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描写中秋节的一首诗有哪些?96句

2023-09-07 13:53:10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写一首描写中秋节的诗

1、写一首描写中秋节的诗句

(1)、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2)、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3)、释义: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4)、肠断中秋正圆月,夜来谁唱异乡歌。——张祜《题于越亭》

(5)、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共二十三首·其五》

(7)、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

(8)、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9)、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1)、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12)、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3)、此词洗炼精熟,意境开阔,富有哲理,较之轻浮、侧艳的儿女情,以及粉饰太平的利禄语高出很多,是词中上品。

(14)、========================

(15)、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象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16)、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17)、中秋风月佳辰近,应把云腴对竹煎。——傅察《次韵烹茶四首·仰望群公若会仙》

(18)、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高照,让我们慢慢把酒喝几盅,慢慢把曲唱到终。

(19)、据说月亮是经海底运转,这其中的奥秘无处寻探,只能让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烦。又怕那长鲸在海中横冲直撞,撞坏了华美的月中宫殿。蛤蟆本来就熟悉水性,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潜?假如说这一切都很平安,为什么圆月会渐渐变得钩一样弯?

(20)、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描写中秋节的一首诗有哪些?

(1)、赏月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2)、丹桂花开第二番。——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3)、中秋月圆之夜本是亲人团聚的时候,因漂泊在外却不能团圆。这首词很明显,反映了作者对家乡思念和对亲人牵挂。中秋月圆之夜,把酒对月诉说相思苦。

(4)、这是五十岁左右人的一种心态。一种中年后的心态。

(5)、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6)、第1首,《中秋月》: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7)、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8)、中秋花月共徘徊,正喜相逢笑口开。——吴芾《再和天予二首·中秋花月共徘徊》

(9)、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1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1)、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2)、旷达如东坡,早知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早知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毕竟还是不能太上忘情。巧的是,这几句是恰恰都是东坡写给苏辙的,可见兄弟情深了。

(13)、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秦镜满。素娥未肯,分秋一半。

(1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秋月(白居易诗作)

(15)、这里的老,有些些对世事的看淡,对恩怨情仇的理智。不求别人如何看我待我,那些事求不来;尽本性善待他人恪守本分,把自己做得顺自己心愿一点。等等。

(16)、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17)、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18)、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9)、(点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自然,身边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贬湓浦(pénpǔ,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诗歌清冷至极,悲苦无形。就在这个地方,白居易还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苦难对诗人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好事情。但却因此为后人留下了最美的诗歌,也使诗人从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你说诗人的苦难,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

(20)、中秋五日,风清露爽,犹是早凉天。——晏殊《燕归梁·金鸭香炉起瑞烟》

3、写一篇中秋节的诗歌

(1)、最后两句表明“沛河”的风土人情:“到现在还时不时听着小朋友唱着歌颂汉高祖刘邦的歌曲呢。”这是王世贞作为旁观者的表达。在这种美丽景色的氛围里,他略微消除了乡愁与秋思,而选择享受中秋节的美好时刻。

(2)、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慧霖《闰中秋玩月》

(3)、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4)、《中秋夜》是初唐诗人李峤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出自《全唐诗》。这首诗虽短小,却寓意深刻。中秋月圆人未圆,举杯望月把亲牵。独自守着中秋夜,借酒消愁了心愿。只为幸福的明天,漂泊异乡又一年。

(5)、原文: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6)、我觉得中年以后的人都应该遵照这个医嘱。在认真工作之余,也认真去感受世界之美、享受生活的趣味。

(7)、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8)、我们看第1句“收尽”两个字,颇有“苦尽甘来”之意,乃是因为兄弟分别太久,恰如云雾遮天,不放月光出来,而此夜兄弟重逢,无限欢喜皆从心中涌出,正可以看出“溢”字之妙。

(9)、本期诗人:李 瑾、陆新民、查文瑾、玩 偶、吴常青、王景云、方 缘、一夜无语、默  然、白月光、徐祯霞、海之心、峻峰无限、舟自横、萧西风、玺 风、王炳利、冀卫军

(10)、(点评)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通观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苏轼兄弟感情极好,留下的千古名篇,后人常常放在了爱情上面,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2)、最有边塞味的中秋诗词——《子夜吴歌·秋歌》

(13)、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14)、乘云径到玉皇家。人世鼓三挝。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

(15)、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高适《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16)、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17)、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18)、月到中秋已壮观,更看飞出海边滩。——李洪《十六夜待月海上》

(1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事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

(20)、中秋节这一天,早上下起了雨,诗人正暗自惆怅,有雨,夜间无法赏月呀?可天公作美,傍晚雨就停了,皎洁的月亮没有失约。

4、写一首关于中秋节的诗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3)、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沈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4)、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5)、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阳关曲·中秋月》苏轼〔宋代〕

(6)、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7)、原来白居易所烦恼的并非自家事情,而是远在塞外的士兵。他叹息这些士兵为国驻守边塞,无法与家人团圆,他叹息这些士兵的妻子儿女无法与丈夫父亲团聚。

(8)、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9)、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0)、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11)、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2)、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3)、澄碧的天空如绿水一般,将秋天的污浊一洗而清。明月如飞镜一般,仿佛突然飞到天边。

(14)、在2021中秋节即将来临之际,梅老师从中选取12首最著名的中秋诗词,和广大师生、家长一起分享。

(15)、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16)、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

(17)、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18)、最能激发共鸣的中秋诗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20)、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5、写一首中秋节的诗《中秋》

(1)、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4)、枝头的桂花像垂着的块块白玉,圆月映照了整个苍穹,夜空好似被洗净了一般。风拂动着眉梢和身躯,人儿仿佛就在水晶宫殿里一样。遥看天际,龙翻偃舞,宫殿如画,能感受到那儿歌舞升平而沸腾的气氛。白霜(月光)铺满大地,(我)愿意乘着缤纷的云朵腾空而起。仍记得旧年的今夜,于溪亭酌酒畅饮,望云飘月移。过往的情境如刚消逝的梦,转眼却到了去年此时。自西而来的青雀与嫦娥都告知我佳节(中秋)快到了。(我)寄托旧知好友捎信于你,万万别辜负了这月宫甘甜的香醪。

(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李白《把酒问月》

(6)、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7)、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8)、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9)、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0)、(点评)《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良人”)。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李白描写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等,当然大部分不是写中秋的。

(11)、斟酌嫦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12)、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13)、明月,赋于大地多少清辉;团圆,便还人间多少喜悦。

(14)、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云间的月亮,却为何时圆时缺。今夜里,金风送爽,土花映碧,画栏桂树悬挂着一缕秋香;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莹透澈。谁知道,这好天良夜,却让人忧愁,让人悲咽。孤身只影,怎么可面对旧时明月。

(15)、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16)、今晚同样在楼台举杯赏月,可是乌云密布,雨水浸湿了纱窗,哪里还有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