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带有谐音字的歇后语79句

2024-01-14 13:06:21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谐音字的歇后语

1、含有谐音字的歇后语

(1)、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2)、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最不喜欢人只念到七!)

(3)、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4)、蹩脚木匠的活路(活儿)——东一句(锯),西一句(锯)

(5)、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6)、桔子、红枣之类的食物是用它的谐音来求个吉利的。——秦牧《长街灯语·北京春节》

(7)、结他无线(湿水棉花)——无得弹,即无可挑剔

(8)、潮州伯公——学佬神(老成)   潮州人,客家人称之“学佬”;伯公,即土地神。这样一来,“潮州伯公”便成了“学佬神”了。客家话“学佬神”与“学老成”谐音,运用时指学稳重点。

(9)、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10)、   做了就做好看点哦,文末老师会放上一些来自小红书的手抄报模板。

(11)、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12)、原始意义旳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旳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旳‘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旳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旳。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

(13)、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14)、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15)、酱缸里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16)、打灯笼搬石头——照办(谐音字为“搬”→“办”,“照搬”→“照办”。)

(17)、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18)、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19)、和尚的脑壳——没法(谐音字为“发”→“法”)

(20)、1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2、带有谐音字的歇后语

(1)、板上钉钉子——实实在在;没跑;跑不了;变不了;没法变

(2)、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3)、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4)、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5)、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6)、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7)、百米赛跑——分秒必争;争分夺秒;急起直追;奋起直追

(8)、裁缝师傅做衣服——有尺寸;千真(针)万真(针)

(9)、10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谐音字为“引起公粪”→“引起公愤”。)

(10)、卖鱼佬冲凉/卖鱼佬洗身——无生(腥)气

(11)、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12)、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13)、 三字直写——看川(穿)   “三”字竖着写看成“川”字。客家话“川”、“穿”谐音,运用时指一眼看穿。

(14)、灯盏无油——费心(谐音字为“费芯”→“费心”。)

(15)、钝刀破竹——想唔开   一段竹子的“段”,客家话叫“想”。用钝刀子破竹,自然破不开那段竹子,所以说“想”不开。运用时语意双关,指对某件事情想不开。

(16)、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17)、双手插进靛缸里——左也难(蓝),右也难(蓝)

(18)、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19)、1饭锅冒烟——迷糊了(谐音字为“米糊了”→“迷糊了”。)

(20)、●.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3、谐音字的歇后语

(1)、可以想见,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2)、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3)、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4)、小碗儿吃饭——靠天(谐音字为“靠添”→“靠天”)

(5)、的优点和近年来歇后语研究一些最新成果基础上

(6)、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7)、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尤其是一些诗作)

(8)、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9)、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10)、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11)、拆了茅房盖楼房——臭底子;底子臭;根子不净

(12)、1年的纺织娘——老油(蚰)嘴,(评评粘网的老蚰蚰如何?)

(13)、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14)、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15)、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谐音字为“只有一锯”→“只有一句”)

(16)、1寺后有个洞——妙透了(谐音字为“庙透了”→“妙透了”)

(17)、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18)、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19)、外甥打灯笼——照旧(谐音字为“照舅”→“照旧”)

(20)、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4、谐音字的歇后语手抄报

(1)、偷鸡不成——蚀把米,即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受到了损失

(2)、虫子钻进核桃里——假充好人(仁);冒充好人(仁)

(3)、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4)、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5)、三尺长的梯子--搭不上言(檐),(对许多话题深有此感)

(6)、1鸡脑袋上磕烟灰——几头受气(谐音字为“鸡”→“几”)

(7)、报纸拿来做衫着——周身係字(事)   用报纸做衣服穿,满身都是字。客家话“字”、“事”同音,运用时指忙得不可开交。

(8)、10唐僧的书——一本正经(谐音字为“一本真经”→“一本正经”)

(9)、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10)、喝磨刀水长大的——内秀(锈);秀(锈)气在内

(11)、歇后语: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12)、 骑马库棍欸——防老成   骑马拄拐棍,为的是更稳妥一些。运用时指过分稳妥。

(13)、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14)、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15)、解释:着火指发生灾难,地点是寺庙,所以是“庙灾”,谐音“妙哉”。

(16)、山顶上敲锣——名(鸣)声远扬;远近闻名(鸣)

(17)、1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谐音字为“自染”→“自然”)

(18)、10精装茅台——好久(酒)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19)、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