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惜时好学名句107句

2023-08-09 12:04:16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惜时好学文言文翻译

1、惜时好学文言文翻译和注释

(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①句意: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仍,仍然。②句意: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顾,看,视。这里指往旁边看。③句意: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洞,打洞。④句意: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裕,宽裕。 

(2)、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3)、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1)同“否”(2)舍弃(3)才(4)回头看

(7)、当然,考上中专也相当不简单,那时中专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一本B,但我觉得难度却还要大些。

(8)、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①绝情欲,弃凝滞②,使庶几③之志,揭④然有所存,恻⑤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⑥,虽有淹留⑦,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⑧。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⑨,不免于下流⑩矣!

(9)、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公大笑乐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1)、我不知道这样的提法是否妥当。但我常常怀念那时的老师,那时的同学,那时的读书状态,那时的精神劲头儿。那是一个物质贫弱却精神有力的年代。

(12)、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3)、(3)讽刺了那些忧虑不切实际的事物的人;学习不能略有所知就骄傲自满,略有进步就狂妄自大。

(14)、(2)(如果)没有鸡,不吃鸡罢了,离饥寒还远着呢。

(15)、(1)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16)、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A.“若屈伸呼吸”的意思是: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若:代词,你。并不是“如果”。故选A。

(17)、(屠户)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8)、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9)、   达到    增长    振奋    

(20)、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2、惜时好学名句

(1)、C.有误。“年与时驰”的“时”解释为:时光;

(2)、(2)句中的“乃(才)、悟(明白)、寐(睡觉)、盖(大概是)、以(用来)”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3)、--《淮南子·原道训》◇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战国楚·屈原◇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4)、时无重至,华不再阳。--晋·陆机◇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5)、有一段时间,听班里同学说,一早上学路过村东小麦地,往日寂静的知青小院边上,总有人在大声念着什么。

(6)、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7)、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8)、A.文章叙述了屠户和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9)、(1)无以致.远(2)无以广.才(3)意与日.去(4)悲守穷庐.

(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1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1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夫君子之行”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13)、(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①人不堪.其忧②必有我师焉.③舍之则藏.④好谋.而成者也(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用之则行”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1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5)、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16)、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7)、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18)、(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9)、这句话的意思是: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因此应停顿为: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故选A。

(20)、《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

3、惜时好学文言文启示

(1)、在这里,我不想聊三十年前自己的高考,我怕话匣子打开收不住,怕那段繁复的沉重的甚至是悲壮的记忆,打乱目前尚属平静的心境。

(2)、答: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3)、C.三省吾身:多次反省自己。省,xǐng,反省。故选C。

(4)、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5)、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7)、A.学而时习之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8)、(2)广泛地学习并且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常常思考眼前的事,仁就在这中间了。

(9)、乙:庞恭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恭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市集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恭说:“如果两个人说市集上有虎,大王相信吗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如果三个人说市集上有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会相信。”庞恭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恭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恭回国后,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

(10)、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告诫儿子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11)、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1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一宋朱熹《观书有感》

(13)、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一一清钱泳《明日歌》

(14)、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15)、考查赏析寓言的寓意。在乙文的故事中,杨子的邻居的羊逃跑了,已经有家属亲友等人去追寻,还觉得人不够,又来请求杨子的童仆帮助去追,结果还是没有追到。为什么呢?因为岔路太多,岔路中间又有岔路,不知道该从哪条岔路去追,所以这么多人去追,还是追不到。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事物往往都是复杂多变的,就如同许多的歧路。只有明确了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至像文中的众人一样,找不到丢失的羊。人心也会有很多杂念,这些杂念就如同歧路,往往会把人诱导向错误的方向。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专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如果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会像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诫的那样,到头来是会一无所获,甚至会有丧失本性,丧失生命的危险的。

(16)、☞2020春学期丨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17)、☞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可下载)

(18)、(1)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__________)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0)、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4、惜时好学的诗句有哪些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统编七下八下九下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

(3)、(4)①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离开)了。

(4)、狼虽狡猾,但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5)、(2)①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6)、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逐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已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8)、☞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与总结)

(9)、(2)句意: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非志”表假设,不能分开,正确的朗读节奏为:非志/无以成学。

(10)、(1)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1)、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2)、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

(13)、(4)①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离开)了。②当时孔融的两个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5)元方:知信明礼,机智聪明,明白事理,正直率真。孔融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处变不惊,安定从容,无所畏惧,审时度势,预料到灾祸的到来。 

(14)、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15)、--《后汉书·冯异传》◇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16)、(注释)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jiāo)嘐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

(17)、--卓别麟◇想成事业,必须宝贵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徐特立◇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18)、A.文中的杞人因担忧天塌地陷以致于茶饭不思,寝食难安。

(19)、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①,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②,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③,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④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⑤。

(20)、A.永窜伏于凡庸        B.于我如浮云             C.其一犬坐于前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惜时好学的作文

(1)、(3)屠户身上表现了复杂的性格,先是怯弱,后来勇敢机智。

(2)、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3)、☞统编语文7-9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全)

(4)、命题规律从主题内容上看,主要有惜时好学、聪明才智、传统美德、处世为人、山水游记、勤政为民、反腐倡廉、事理探究等。一般来说,文言知识主要是实词、虚词、句式。文言文中的理解分析题主要是借助文言词句来理解文意、理解人物、理解作者表达目的的及写作手法。

(5)、☞统编七下八下九下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

(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根据乙文“‘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分析,谢奕听了弟弟的话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听从弟弟的意见,改变脸色并放了老翁。这体现了谢奕对幼年弟弟尊重、平等的态度。甲文“公大笑乐”表现了谢安对儿童毫不掩饰自己的赞赏。据此分析,这两人都表现了对儿童的尊重、爱护,关心儿童的感受。

(7)、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8)、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9)、D.文章结尾以反问句式收束,再次强调君子要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表达了诸葛亮希望儿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10)、--别林斯基◇时间是伟大的导师。--伯克◇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

(11)、(1)甲文告诉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妥协、要坚决斗争,才能胜利。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14)、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15)、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16)、(注释)①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②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③庶几:接近。④揭:高举。⑤恻:恳切。⑥嫌吝:怨恨耻辱。⑦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⑧济:成功,实现。⑨窜伏:逃避,藏匿。⑩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

(17)、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18)、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即是回忆他的游宦生涯。在此阶段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级官吏详情已不可考。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出任江州祭酒(此官职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

(19)、(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2)、②句意: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广才:增长才干。

(3)、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4)、C.“天崩地坠”可以想象为地球遭受了巨大的人为灾害。

(5)、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6)、(2)句意:年华随着光阴流逝。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7)、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