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论语每篇篇名145句

2024-02-02 11:04:38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论语每一篇的名句

1、论语各篇的名句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当仁不让于师。(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注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4)、解释: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7)、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8)、出生便知道的,这是上等资质的人。经过学习,获得知识的是次一等。等遇到了困难,再去学习的,再次一等。感觉到困难,这种人是最下等的。

(9)、(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11)、(讲解):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12)、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1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14)、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显得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饰配合适当,才可能成为君子。

(15)、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讲解):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讲解):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18)、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19)、形容人聪敏又好学,能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

(20)、(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2、论语每篇篇名

(1)、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027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4)、形容一个人,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对这个人比较失望了。

(5)、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7)、所谓“温故而知新”,听闻别人讲道以后,也不加以认真学习,就随便讲给他人,这不是在教人,而是在害人。

(8)、(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

(9)、(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11)、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2)、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13)、(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4)、0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论语·子罕》译文: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5)、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6)、解释:见到一个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就要想着自己要努力跟他一样;见到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样的缺点。

(17)、(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18)、(译文)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19)、人能做到贫穷而不谄媚,富贵却不骄傲,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但孔子认为这样还不够。安贫乐道,知足常乐;富贵却谦逊好礼,这样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20)、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3、论语每一篇的名句有哪些

(1)、(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2)、0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3)、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那些最终登临绝顶的人,体力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们绝对是最有信念的。不自我设限,勇于进取,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4)、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5)、(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6)、(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7)、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8)、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积累|你想表达心情很愉悦,该怎么写?附读书笔记积累单可打印!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17)、(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18)、 广场上,一位老爷爷在练地书,他一笔一画认真地写着。他写的正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老爷爷是想告诉我们,他希望来到北湖的人都看重的是礼、义、仁、智、信,而不看重利益。

(19)、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先做好了应有的准备工作,自然顺风顺水,事半功倍。

(2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4、论语每一篇章是什么含义

(1)、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会有可以做我们老师的人。。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解释:君子考虑的是德行,小人考虑的是利益;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为可贵。)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9)、(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1)、(答案)B。解析:A项出自《春秋繁露•立元神》;B项出自《论语•为政》;C项出自《荀子•富国》;D项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12)、如果说了大话,却又做不到,或者只做到一部分,不能完全做到,君子就会以之为耻。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4)、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1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7)、365天,每天进步一点点,爱惜你的每一天!

(18)、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19)、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20)、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5、论语每一篇的名句是什么

(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6)、(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9)、(三军:指军队;夺: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2)、(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1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4)、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18)、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犯了过错,如果还不肯忏悔改过,那就是真正的过错了。

(19)、(注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20)、解释: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1)、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解释:君子有九件要反思的事:思考眼睛是否看明白,思考耳朵是否听懂,待人是否温和,举止是否恭敬,谈吐是否真心,处事是否谨慎,有疑问是否得到解答,发怒是否有严重后果,得到东西思考是否理所应得。

(4)、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5)、《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6)、(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7)、(注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8)、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11)、对一个人,喜爱他的时候,就希望他能够永远的生存,厌恶他的时候,就恨不得他立马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

(12)、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13)、(讲解):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14)、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15)、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16)、(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为,wèi,替。例:《庄子》中有“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

(17)、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过于质朴直率,就会显得粗野,但是太在意繁文缛节、文辞修饰,又显得华而不实。文与质相得益彰方显君子本色。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0)、(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注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3)、讲个人修养,强调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经验。

(4)、 来到北湖,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门。虽说是大门,其实是一块白色的玉石,上面刻着红色的“北湖公园”四字。玉石前面有一盆盆红色的花朵,一颗颗小露珠在花叶上滚来滚去,看起来十分开心。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7)、君子做人行事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不会私底下与人勾结,谋取私利;小人则相反,臭味相投,喜欢互相勾结,只顾个人利益,却不会顾及道德大义。

(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0)、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3)、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特别有智慧和特别愚笨的人,往往都是可造之材,能够坚定不移老老实实地去做事,只有中间的人,才会高不成低不就。

(1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15)、在国家治理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理念。下列德治理念出自《论语》的是(   )。

(1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7)、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8)、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

(20)、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1)、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篇》。艰苦的环境,困难的时刻,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品性。百折不挠,不轻言放弃,才可能有所成就。

(2)、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3)、(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4)、(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5)、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就像浮云一样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