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佳人志士和仁人志士的意思121句

2024-01-30 13:43:59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仁人志士的意思

1、仁人志士的意思怎么解释

(1)、关于网络语言:一个东西创造出来,会玩的人自然会创造好的方法。一个凭空创造的事情开头都是不成熟的。假如长期不成熟,必然会被淘汰;假如是好的,将来会被大家接受。

(2)、几经磨难,王阳明终于悟出人生真谛:“向心求教。”流放贵州荒蛮的龙场荒山数年,他潜心修行,大彻大悟,如同佛祖在菩提树下开悟。从此,他以“心学”向世人开示。

(3)、我们今天纪念周老,任何煽情的文字都是廉价甚至是亵渎的。只要闷头问问自己,我们这些后辈晚生要做些什么,才能不辜负这样一位“仁人志士”的智慧和勇气?

(4)、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5)、(举例造句): 那种景象多么扣人心弦! ★秦牧《花城·古董》

(6)、老子跟道教毫无关系。老子死后500年,被"拉郎配"强迫做了道教的教主,实在是大笑话!

(7)、出处:《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8)、我们呼吁社会仁人志士勇于奋斗,这样我们才能更强大!

(9)、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10)、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1)、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2)、现在国际上看重的是创造学问的人,不是贩卖学问的人。贩卖学问是好的,但是不够,国际上评论一个学者,要看他有没有创造。可能你的知识范围并不大,可是你有创造,就是高等的学问。

(13)、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合用作武器的通称,代指武力、战争。

(14)、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5)、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17)、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18)、(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9)、王阳明被人认知的是明代大儒。他和孔子、孟子、朱熹,被并列为中国儒学四大家。王阳明的“心学”被后人称为“王学”,他创立的“心即理、知行合致良知”,成为明以后中国仁人志士做人的典范。

(20)、杀身成仁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回指为了维护答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说:“有志之士和仁慈之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2、佳人志士和仁人志士的意思

(1)、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2)、出处:战国时期的庄子《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3)、   过去我们老师告诉我们,成仁。仁是依于仁,道德仁都是本性。成就这个仁都是明了自己的心性。我们普通人没有深入的了解仁和礼乐。我们现在深入的研究的话。我们普通人也有本性的,但是我们的本性被无明和烦恼染污了,现在我们讲很容易理解。

(4)、可能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王阳明还是一个文武全才。他在维护国家统平定叛乱上有大智大勇。被梁启超称为:“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具伟大,军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勋业。”

(5)、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6)、只要办理得人,不偏不倚,合乎中庸,一以国粹为归宿,那是决无流弊的。---鲁迅《彷徨·高老夫子》

(7)、李宝群写了话剧《此心光明》,主人公明代的王阳明。

(8)、(解释):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9)、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0)、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11)、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出处:《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3)、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求仁。

(14)、出处:《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15)、大批仁人志士,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16)、解释: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17)、堂堂正正、正气凛然、龙骧虎步、英姿焕发、奋不顾身、奋勇当先、顶天立地、力挽狂澜、临危不惧、面不改色、宁死不屈、挺身而出、威震天下、骁勇善战气吞山河、英伟不凡、功名盖世、气壮山河、英姿勃发、龙驹凤雏、大义凛然、宁死不屈、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智勇双全、横扫天下、扫清四海、一往无前、一身正气。

(18)、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9)、周有光的人生经历与中国社会一百年来最轰轰烈烈的变革同步进行着:抗战、内战、新中国成立和之后大大小小的运动,他都是亲历者和见证者。

(20)、现在到了111岁之时,他又说"111岁就等于一岁,一事无成,很可惜的111岁。"——又变回一岁了。

3、仁人志士的意思是啥

(1)、常见成语:当仁不让,仁人志士,麻木不仁,仁至义尽,为富不仁。当仁不让。(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释义):不推让。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该做就做(反义词)隔岸观火、隔山观虎斗、推三阻敬敏不谢、斗、敬谢不敏、临阵脱逃仁人志士。(解释):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释义):志士仁人,不能因贪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生命去成全仁德。(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志士仁人(反义词)害群之马麻木不仁。(解释):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出自):明·薛己《医案·总论》:“一日皮死麻木不仁,二日肉死针刺不痛。”(释义):一日之内肢体麻痹,失去知觉。两日之内肉坏死,针刺没有痛觉。(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近义词)漠不关心、不知甘苦、不省人事、麻痹不仁、多管闲事、不知痛痒、无动于衷(反义词)受宠若惊、义愤填膺、严阵以待、气愤填胸、闻宠若惊、耳聪目明、悲喜交集、神经过敏、感人肺腑、眼疾手快、见微知著、触目伤怀仁至义尽。(解释):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出自):《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释义):为颂扬百神之劳功而举行的祭礼。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无微不至、漠不关心、情至意尽、穷力尽心(反义词)漠不关心、作威作福、不仁不义、惨绝人寰、穷凶极恶、冷酷无情、不教而诛、以怨报德、惨无人道为富不仁。(解释):为:做,引伸为谋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释义):发财致富的人不讲仁慈,心地善良的人不会发财致富。(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土豪劣绅、心狠手辣、唯利是图(反义词)为仁不富

(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害群之马(汉语成语+古代文言)

(3)、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4)、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5)、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6)、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7)、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8)、出处:《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9)、出处:《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11)、“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

(12)、德隆望尊:(释义)指道德高尚,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声望。

(13)、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14)、解释: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

(15)、出处:《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16)、102岁的时候,他去泡温泉,遇见一位2岁多的小孩子,就跟小孩子说,"我只比你大一百岁咧"。

(17)、;智者见智:仁至义尽: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仁义之兵: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仁者能仁:旧指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仁义之师: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仁言利溥:指有德行的人说的话益处很大。仁同一视:犹言一视同仁。仁柔寡断:谓柔弱而缺乏主见。仁人义士: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仁人君子:仁:仁爱。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仁民爱物:仁:仁爱。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旧指官吏仁爱贤能。仁浆义粟:指施舍给人的钱米。仁义君子: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仁义道德: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仁言利博: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仁心仁闻:闻:出名,有声望。有仁慈的心肠,有仁爱的声誉。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仁心仁术:心地仁慈,医术高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仁者不忧:

(18)、   孔子是让我们了解这个道理。假如一个人,只爱惜自己的身体,活了一百一千岁,都没有成仁啊。所以孔子说,有杀生成仁。不是只说,把身体杀掉了,广泛的讲,就是成就仁是最重要的。叫我们一心一意的求道,一心一意的明心见性,其他的事情并不重要。

(19)、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

(20)、出处:《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4、仁人志士的意思

(1)、大规模地动用武力进行战争。也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2)、出处:《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3)、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译文:“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5)、解释: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6)、出自:春秋时期,晏子《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及敦将为逆,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7)、出处:《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8)、出处:《论语·颜渊》:“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9)、王阳明在世时的明朝皇上是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的荒唐无聊,史上有大量的记载。他居然养了一百多个男宠,整日变态生活,行止不堪入目。这样一个人,听说王阳明平定了宁王的叛乱,竟然想以此为契机,连游山玩水,带建功立业,贪天功为已有。这实在是荒诞的太有戏剧性了。

(10)、指有高尚道德和远大志向的人。也作“志士仁人”。

(11)、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12)、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3)、为什么知识分子遇到磨难呢?因为当时否定知识分子,它要消灭知识分子。对那段历史,我没有什么评价。要消灭知识分子,还有什么评价?没有。

(14)、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

(15)、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16)、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7)、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18)、解释:很长时间感受不到肉味的鲜美。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19)、德高望重:(释义)指道德高尚,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声望。(用法)用作褒义,多用来称颂老人。

(20)、愿观众在傻笑之余,探究探究王阳明的“致良知”到底是什么意思?“知行合一”为什么从明以后成为中国文人做人的标杆?今天,我们向王阳明学习什么?

5、仁人志士的意思 星球

(1)、仁人志士:原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现泛指爱国的、愿意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2)、千千万万的人都是平凡的人,都是没有大作为的人,都是随波逐流的人,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平凡的人怎么生活,这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对这门科学和艺术没有贡献,不过我的一生倒是有平凡生活的经验,如此而已。

(3)、示例:而在那海一样的人民当中,到处都有出类拔萃的劳动英雄,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当中开出的鲜艳花朵。

(4)、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

(5)、(示例):大批~,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6)、石林彝族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7)、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8)、唐·赵蕤《长短经·是非》:“损益殊途,质文异政,或尚权以经纬,或敦道以镇俗。语曰:……‘君子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人。”

(9)、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0)、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1)、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12)、许多人了解周老大概是从他晚年对文化与中国发声开始的。“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这一脍炙人口的金句,就是出自老先生之口。晚年周老说出了许多常识,因为是从一位见证了几乎整个20世界中国沧桑世事的百岁老学人口中说出,分量自然非凡。

(13)、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4)、出自:战国时期的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15)、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16)、释义: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17)、在李宝群笔下,王阳明得人生真谛还有一件大事,就是他在平定宁王叛乱后,皇上和朝廷表现出来的荒唐。当朝皇上为了外出寻欢作乐,竟然下旨让王阳明放了已经被擒获的反叛的宁王,皇上要带兵前来再把宁王打败,亲自抓获,以示圣威。这样把国家大事如同儿戏,让王阳明彻底看透了皇上的无能和朝廷的腐败,他坚持告老还乡,以讲学为生,终成一代大儒。临终前,弟子问他,还有什么话说,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8)、   古时候就有这样的例子。古时候的夏禹王,就是摩顶放踵,很危险的到处跑。三过家门而不入。这就是一个成仁例子。

(19)、出处:《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20)、仁人志士:(解释):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1)、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也代指七十岁。

(2)、释义:治理天下,和我放马又有何不同呢?只要把危害马群的马驱逐出去就行了。

(3)、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4)、出处:《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5)、解释: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6)、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释义: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8)、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9)、写这样的戏,王阳明的对立面是什么人?敢不敢正面写这位正人君子的对立面。这是当今考验剧作家良心的。

(10)、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2)、读书“百变”,其义自见!居家像这位五年级小姐姐一样学古文,孩子喜欢得停不下来!

(13)、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14)、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5)、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6)、我得到一个原理,叫白菜原理。好的不吃,坏的再吃,不坏不吃,坏了全吃。我觉得这很有趣味,我觉得世界上有许多事情跟白菜一样。

(17)、85岁以后,周有光先生退休,开始闲下来思考世界历史和文化的问题。正是从这些思考中,我们看到了比他为人称赞的成就更深一点的东西——一个五四时代以来的智者——独立、勇敢、无所畏惧的追求真理,纵使磨难重重,仍可坦然以对。

(18)、李宝群没有回避这个无耻的皇帝的如此荒诞的行径,把他直笔亮在舞台上。正德皇帝和昏庸和无聊,反衬了王阳明的正直和无奈,戏就好看了。

(19)、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20)、出处:《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解释:比喻即使对一个普通的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也指意志坚定,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