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端午节的诗词大全简单116句

2023-12-10 10:47:22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端午节的诗词大全

1、端午节诗词大全简单 名句

(1)、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2)、投稿说明:原创作品,现代诗一般六至八首;散文诗三至六章节;旧体诗词十至十六首,新旧韵均可,但不混用。配上个人简介和相片,放于一个文档。

(3)、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4)、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5)、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6)、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7)、其实端午节不仅在民间广泛流行,也受到皇帝、官员和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历朝历代吟咏端午的诗作很多:曾巡幸成都的唐明皇李隆基在端午节当天在皇宫大宴群臣,作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可见宫廷端午习俗与百姓无异。“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则多了对大臣、国家前途的殷切期望。这在另一首《端午》诗中表达得更为直接“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提到当时系五色续命丝、吃粽子等端午习俗,皇帝端午会宴请群臣,庆祝佳节,可见对此节重视。

(8)、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9)、在端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送别友人,或是还乡,或是感慨于时光的流逝,总是滋生异样的深情。

(10)、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1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13)、翻译: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

(14)、张孝祥笔下的端午节是色彩缤纷,热闹欢快的,把端午当天的景色,饮食和宴会都描写的无比美好。

(15)、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就是粽子。吃粽子的传说,和赛龙舟一样,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16)、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17)、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8)、在我的印象中,五月节是神奇的节日,这天总是阴天,我们都能早早儿起来,我们能找到最好最高的艾蒿,上坟回来裤脚都湿了,那种并不是特别漂亮的石臼花让我莫名的激动。除了挂在大门和外屋的门边,我们把剩下的艾蒿拧成“火绳”晒上,等到暑天的夜里就能点燃赶走蚊子。粽子,是妈妈包的,五月节之前一天包好烀熟。粽子的主料是大黄米或者黏高粱米,浸泡十天左右,洗净放上红枣。我帮忙清洗苇叶,马莲。妈妈把几片苇叶错落叠放到手掌宽卷成漏斗的形状,把泡好的黏米和红枣放进“漏斗”,用力压紧,将上边的苇叶弯下来包裹严实,用马莲绑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妈妈的动作麻利,一气呵成,我试了很多次都没成,松散是大忌。

(19)、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20)、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2、端午节的诗词大全简单

(1)、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2)、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3)、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4)、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5)、原文: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6)、原文: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7)、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张埜《夺锦标·七夕》

(8)、萱草榴花,画堂昼永风清暑。麝团菰黍。助泛菖蒲醑。

(9)、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10)、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1)、谁信骚魂干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谗龙怒。

(12)、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13)、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4)、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15)、 清《端阳故事图》 第三开名《採药草》,题:“五日午时蓄採众药治病,最效验。”

(16)、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17)、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18)、当五汛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19)、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20)、天中节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而来,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

3、端午节的诗词大全有哪些

(1)、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2)、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3)、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5)、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6)、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7)、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8)、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9)、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10)、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11)、翻译: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

(12)、易  晟||几树木棉花竞红,满园飞燕舞长空

(13)、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14)、往恨湘累远,他乡楚俗同。流传存吊祭,汩没见英雄。

(15)、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

(16)、释义: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汩罗江的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

(17)、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18)、翻译: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

(19)、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20)、竹叶于人绿,榴花此日红。未须嗟旅泊,吾道岂终穷。

4、端午节诗词大全简单 小学生

(1)、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2)、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3)、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騃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薰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4)、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5)、《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黄庭坚·宋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7)、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8)、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9)、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10)、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11)、这首诗的意思是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12)、26)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3)、相比之下,南宋陆游和明代杨升庵的端午节诗歌侧重写自己如何过端午和在节日里的愉悦心情,更具个性,富于生活气息。“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陆游《乙卯重五》)在这个端午节,陆游身处山村,石榴花开得正盛,大家准备包粽子,高高的帽子上也挂上一束艾草,诗人虽然身体羸弱,也在眉间点上朱丹,到了太阳西斜端午的各项“工作”才完成,大家一起欢声笑语,推杯换盏。杨慎在端午这天早起泛湖,“鸡鸣海色动,日出林霏开”,“红霞晃金碧,赤帝骑龙来。”难得一见的景致让诗人愉悦了身心,“榜歌声流喝,丝管清且谐。且须醉一斗,以缓肠九口。”(《五日泛湖》)知己、歌声、丝竹、美酒,诗人要一醉方休。节日带给诗人的欢乐让人心动。

(14)、23)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15)、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梅黄后,林梢更雨。小池面,啼红怨暮。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宋·吴文英《杏花天·重午》

(16)、《端午日赐衣》  杜甫·唐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7)、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18)、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19)、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唐代殷尧藩《端午日》

(20)、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5、端午节诗词大全简单 手抄报

(1)、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2)、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3)、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当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平淡的闲言琐事在诗人的笔下变得瑰奇纯粹。

(4)、农历五月初为“端五”或“重五”。端,正也,始也,与午相通,因此,“端五”亦称为“端午”“重午”。

(5)、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6)、苏轼在这首端午的诗中,描绘端午的习俗:童之臂、门之艾、菖蒲之剑、风筝漫舞、对酒当歌、龙舟竞发、诵君之赋,哪个不是美轮美奂的图画?

(7)、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8)、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9)、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10)、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11)、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12)、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3)、——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4)、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15)、28)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16)、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17)、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18)、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19)、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20)、原文: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1)、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宋·文天祥《端午》

(2)、按《隋书·地理志》:“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到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

(3)、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4)、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5)、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6)、作者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招屈之意。事见《图经》。

(7)、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

(8)、萱草榴花,画堂永书风清暑。麝团菰黍。助泛菖蒲醑。兵辟神符,命续同心缕。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

(9)、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10)、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

(11)、  清《端阳故事图》 第六开名《系采丝》,题:“系采丝,以五色丝系臂,谓之长命缕。”

(12)、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13)、16)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1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宋代苏轼《浣溪沙·端午》

(15)、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16)、 清《端阳故事图》 第七开名《裹角黍》,题:“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以赞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