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道德经经典名句解读及翻译141句

2023-10-19 09:53:13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道德经经典名句解读

1、道德经里面最经典名句

(1)、(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2)、(名句赏析)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4)、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和它们有所争执,身处众人所厌恶的污垢之地,仍能保持自己的本性,所以水最接近于“道”。

(5)、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解释)大家都认为惧怕的东西,你也不得不害怕。

(7)、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政治做到宽厚仁慈,人民就会变得纯朴善良;政治做到猜忌多疑,他的人民就会恐慌,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8)、我们平时也说“瓜熟蒂落”,又说“强拧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也知道,“十月怀胎”。当胎儿不到时间,硬要提前把他生出来,就是“敢为天下先”。不到时间,不敢把他生出来,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9)、第29章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10)、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

(11)、《道德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12)、(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13)、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14)、(感悟)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15)、(感悟)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16)、(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17)、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18)、(翻译讲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19)、道德经是我们祖先的高级智慧,我们自然要了解。

(20)、(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2、道德经经典名句解读及翻译

(1)、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金银财宝很多,没有谁能守得住。

(2)、回复数字 113 观赏《问道楼观》8集道家记录片。

(3)、(名句赏析)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

(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翻译讲解):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6)、我们姑且把人的悟性分为三种:上等、中等、下等。悟性最上等的人,他听了“道”的理论,马上就明白了,就会积极地去实践,把这些理论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而悟性中等的人呢,他听了“道”的理论,半信半疑,有时候相信比较多一点,有时候怀疑比较多一点,有时候也会去实践一下,但不久又放弃了,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这一类人。悟性最下等的人在听完“道”的理论后,他完全听不懂,他以为你在讲故事,开玩笑,所以就会哈哈大笑起来,如果他要是不笑,那反而就不足以称为“道”了。

(7)、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8)、国学经典《道德经》10大经典名句,字字珠玑,千古智慧。

(9)、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10)、(名句赏析)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11)、(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12)、(翻译)功成名就的时候能够急流勇退,这才是天道。

(13)、(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14)、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能够从事情的细微之处发现真理,才是明智的表现;能够坚守柔弱的信念,才能以柔克刚,成为真正的强者。

(15)、这句话特别有道理,但关键的是在孩子小的时候能不能够有机会、有条件大量的读书,吸收好的知识和智慧,在这个数字化信息纷乱、观点横飞的年代,还是需要家长的智慧和定力的。

(16)、(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17)、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8)、孟子说过:“仁者无敌于天下。”这样,真正的仁者不但是勇敢,而且是勇敢到天下无敌。“慈故能勇”是从本质上说的,故与表面的现象相反。我们平常说的“大仁有大勇”,就是这个道理。

(19)、(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

(20)、(感悟)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3、《道德经》经典名句

(1)、(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大道泛兮,其可左右”是老子对风水涣卦的领悟。

(4)、(翻译讲解):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

(5)、(解释)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要把它当成重大的事情,重视起来,敏锐地觉察其中的危险和机遇,而不得意或沮丧。

(6)、老子的《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7)、居住在顺风顺水之地,内心深沉澄净,处世仁慈,说话诚信,办事公正,因势利导,适时而动。

(8)、《黄帝内经》经典养生名言20句,你肯定没看过

(9)、(名句赏析)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10)、现在家里小孩已经初中毕业了,回首十几年的育儿心路历程,除了要让小孩吃好喝好睡好,以身作则给予必要的品德教育外,还有一件事,可以说是全家人配合做了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接触大量的古诗词和经典读本。

(11)、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3)、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1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6)、(感悟)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17)、(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18)、还要补充一点,《中华智慧故事》《成语故事》《圣经故事》《中国神话故事》《山海经故事》等等吧,拼音大字版本的,整个小学时期她都在翻阅,喜欢的故事总是不厌其烦的一遍有一遍地去读。

(19)、这句话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20)、(翻译讲解):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4、道德经经典名句

(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译释)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开始生长的,九层的高塔是由泥土堆积起来的,老子对于积累的认识很深刻,他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任何事物都是由小成大,聚少成多的。

(3)、解释:做人当朴实无华,虚怀若谷,低调谦逊。谦虚的人总是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能体贴尊重他人,不会盛气凌人。当你怀有谦卑之心低调生活时,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4)、(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6)、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7)、(翻译讲解):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8)、(感悟)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9)、第38章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0)、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1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12)、对比既济卦——估计不得洛书解易之法,没人破译得了既济卦。

(1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无为而任自然,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良的人。

(14)、(译文)不认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盲目乱干、胡作非为,就会出现凶险。

(1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16)、22)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滴,善数不用筹策。(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译文)善于行走的不留踪迹,善于说话的不会给人留下话柄,善于计算的人不用任何工具就算得很精准。

(17)、我们的心里装满了很多我们以为应该非常在乎的东西:钱财、名誉、地位、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的越多,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

(18)、第49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第51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9)、(译文)因此,圣人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什么并不居功自矜,他不愿意使自己显得过分突出。

(20)、(译释)无论如何化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难以消除的余怨,这怎么能算完善?所以圣人待人即使被伤害了,也不会利用有利的地位去报复。有德的人只给予别人而不向别人索取,这就像拿着契约却不去逼债一样。

5、道德经经典名句讲解

(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2)、第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处理困难的事情必然从容易处下手,处理大事也必须从细微处开始。所以,圣人从不好高骛远,而是大处着眼,小处做起,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从而成就了大业。

(4)、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19)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人不能进步。

(7)、“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是老子对既济卦的解读

(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9)、陋室悟道,一无所有;体弱多病,力不从心;期待知音,援手成书。

(10)、(名句赏析)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11)、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12)、(名句赏析)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1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4)、(名句赏析)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15)、记得女儿在小学二年级读到《大学》时,朗朗上口,她说,妈妈读起来跟唱歌似的。

(16)、(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17)、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标准,于是就有了与之对立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的标准,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18)、第55章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第56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0)、(感悟)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1)、《道德经》从哲学角度来看从第1章到第81章的逻辑主线是:事物如何从弱小走向强大,和强大之后如何得以保持及强大之后的价值抉择;换一种说法就是《道德经》为我们呈现了始于真知灼见止于至善知行合一的博弈思维体系!

(2)、(名句赏析):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此句成为历史上众多名士的诉求。

(3)、(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4)、(名句赏析):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5)、38)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处于无为的境界之中,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6)、(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8)、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9)、(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10)、(感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早已存在的道理,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换个说法就是借古鉴今,古为今用。

(11)、(名句赏析):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12)、(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13)、第当时汉字的载体有限,所以比较简练,文言文的文体比较晦涩,容易存在理解上的差异。

(14)、“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15)、还要抓住黄金期,据科学研究说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是6~8岁(这方面的资料大家可以了解下)。不过通过实际情况推测,在8岁之前,我认为孩子的记忆都是黄金时间。

(1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17)、(解释)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18)、此句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19)、(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20)、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1)、(名句赏析)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生发;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起来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2)、大风不会持续刮一个早晨,暴雨也不会下一整天。这句话是指很迅猛、很大的事物,持续时间是很短的。

(3)、(解释)最大的善就应当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与万物交融,而不与之争夺;水只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低洼之处,所以水性最接近于道。

(4)、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5)、佛教短片《财神范蠡的故事》告诉你财富是怎么来的

(6)、“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第一段

(7)、18)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固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事物,自以为是的人分不清是非。

(8)、(名句赏析):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9)、(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10)、(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1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一章》

(12)、(名句赏析)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1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4)、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15)、(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16)、(名句赏析)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17)、(翻译讲解):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

(18)、(名句赏析)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19)、(名句赏析)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2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感悟)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