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114句

2023-07-24 12:11:31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行必果下一句

1、言必信,行必果的意思是

(1)、后来,“无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这句话民谚在长期辗转流传中,音义皆变,结果以讹传讹,竟错成“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的凶言恶语了。

(2)、所以:“言必信,行必果”后面还有一句,读完你就知道,它原来是骂人的

(3)、实际上,这句诗源于《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原句是“死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4)、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诚信乃为人之道,立身之本。

(5)、子贡当时问孔子:“什么样的才能被叫做士?”

(6)、例如“小人长戚戚”(《述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阳货》),“小人过也必文”《子张》)。

(7)、所以儒家学说思想不是让人去固守某一原则、某一承诺,而是因时设地的去思考什么才是最优先最急迫最需要遵守的原则,而不是片面坚持“男女授受不亲”,片面的讲“言必信,行必果”。

(8)、此处,孔子强烈表达了他对执政官员的极度讽刺,称他们连“言必信,行必果”的小人都不如呀!

(9)、孔子认为,即便是普通人,你也得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他说的很明白:第三等的“士”就是“言必信,行必果”的普通人,其内含的意思是“言必信,行必果”是对普通人的基本要求,做到了这一点只是基础而已,勉强算为“士”。之所以只能算是第三等“士”,是因为他的境界还不够高,如何才叫境界高?就是第一等所谓的“行己有耻,不辱使命”,即所谓的有自己的信仰,而且会办事;然后是第二等的“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而且“人们认可他夸赞他”,即有道德;到最后才是第三等的“说到做到,做就做到底”,即只知道硬拼死干而已,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过,第三等“士”起码坚持了“信”和“果”,“信”就是有信用,既表示在一件事上信守承诺,又表示在经常做事中别人能信任你的话,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认为“信”是做人的基础;“果”即有结果,不能做着做着没消息了,必须得有个结果,而且是你最初承诺的效果。孔子认为,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还是比那些“斗筲之人”强得多。

(10)、培根的原句是:“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很明显,他也是想强调后面。

(11)、孔子认为,说了话,按照自己意思,无论如何要做到,是极端之人,是过于绝对化的人,是不分黑白是非之人。

(12)、出处: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

(13)、但是当我看到局里的墙上贴着“有诺必践,有践必实”这么一句话时,就觉得意思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当我读到这么一句别扭的话时,马上就想到这分明就是“言必信,行必果”的白话表达嘛,何必大费周折说成这样呢?但仔细一想,贴在墙上肯定是经过他们反复讨论才确定的,怎么会想不到“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呢,但是为何不用?难道这句话是贬义?

(14)、不过吗,这些意思发生改变的诗词句。除了诗词不能乱用外,其他的都可以按照现在的意思来理解。

(15)、这句话一直被理解为只要父母还健在,子女就不能去远的地方。

(16)、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7)、在《论语》中这个词并非纯是褒义,但是后来语意有所转化,基本变成正面的了.

(18)、“言必信,行必果”是孔子的一句名言,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做人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是一个明显的褒义成语,但其实这句话并不完整,属于断章取义,完整版的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硁硁(kēng),耿直貌,也可以理解为浅薄固执;小人,与士相对应,一般人或普通人) 

(19)、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20)、首先考虑的是事情当做不当做,而不是自己的诺,所以孔子把它定义为小人,当然,孔子这里的小人,不是我们现代所说的小人的意思,他是意思是只是一般人,普通人,不是大人,不是明明德的人。

2、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

(1)、在后世的传颂中,逐渐忽略了全诗上下文的语境,这句原本描写残酷沙场中战友情的诗句,就被沿用为赞美夫妻之间不离不弃,相伴终生的美好爱情的名言。

(2)、英雄不问出处,出自明代杨基的《感怀》,原意是: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意思是英雄们各自有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没必要问他们的意见是从哪里来的。现在,被世人演绎成:只要一个人成了英雄(成功者)就没必要问他的出身和来历。

(3)、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4)、孔子名言“言必信,行必果”,风行当代,不少公众场合都挂着这句话,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

(5)、从小到大,我们都被要求这么做,也用这句话来夸人。

(6)、因为诗词更多的是要放在整体的环境下一起理解,而成语或者俗语,则早在几千年的流传中改变了本意,变成了大家都默认的意思。

(7)、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8)、然而,孔子这句话真意却被误解了几千年,是想当然断章取义的结果。

(9)、对照孔子的这段话就能大概明白,孔子所追求的仁义,是那种符合时势发展要求的仁义标准,而不是固守某一主张,某一理性,某一信条。

(10)、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在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到最后,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我们坚持了,也不会后悔。

(11)、其实,孔子对“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持严厉批评态度,在他心中,能够“言必信,行必果”人竟然是小人。

(12)、指人老了特别容易健忘,但不应忘记生命中经常思念的那个人。

(13)、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4)、    最让我惊喜的是我的两个宝贝女儿,生活中,连偶尔来家做饭洗碗,也在用家风语言:言必信,行必果!

(15)、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有诚信者,必有所成。

(16)、《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7)、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18)、如果仅仅是为了“言必信,行必果”,这只是属于,在比较低的等级上,他们的信念是相对较为薄弱较为模糊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执着的是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的,甚至是一个胡里胡涂的偏执狂。

(19)、听说最近药姐在发小福利。9月每周五晚抽取幸运儿送出爱奇艺会员。喜欢药姐的朋友们,快去加小跟班好友吧!

(20)、孔子弟子公良孺,身材高大,才德又好,武功很高。

3、言必信,行必果,出自哪里?

(1)、孔子还特别指出,还有比小人更低一等的人,就是那些没有肚量的执政官员。

(2)、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指:一般人只重自己的诺,而不能更深层次的思考事情当做不当做。士(有才德之人)首先考虑的是事情当做不当做,而不是自己的诺。

(3)、这句话出自汉代黄石公《黄石公三略》: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士。被世人演绎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赏,策之以罚,感之以恩。取大节,宥小过,而士无不肯用命。

(4)、后世的人,往往只引用前面两句,而最重要的话,还在后面。

(5)、子贡不解,问道:“刚刚订盟约,也可以背弃吗?”

(6)、鄂君子皙听不懂,叫人翻译成楚语。就是上面的歌谣。歌中唱出了越人对子皙的那种深沉真挚的爱恋之情。

(7)、孔子为了避免大家引起误解,又在后面加了一句“抑亦可以为次矣”,就是说如果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也可以作为更次一等的“士”了。这实际上是一种鼓励,相比于那些真正的“小人”,这种人的行为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孔子为什么不完全赞同“言必信,行必果”?有很多人学习儒家经典,会武断的认为儒家的君子就是那种揣着架子、板着面孔、说话咬文嚼字的老古板、道学先生。

(8)、一代枭雄曹操,一边感叹“人生苦短,去日苦多”,一边又在自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备就更不用说,他自身底子薄,大半辈子都在颠沛流离,如果没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他是很难坚持到最后的。因此,史书上评价刘备是“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即愈挫愈勇,屡败屡战,终究出人头地。

(9)、(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讲信用的人。

(10)、孔子曰:“要挟下订立盟约,神是不会认可这种盟约。”

(11)、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言必守信,行必踏实。

(12)、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shao)之人,何足算也?”

(13)、精神:自己与整个世界其他系统的关系。(人生的意义)

(14)、现在这成语的含义已经变成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15)、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怎么能称得上啊?”

(16)、我们一般的人,或者大部分的普通大众,是下三层决定,也就是说,我有什么的环境,我有什么样的能力,决定了我去做什么?而另外一些人,他们不是,他们凭着,自身的信念和价值观,来支撑著自己的行为准则,而没有考虑,或者忽略,目前自身处于的环境,或者目前自己的能力是什么样的。而是如何在某时间、某地点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做等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个「我是谁」的问题。像马云、孙正义、稻盛和夫、格鲁夫等等,就属于这些异想天开式的人物。

(17)、有一次,我干爹干妈来我家吃饭(70多岁的风水大师),还没坐上一会儿,就用罗盘在我家东量量、西测测后劝我说:阿华这房子别说住人了,连鬼都不愿意住,卖了吧!⋯2016-2017年一直赔銭,诸事不顺,还有很多搞资金盘的人纷纷找到我,不胜其烦……

(18)、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与人相交,切勿轻诺。

(19)、“言必行,行必果”现在多用来赞美说到做到,恪守诚信的美德。这句话源于《论语子路篇》,孔子与众弟子谈论士的道德品行:

(20)、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例子: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跟在她的身后哭哭啼啼吵着闹着要跟她去。曾子的妻子骗孩子说:“你快回去吧,等妈妈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听了妈妈的话乐颠颠地回去了。

4、言必信,行必果的含义

(1)、蒲人害怕了,对孔子说:“如果不去卫国,我们就放你走。”

(2)、这句话成为了多少父母劝自己孩子回家工作打拼的金句,居然其实一直都只说了半句话。

(3)、释义:信:可靠,可信;果:果然,果真,有后果。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

(4)、所以其实这是句骂渣男的诗,各位男性朋友们千万别再用在情书里,纵使对方也不知道真相,但这句诗的寓意嘛,确实不怎么好。

(5)、言必信行必果一说的就是,人一定要守信用,做事就一定要尽力办好,且不拖泥带水。古人日,言而无信不诚也,言而无果不忠也。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诚信对于一个人很重要,对于一个国家则更为重要。

(6)、曲解:古时中国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制不够公正,所以在高官犯法之后可以不受惩罚,不受刑罚。 

(7)、一个人能否熬出头,看这3样东西就可以了——看志向是否远大且坚定、看言行是否“言必信行必果”、看心态是否经常积极乐观,还蛮有道理。人生越来越走上坡路,也常用这3个迹象——志向远大且坚定、言必信行必果、心态积极乐观。大家觉得呢?

(8)、这句话出自庄子的“吾生有崖,而知无崖。”一向被用来激励人们努力读书。

(9)、唯有践行语言信念,坚韧不拔,重信严行,才能实现理念,才能兑现承诺,才能获得赞誉!

(10)、在这上面句子里面的小人,多指行为卑劣、品德低下的人,是彻彻底底的批评。但是我们要了解到,孔子说一个人是“小人”,有时只是指这样的人社会地位低下、没有经历过比较好的教育,向上面说的“硁硁然小人哉”,就不是说这种人行为卑劣,而是说这些人太拘泥于规章制度、太死板、死脑筋,不足以担当国家大事,不能做“大人”而已。

(11)、如何看一个人的志向是否远大呢?曾国藩有一句识人术口诀:“凡人材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轨,而日即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矣。”

(12)、其实,现在法律也有规定,如果是被迫或要挟下签订的协议,法律可以不承认,因为非个人真实意思的表达。

(13)、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4)、孔子:明君有三惧!勾践为此下令:知错不报断足;唐太宗为此每天寝食难安,今天每个管理者当镜鉴

(15)、叶公说:“符合仁爱叫诚信,遵循道义叫勇敢。听说胜这个人务求实践诺言,而又遍求不怕死的人,应该是有私心吧?不管什么话都要实践,这不是诚信,不管什么事情都不怕死,这不是勇敢。您一定会后悔的。”

(16)、《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孔子的一个故事,可以说明以上道理。

(17)、对牛弹琴比喻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对不懂得美的人讲风雅。也用来讥讽人讲话时不看对象。

(18)、意思是指说出的话一定足以信任;既然行动就一定要有结果。

(19)、不问是非的固执己见,说到一定做到,做事死磕到底,就是顽固不化的小人。后来孟子又补了一刀,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也就是说,如果你人格很伟大,就不要来“言必信行必果”这一套,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只要合乎道义就行了。

(20)、子西说:“我听说,胜这个人诚实而勇敢,不做没有利的事情。把他安置在边境上,让他保卫边疆。”

5、言必信,行必果还是言必行,行必果

(1)、另外,在新时代的号召下,年轻人应“知行合一”的人生理念,与“言必信,行必果”是有高度一致的理念。

(2)、其实在《悲惨世界》里结合上下文,大文豪雨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心的神秘,深邃和可怕。

(3)、示例: 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来是言必信,行必果。

(4)、“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所以这句话完整版的意思其实是:言必信行必果,只有固执的庸士才这么干。

(5)、人无信不立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没有了信誉度得不到周围人群的认同感,你这个人就无立身之地.

(6)、孔子再次解读:“如果同一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很孝顺自己的父母,而乡里的人称他格外尊敬自己的兄长,这样的人算是差一点的士了。”

(7)、    我的变化就象童话故事一样精彩和神奇:可以用灰姑娘与白雪公主来媲美!

(8)、比如,文艺青年很喜欢的“一树梨花压海棠”,其实是首小黄诗。

(9)、实际上,这个典故出自汉武帝刘彻当初娶陈阿娇(比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要早)时说的句话:“若得阿娇为妇,当以金屋贮之。”

(10)、《墨子·兼爱下》:"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

(11)、庄子中这句话的原意是告诫世人,人处在天地之间,要不断地修为自己,用博学、明辨、慎思、审问、力行等准则来要求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人生境界,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达到与社会的良性的互动。

(12)、由此可以看出,孔子重“信”准则,有个“正道”前提,如果离开“道”"德"这个大原则,就不是真正的信。

(13)、信: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恪守信用。

(14)、——而孔子正是采取了后一种逻辑。圣人岂是虚名哉!

(15)、    干爹在我好说歹说的邀请下终于来我家做客:进了家门,说了句一一阿华你搬家了吗?是上次我来的那个地方吗?我笑了没有回答他,只是说:干爹您坐我给你做好吃的。没想到我这个有职业病的干爹,趁我不注意,再次在我的家里测来量去,连我那个狭长的厨房也不放过,他自言自语地:不可能呀,这屋的风水怎么都正了呢?奇怪哟!随行的几个朋友嚷嚷着:老爷子您没有看到阿华装有家风吗?

(16)、谁要能当得起这句赞誉,那简直就是个很了不起人物,也不知能引起多少人崇拜。

(17)、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8)、《庄子.养生主》中有一句名言一直被许多人用于鼓舞学习者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张贴在无数教室里面。

(19)、可见,孔子的看法到今天也适用,而且上升到法律层次。

(20)、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d们称他尊敬兄长。”

(1)、话说春秋时代,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游玩,钟鼓齐鸣。摇船者是位越人,趁乐声刚停,便抱双桨用越语唱了一支歌。

(2)、孔子很无奈地道:“唉!他们都是一些器量极小的人,算什么东西呢?”

(3)、没人知道具体是什么意思吧?都以为只是讲爱情的诗句?Navie。

(4)、而群龙无首这个词出自《周易·乾卦》:用见群龙无首,吉。

(5)、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言行一致,使人踏实。

(6)、整个逻辑下来,“言必信,行必果”就是基础,做人的基本,但绝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要想成为一等“士”,还必须再提高自己的层次,要在坚持做事、把事做实的基础上再提升下道德水平,然后在获得了做事本领和道德素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多用脑袋思考,不仅能做事,而且明白为什么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最终树立起自己的信仰。反过来讲,高层次的“士”其实都建立在“言必信,行必果”的基础上,如果连“言必信,行必果”都做不到,那你连普通人都不是,就是一个混蛋。有信仰的一等“士”一方面吸纳了“言必信,行必果”的基本功,另一方面在某些事情上也可以“不信”、“不果”,二者逻辑不同,因此也并不矛盾。所以,放在小范围小思维里看,这句话是褒义,但放在大范围高层次里看,这句话就是贬义的了。

(7)、实际上,孔子说这句话的原意是,提醒士大夫们要洁身自爱,千万不要触犯法律。而一旦犯法,将有刑具加身,则应赶紧自杀,不能受辱。所以,即使刑不上大夫,而大夫也不会因有罪而逃避惩罚,这实际上是礼教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

(8)、老爷子又质疑道:难道这些文字和国画有这么神奇的能量?老人家临走时对我说:阿华,我决定了,我和你干妈以后就住你家养老了。当时我笑着说:干爹您不是说这房子连鬼都不愿意住吗?干爹说:不一样,不一样,风水全正了,风水全正了,在你家住对我们身体好!

(9)、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渡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之时,他就能够说:我所有的生命和一切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0)、近义词:言而有信(yánéryǒuxìn)

(11)、 (解释):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12)、有一次,在《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力》的课堂上,老师讲到了,NLP6个逻辑层次时,突然理解了,孔子为何要这样的,也明白了孔子至所以过了2000多年,依然还值得我们学习的原因之一了。

(13)、现在这句原话是“识时务者在乎俊杰”的名言已被歪曲成赞赏见风使舵,甚至是对为虎作伥的认同,这与原意大相径庭。

(14)、〖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