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关于勤奋读书的古诗四句91句

2023-08-11 12:25:58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读书的古诗四句

1、有关读书的古诗20首

(1)、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2)、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弱龄计事外,委怀在琴书.——晋·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5)、对于每个热爱智慧、重视心灵的人来说,读书就是世界上最为快乐的事情。

(6)、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7)、——鲁迅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8)、____左思《咏史八首·其一》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____章碣《焚书坑》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9)、——清·黄景仁《杂感》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0)、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11)、(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2)、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

(13)、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③。

(14)、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15)、古诗赏析:陆游是一个善于学习的诗人。他提倡“万卷虽多应具眼”,又强调“诗思出门河处元?”他一生之中写出大量优秀诗篇,是与他的苦学精神分不开的。这首《《读书》陆游古诗》七绝,如同诗人的学习体会,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况,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

(1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17)、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读书》)

(18)、我一面细读《离骚》,一面举杯痛饮;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关味。

(19)、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20)、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2、关于勤奋读书的古诗四句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知识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情怀。全诗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寒士的困顿生活,给人凄凉、清苦之感,寥寥数语,质朴平实,于小处见大,自然揭露出社会生活真实的一面。

(3)、《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胡居仁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

(5)、——阮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6)、“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7)、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8)、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

(9)、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10)、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11)、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1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3)、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14)、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____杜甫《哀江头》

(1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16)、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____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17)、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18)、可惜诽谤你的人太多,难以置辩,有功难封,你流落到江南,来赏玩这里的青山。长江滚滚东去,下有蛟龙发怒,掀起波浪;你这次乘着扁舟离去,何时才能回还?日后我们在大梁城中定能再见,那时你必然还是牢守节操,家中只有破屋数间。

(19)、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20)、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3、读书的古诗四句 古诗大全

(1)、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3)、——鲁迅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见过了大海和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再看上眼;除了诗人所念与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其他能使他动情的女子了。就算他信步花丛之中,也懒得回头看上一眼。这种心境,看似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潇洒与淡定,其实是情到深处的一种忠诚。“半缘修道半缘君”,“修道”更是由于对亡故妻子的思念之情难以排解。而这样专属于一个人的“关注”,读来觉得甚为感动。

(6)、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7)、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书籍是《唐诗三百首》,可能大家会问,这是一本人人都知道的书,内容并没有出奇的地方,你要分享的亮点在哪里?我想说的是,今天之所以要分享《唐诗三百首》,就是因为它是一本人人都知道的书,但也是一本很多人都没有真正重视的书。昨天我和同事讨论的时候,同事问我为什么是《唐诗三百首》而不是四百或五百首。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三在中国文化里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包含一切,容纳一切。所以就“三”一个字眼也体现出汇编者对中国文化的深深理解。

(8)、白话文释义:家中的财产是些什么,就是那满满一屋的书籍。在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斋缓缓打开书卷,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德才兼备的人们虽然没有在同一时代,但自古以来他们却是互相赞许欣赏的。在书桌上看见书的欣喜,胜过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见。

(9)、陆游与表妹唐婉的爱情故事,历来为大家知晓并为之感到惋惜。封建家庭中,婚姻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感情也未幸免而遭到了破坏与强拆。分离之后,唐婉再嫁,再次偶遇时不免要伤心哀叹。这一首写于沈园墙上的《钗头凤》,也随着他们的爱情故事流传了下来。

(10)、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__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1)、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12)、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13)、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____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14)、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____欧阳修《画地学书》

(15)、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6)、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____颜真卿《劝学诗》。

(17)、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18)、苗木要靠泉水来灌溉,心灵则需要理义来润泽。

(19)、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0)、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4、读书的古诗四句词语

(1)、这首《读书》七绝,如同诗人的学习体会,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况,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

(2)、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

(3)、唉,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我能告诫您的也就到此为止了。

(4)、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5)、——马云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高尔基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

(6)、白话文释义: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7)、《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8)、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0)、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11)、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12)、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清代诗人袁枚,博学多才,他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人们,读书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13)、车胤囊萤光,孙康映雪读。诸人家虽贫,有志自勤苦。

(14)、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劝学》唐代: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15)、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

(1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7)、〔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18)、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0)、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5、关于读书的古诗100首

(1)、〔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2)、--伊萨克·巴罗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4)、白话文释义: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5)、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6)、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一样珍贵。若不是被来往行人赞赏的逗笑打断了思绪,我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咏史》(唐)戎昱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9)、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朱熹《观书有感》)

(10)、这两句出自北宋时汪洙的"神童诗"。已经是千余年之后的事了。是重生,还是穿越?其实在封建时代,读书人——士,社会地位确实不低,应该算是体制内的吧。读书取得秀才地位后,见县官是可以免跪拜之礼的。那个时代,下层人的上升通道,除了战争中靠军功外,就剩下靠读书科举去当官。因此,这句话没错!

(11)、阳光照在堂外的栏杆,流水淙淙绕着长廊流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停在枝头的鸟儿,那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的文章。不要蹉跎岁月,人生只有读书是最好的事。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