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端午节诗词大全简单又漂亮74句

2023-08-12 12:39:35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端午节的诗词大全

1、端午节诗词大全四句

(1)、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2)、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4)、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5)、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6)、——宋 苏轼《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7)、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8)、《端午即事》  文天祥·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9)、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10)、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11)、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1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3)、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宋·胡仲弓《端午》

(14)、在我的印象中,五月节是神奇的节日,这天总是阴天,我们都能早早儿起来,我们能找到最好最高的艾蒿,上坟回来裤脚都湿了,那种并不是特别漂亮的石臼花让我莫名的激动。除了挂在大门和外屋的门边,我们把剩下的艾蒿拧成“火绳”晒上,等到暑天的夜里就能点燃赶走蚊子。粽子,是妈妈包的,五月节之前一天包好烀熟。粽子的主料是大黄米或者黏高粱米,浸泡十天左右,洗净放上红枣。我帮忙清洗苇叶,马莲。妈妈把几片苇叶错落叠放到手掌宽卷成漏斗的形状,把泡好的黏米和红枣放进“漏斗”,用力压紧,将上边的苇叶弯下来包裹严实,用马莲绑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妈妈的动作麻利,一气呵成,我试了很多次都没成,松散是大忌。

(15)、虽说有些神化,但一位诗人,能够被人们近两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着实令人敬仰。

(16)、译文:五月端午节日适逢接近仲夏,时令气候清凉白天渐渐变长。盐佐料已放在鼎里可以吃梅,畅饮美酒举杯劝酒尽情谈笑。端午节是古人遗留下的习俗,到现在时间久长已延续多年。

(17)、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18)、 清《端阳故事图》 第五开名《悬艾人》,题:“荆楚风俗以艾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19)、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20)、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

2、端午节诗词大全简单又漂亮

(1)、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

(2)、——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4)、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5)、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6)、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7)、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8)、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唐代殷尧藩《端午日》

(9)、为了寄托大家对屈原的哀思,此后就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

(10)、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刘禹锡《竞渡曲》

(11)、 清《端阳故事图》 第七开名《裹角黍》,题:“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以赞时也。”

(1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3)、徐扬(生卒年不详),字云亭,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弘历南巡,徐扬恭献图册,得到皇帝的赏识并因此入宫供奉,在如意馆供职达26年之久。擅长人物、花鸟、楼阁,官至内阁中书。

(1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1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6)、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7)、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18)、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19)、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20)、翻译: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

3、端午节的诗词大全原创

(1)、翻译: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2)、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3)、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5)、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6)、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7)、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8)、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张耒《和端午》

(9)、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騃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薰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10)、华  中 || 雨疏深夜,那堪煎急;壮怀何寄,只争朝夕

(11)、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12)、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13)、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14)、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15)、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16)、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7)、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18)、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却没朋友能共赏,略凄凉哀伤,怀念起为国尽忠的屈原,又增添了许多悲哀。

(19)、释义: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20)、吟咏端午的诗作还有很多,以上仅举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这些诗歌生动描绘了古人过端午的情形,因各地习俗不尽相同,有些内容我们无法体验,但最基本的吃粽子、采艾草及这些活动带给人们的喜悦和感怀在千载之后仍能拨动我们的心弦。

4、端午节诗词大全简单 小学生

(1)、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2)、10)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3)、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5)、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6)、关于端午的禁忌,汉代应劭《风俗通义》专有记载,“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五月五日当天不晒荐席”。《荆楚岁时记》也说: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盖屋。而端午节的习俗众多,与节令气候密切相关。煎兰汤沐浴、采制草药、采菖蒲、艾叶、剪艾虎钗于头、悬于臂镇祟辟邪、制作雄黄酒、祛毒杀虫、贴天师符、钟馗像、佩香囊、系五色丝、避兵缯、长命缕、吃粽子、赛龙舟……

(7)、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  

(8)、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9)、端午节赛龙舟,热闹非凡。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

(10)、原文: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11)、在南宋代诗人张孝祥笔下《点绛唇》中的端午则是这样的:

(12)、谁信骚魂干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谗龙怒。

(13)、易  晟||几树木棉花竞红,满园飞燕舞长空

(14)、古诗里也描述了很多古人在过端午节的时候的风俗和热闹的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