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曾国藩哲理108句
曾国藩的4个处世哲学
1、曾国藩的四条处世哲学
(1)、154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诸葛长青:制怒,制怒,怒火烧心,后果严重!
(2)、指志向不同的人。常言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哪怕勉为其难走到一起,但最终的结局都会因为理念不同分道扬镳,有可能会反目成仇。
(3)、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曾国藩
(4)、曾国藩年轻时在官场沉浮,难免有心烦气躁之时,便向理学名臣唐鉴先生请教,唐鉴送了他一个字——“静”,心静下来,就能处理各种纷乱的军国大事。
(5)、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6)、“别人是谁呢?”康福睁大眼睛问,“是皇上吗?”
(7)、梁启超成家时读了曾国藩,获得了一套家庭教育的良方,培养出9个子女,个个英才。
(8)、三十年前惨败于洋人的教训,他记忆犹新。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对外国与中国在军事上的悬殊他看得很清楚。
(9)、83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10)、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11)、曾国藩离开座位,在书案前走了几步后又说,“作文与做官并不是一回事。作文以见深识闳为佳,立论即使尖刻、偏颇点亦无妨,因为不至于伤害到某一个人,也不去指望它立即收到实效,只要自圆其说,便是理论,运笔为斤,自成大匠。”
(12)、68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13)、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14)、指志向远大的人。志向远大的人拥有者开阔的眼见,与这样的人交为朋友,也能使自己的眼见开阔。
(15)、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曾国藩
(16)、指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与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在一起相处时,能够学习到他的长处,跟着这样的人交朋友也会激励上进心,使自己进步。
(17)、8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18)、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曾国藩
(19)、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20)、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他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他常对子女说,只要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
2、曾国藩哲理
(1)、曾国藩是个有心人,人家把声音分为“金声”、“水声”、“木声”、“土声”、“火声”等五种声音。曾国藩尤为推崇清声,顾名思义就是清澈明亮。老实人做到开口说话第一步很关键,声音小没关系,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到低沉有力,从而做到条理清晰。条理清晰固然重要,喜怒哀乐做到不能轻易流露,最好始终如一的笑靥如花。
(2)、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曾国藩
(3)、44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4)、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5)、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6)、165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7)、15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8)、湘军之父罗泽南也是湖南大儒。与曾国藩情同手足,他在武昌城下中弹兵败,临终写信给曾国藩,提及:“近年来与长毛作战,亦有一点心得。今将远别,愿送与我兄:“乱极时站得住,才是有用之学。”万语千言,难以倾诉,愿仁兄为国珍重。
(9)、此外,他还制定了很多具体方法来修炼人格。他认为,要修炼人格必须要做到诚、敬、静、谨、恒五个字。
(10)、指不辨恩怨的人。知恩图报是做人的根本,当一个人恩怨不分,那就没有了基本的是非观。这种人别指望得到他的回报,就像农夫与蛇的典故一样,帮了他还容易被反咬一口。
(11)、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曾国藩
(12)、46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3)、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14)、“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15)、112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16)、曾国藩(1811~1872)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
(17)、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18)、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
(19)、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20)、《曾国藩诗文》:教你写出富有哲理的优美诗词。
3、曾国藩 处世
(1)、164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2)、曾国藩出身农家,最终却成为“千古第一完人”。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在晚清恶劣、剧变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去世之时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还让子子孙孙都能获福。
(3)、曾国藩出兵征讨太平军前,有人赠予曾国藩一口家传古剑,他的岳父欧阳老人说:“涤生(曾国藩字)今日喜得宝剑,老夫也高兴。老夫十分喜爱旧日读过的一首古剑铭,现把这首古剑铭送给你,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4)、而且当时虽然局势混乱、清政府衰落,但是其他几路“诸侯”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判断自立为王的成功率很低,所以果断拒绝。
(5)、未来不迎,该吃吃,该睡睡,明天的事情明天面对。
(6)、说到这位我国近代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曾国藩身上值得我们借鉴的品质很多,他的人生和智慧,还有思想都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我曾经看过一些关于曾国藩的书籍很感兴趣,后又看了《百家讲坛》郦波教授主讲的《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也听过单田芳单老的评书《曾国藩全集》。在此,我也谈一谈这位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的晚清名臣。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二品,谥号文正,文正是唐代以后文人谥号中最高的谥号,所以也称他为曾文正。他曾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是洋务运动的发起之一人。都说经商要学胡雪岩,当官要学曾国藩,无数人将曾国藩奉为精神领袖和人生导师。毛主席曾评价他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曾国藩值得我们借鉴的优良品质。人格修炼
(7)、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8)、虽然刚刚进官场的曾国藩逐渐变的“如鱼得水”,但他一直强烈的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言行,甚至时刻提醒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9)、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0)、80夫为善易,积善难。士之于善也,微焉而不厌,久焉而不倦。幽隐无人知而不间,招世之疾逢时之患而不变。是故根诸心,诚诸言行,与时勉勉,不责其功夫,然后亲友信之,国人安之,而鬼神格之也。善积未至,其畴能与于斯乎?
(11)、133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12)、德行在他思想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德行之所以能够排在其他优点的前面的原因是由于它的本质决定的。德行并不是一种固定的形体,而是通过人的动作,行为等方面来体现出来的,同时,树立德行同样也是十分困难的。
(13)、其实,从曾国藩的书信中,还可以看到很多残忍之举,(1)对俘虏的太平军,或不分官兵「一概剜目凌迟」,或『凌迟枭示』,或「就地剜目凌迟」,(2)更让人惊悚的是,《湘军纪》载,「重阳战斗擒获七十余人,(曾国藩命令)杀死后令兵勇割人肉生吞。」(3)英军俘虏的太平军,交给湘军之后,女的被奸之后,开膛破肚,男的一概凌迟处死,即便婴儿小孩也不放过!
(14)、曾国藩率湘军攻占武昌后,六弟曾国华带领在湘乡招募的五百勇丁来到武昌。曾国藩见到他,心中很是高兴。
(15)、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曾国藩
(16)、第四句是"为善去恶是格物"。好了,这才落实到修身层面。格物,格其不正使其正,正什么?正心!把心里的邪思杂念都血拼掉,这些都是"人欲",毫不留情地灭掉,还给心体一个纯纯的良知之心。此外,还需要"在事上磨",注重每一个过程自己的心里是否还有"人欲",不断地省察去除。
(17)、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哲理名言名句大全古代哲理名言宽容的哲理名言曾国藩名言
(18)、“不是的。”曾国藩摇摇头,凝重地说,“包括我在内都是棋子,都是身不由己任别人摆布的黑白之子。”
(19)、“不是的。”曾国藩摇摇头,凝重地说,“包括我在内都是棋子,都是身不由己任别人摆布的黑白之子。”“别人是谁呢?”康福睁大眼睛问,“是皇上吗?”“皇上有时是执子的人,有时又是被执的子,说到底皇上也是棋子。”曾国藩两眼望着空空的纹枰,似在深思。“那么这个‘别人’究竟是谁呢?”康福追问。“冥冥上苍!”曾国藩苦笑着回答。
(20)、4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4、曾国藩的4个处世哲学故事
(1)、古语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给人以面子,一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二是为了在以后的生活中别人给自己面子,会让许多难处的关系变为容易,让许多难办的事情变得顺利,一举而多得。
(2)、一个人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跟他所结交的朋友是否才华出众、品性优良紧密相关,因此,选择朋友不能不慎重。曾国藩深知选择朋友的重要性,无论什么时候,都十分注意交朋友,特别是那些德才兼备之友。
(3)、“不见得。”曾国藩轻轻地摇了摇头。“为何?”赵烈文颇感意外。他深知曾国藩一向尊崇王夫之,但为什么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呢?“船山之学确实宏深精至,但有的则嫌偏刻。比如对人的评价,求全责备的多,宽容体谅的少。若让船山处置国事,天下则无可用之人了。”曾国藩离开座位,在书案前走了几步后又说,“作文与做官并不是一回事。作文以见深识闳为佳,立论即使尖刻、偏颇点亦无妨,因为不至于伤害到某一个人,也不去指望它立即收到实效,只要自圆其说,便是理论,运笔为斤,自成大匠。做官则不同,世事纷繁,人心不官场复杂,尤为微妙,识见固要闳深,行事更需委婉,曲曲折折,迂回而进,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万不可逞才使气,只求一时痛快。历来有文坛上之泰山北斗,官场上却毫无建树,甚至一败涂地者,盖因不识此中差别耳!”
(4)、释义:赞扬别人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别人要在私底下。
(5)、在同僚李文安死后,他的儿子李鸿章入京,投身在曾国藩门下。而曾国藩毫不吝啬自己对李鸿章的栽培和帮助。李鸿章曾经这样说:我从师多矣,毋若此老翁之善教者,其随时、随地、随事,均有所指示。这说明曾国藩对李鸿章十分用心,这也让曾国藩留下了一个“感念同僚、师恩手下”的好名声。
(6)、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
(7)、人生在世,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8)、186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9)、91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10)、唐鉴曾送给曾国藩一本自著《畿辅水利》,一张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化唐鉴。”
(11)、125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12)、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13)、明代人杨继盛曾经给儿子的遗嘱中写道:“宁让人,勿使人让;吾宁容人,勿使人容;吾宁吃人亏,勿使人吃吾之亏;宁受人气,勿使人受吾之气。人有恩于吾,则终身不忘;人有仇于吾,是即时丢过。”这既是箴言,也是苦药,更是一个临终老人对人性的彻悟。
(14)、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15)、指喜欢奉承的人。只会拍须溜马阿谀奉承的人,不会真心帮助人,口中不会说出一句真话,对其缺点视而不见,只会抬高人,让人变得高傲自大。
(16)、指没有自己的看法与风格的人。没有什么主见,优柔寡断随波逐流,这样的人是不能在一起共事的。
(17)、166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18)、92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19)、物来顺应,讲究的是凡事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逆风而行,强行改变。
(20)、毛泽东在24岁时,读曾国藩,总结出了“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著名理论。
5、曾国藩的四条处世原则
(1)、康福(字价人)是曾跟随曾国藩十几年的老部下,曾国藩去世前,康福突然来看他,要回了祖传的围棋。曾国藩说:“价人,你想过没有,世界上的人,其实就是棋枰上的子,无论是我们还是长毛(太平军)都如此。我常常这样想,每当想起这点,便很灰心,不知你想过没有?”“我也想过。不过我想,只有我们这些人才是棋子,大人你老不是,你老是执子的人。”康福笑着说。
(2)、诚,是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3)、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国藩却成为为了连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事的人。”
(4)、曾国藩一生虽然有波折但仕途并没有太大坎坷,这与他圆滑处世之道和深谙做官道理有关,更与他独特的“职场观”有很大关系。
(5)、110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6)、释义:文坛和官场是有差别的,认识不到这两者的差别,多半会一败涂地。
(7)、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曾国藩
(8)、“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9)、115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10)、65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11)、静,是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12)、28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13)、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14)、81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15)、曾国藩本对此非常不屑,认为胡林翼不讲原则,岂可与官文这等贪官庸吏妥协,应该坚决斗争才是啊!可在遭受同僚一系列排挤后,事业倍受掣肘,又看到官文与胡林翼督抚同心,湖北大治,终于澈悟,不再迂腐,遂成内圣外王的中兴名臣。
(16)、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17)、曾国藩出生时,清朝不复当年的强盛,虽然属于地主家庭,但已经家道中落,与普通百姓相差无几,称得上一介布衣。二十一岁中秀才,二十三岁中举人,幸运女神并未一直眷顾他,接连两次会试落第,第三次勉强上榜,赐同进士出身。此后十年间,曾国藩连升十级,从最初不起眼的翰林庶吉士,晋升为兵部右侍郎。
(18)、74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19)、曾国藩认为,人生在世,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他善于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并懂得如何经营人际关系。
(20)、你为何害怕?因为您考虑未来,所以向左走的一步将落下,而向右走的一步将落下。实际上,您想得太多。如果您不考虑两侧,那么半米的宽度足以让您走很长一段距离而不会跌落。为什么有些人做事如此顺利?他们常常专注于当下而没有考虑太多。
(1)、102曾国藩语录: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为人不可过于聪明。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不可轻率评讥古人。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另起炉灶,重开世界。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时。
(2)、143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贷而富者曰文。噫!吾将谓得时乎?尊而骄者不为矣,吾将谓失时乎?富而安者吾为矣。
(3)、曾国藩麾下第一幕僚赵烈文,对大儒船山先生王夫之非常崇敬。王夫之的名作《读通鉴论》在书局刻印过程中,他便零零星星地借来读过一遍,十分佩服船山的见事高明、议论深刻。此时看着这部被装订成十大本的五十余万言巨著,真是爱不释手,心里油然生出一股对船山的由衷崇拜,“大人,船山公议论戛戛独造,破自古悠谬之谈。卑职想,若使其得位乘时,必将大有康济之效。”
(4)、爱占便宜,这是交友的大忌。一个人总是喜欢占别人的便宜,久而久之必然臭名昭著。
(5)、47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6)、101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7)、咸丰年间,胡林翼擢升为湖北巡抚,上任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与湖广总督官文的关系。胡、官之间,天然存在两种矛盾:一是满、汉的种族区别,一是督、抚同城(武昌)的行政矛盾。紫禁城中有块御碑,专供省部级满族干部“恭读”,碑文略谓:汉人不是同族,故不可轻授汉人以大权,惟令其供奔走之役而已。官文牢记这条祖训,故对胡林翼等汉人官吏有着天生的不信任。
(8)、唐鉴曾送给曾国藩一本自著《畿辅水利》,一张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化唐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