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16)、阴虚体质者进入小雪节气可服以下养生粥:桑椹30克(鲜品加倍),枸杞子10克,大米100克,红枣5枚。先煮米熟,再将洗好的枸杞子、桑椹、大枣入锅同煮,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冰糖或蜂蜜,小火熬制半小时许即成。

(17)、12月7日前后。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大雪时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长,因而有农谚“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等说法,用以形容白昼短到了农妇们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程度。

(18)、早晚注意保暖。谚语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就是提醒大家早、晚注意保暖,需要添加衣服。白露节气天气就进入典型的秋天,早晚温差大,如果这时候再赤膊露体,短衣短裤,就容易受凉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

(19)、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20)、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

3、24节气谚语大全

(1)、地址:朝阳区建国路89号华贸商务楼16号楼311

(2)、释义:谷雨的时候是种植红薯最好的时候,种一棵能收一大筐红薯。

(3)、每年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在农谚中,百姓以“满”指代雨水的丰裕程度,小满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时节。

(4)、大家好,我是来自苏州市至德教育集团苏州市彩虹小学校的李梓涵,今年9岁啦!我喜欢笑,妈妈说我笑起来很甜美,我的小名叫梓涵,你们也可以叫我涵涵哦!我是一个会唱歌会跳舞、又能说会道的小姑娘。不要瞧我年龄小,唱歌跳舞、主持、样样都行。我还在学习小模特和古筝,我的理想是长大当一名舞蹈演员,跳出最美的舞蹈呈现给大家。

(5)、十二月初黑龟湳,落雨落甲廿九暗。(十二月三日若下雨,下到廿九日除夕。)

(6)、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7)、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8)、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9)、俗话说:七八月看巧云。处暑节气前后,天上的云朵也变得更加可爱、奇特。每天的不同时刻,只要你抬起头,看到的云彩好像都是不同色彩和形态的,让人观之不倦、赏之不厌。我们怎能错过这个观赏巧云的好时机呢!

(10)、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从1951年-2006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11)、11月7日前后。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12)、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13)、2月4日-5日,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有“春娃”、“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牛”等风俗。

(14)、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15)、六:‘立秋无雨最堪悲,万物只能减半收。立秋三场雨,马布衫子高搁起’。立秋日无雨,庄稼收成低。立秋后下三场雨,夏天的衣服就不能穿了,天气凉了,该穿秋衣了。

(16)、小雪与大雪接连相至,名字动人,但所指的是大气候,在江南平原地区,极少见到这两节气下雪,不到这里生活的北方人是无法体会到的。白居易诗“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白居易在杭州为官二载,又善于与人文山水对话,自然能深切地感觉到所谓的大雪在这里只是初冬而已。此时的农事,看似清闲,却要为来年的丰收打好基础,冬耕复种、沟渠清淤、水利设施维护保养等等敲敲打打补实弄弄,虽没有农忙时的那般节奏,但也对来年的农业生产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各个地方也会布置今冬明春农业生产的指导意见,因此从农业的基础地位看,这是两个修本蓄能的节气。

(17)、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夏至:白天最长,夜间最短。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冬至:天进白天短,夜间长。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18)、    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刚好与谚语:“冷在三热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在《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从30年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统计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7月下旬,而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都是出现在8月上旬,刚好都出现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时期。

(19)、她是一个是具有丰富色彩且饱含生命的循环,叶落花开之间演绎天地的色彩,雷雨霜露之中施展自然的泽被,檐蛛蜻蜓之舞跳跃俗事的情趣,柳嫩荷枯之时经意时光的流逝,春播秋收之后装满丰收的祈盼。所谓行夏之时,见微知著,既细腻到让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季节的变换,又宏大到苍穹之中无形的更迭。从一个节气到另一个节气,春风化雨,白露为霜;一个季节到另一个季节,麦浪桑田,耕耘收获。道不尽的对自然、对生命、对万物进化的包罗万象。如果要选一种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法则,二十四节气应当之无愧吧。

(20)、六月彭祖忌,无风也雨意。(台风季节,没有风也有雨意。)

4、二十四节气谚语大全

(1)、为什么要防寒?一方面,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进入小雪节气,天气越来越冷,为了避免寒冷伤阳,当避寒保暖。另一方面,寒则伤藏,导致阳气不能闭藏。俗话说,“秋冬养阴”,小雪时节,天地阳气处于闭藏状态,就要避免寒邪侵袭,则能“无扰乎阳”,而顺应四时规律。尤其应该重视头部保暖。因为“头为诸阳之会”,当头部受到风寒侵袭时,很容易引发感冒、头痛、面瘫,甚者引发心脑血管病。建议外出时戴上帽子、围巾等,以防头部受寒。

(2)、立春节日露,秋来水满路。立春落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3)、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4)、小雪时节,气温偏低,阳气闭藏,当减少运动。当然少动并不是不运动,而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运动养生当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打太极、散步、跳舞等,并可以适当伸展、扩胸等。有氧运动不仅能有效地刺激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加身体内的能量消耗。

(5)、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6)、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日出时,有红云是台风兆。)

(7)、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8)、10霜降萝卜,立冬白菜,小雪蔬菜都要回来。

(9)、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民间谚语》释义:谷雨的时候是种植红薯最好的时候,种一棵能收一大筐红薯。

(10)、晚看西北黑,半暝仔起风雨。(傍晚,西北天上有乌云,半夜有风雨。)

(11)、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12)、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13)、六月绵被拣人甲。(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14)、“足知脊”是“尚辉道”健康文化品牌其中的重要部分,“足知脊”的宗旨在于推广杨尚辉先生多年研究总结的独具特色的足道调理手法与脊柱健康智慧学。

(15)、霜降来临温度降,罗非鱼种要捕光,温泉温室来越冬,明年鱼种有保障。

(16)、二十四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7)、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18)、   “春困秋乏夏打盹”,不少人都会选择在中午的时候睡个午觉,因为这样做不仅能够舒缓疲劳,也能让下午能够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新的工作挑战,所以夏至节气开始后应该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

(19)、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至二暑连,秋处露春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

5、二十四节气谚语大全100条

(1)、(配方)莲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

(2)、1月5日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严寒程度可想而知。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江南一带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小寒之后,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3)、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4)、    温汤羊肉是莆田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高级菜肴之一。把羊宰后,去毛卸脏,整只放进滚汤的锅里翻烫,捞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泡浸一定时间后取出上市。吃时,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鲜可口。

(5)、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无处置; 寒露霜降,胡豆麦子在坡上;

(6)、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7)、寓意:这是山区地方的谚语。惊蛰时节前打雷下雨,山区更容易种庄稼。因为山区农田好排水,有益于庄稼的生长。

(8)、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後阴转晴。午後下雨,就会到半夜。)

(9)、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果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10)、早中耕,地发暖,勤中耕,地不板,深中耕根多苗壮节间短。

(11)、送月雨,后月无焦土。(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12)、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13)、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14)、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15)、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16)、所以要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例如白萝卜、白菜、高丽菜、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中药材有杏仁、山药、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等等。

(17)、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18)、   酷暑时节,人体会排出许多汗液,而皮屑、灰尘等很容易混合在汗液中滴落在凉蓆的缝隙间,为螨虫创造了繁殖的温牀。所以夏季一定要定期清洗凉蓆,要先用热水反复的进行擦洗,然后再放在阳光下暴晒几个小时。这样才能把肉眼看不见的螨虫和虫卵消灭干净。夏天用完凉蓆之后,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清洗后保存,再放些防蛀、防霉用品来防止螨虫的出现。如果发现螨虫已经在凉蓆中安家了,可以把樟脑丸敲碎,均匀的洒在席面上,卷起凉蓆,一小时后把樟脑丸的碎末清理干净,再用清水进行擦洗,最后放在阳光下暴晒。

(19)、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谚语都不陌生吧,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更强,更通俗易懂。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谚语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24节气的谚语,欢迎大家分享。

(20)、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1)、桐乡有语云:白露白迷迷,秋分稻头齐,寒露捉早稻,霜降一全倒,立冬无立稻。说得是晚稻在秋时各个节气的不同状态,白露时节是应是水稻微微露白,灌浆基本完成。现在随着品种的改良和产量的提高,生长期也往后推,白露时所见的稻田往往还是一片青苗。一阵秋雨一阵寒,此时离节点上的秋天已过去一个月,才稍微有一些秋凉夏末的感觉,但热气还会时常发飙,气温飘忽不定,只在早晨已有丝些凉意。

(2)、可是...它说的是荞麦。如果指的是人,那该多好啊!而真相是,白露是很多人秋膘上身的时节。

(3)、自古咏秋诗人甚多,唯刘禹锡以一生的乐观与豪情独领风骚。“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夜绿荷霜剪破,赚它秋雨不成珠”自是多情细腻、惆怅无限,但比起刘禹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人生的境界、生命的乐观明显更上了一个层次。在这秋天,对于这难得的好时光里,就应该好好地感悟大自然赋予我们蓬勃的向上的心灵。

(4)、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5)、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6)、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7)、   丝瓜中含防止皮肤老化的B族维生素,增白皮肤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保护皮肤、消除斑块,使皮肤洁白、细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故丝瓜汁“美人水”之称。

(8)、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9)、小雪时节,天地阳气闭藏于地下,应少吃些辛温动火的食物,以免扰动火气,使阳气不能归根。尤其是阴虚体质的人,不宜大量进食麻辣火锅、干锅、烧烤,以及煎炸类食品,否则容易以热助热,使人口鼻干燥,并诱发口腔溃疡、痤疮等。

(10)、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九月时寒时热。)

(11)、这期间,北方地区时常湿热难当,只有当北方冷空气与南方或东部海上输送来的暖湿气流配合默契时,出现一两场像样的暴雨,才可一解暑气。暴雨往往给这些地区的农作物补充急需的水分,但若同时出现强对流天气以及过量的雨水,往往形成局地洪涝和泥石流灾害。

(1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至二暑连,秋处露春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3)、夏季,种子的生命有了膨胀,孩子们假期有了着落,春秋的红黄之间多了一层色彩,礼仪文化便也多了一种素材。

(14)、六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15)、    在主食方面,全麦食品具有较好的防晒效果。其中富含的维生素B可以有效提高肌肤对阳光的抵抗力和复原能力,减少色素沉着;而且全麦属粗纤维食物,有清除体内积聚的毒素的作用,可以减少黑斑形成。

(16)、雨滴黄昏头,行人不要愁;雨滴鸡开口,行人不要走。

(17)、处暑顾名思义为暑气散去,八月下旬,暑假即将结束,但热气并未真正退却,谚语有说“处暑十八盆”,即说明每天还是要准备一盆水来洗去一天的汗水。这个时候也正是生长期短的短日照作物开始收获和长生期长的短日照作物生长繁盛的季节(这句话有点绕),所谓“处暑呒不空心稻”,水稻等谷类作物开始偷偷地灌浆,孕育生命的依赖,此刻也应狠抓农时,做好肥水病虫的管理。

(18)、霜降,出无齐,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19)、足疗有着3000年以上的历史,是中医药特色疗法中的典范,据考证,当年足疗与针灸在我国为“同根生”之疗法,专注于足可以治百病;足和心灵修行的关系也很密切,隋代天台宗祖师智顗在《摩诃止观》卷八说:“常止心于足者,能治一切病。”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区,连接人体脏腑的12条经脉,其中有6条起于足部,脚是足三阴之始,足三阳之终,双脚分布有60多个重要穴位。按照现代研究,足还起到“人体第二心脏”的作用,对血循环健康至关重要。

(20)、六月绵被拣人甲。(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1)、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後-阴-转晴。午後下雨,就会到半夜。)

(2)、● 秋天的林荫道  ● 绿色养眼,一眼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