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黑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125句

2023-09-21 10:23:05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德国黑格尔简介

1、黑格尔在德国的地位

(1)、然而,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在黑格尔身上,这一更大的问题却被人无视了。上大学时,在托洛茨基主义者加里·希利(GerryHealy)的公开演讲的影响下,我阅读了《逻辑学》、《精神现象学》以及带有列宁对黑格尔的批注的《自然哲学》的好的那部分内容。我不得不说,这完全是浪费时间。

(2)、亚:你认为随着近期黑格尔哲学复兴的潮流,一种马克思的复兴是否会随之而来?同样鉴于过去几年所经历的“经济危机”,当下马克思的复兴仍会蓬勃高涨?那么在鉴于这种情况下接下来应当最好思考马克思哲学的何种面向?   

(3)、黑格尔的著作以哲学的高度几乎涉猎了人类知识的全部领域:历史、自然、法学、伦理.....他那广博的知识与深邃的思考,至今读来依旧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4)、不过对在德国如日中天的黑格尔来说,叔本华的名号只在他脑中一闪而过。看着眼前爆满,过道上也坐着人的教室,黑格尔只轻蔑地一笑,便将叔本华抛诸脑后。毕竟无需亲自查看,仅凭旁人的一点蜚语,就能想象出,仅有五个学生来听课的叔本华,在讲坛前是多么落寞。

(5)、我们都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相当幼稚的问题。提问的人是基于一种模糊的印象:作为左派,他们应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而这与黑格尔密切相关。但是这个帖子下面的回复在某种程度上是更糟的,显示出了一定程度的无知和科学素养的落后,这种问题已经困扰了左翼几代人。

(6)、《辩证理性批判》出版几年后,抨击也随之而来。

(7)、我祝愿并且希望,在我们所走的道路上,我可以赢得并值得诸君的信任。但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追求真理的勇气,相信精神的力量,乃是哲学研究的第一条件。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8)、真理是在漫长的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9)、与此同时,黑格尔也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在他之后,现代哲学开启了。一方面,他是他之前哲学的总结,另一方面,他又深深影响着他身后的无数哲学家。

(10)、《逻辑学》末尾讲的“绝对理念”,是一种像亚里士多德的“神”似的东西。绝对理念是思维着自身的思想。很明显,“绝对”除思维自身而外什么也不能思维,因为除对我们理解“实在”的偏狭错误的方式而言外,不再有任何旁的东西。据他说,“精神”是唯一的实在,它的思想借自意识向自身中映现。定义“绝对理念”的实际原话非常晦涩。瓦勒斯译之如的理念的统一言,就是理念的概念,这概念以理念的本身作为对象,而且从这一概念看来,客观世界即是一理念——在这客观世界里一切规定均统一起来了。)德文原文更难懂。

(11)、柯:不同意。德国观念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哲学家群体的广泛标签,这些哲学家们都写了非常复杂的书籍。对于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历史主义的特殊解读的一种方式受到了二十世纪的德国的一些人例如伽达默尔和其他人的支持。他们对形而上学思想失去了信任,如果你从黑格尔和马克思中消除了形而上学的结构,那么你就会得到历史主义,或者说就像Rortian的故事,但这不是黑格尔和马克思。在德国观念论中,即使是是普遍的哲学方法也有一个非常有条理的并且非常深刻的基础。他们认为历史是普遍结构的一部分,而并不是普遍结构仅仅是历史的一部分。忽略这个是一个关键的错误。后现代主义也受到费希特和黑格尔的抨击:他们时代的后现代主义者是浪漫主义者,费希特和黑格尔猛烈地抨击了他们。他们总是说我们必须坚持关于哲学的普遍合理性论证的概念,相反,我认为后现代主义放弃了这条道路。他们不想给出强有力的知识的或理性的合理性结构。他们将所有内容置于语境和文化中,但他们这样做却失去了他们投入到这种语境中的东西。那是一个错误。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可以找到对这种错误最尖锐和最有力的批评。所以,这只是一种误解。没有人利用当代现实主义和非现实主义的观念去进行这样的讨论,他们知道黑格尔和谢林(至少可以说)通过抨击这种诸如二元论的臆想从而侵蚀了这种观念。他们谈到主客体结构,并认为观念论与实在论的对立,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对立被哲学地误导了,并且必须克服这种误导。另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德国观念论中的“观念论”这个词并不等同于反实在论:这里有一种复杂的意义转换。所以说这不是一种非常高水平的哲学。简而言之:如果你给哲学贴上那些标签,你可以非常肯定你是错误的。因为一切与哲学相关的事物都比这更复杂。  

(12)、除却与他同时开课挑战权威,叔本华在书中也不断表达着对黑格尔从外貌到观点的全面攻击。他在《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中称,读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就像进了疯人院一样。

(13)、有限事物外观上的自立性,在他看来是幻觉;他主张,除全体而外任何东西都不是根本完全实在的。但是他不把全体想象成单纯的实体,而想象成一个我们应该称之为有机体的那类的复合体系,在这点上他与巴门尼德和斯宾诺莎是不同的。看来好像构成为世界的那些貌似分立的东西,并不单纯是一种幻觉;它们或多或少各有一定程度的实在性,因为真正看起来便知道各是全体的一个方面,而它的实在性也就在于这个方面。随着这种看法,当然就不相信时间与空间本身的实在性,因为时间和空间如果认为是完全实在的,必然要有分立性和多重性。所有这一切,最初想必都是在他心里产生的神秘的“洞察”;他的书中提出来的理智精制品一定是后来才有的。

(14)、据黑格尔说,时间历程按伦理和逻辑双方面的意义来讲,都是从较不完善到较完善。确实,这两种意义在他看来并不是真正区别得开的,因为逻辑的完善性就在于是一个密致的全体,不带高低不平的边缘、没有独立的部分,而是像人体一样,或者说更像有理性的精神一样,结成一个各部分互相依存、都一同趋向单一目标的有机体;这也就构成伦理的完善性。引几段原文可以说明黑格尔的理论: “理念正如同灵魂向导默久里神,真正是各民族和世界的领袖;而精神,即这位向导的理性的、必然的意志,是世界历史的种种事件的指导者,而且一向就是。按精神的这种指导职能来认识精神,便是我们当前的工作的目的。”

(15)、而就在只言片语中,黑格尔的思想也往往能直透事物的本质。

(16)、“哲学为观照历史而带来的唯一思想即‘理性’这一单纯概念;即理性是世界的主宰;即世界历史因而显示出一种合理的历程。这种信念和洞察在历史学本身的范围内是一个假说。在哲学领域中,它却不是什么假说。在哲学里由思辨认识证明:理性——这里不考究宇宙对神的关系,仅只这个名词就算够了——既是•无•限•力•量也是•实•体;它自身是一切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无•限•素•材与•无•限•形•式——即推动该内容的东西。理性是宇宙的•实•体。”

(17)、一个奇怪的悖论在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最杰出的共产主义理论家,在对19世纪40年代德国黑格尔主义哲学彻底地批判以及解构中发展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而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研究黑格尔几乎唯一的原因却在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黑格尔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18)、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Hegel’sPhilosophicalTheoryofAction:TheConceptof

(20)、帕多瓦大学在“黑格尔哲学的主题与问题”的博士研讨会中接待了明斯特大学的迈克尔•柯凡特(Michael Quante)教授,在这场研讨会中他发表了主题为“黑格尔的实用主义观念”的演讲。 HPD的成员借此机会就几个哲学与元哲学问题采访了他,问题涉及从用于概念创造的母语的相关性到马克思不仅在经济上还在人类学以及生物伦理学讨论中的现实性。 当被问及政治与哲学应该如何联系时,柯凡特教授没有退缩,并且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阅读建议,让初学者和学者都能够接近黑格尔。 

2、黑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

(1)、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它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2)、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3)、相反,黑格尔认为,客观世界一个是一个具有矛盾发展、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从而根本上推翻了长期以来统治欧洲人头脑的形而上学世界观。

(4)、《小逻辑》是构成黑格尔《哲学全书》的一个主要环节,本来是印发给学生的讲义性质。是黑格尔于最后十余年内的心血。

(5)、这本书,以哲学的学习方法为引,讲述了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这三个重要的逻辑学观念。

(6)、有一些宝贵的东西作为生活的目标时,生活才有价值。 

(7)、不同于城市生活的嘈杂,班贝格好像一座远在边陲的小城,缓慢的节奏和安静的生活总能让人想起那个中土世界居住着一群善良可爱的霍比特人的夏尔小城,城里住的是世代相亲的老居民,生活里不过是花花草草音乐粮食和蔬菜,恋人们无分离之苦,他们从两小无猜到举案齐眉,一晃眼,便成了在雷格尼茨河畔散步的老人,一生也就这样慢慢过去了。

(8)、马克思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谱写了哲学史上的新篇章。因此,黑格尔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功不可没。

(9)、一个人如果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这也很接近于虚骄。 

(10)、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他反对人类的婚姻制度,认为情感才是人与人联系的最佳纽带,那些经过国家批准并在教堂举行的仪式是多余的,完全没有必要。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形成与出现,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是因为新的经济动力的推动。

(11)、在班贝格,从来不缺静谧的时光,坐着船慢悠悠的驶在水上,穿行在有小威尼斯之称的小镇里,或是去那些临水而建的小花园里坐一坐,对岸色彩斑斓的房子掩映在翠绿里,如果有穿着横纹衫的船夫撑着船载着一对情侣经过,班贝格的色彩就会鲜活起来,这座童话般的小镇便有了男主和女主,所有的景色也开始有了意义,于是旅途开始,爱情的甜美也跟着情人的脚步一路盛开。

(12)、历史业绩年至1818年,黑格尔写出了他的《哲学全书纲要》,这部书的第一部分写的是逻辑学,第二部分写的是自然学,第三部分写的是精神哲学。

(13)、埃:我们的博客刊登了一些关于澳大利亚部长杰米·布里格斯(Jamie Briggs)的一些声明所引发出的争议的文章。他宣称哲学中的一些研究课题是“荒谬的”,不值得接受公共资金。所提及的大部分项目都涉及黑格尔或德国观念论。你认为对外部观察者的视角来看哲学研究应当具有什么价值?你认为对德国观念论的重新关注是否可能会在教育框架中提出修正哲学和人文学科的重要性?   

(14)、费尔巴哈认为,道德是适应于任何时代、任何环境的道德。在恩格斯看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费尔巴哈的道德观面对现实问题时是软弱无力的,道德总是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就会产生不同的道德。

(15)、有时这种“窒息感”似乎也会有催眠效果,有时,当他的好友雷蒙·格诺专心做着笔记时,巴塔耶则会在科耶夫的课上睡着。

(16)、他对行政权的论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指出行政权是执政权,应当掌握在为社会服务、与普遍利益相一致的等级手中。他反对封建的官职世袭制度,主张任用官吏应以才智为标准并向一切市民开放。他强调国家制度的整体性和有机性,反对机械的分权理论。

(17)、https://www.marxists.org/archive/dietzgen/1887/epistemology.htm,译者注:此处译文摘自三联出版社1978年版的《狄慈根哲学著作选集》)

(18)、第思维具有主观能动作用,人可以把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西。

(19)、黑格尔的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绝对理念,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的思维都是绝对理念的一种表现,绝对理念按照正、反、合的三段式发展进行一系列的辩证推进,其过程分为逻辑、自然和精神三个大的阶段。

(20)、逻辑照黑格尔的理解,他明确地说和形而上学是一回事;那是一种跟普通所说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他的看法是:任何平常的谓语,如果把它认作是限定“实在”全体的,结果它就是自相矛盾的。我们不妨举巴门尼德的学说:唯一实在的“太一”是球状的,作为一个粗浅的实例。任何东西如果没有边界便不会是球状的,而除非它外部有什么(至少有虚空间),它才可能有边界。因此,假定整个宇宙是球状的,便自相矛盾。(如果把非欧几里得几何抬出来,对这个议论未尝不可以有异议,但是这议论作为一个说明例子,也算可用了。)

3、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德国()的集大成者

(1)、《精神现象学》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哲学著作之是黑格尔公开发表的第一部哲学巨著,被誉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马克思语),亦是当代最受关注、最有影响力的黑格尔著作。

(2)、黑格尔哲学的最大成就,是从世界观的高度用辩证法代替了形而上学。 黑格尔反对把世界看作固定不变、没有矛盾的东西。

(3)、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的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4)、得意之作的面世与听众的寥寥无几,这巨大的反差着实令人失落。

(5)、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6)、*以下画作选自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RenéMagritte,他的作品以荒诞与哲思而著称。

(7)、1820年夏季学期的一节课前,当黑格尔如往常一般走入柏林大学的教室时,他难免要想起小他近二十岁的叔本华。正在此刻,同样在柏林大学,叔本华也即将开始他的哲学讲演。

(8)、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还有从事于无关自己利益的科学工作的自由。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9)、有人回应说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而不是黑格尔发明的。错了,辩证唯物主义是另一位德国无产阶级哲学家约瑟夫·狄慈根(JosephDietzgen)发明的:

(10)、人生是一个在痛苦和无聊之间不断摇摆的钟表,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要想摆脱痛苦,只有抛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除了通过艺术创造来摆脱痛苦外,最好也是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进入到佛教的空、无境界,即涅槃寂静,无我无物。

(11)、黑格尔(1770—1831年),德国最负盛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是19世纪德国哲学的顶峰,费尔巴哈、马克思等都受其哲学思想的影响,代表作有《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逻辑学》等。黑格尔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评价道:“你可以成为不错的牧师,但是成不了哲学家。”然而,黑格尔后来通过努力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12)、黑格尔一生都在进行苦心孤诣的探索。他留下的主要著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小逻辑》、《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宗教哲学》、《美学》、《哲学史讲演录》等等。黑格尔的全部著作,都为着一个重要的主旨——通过对精神、理性辩证发展过程的描述,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规律。

(13)、但是那个马克思主义互联网群组里没有人建议发帖人去研究狄慈根。相反,一大堆“黑格尔马克思主义者”被推荐了出来:马尔库塞,卢卡奇,科莱蒂等。

(14)、采访:亚历山德罗·埃斯波西托(Alessandro Esposito)和埃莱娜·特里帕尔迪(Elena Tripaldi) 

(15)、埃:最后,我们向你询问一些阅读建议:如果只能有一本黑格尔的书,你会从哪本开始解释黑格尔与当前事物与关注点的关系?这本书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A: 你会用什么书或文章向那些想要第一次接近黑格尔的人表明其观点,以便使他们能够对他的哲学充满热情?   

(16)、他的一生没有多少重大事件。在青年时代,他非常热中于神秘主义,他后日的见解多少可以看成是最初他以为是神秘洞察的东西的理智化。他起先在耶拿大学当Privatdozent (无俸讲师)——他曾提到他在耶拿战役开始的前一天在耶拿写成了《精神现象学》(Phenomenology of Mind)——然后在纽伦堡大学当Privatdozent,后来又在海德堡大学作教授(1816—1818),最后从1818年至逝世在柏林大学作教授,在以上各大学都讲授哲学。他晚年是一个普鲁士爱国者,是国家的忠仆,安享公认的哲学声望;但是在青年时代他却藐视普鲁士而景仰拿破仑,甚至为法军在耶拿的胜利而欢欣。

(17)、同时,在西方学术界中,黑格尔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至今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是他在西方哲学中的权威地位是公认的。

(18)、视频助理:德西里·梅莱(Desiree Mele) 

(19)、这个时代之走到对于理性的绝望,最初尚带有一些痛苦和伤感的心情。但不久宗教上和伦理上的轻浮任性,继之而来的知识上的庸俗浅薄──这就是所谓启蒙──便坦然自得地自认其无能,并自矜其根本忘记了较高兴趣。最后所谓批判哲学曾经把这种对永恒和神圣对象的无知当成了良知,因为它确信曾证明了我们对永恒、神圣、真理什么也不知道。这种臆想的知识甚至也自诩为哲学。为知识肤浅、性格浮薄的人最受欢迎,最易接受的也莫过于这样的学说了。因为根据这个学说来看,正是这种无知,这种浅薄空疏都被宣称为最优秀的,为一切理智努力的目的和结果。

(20)、依黑格尔的意见,在最好的思维中,思想变得通畅无阻,水乳交融。真和假并不像普通所想的那样,是判然分明的对立物;没有任何事物是完全假的,而•我•们能够认识的任何事物也不是完全真的。“我们能够多少有些错误地去认识”;我们将绝对真理归于某一件孤离知识时便发生这种情况。像“凯撒是哪里出生的?”这种问题,有一个直截了当的答案,这答案从某个意义上说是真的,但是在哲学的意义上不真。按哲学讲, “真理就是全体”,任何部分事物都不•十•分真。

4、黑格尔是德国的什么集大成者

(1)、在好朋友谢林的帮助下,1801年1月,31岁的黑格尔终于来到耶拿大学任教。

(2)、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3)、叔本华的哲学继承了康德哲学中现象与物自体之间的区分,他坚持认为物自体是存在的,并且可以通过直观感知而被我们所认识,物自体体现的是意志。意志独立于时空之外,生存意志是最强大的存在,所有的理性、知识都从属于生存意志。

(4)、第五个专题:否定的理性和浪漫派的反讽——黑格尔与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

(5)、年10月底,应德国文教部大臣的邀请,黑格尔赴柏林大学当教授。在柏林,他讲授了宗教哲学、历史哲学等课程,出版了《法哲学原理》。

(6)、第一个专题:哲学与文学——黑格尔论作为哲学自由面的怀疑论

(7)、黑格尔断言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但是他讲这话时,他的“现实的”一词并不指经验主义者所要指的意思。他承认,甚至还强调,凡经验主义者所以为的事实,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必然都是不合理的;只有把事实作为全体的样相来看,从而改变了它的外表性格,才看出它是合理的。尽管如此,把现实的和合理的同一看待,不可避免地仍旧要造成一些与“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当的”这个信念分不开的自满情绪。

(8)、我们的传说里总是神仙和鬼怪,留下来的爱情故事也总要经受分离苦才能显得愈加珍贵,所以班贝格的梦幻和浪漫才让人更加迷恋。

(9)、这本书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存在,要从质量和尺度,三个阶段来考量。

(10)、第四个专题:黑格尔的行动哲学理论:黑格尔实践哲学和美学中的行动概念

(11)、认识作为整体看,具有三元运动。认识始于感官知觉,感官知觉中只有对客体的意识。然后,通过对感觉的怀疑批判,认识成为纯主体的。最后,它达到自认识阶段,在此阶段主体和客体不再有区别。所以自意识是认识的最高形态。当然,在黑格尔的体系中必得如此,因为最高一种的认识一定要是“绝对”所具有的认识,既然“绝对”是 “全体”,所以在它自身之外再没有任何东西要它认识了。

(12)、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13)、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 

(14)、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15)、并非所有的故事都要几经磨练,也不是所有的情节都要分分合合,一帆风顺的日子并不意味着平平淡淡。要知道,在这些宁静的岁月里,孕育的是诗一般甜美的浪漫,而只有长久生活在浪漫里的班贝格,才能有这样安静的街道和多情的水,以及那生在水边长在繁阴里的民居和花园。

(16)、马克思是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d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创立了经济理论《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17)、黑格尔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18岁时,他进入蒂宾根大学学习,在那里,他与荷尔德林、谢林成为朋友,同时,为斯宾诺莎、康德、卢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国大革命深深吸引。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而《附录和补遗》这段文字,就很容易让读者猜测到,叔本华在写作它们时,显然想起了自己那短暂的编外讲师经历,并着力想为自己在大学的失败经历做辩护:

(19)、后来大二时,我读了巴舍拉(Bachelard)和阿尔都塞,他们对黑格尔的怀疑态度加深了我自己对黑格尔哲学的敌意。

(20)、邓晓芒先生是国内研究黑格尔的专家。这本书可以踏踏实实地看懂,你甚至会觉得哲学很吸引人,作为入门很合适。

5、黑格尔时代的德国

(1)、黑格尔,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者、辩证法大师。出生于今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卒于柏林,柏林大学(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学)校长任内。

(2)、黑格尔渴望德意志统一和复兴是与其民族主义思想结合在一起的,他提出国家、民族要独立自主,论证了战争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并把日耳曼民族视为优等民族“世界精神”的完美体现。

(3)、恩格斯认为好的爱情要同时具备两个方面:一方面,男女双方是独立自由,爱情不受经济因素的束缚。另一方面,爱情是出于男女双方真挚的相爱,双方情欲的相融,彼此的承诺,具有道德意义。

(4)、另一个值得一提的非常戏剧性的人物是叔本华。让我们想想一下这个场面:

(5)、黑格尔的著作以哲学的高度几乎涉猎了人类知识的全部领域:历史、自然、法学、伦理.....他那广博的知识与深邃的思考,至今读来依旧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6)、《哲学史讲演录》是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的代表作之“哲学史”的开山之作,治哲学者必读之书。黑格尔一方面将哲学史纳入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框架中,把哲学史归结为理念回归自身的绝对精神阶段;另一方面把辩证法贯彻于哲学史研究,深刻地揭示了哲学史的发展规律。

(7)、黑格尔哲学的最大成就,是从世界观的高度用辩证法代替了形而上学。 黑格尔反对把世界看作固定不变、没有矛盾的东西。

(8)、“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在于辩证而非历史唯物主义”这一观点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狄慈根于19世纪70年代发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并声称社会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此为基础的。20世纪初,人们仍然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狄慈根的原创。狄慈根的辩证唯物主义随后成为社会民主主义以及再后来成为共产主义的官方哲学。由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也是这两种运动的官方理论,因此辩证唯物主义被划归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头上,并被认为是他们的“方法”。诸如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样的一些文本将其正式化了下来。斯大林没有认可狄慈根,而是将整个辩证唯物主义划给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声称他们从黑格尔的“合理内核”那里获得了辩证唯物主义。

(9)、对于一些批评和不同的声音,我们不能再有鸵鸟心态,而是要秉持理性,对其有所甄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自己。

(10)、19世纪德国的叔本华(相比还有一大批哲学读者)被黑格尔的著作搞得很痛苦,20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也是如此。

(11)、他的这一哲学思想就是指如何宽厚待人,如何培养人的自信心和如何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是人际沟通,它存在于一般的人际关系中,如朋友关系、亲缘关系、分工合作关系,或竞争、压制、相互支持关系等。

(12)、亚:在意大利,最近开启了一场关于“现实主义”的辩论,一个现实主义派遭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反对。在这种背景下,也许对记者而不是实际的哲学家来说,德国观念论更多地经常被描述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你同意这样一个解释吗?   

(13)、哲学回答的是世界和人类的本质、本原问题,而真正的本质、本原应当从人的内心深处去寻找,这就是人的意志或潜意识所蕴藏的生命本能的冲动,我们生活意志的最核心构成就是人心中的诸多欲望。

(14)、一个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15)、一句哲理在年轻人嘴里说出和在老年人嘴里说出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说的只是这句哲理本身,尽管他可能理解得完全正确。而老年人不只是说了这句哲理,其中还包含了他的全部生活。

(16)、在精神的历史发展中,曾经有三个主要阶段:东方人、希腊人与罗马人、和日耳曼人。“世界历史就是对无约束的天然意志的训练,使它服从于普遍的原则,并且赋予它主观自由。

(17)、柯:这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现在必须说一下我的元哲学立场,你知道哲学中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就是哲学真正是什么。我认为有很多哲学疑问和难题在没有了解它们的历史的情况下是无法正确或深入地理解的,这是黑格尔的一个重要洞见。另一方面,在分析哲学中,有这种简单地重新开始的传统:你选择一个问题并思考它。有时这可能非常有用,像在艺术中那样:如果你总是试图写出脑海中包罗一切历史的诗歌,那么去创造的机会是很小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重新开始则有助于表达非常有趣的事情。然而,它的风险在于你正创造的是之前已创造过200次的东西,正犯的错误也是过去已经犯过的错误。所以,其关键是,也许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问题,也许对于一些关于科学哲学或数学哲学的问题,不采用在伦理学或者美学或者诸如此类的那样的历史的方式会更容易,因为在这些领域哲学是同社会现象打交道并且我们所思考的正是历史的一部分。我认为这个问题其实是——而且在德国这已然是一种传统——哲学界人士认为他们应该只做哲学的历史,就好像所有相关的东西已经被大人物说过了,除了把它们讲清楚我们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如果你这样做,你就是在阻碍研究哲学。这将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但我认为,如果我被迫在分析方式或单纯的语言学之间做出选择,我会选择分析哲学; 这是有局限的哲学,但纯粹的语言学根本就不是哲学!所以,在这个棘手的问题上分析哲学是我心所属,但我认为它在预设一个错误的代选项。你必须提供系统性导向的解释或历史性见识的系统论证,这才是正确的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解释或论证是很难确定的。  

(18)、这是“一个恰巧为•我所知的结果,因为我已经详细考察了全领域。”所有以上引文都摘自《历史哲学》的绪论。

(19)、后来,就连这五个学生也没有了,这无疑是对叔本华的巨大打击。要知道,叔本华获得柏林大学的这个编外讲师的资格,正是通过刚刚出版的得意之作《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叔本华甚至在书出版之后,坐着马车各处打听人们对此书的评价如何。

(20)、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1)、这个实例或许也可以用来说明辩证法,辩证法是由正题、反题与合题组成的。首先我们说:“实在是舅舅”。这是“正题”。但是存在舅舅就暗含着存在外甥。既然除 “绝对”而外任何东西都不真存在,而我们现在又保证存在外甥,所以我们不得不断言 “绝对是外甥”。这是“反题”。但是这和“绝对”是舅舅的看法有同样的缺陷;于是我们被迫采取这个看法:“绝对”是舅舅和外甥构成的全体。这是“合题”。但是这个合题仍旧不圆满,因为一个人必须有个姊妹作外甥的母亲,他才能当舅舅。因此,我们被迫扩大我们的宇宙,把姊妹连姊夫或妹夫都包括进去。据主张,照这种方式,仅凭逻辑力量就能不停地驱使我们从有关“绝对”提出的任何谓语达到辩证法的最后结论,那叫作“绝对理念”。在整个这过程当中,有一个基础假定,即任何事物若不是关于整体 “实在”的,就不可能实际真确。

(2)、 精神的生命不是表现为害怕死亡,与荒芜保持绝对的距离,而是表现为承受死亡,并在死亡中保存自身。只有当精神在一种相当绝对的支离破碎状态下重新找到自己,他才赢得它的真理。精神作为这样一种肯定的事物,并没有逃避否定的事物……同样,当虚假成为真理的一个环节,它也不再是一个虚假的东西。

(3)、当晚霞布满整个天空,人已攀上了圣歇尔山的山顶,远远望去,整座小城沐浴在一片温柔的光辉里,在黑夜来临之前,城里的灯火便一盏一盏的亮起,于是霞光映着灯光,班贝格的梦幻和浪漫更甚,而目睹了白昼和黑夜交接时刻的美丽之后,班贝格之行的幸福感也由此达到了顶峰。

(4)、这个批判虽然没有研究过自己的一般哲学前提,但是它谈到的全部问题终究是在一定的哲学体系即黑格尔体系的基地上产生的。不仅是它的回答,而且连它所提出的问题本身,都包含着神秘主义。对黑格尔的这种依赖关系正好说明了为什么在这些新出现的批判家中甚至没有一个人试图对黑格尔体系进行全面的批判,尽管他们每一个人都断言自己已经超出了黑格尔哲学。他们和黑格尔的论战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论战,只局限于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抓住黑格尔体系的某一方面,用它来反对整个体系,也反对别人所抓住的那些方面。起初他们还是抓住纯粹的、未加伪造的黑格尔的范畴,如“实体”和“自我意识”(原译本注:大·弗·施特劳斯和布·鲍威尔使用的基本范畴。),但是后来却用一些比较世俗的名称如“类”、“唯一者”、“人”(原译本注:路·费尔巴哈和麦·施蒂纳使用的基本范畴。)等等,使这些范畴世俗化。

(5)、第三个专题:图像中温和的力量——黑格尔哲学中想象力的概念

(6)、这是一个历史厚重但却不沧桑的班贝格,这是一个由山水谱写的梦幻小镇。

(7)、虽然经过科耶夫的解读,但难度也没减轻多少,以至于巴塔耶事后回忆时表示,科耶夫对精神现象学的解读和原书本身差不多难懂。“他为其‘感到窒息,动弹不得’”(《巴塔耶》)。

(8)、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是不可以低估和小视的。那隐蔽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

(9)、作为哲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黑格尔不仅在他自己所处的时代就成为了耀眼的哲学明星,在后来的一代代哲学家中,黑格尔仍旧一直是哲学讨论的焦点人物,颇多借鉴、批评、争议,甚至轶闻,都由他引发。

(10)、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11)、相反,黑格尔认为,客观世界一个是一个具有矛盾发展、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从而根本上推翻了长期以来统治欧洲人头脑的形而上学世界观。

(12)、马克思本人在19世纪40年代果断地反对了的这个传统,却在一个世纪后的20世纪晚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马克思主义者的头脑,这是一个可怕的悖论。

(13)、费尔巴哈的哲学认为善与恶是绝对对立的,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与欲望,并强调要有合理的自我节制,否则就会被欲望所吞噬。另外,他特别主张要以人为本,一切人的本性出发看待和处理问题,人与人之间要互助互爱。

(14)、得益于科耶夫的引入,当然也由于黑格尔哲学自身的魅力与重要性,黑格尔与胡塞尔、海德格尔,共同形成了深刻影响萨特那一代法国哲学家的“3H”。

(15)、值得一提的是,福柯最重要的老师,让·伊波利特,恰恰是一位黑格尔学者,他对萨特也极为赞许。

(16)、科耶夫的听众中,有很多著名的法国知识分子,他们的名字不久以后就会为人们所熟知:拉康、雷蒙·阿隆、梅洛–庞蒂、布勒东……对于同样从科耶夫——不是从讲课,而是从讲稿——了解到黑格尔的萨特来说,黑格尔的思想也毫无疑问成了一个对他产生着隐微但关键的影响的幽灵。

(17)、柯:又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实际上我对所有学生的第一个建议是:阅读黑格尔,而不是阅读写作关于黑格尔的人。要去认识来源,总是要返回到来源,尽管这可能会变得非常非常难懂。如果你问哪本黑格尔的书,我总会回答:《法哲学原理》,原因有很多。很多人都喜欢他的《精神现象学》,但我不太喜欢那本书。然而,在开始有一小部分----非常少的十页,不是在序言而是在导论部分,读起来既粗略又难懂——但在这一小部分里黑格尔给出了他的哲学方法的洞见,这对阅读非常有帮助。所以,如果要我提名一篇非常小的文本,那就是那十页。但要恰如其分地阅读这十页,可能需要半年的时间。所以另一个提示是:要慢慢地读!对进修生的最后一个小贴士:专注于黑格尔的引论(Vorbegriff)——在《百科全书》的逻辑学引论中有专门介绍它的段落。黑格尔在那儿解释了他的形而上学与所有其他形而上学之间的区别,这几页是他写过的最好的文本之一。这些是你可以真正进入到他的哲学的部分。最好的方法是一起阅读,非常慢地逐行地讨论文本。如果你正在寻找答案,请不要在参考文献中寻找答案,而是在黑格尔中寻找答案。研究文献总是使人导向迷途,它们大多在自说自话。我自己写这样的文本,所以我认为如果你是黑格尔哲学研究者的话去创作研究文献,这是好事。但凡你有自己的研究策略,讲出来是好的,但如果你想开始阅读黑格尔,那么请阅读黑格尔而不是给你“泛泛的黑格尔哲学感”的东西,那根本没有用。  

(18)、主要成就:建立了世界哲学史上最为庞大的客观唯心体系

(19)、在国家制度方面,黑格尔认为世袭君主制是国家制度的顶峰,王权是普遍利益的最高代表,国王拥有最后的主观决断权。但他主张限制王权,认为三权只是政治国家统一意志的象征,只能依法签署议会通过的决议。

(20)、黑格尔之后的哲学家,要么从抨击黑格尔开始,要么从接受黑格尔开始,都离不开黑格尔的影响。可以说,自从黑格尔出现之后,对于哲学家们来说,不管你爱他还是恨他,都逃不过他的影响。

(1)、这个作为基础的假定有一个传统逻辑上的根据,传统逻辑假定每个命题都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按照这种看法,一切事实都是说某物具有某性质。所以可见“关系”不会是实在的,因为关系涉及的不是一件而是•两•件事物。“舅舅”是一个关系,一个人可以当了舅舅而不知道这回事。在这种场合,从经验观点看来,这人没有由于当了舅舅而受到任何影响;如果我们把“质”字理解为撇开他与其他人和物的关系,为描述他本身而必需的某种东西,那么这人毫不具有以前所没有的质。主语、谓语逻辑能够避免这种困难的唯一方法就是讲,这事实不单只是舅舅的性质,也不单只是外甥的性质,而是舅甥所成的全体的性质。因为除“全体”而外一切东西都和外部事物有种种关系,可见关于个别的事物无法谈任何完全真的事,事实上唯有“全体”才是实在的。这点从下述事实可以比较直接地推出来:“甲和乙是两个”不是主语谓语命题,因此基于传统逻辑来说,不会有这种命题。所以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事物,因此唯独看作统一体的“全体”是实在的。

(2)、https://www.marxists.org/archive/dietzgen/1870s/religion.htm

(3)、问题是,如果你读了黑格尔这般非常过时的逻辑学,就会使自己与一个半世纪的进步割裂开来,而这一个半世纪已经表明了整个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徒劳无益。正如艾伦·图灵的观点,也就是近年来“图灵主义者”格雷戈里·蔡汀(GregChaitin)在他的书中精辟地总结的:“你不能从一公斤公理中得到两公斤定理”。黑格尔想从否定的辩证发展中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是蔡汀和图灵证明了,从逻辑系统中衍生出的东西永远不能超过最初公理中所包含的东西。黑格尔似乎只是在耍手段:他介绍了自己想要的结论,但实际上却没有得到他公理的支持。如果你愿意接纳这种空洞的废话,那么你将彻底脱离所有科学和唯物主义。

(4)、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5)、他的国家概念指的不是现存的国家制度,而是精神的国家理念。他认为现实的国家只是国家理念的表现。国家的本质在于它是伦理理念的现实,是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的东西。黑格尔用唯心主义的观点对国家与社会进行了区分,认为市民社会是“外在的国家”,是主观意志、个人利益的结合形式。国家以它至高无上的意志、伦理精神把整个民族凝聚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国家先于并高于家庭、市民社会,是它们存在的前提,是决定的力量,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形式。它是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统一。个人只是国家的一些环节,生活在国家中,才能获得个人的人格、自由和价值。黑格尔对德国古典哲学中整体国家观的倾向给予充分发挥,表明了他对古希腊以伦理和整体为特征的城邦国家观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