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梭罗生平资料卡60句

2023-07-11 12:00:07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梭罗生平

1、梭罗生平

(1)、人们终日惶惶不安,迷失在自己制造的种种需求中,在物质的罗网里苦苦挣扎,最终只是物质占有了他们,这就是人的物化,这样的生活他称为“沉默的绝望”。“看啊,”他写道,“人们已经变成了他们的工具的工具。”他们

(2)、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3)、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说:「不要以为你试了前面的十多次你就能准确地表达,而是要再试一次……不是因为需要时间把故事写得够长,而是因为需要时间把它变得简短。」他还说:「写作不能靠运气……你能写得最好的就是你最为擅长的。每个句子都是长期试用的结果。作者的个性贯穿全书每一页。要想改变这一点他是无能为力的。对作家而言没有什么比这更真实的了——风格即其人(风格就是人本身)。」

(4)、基于很多人的热情与好奇,梭罗便通过写作的方式,公开了这两年多来他的生活,于是,便有了《瓦尔登湖》这部书。

(5)、人们有一种模糊的观念:如果他们在合资经营中坚持不舍,或者持锹铲地持续不停,所有的人最终都会像坐上火车一样到达某地,费时不多,也无须花钱。然而,尽管一群人奔向火车站,而售票员也高喊着‘请大家上车!’但当煤烟散尽蒸汽冷凝消失之后,人们才发现只有少数人上了车,其余的都被滚滚车轮碾压而过。人们把这称之为「一场令人悲伤的事故」,事实也的确如此。

(6)、我们这样回答他,“那就是说,那些傻瓜不是生在康柯德;但是谁说他们是生在这里的?他们太不幸了,生在伦敦,或是巴黎,或是罗马;但是,可怜,他们也尽了最大的努力,当然他们很吃亏,他们从来没有看见过康柯德附近的培次门池塘,或是九亩角,或是贝琪·史多沼泽,而且,上天派你到这世界上来,不就是为了加上这点观察?”

(7)、从钱钟书的开场白,“我没有订婚”,到杨绛的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开始,他们从两个人变成了我们仨。钱钟书曾评价妻子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在我看来,杨绛只是单纯地想做好一名妻子。

(8)、维持结盟最好的办法,就是单纯地做好一个妻子或一个丈夫。在成全对方的过程中,也是成就自己的过程。

(9)、爱默生成了新英格兰及美国南部外其他国家著名的讲演者。当他不能如期出席某些演讲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会代替他。爱默生会的演讲有许多不同主题,很多他的作品内容都是摘自于他的演讲。

(10)、梭罗生平极喜欢旅行,他曾三度远足游历缅因森林(MaineWoods),四度游历麻州的科德角(CapeCod),也常去游新罕姆什州的白岭(WhiteMountains)和蒙纳德诺克山(Monadnock)等风景区。这些旅行供给他丰富的写作材料,后来收集成册的有《旅行散记》(Excursions),《缅因森林》和《科德角》等书。一八六一年间他还不顾肺结核症的缠绕,扶病到明尼苏达州去游历一番。那时他的身体己经非常虚弱,次年五月六日他就病逝于他最心爱的故乡──康考特。  

(11)、要想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必须埋头苦学,认真钻研,还要付出很多的金钱成本和时间精力。即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赚取收入,也没有优秀作品用来还钱,同时还要付出不小的学费成本,自然穷困。

(12)、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最先模仿的就是父母的样子,想要让孩子爱读书,自己就先要变成一个爱读书的人。杨绛父亲说,“没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杨绛记着父亲的话,同样也用在了教育女儿上面。

(13)、在他卷帙浩繁的日记中记载了他的日常生活和所思所感,他的观察体悟和他的一些小小的冒险。后来他从这些日记中提炼出材料写就了他的传世之作。不过在瓦尔登湖畔他完成的第一本书是《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一周记》——表面上看这是他在隐居瓦尔登湖畔六年前与哥哥约翰一次泛舟旅行的记录,但实际上是掺入了他的思想、观念和读书评论的文学著作汇编。他于1849年将其自费出版,印了1000册,直到四年后,仅卖出了不到300册。

(14)、一是他并未撤回他自己以前宣称的基本原则,因此,他也必定感觉到他必须以某种方式将这些原则与自己新的好战姿态相协调。

(15)、黄灿然访谈:此中有真正的精神严肃性(肖海鸥)

(16)、在我们这个时代,梭罗的现象如此令人惊异,应当引起巨大的关注。尤其是他以幸福之身,对其取得独到成功的方法给予了明确说明。可是,大多数读过他的解说的人,甚至大多数心有戚戚满怀倾慕去阅读他的人,并未听从他的忠告。他们或者说是因为自己不能效仿他,或者断言只有碰巧像梭罗那样天生异禀的人,这些方法才行得通。

(17)、例句:你是我的莫逆之交,我当然要义不容辞地替你排解困难。

(18)、不同的读者当然会在《瓦尔登湖》中发现自己最觉意味隽永、最为心赏共鸣的篇章。但对他的如下理论同等感兴趣或者同样信服的人则相对寥寥:他的社会理论;他对个人主义的辩护,其中主张每个人都要努力自我拯救;他对自然界的美丽与趣味的颂扬;最后,是他的神秘的弦外之音。但是,这本书之所以是一部杰作,部分原因在于它确实将不同的事物整合成一个整体,其中每一个元素如果表现出完全的合理性,则在整体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几乎无人试图完全效仿他的生活。他也确实说过并不希望有人完全效仿他。许多人从他那里有所收获。但是,只撷取他的思想和理想的片段常常使此种继受难以立足。因为他思想体系的每一部分都是彼此支持互为逻辑辩护的。

(19)、他说,“他们因为他们的晚餐价昂而自傲;我因为我的晚餐价廉而自傲。”在餐桌上有人问他爱吃哪一样菜,他回答,“离我最近的一碗。”他不喜欢酒的滋味,终身没有一样恶习惯。他说,“我模糊地记得我未成年的时候吸干百合花梗做的烟,似乎有点快感。这样东西我那时候通常总预备着一些。我从来没吸过比这更有害的东西。”

(20)、爱默生集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于一身,他的诗歌、散文独具特色,注重思想内容而没有过分注重词藻的华丽,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且有典型的“爱默生风格”。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文字“爱默生似乎只写警句”,他的文字所透出的气质难以形容:既充满专制式的不容置疑,又具有开放式的民主精神;既有贵族式的傲慢,更具有平民式的直接;既清晰易懂,又常常夹杂着某种神秘主义......一个人能在一篇文章中塞入那么多的警句实在是了不起的,那些值得在清晨诵读的句子为什么总能够振奋人心,岁月不是为他蒙上灰尘,而是映衬得他熠熠闪光。

2、梭罗生平资料卡

(1)、后世的人总觉得梭罗是个隐士,在屋外种点儿土豆、菜豆,饿了就在湖里抓两条鱼吃,还吃过土拨鼠,他不买衣服,更没有别的什么消费。

(2)、很多人想问杨绛先生,怎么做才能培养出像钱媛这么优秀的孩子。杨绛的回答,会令你大吃一惊。她曾回答张者说,“在上海我做了中学校长,还兼高三的英文课,作业都改不完,根本没时间陪孩子玩。”连陪孩子玩的时间都没有,更何况是教孩子学习了。

(3)、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4)、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来「认识和接受(take)」梭罗呢?既不能把他当做一个徒事戏谑的玩家,也不能仅仅把他视为一个庄严的布道者。是的,应当把他视为文风夸诞的作家,他的夸张诞漫不是无所用心的,他是为了强调真理。也许,每一个个人——梭罗说过,他愿世上生灵多姿多彩,各具特性——都必须自己决定应当从梭罗那里「接受」什么,「接受」多少,为了他自己灵魂的至善。有一件事的确是不可原谅的,那就是对梭罗闭目塞听,既不倾听他的教诲,也不去沉思他的思想。

(5)、作为梭罗的近邻和忘年交,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也许是早期对他有过最重要思想影响的人。梭罗读到的爱默生的第一本重要著作「论自然」,就出版于他上大学期间。他的毕业演讲题目是「关于商业精神」,其中的若干表述已经敲定了他的哲学基调:

(6)、不幸的是,奢侈和清贫一样,不过是事物的另一极。尽管它能驱动社会,其弊端同样不言自明。美国二次大战后社会的富足可说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高水准,完全有能力满足其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但是消费的不断升级促使美国两极分化,社会底层怨声载道,去年洛杉矶爆发的暴乱确实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7)、很多人认识杨绛,是通过杨绛的作品;很多人喜欢杨绛,则是看到了她作品后面,藏着的灵魂。内敛不张扬,简单而不贫乏。正如她在《我们仨》中的描述,“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

(8)、摘自《一生的读书计划》,克里夫顿·费迪曼 约翰·S.梅杰著,译林出版社

(9)、略将人类与他们的住宅改变得不成模样。斧头永远在那里破坏他的树林。他说,“幸而他们不能把云砍下来。”“那蓝色背景上用这纤维质的白色颜料画出各种形状。”

(10)、钱媛很聪明,按照杨绛父亲的评价是:“过目不忘是有的。”后来,钱媛成为了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深受学生和老师的喜爱。

(11)、梭罗在书中有一句名言:大多数人都是在平静的绝望中度过一生,所谓听天由命就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绝望。

(12)、虽然人们想到梭罗时首先想起的就是他在瓦尔登湖畔的栖居,但他在那里居住的时间却只是从1845年7月持续到1847年9月,这期间还因他去缅因州森林的旅行而中断。梭罗从未打算把这作为他永久的生活方式,这只不过是一次实验,为了回答他自己的一个问题:生活可以怎样极尽简朴而仍不失为美好的生活?多数人似乎认为,东西越多生活就越富足,他们自我奴役所求取的一切,结果证明只是一种负担。他决心尝试截然不同的生活,用实验证明了一个人只需要极少的东西就能获得幸福,即使身无长物也不必有难以为生的恐惧,经此确证后,他再没有理由继续这一极端的实验。

(13)、投稿邮箱:2479791180@QQ.COM

(14)、《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15)、他们二人的婚姻,算得上是民国时期,难得的一股清流了。没有背叛、没有复杂的三角关系,单纯地相识、相知、相恋。

(16)、梭罗生平极喜欢旅行,他曾三度远足游历缅因森林(MaineWoods),四度游历麻州的科德角(CapeCod),也常去游新罕姆什州的白岭(WhiteMountains)和蒙纳德诺克山(Monadnock)等风景区。这些旅行供给他丰富的写作材料,后来收集成册的有《旅行散记》(Excursions),《缅因森林》和《科德角》等书。一八六一年间他还不顾肺结核症的缠绕,扶病到明尼苏达州去游历一番。那时他的身体己经非常虚弱,次年五月六日他就病逝于他最心爱的故乡──康考特。

(17)、与普通人相比,杨绛的一生并不普通。在时代背景下,经历了聚散离合,贫困、落寞,但这一生,她却是幸福的。杨绛说,“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有书的陪伴,杨绛一直也并不孤单。书帮助她开阔了眼界和思维,所以,她每走的一步,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18)、霜浓之夜,我高栖在小楼上,         

(19)、梭罗离开湖畔小木屋后又去到爱默生家里,在那里呆了一年,爱默生当时正在欧洲。之后,他还是一如既往拒绝投身职业生涯,重又回到父母家中,有时帮忙制作和销售铅笔,有时又去当测量员——这是一项户外职业,不会把人束缚在日常工作当中,还能提供一笔生活费用,又不占用太多的个人生活空间,因此他接受了这项工作。但在他的朋友和赞助人爱默生看来,他这简直是在浪费天才,尽管他自己说他发现在康科德村做一个无藉藉名的卑微人物好处多多。不过,他偶尔也会发发文章,在康科德或者别的地方搞搞演讲。更重要的是,他对瓦尔登湖畔实验的阐释之作还在慢慢打磨成形。1854年,他离开湖畔七年后,这本书才由出版商出版。尽管不是完全被漠视,但直到作者去世后该书才被公认为是杰作。

(20)、若干动因促成了这一从人类社会象征性的退隐。其中最简单的动因,用梭罗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同乡公民们既不可能在法院为我留一席之地,也不可能让我谋得一个副牧师的教职或者提供其他生存之道,我必须自谋生计,明白了这一切,我义无反顾地转向了森林,在那里我要声名卓著得多。」但这当然并非是唯一的解释。他新的栖隐之所不外是他早年就决心寻觅的避世阁楼在森林中的映现。他说,他决心「远离公众舆论,远离政府,远离宗教,远离教育,远离人类社会,」并且,他还决意要「孤独地自己面对自己。」

3、梭罗生平简介英文PPT

(1)、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2)、在离开将近七个月后他回到康科德,但没有回爱默生家,而是重新加入他父亲的家庭作坊当帮手制作铅笔。一年以后不久,即1845年3月,他开始在瓦尔登湖畔亲自动手建造他的单间小木屋。同年7月14日他搬进小木屋,开始了他名垂青史的实验,人们喻之为他人生写就的最伟大篇章。

(3)、杨绛认为,与其说教给孩子听,不如以身作则做一个好的榜样。杨绛和钱钟书都喜欢读书,一有空闲,手里必将捧着本书在阅读。

(4)、要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感,过有大丈夫气概的独立不羁的生活。让财富成为生存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让我们对商业精神从此塞耳绝听。……我们栖居的这个奇妙的世界,它的美妙奇幻远胜于方便适意,它的美丽炫目远胜于称心合用。它是供人们赞美歆羡的,而不是徒资耗用的。

(5)、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则;教育最高级的阶段,就是尊重孩子的喜好。做母亲,就要踏踏实实的做好母亲,单纯地只做母亲,不要有其它的角色。

(6)、实际上,梭罗的隐居生活只有两年零两个月,他非常喜欢旅行,他所出版的著作大多是游记体,比如《缅因森林》《远足》《科德角》,但他流传最广的书还是《瓦尔登湖》。

(7)、一八三九年间,他和他的哥哥约翰作过一次回味无穷的旅行,十年后出版的《康考特与梅里麦河畔一周》(AWeekontheConcordandMerrimackRiver)就是记载这次旅行的一本游记。全书分为七章,每章绘述一天的生活──包括天气的变化,情绪的起落,和读书心得等,描写细腻,丝丝入扣,可以说是一本情文并茂的杰作。这时他们兄弟二人同时暗恋着一位名叫爱伦·西华尔(EllenSewall)的小姐,而且先后都尝到了失恋的滋味,因此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中还隐藏着不少痛苦的回忆。  

(8)、直到今天,对于梭罗支持约翰·布朗是背叛了他的原则,还是对他的原则的终极体现这一问题,在梭罗的研究者中存在着极其广泛的意见分歧。约翰·伯勒斯认为,这是「梭罗一生最有意义的行动」;但其他人则认为这是对他宣称的非暴力信念的彻底背叛。「1800年前,」梭罗写道,「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今天早晨,因为偶然的命运,布朗上尉被吊死在绞刑架上。」在悠悠众生中,对教导「不要抗拒邪恶(而要用善良来克服它)」的人与赞成用杀戮手段来抵抗自己所认为的邪恶的人,梭罗竟然没能辨别出其中的差别,这是非常奇怪的。

(9)、许多读者和梭罗同时代为数寥寥的读者中的多数人一样,对梭罗作品中的自相矛盾和层出不穷的遁词借口颇有些忿然。有时,湖畔隐居似乎是对大道至理的演示,有时似乎又仅仅只是某人取便一时的权宜之计。在《瓦尔登湖》一书的开篇他说他是因为某些乡邻们对他生活方式的好奇而写作。但在接下来的段落中他又承认自己意在教诲:「我乐意说些什么……关于……你们读者诸君,关于住在新英格兰的各位居民,关于你们的生活条件,你们生于斯世斯地,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有无必要生活得如此糟糕,还能不能加以改变。」当被指责自私,不作善事,或者不肯扶贫济困时,他就向激烈的个人主义逃避。他如此陈说:当我接济穷人使他们和我过上同样舒适的生活时,他们却宁愿保持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至于作善事,我已努力尝试过,这件事看上去如此奇怪,我敢确信,它并不符合我的宪法。」或者他说:「我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不是为了使它成为生活的乐土,而是无论好坏,都要在其中生活下去。」可是,当你执此以为他的圭臬时,他正努力从事于将此世界变得更好。

(10)、一次,钱钟书低着头告诉杨绛,“我打翻了墨水瓶,染了房东的桌布”、“门轴也弄坏了,现在门关不上了”。

(11)、他宁愿减少他日常的需要,并且自给自足——这也是一种富有。他旅行起来,除了有时候要穿过一带与他当前的目标无关紧要的地区那才利用铁路以外,他经常步行几百里,避免住旅馆,在农人与渔人家里付费住宿,认为这比较便宜,而且在他觉得比较愉快,同时,也因为在那里他比较容易获得他所要的人,打听他所要知道的事。他脾气里有一种军人的性质,不能被屈服,永远是丈夫气的、干练的,而很少温柔的时候,仿佛他只有在与人对敌的时候才觉得自身的存在。他要有人家说谎言,让他来拆穿;要人家做错事,让他来嘲笑;也可以说他需要稍稍有一种胜利的感觉,需要打一通鼓,方才能充分运用他的能力。

(12)、冬天的回忆(MemoriesofWinter)

(13)、爱默生虽是个抽象而深奥的作家,但他的演讲仍然有很多人来听。爱默生的作品,是以其日记中对针对事物观察后的意见为主,在他还在哈佛大学就读时已有写日记的习惯,那些日记都被爱默生精心地编好索引。他把自己的经验及想法写在日记中,并带出一些有意义的讯息,并与他密集且浓缩过的演讲精华相互结合。后来他修订并润饰演讲内容,好放在他的散文及一些其他作品中。

(14)、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15)、梭罗是最真挚的;先知们深信道德的定律,他圣洁的生活可以证明他们这种信仰是有根据的。他的生活是一种肯定的经验,我们无法忽视它。他说的话都是真理,他可以作最深奥最严格的谈话;他能医治任何灵魂的创伤;他是一个友人,他不但知道友谊的秘密,而且有几个人几乎崇拜他,向他坦白一切,将他奉为先知,知道他那性灵与伟大的心的深奥的价值。他认为没有宗教或是某种信仰,永远做不出任何伟大的事;他认为那些偏执的宗派信徒也应当牢记这一点。当然,他的美德有时候太趋极端。他要求一切人都绝对诚实,毫不通融,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这是他那种严肃的态度的起因,而这严肃的态度使他非常孤独,他虽然是自愿做隐士,却并不想孤独到这一个地步。

(16)、 布面油画,1881年,84x112cm 

(17)、他的知觉是敏锐的,他说晚上每一个住宅都发出恶气,像一个屠场一样。他喜欢苜蓿纯洁的香味。他对于某些植物特别有好感,尤其是睡莲;次之,就是龙胆、常春藤、永生花,与一棵菩提树,每年7月中旬它开花的时候他总去看它。

(18)、爱默生的《论文集》赞美了人要信赖自我的主张,这样的人相信自己是所有人的代表,因为他感知到了普遍的真理。爱默生以一个超验主义名的口吻,平静地叙说着他对世界的看法、超验主义结合并渗透了新柏拉图主义和类似加尔文教派的一种严肃道德观和那种能在一切自然中发现上帝之爱的浪漫派乐观主义。

(19)、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涯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0)、这些书籍都是近百年来曾引领浪潮的西方文学作品,有名家经典,也有冷门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