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谐音字的歇后语和故事120句

2023-08-27 12:46:18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谐音字的歇后语

1、谐音字的歇后语有哪些

(1)、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他在前面一种烈性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2)、10唐僧的书——一本正经(谐音字为“一本真经”→“一本正经”)

(3)、炒咸菜不放酱油 —— 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4)、灯草打鼓------------不想。(不响)。

(5)、河边洗黄莲——何苦(谐音字为“河苦”→“何苦”)

(6)、灯盏无油——费心(谐音字为“费芯”→“费心”。)

(7)、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8)、《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旳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旳带有幽默性旳话语。通常有两种:

(9)、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10)、半空中抹糨子(jiangzi)糨糊)——胡(糊);

(11)、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12)、踩着银桥上金桥——越走越亮堂戏法的本领——全凭手快

(13)、 炙欸装酒——唔在壶(乎)   用瓦煲盛酒,酒不在壶里,所以说“唔在壶”。“唔在壶”与“唔在乎”谐音,运用时指满不在乎。

(14)、请各位家长扫描这张图片,进入台州教育健康码小程序,在"我的"里面,输入孩子的姓名和身份证,给孩子领取教育健康码。记得每天健康打卡!每日打卡!每日打卡!

(15)、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16)、裱糊匠开糟房(酿酒作坊)——酒少话(画)多

(17)、拆了茅房盖楼房——臭底子;底子臭;根子不净

(18)、吃人参----------候补。(后补)。

(19)、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20)、1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谐音字为“荤荤沉沉”→“昏昏沉沉”)

2、谐音字的歇后语和故事

(1)、歇后语:八十岁的老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2)、张飞妈妈姓吴——无(吴)事(氏)生非(飞)

(3)、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谐音字为“粒粒在目”→“历历在目”)

(4)、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5)、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6)、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7)、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8)、1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小苏他爹——老输(苏)

(9)、   做了就做好看点哦,文末老师会放上一些来自小红书的手抄报模板。

(10)、饭甑肚欸放铁尺——蒸(真)家伙   客家话称铁器为家伙。蒸饭的甑子里放把铁尺,就成了“蒸家伙”了。“蒸”与“真”谐音,运用时指真物真事,一点不假。

(11)、井里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12)、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麽人都有(什麽仁都有)

(13)、电灯泡上点火——不然(燃);其实不然(燃)

(14)、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这是我准备的关于谐音汉字的歇后语,快来看看吧。

(15)、我在中山大学中文系听黄海章教授上古代文学课。他在课堂上讲授唐诗《春江花月夜》,分析过该诗的艺术特点后,提问一位男生,没想到竟然答非所问。黄教授听了,用带客家话口音的普通话说:“简直是丈人佬的菜地——愕然。”来自客家地区的同学哄堂大笑,而坐在旁边的同学问我:“你们笑什么?”原来黄教授用的是客家话歇后语。我解释说:丈人佬即岳父,菜地即菜园,丈人佬的菜地就是“岳园”。客家话“岳园”与“愕然”谐音,岂不就是那学生的回答令黄教授感到“愕然”了!

(16)、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17)、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18)、吃人参——候补(谐音字为“后补”→“候补”。)

(19)、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20)、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3、谐音字的歇后语括号里的字

(1)、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2)、打灯笼搬石头——照办(谐音字为“搬”→“办”,“照搬”→“照办”。)

(3)、1粪坑关刀——文不能,武也不能。(谐音字为“闻”→“文”,“舞”→“武”。)

(4)、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5)、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谐音字为“想入飞飞”→“想入非非”)

(6)、 擂椎撑碓——无杈(差)客家话“擂椎”即“棒棰”。舂米的碓不用时要用丫杈撑好,没有丫杈,只好用棒棰了。客家话“无杈”谐音“无差”,运用时指毫无差错。

(7)、(比喻某件事情没有得到回答,或没有落到实处j

(8)、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谐音字为“粒粒在目”→“历历在目”)

(9)、1画上的马——不奇(谐音字为“骑”→“奇”)

(10)、飞机上放鞭炮——想(响)得怪高(比喻想的很美好,或计划很宏大。)

(11)、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谐音字为“无发无天”→“无法无天”)

(12)、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13)、八月十五的月饼——人人欢喜;个个喜爱;上下有

(14)、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谐音字为“只有一锯”→“只有一句”)

(15)、在研究歇后语旳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旳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旳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16)、人家也觉得‘八顺’大概是小名,而‘不忍’则是谐音。——茅盾《手的故事》二

(17)、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18)、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19)、百灵,也许你并不是最成功的,但你可以最努力。

(20)、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尤其是一些诗作)

4、谐音字的歇后语大全

(1)、狗长犄角——洋气(谐音字为“羊”→“洋”。)

(2)、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3)、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4)、1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谐音字为“离屎不远”→“离死不远”)

(5)、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6)、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7)、火砖烧瓦——共窑货   用青砖砌窑烧瓦,青砖与瓦都在同一窑内,所以说是“共窑货”。运用时指一样的货色,含贬义,相当于普通话的“一丘之貉”。

(8)、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9)、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10)、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11)、☞  珍藏级!300节省部级英语公开课视频

(12)、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13)、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

(14)、 落秧落倒麦——杂种   播种要用稻谷,却错撒了一些麦种,是谓“杂种”。运用时成了骂人的话,相当于普通话的“狗杂种”。

(15)、墙上栽菜——无缘(谐音字为“无园”→“无缘”)

(16)、歇后语: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17)、簸箕里的蚂蚁——条条是路;条条是道;路子多

(18)、皮皇帝的妈妈——皮太(谐音字为“皮太后”→“皮太厚”)

(19)、鸡啄蚂蚁——正适宜(谐音字为“食”→“适”)

(20)、三十年的纺织娘--老油(蚰)嘴,(评评粘网的老蚰蚰如何?)

5、谐音字的歇后语

(1)、四是故事类。如“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2)、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3)、四川资深教授千里迢迢来梅,找到了八百年前的祖地

(4)、11)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5)、驳脚妹欸——贪(淡)行  客家话“贪”、“淡”同音;“贪行”即“淡行”。把女婿续娶的女人认做自己的女儿,俗称驳脚,相互间没有什么血缘,来往不多,所以说是“淡行”。运用时多指彼此很少往来。

(6)、字母表 | 声母 | 韵母 | 整体认读音节

(7)、●.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8)、蹩脚木匠的活路(活儿)——东一句(锯),西一句(锯)

(9)、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10)、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麽人都有(什麽仁都有)

(11)、歇后语:酱缸里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12)、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13)、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14)、这个例子就是歇后语的运用,人们说歇后语时一般只说前半句,后半句不说,因为大家都知道,心领神会.

(15)、吃人参——候补(谐音字为“后补”→“候补”。)

(16)、⑹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17)、和尚的房子----------庙。(妙)。

(18)、怀儿婆过独木桥 -- 铤(挺)而(儿)走险

(19)、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20)、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1)、歇后语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部分表示解释、说明,像谜底。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部分,把后一部分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可以分为喻义性歇后语和谐音性两大类。

(2)、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3)、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谐音字为“颠倒试飞”→“颠倒是非”)

(4)、1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5)、   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这些都是谐音的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6)、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7)、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谐音字为“无发无天”→“无法无天”)

(8)、针尖上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9)、8)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10)、年三十个鸭欸——唔知死   年三十是宰鸭的时日,鸭子还不知道要被宰。“唔知死”,客家话喻事态严重还不察觉。

(11)、老九的兄弟----------老实。(老十)。

(12)、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13)、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谐音字为“想入飞飞”→“想入非非”)

(14)、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15)、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16)、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麼人都有。(什麼仁都有)。

(17)、1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18)、《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19)、33)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20)、潮州伯公——学佬神(老成)   潮州人,客家人称之“学佬”;伯公,即土地神。这样一来,“潮州伯公”便成了“学佬神”了。客家话“学佬神”与“学老成”谐音,运用时指学稳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