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古代农业谚语有哪些70句
中国古代农业谚语
1、中国古代农业谚语有哪些
(1)、“中国传统农业基本上属于‘有机农业’或‘生态农业’,主要是以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基础,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间互利或互抑关系,促进农作物生长,抑制各种病虫害。”(1)对于病虫害的防治,除了人工捕捉外,先人们还发明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天然药物防治等方法。农业防治是通过选用抗病良种、深耕、轮作、搞好田园卫生、及时灌溉排水等方法来避免、控制、减轻病虫危害的方法,如轮作可有效避免害虫依赖上某类特定农作物,深耕有助于消除杂草和虫害,《吕氏春秋》记载“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今兹美禾,来兹美禾。”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总结了农民利用耕翻、轮作、适时播种等农事操作和选用适当品种可以减轻病、虫、草害的方法。生物防治是利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来防治虫害。西晋嵇含所著《南方草木状》记载了利用一种黄色蚁防治柑桔害虫的事例,这是迄今最早的生物防治虫害的方法的记载,唐代刘恂著的《岭表录异》也记载岭南“柑子树无蚁者实多蛀”,于是,就有了“席袋贮蚁”,“和窠而卖”,“人竞买之,以养柑子”。天然药物防治则是利用天然的植物性或非植物药物防治虫害,历史上用“艾”防治仓贮害虫,用苦参、百部等植物性药剂,防治蔬菜害虫,用石灰防治花卉果树虫害。上述防治方法具有显著的生态性特征,在抑制消灭病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2)、农业气象谚语(agrometeorologicalpro-verbs),民间流传的农业气象经验,语言简练,一般以歌谣的形式表达。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认识气象与农业的关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加以提炼编成谚语,流传应用。由于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深受广大农民喜爱,世代流传,不断丰富。中国古代农学家,如贾思勰,徐光启的著作中部曾大量引用农谚。
(3)、小暑农谚: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4)、即使是在同一地区,由于地形地势的不同,彼此的气候条件、温度、湿度也不一样。还是以小麦的播种为例,华北的农谚就是“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湖北的农谚则是“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川”,高山和平川,即使它们是属于同一地区,播种同种农作物,农时上也要有所差异。由此可见,气候、时令节气、温度等变化直接影响着农民们的春种秋收、衣食饱暖,影响着农业的生产。地域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农时,古代农业主要是靠天收获,因此农民对天时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十分注意。为此,农民们根据多年来对天时节令的关注,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和教训,概括出了无数经典的农业谚语,成为了农民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天气预报”,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了便利。
(5)、“三白”就是指的是下的三场大雪,和农村俗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卖馒头睡。”有异曲同工之意。
(6)、大寒是24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日,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度为“大寒”,大寒也是冷到极点的意思。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7)、(20潍坊质检)等物候线是指同一日期出现同一物候(如桃花始开)的地点连成的线。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褪去,而呈黄色。下图示意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分布。据此完成9~11题。
(8)、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
(9)、又是一年清明节,莺飞草长,物是人非,春雨如丝,不觉愁上愁!
(10)、看云测天谚语 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则日是晴天。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乌龙打坝,不阴就雨。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涨。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雷雨淋。西北黄云现,冰雹到眼前。鱼鳞天,不雨也风颠。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是雹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云交云,雨淋淋;云结亲,雨更凶。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云吃雾下,雾吃云晴。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11)、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同代的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拿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
(12)、惊蛰农谚: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13)、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14)、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15)、清明节大约源自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当时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为什么叫“清明”呢?
(16)、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17)、《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气温上升,中国南部雾气少,北部风沙消失,空气通透性好),因此得名。”
(18)、④农业气象预测预报方面,如“槐树不开花,晚田不归家”;“夏天不热,五谷不结”。
(19)、今年的清明节总体上来说,是花海一片草木已经发芽,而且目前大地一片葱绿。主要今年是一个无春年,也就是是一个寡妇年,立春是在春节前腊月份。
(20)、秋分农谚:秋分秋分,昼夜平分。秋分种,立冬盖,来年清明吃菠菜。
2、古代农业谚语有哪些
(1)、在这里大家要弄明白什么是阳历,什么是阴历。这样就能够好确定,清明节为什么在阳历日子是比较固定的,而按照农历是日子是不固定的。
(2)、大寒见三白,来年必定丰。这是有道理的,是经验智慧的总结,不会错的。大寒遇腊更是巧上巧,安心过节,鼓足干劲,为来年风调雨顺倍信心加把劲,努力吧,借大好时机莫错过。
(3)、农历二月份农谚“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好。”,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分享给农民朋友,作为参考交流!
(4)、秋分农谚:秋分秋分,昼夜平分。秋分种,立冬盖,来年清明吃菠菜。
(5)、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夜星繁,大晴天。 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冷得早,暖得早。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棉花云,雨快淋。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云交云,雨淋淋。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东北风,雨太公。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南风头,北风尾。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昼雾阴,夜雾晴。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瓦块云,晒死人。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一日南风,三日关门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东风下雨,西风晴。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馒头云,天气晴(淡积云)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一场春雨一场暖。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七月北风及时雨。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早阴阴,晚阴晴,半夜阴天不到明。蚂蚁垒窝要下雨。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四季东风四季晴,只怕东风起响声。东虹日头西虹雨。久雨西风晴,久晴西风雨。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星星眨眼天要变。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蜘蛛结网天放晴。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重雾三日,必有大雨。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早看东南,晚看西北。落雨落得慢,近日雨不散。天上灰布云,下雨定连绵(雨层云)雨打五更,日晒水坑。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6)、最为一个农村人,我对于农村俗语的知识储备全部来源于我没有读过书的奶奶,从小听奶奶说过很多俗语,由于感觉到好玩,我特别用心的记了一下。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很多俗语从科学的角度都无法解释,但是它真的很有效。“腊八遇大寒,三白定丰年”,这句话我还真的听奶奶说过!
(7)、比如说2021年清明节是4月4日,农历是2月23日,近日已春暖花开处处见春了。2022年清明节是4月5日,农历已是3月6日了,届时恐怕花蕾初现春枝刚萌芽。到了2023年4月5日清明节时农历闰2月15日,假如没有闰2月,那么阳历与农历相差不过二十天,到2024年下半年阳历和阴历几乎同月同日了。这就是为何要有闰月的缘故了,也就是说没有闰月的出现,一年十二月花开时间全搞错了,或许桂花要到十月开,或许挑花己在元月就开了。
(8)、(意思是,清明节有雨,麦子就会长不好的。)
(9)、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猫洗脸、青蛙叫雨必下。 螳螂乱飞,有阵雨。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
(10)、(意思是,寒露前后可以种豌豆,霜降前后可以种冬小麦。)
(11)、小寒农谚:小寒若是云雾天,来春定是干旱年。小寒人不寒,改变冬闲旧习惯,一早一晚勤动手,管它地冻九尺九。
(12)、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13)、惊蛰农谚: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14)、第三个五天,“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这里的鹰就是布谷鸟。古书《章龟经》中说: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意思说,在仲春的时候天空还没有飞翔的雄鹰,只能听见布谷鸟在远处啼叫。其实,这个现象这反应出古人对世间万物变化消长,朴素而又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古人智慧的一种表现。
(15)、清明是一个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的节日。本节微课从二十四节气导入,溯源而上,让学生从农业谚语里发现清明的自然价值,再从人文角度出发,让学生徜徉在诗词中感受清明的人文情思,最后升华情感,从清明的节俗发展中探寻其丰富的文化意蕴。
(16)、地利是农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农业的发展有着极为巨大的影响作用。关于地利的谚语在整个谚语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内容也极为丰富,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谚语具有广泛性的特征。
(17)、地青不青,草生不生,决定因素在于节气,并不在于二月还是三月。而节气又是基于太阳的黄道位置而产生的。清明节是太阳直射赤道线向北回归的第一个节气,黄道定位角度是15度,北半球慢慢进入夏季,气温会逐步升高,夏至节到达北回归线,然后又向南回归线回归,周而复始。由于阳历是基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形成的历法,因此阳历才能最准确的说明太阳的位置和气候的变化。
(18)、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19)、小寒农谚:小寒若是云雾天,来春定是干旱年。小寒人不寒,改变冬闲旧习惯,一早一晚勤动手,管它地冻九尺九。
(20)、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3、古代农业术语
(1)、农村俗语:“腊八遇大寒,三白定丰年”,是什么意思呢?我给大家分析一下。
(2)、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已经能够很大程度上突破时令季节的限制,通过人为制造的条件生产出反季节的农产品,如大棚种植使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各种蔬菜,但大棚内的光照、通风等条件与棚外的自然条件不同,所生产出的反季节蔬菜虽然外观漂亮,口味和营养价值却不如传统生产的应季蔬菜。今天我们也已经能依靠技术缩短农产品的生长周期使其提早上市,但终因作物营养积累的时间不足而导致其质量受到影响。可见,植物只有在当令时节汲取天地之精华才能得到最佳的营养和口感。传统农耕不违农时实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现代农业通过人为控制生产条件突破农时限制,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以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对食物增长的需求,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但这是投入了大量的外源能量换来的,并且容易产生土壤板结,地下水质恶化,病虫害繁殖等负面影响。而传统的按农时生产,则只需按自然节律利用自然能量。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绝不应该排斥甚至完全抛弃不违农时的生产方式,尤其不能抛弃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遵循的传统。
(3)、宋朝诗人黄庭坚也在清明这日感叹: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桃李”与“野田荒冢”,意象格调迥异,再用喜“笑”和悲“愁”这样鲜明的对比,让人更觉得悲从中来,这“笑”越张扬,越能对比出下句的悲凉。
(4)、到了惊蛰前后,梨、桃、李等落叶果树开始进入开花抽梢期以及柑桔、杨梅等也进入了萌芽前期。要及时除掉越冬病原菌和越冬代害虫并且,要把果园里枯枝、落叶、僵果及杂草清理出园。
(5)、(2)农业谚语。农业谚语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如“枣芽发,种棉花”、“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
(6)、“大寒”是极寒天气,难免对农作物(比如北方的小麦)产生冻伤害,而防止小麦冻伤、冻死的最佳方式就是盖上一层雪,这样一来既能保温又能起到补水的作用。
(7)、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人们在腊八这天都会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北方还有泡腊八蒜的习俗,将大蒜放进醋坛子里面封存起来,留到过年食用。
(8)、小雪农谚: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小雪不见雪,来年农民歇。
(9)、例如:每年的春秋时节举行的社祭,即是对土地神的祭拜。社指土地。《孝经》说:“社,土地之主也,地广不可尽敬,故封土为社以报功”。《礼记·外传》说:“社者,五土之神也。”民间认为,土地孕育万物,生长五谷,养活众生,由此产生了土地崇拜和社神,并有了祭社神的社日节。社祭一年分两次举行,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称为春社,农家祭社神,祈求社神赐福,祁愿五谷丰登。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称为秋社,则是民间为庆贺丰收,报告社神丰收喜讯,此时多请戏班演傩戏酬神,拜谢神的庇护。春秋社日这天,农家要准备鸡黍等祭物设祭,祭品来自土地所长,家中所养,一方面报土地之功,另一方面希冀未来顺当有福、生活富裕。
(10)、养鱼水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淘米水含有丰富的氮磷元素,能够为花提供充足的营养,鲜花喝了疯长、爆盆。自来水含有漂白粉和化学药剂,呈碱性,不能直接用来浇花,最好是放置一夜,让氯气挥发掉再浇花。
(11)、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天是农历腊月初离农历年越来越近了,在外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也该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了,好好休息一下,钱是永远挣不完的,但是这两年因疫情的影响,很多远方的人没能回来,没办法呀,有些地方疫情严重确实也回不去,等到来年吧。坚持就是胜利。
(12)、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
(13)、到了惊蛰前后,大棚作物黄瓜、西葫芦、番茄、辣椒等作物要加强管理,提高低温和棚内通风。因为,春天温度还比较低,并且会经常出现阴天寡照,容易发生灰霉病、叶霉病、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根腐病等病害,要提前做好防范,以免发病造成减产,损失就大了。
(14)、不要总把花搬来搬去。比如,养过盆栽茶花、盆栽蟹爪兰的花友们都知道,经常搬运就很容易掉一地花苞。
(15)、至少目前所知,有些农谚可以远溯至数千年前,如浙江农谚:“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一句,同样见之于西汉(公元前1世纪桓宽的《盐铁论》轻重第十四:“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骤雨不终日,飓风不终朝”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相似。
(16)、(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17)、今年是阳历1月20日,也是农历十二月初既是传统节气中的大寒,大寒过后就是立春,春天农耕的开始,大寒也是24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十二月初也是腊八节,腊八节本是佛教纪念释迦摩尼成道的节日,后来成了民间节日,过了腊八也就意味着春节的氛围一天比一天浓厚,民间一直就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
(18)、China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Evaluation,EditorialDepartment
(19)、2021年1月20日,今天有点特别,腊八节撞上大寒,大寒一年中最寒冷的一天,腊八新年前最温暖的一个节日,一家一粥一香甜,一年一岁一团圆。人们却已看到来年丰收的景象。
(20)、“三”是量词,泛指许多的意思,“白”指大雪,“定”表示肯定,“三白定丰年”的寓意和“瑞雪兆丰年”相同,大雪暗示着来年大丰收。
4、古代农业谚语加解释
(1)、现代农业要走生态发展道路,应该借鉴传统农业的循环经济方式,实现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这样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节约了资源,还可以增强土壤肥力,从而大大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向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2)、沧海桑田,日月星辰。从刀耕火种到神七飞天,我们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已经不在为温饱所发愁了,当时农民伯伯的那些俗语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消失殆尽。不仅如此,我们的幸福感真的比之前强烈了吗?其实我并没有感觉到幸福,反倒越来越有压力,也许是我长大了,也许是社会变化了!
(3)、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影响着农作物的收成好坏。古代靠天吃饭,农业的丰收很大程度上建立在风调雨顺的基础上。干旱无雨,或不合时宜的大雨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这种对雨水的过分倚重,就形成了雨神崇拜。全国各地,龙王庙、河神庙到处可见。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就去龙王庙或其他庙宇祭祀,供奉祭品,举行庄重的仪式,祁求诸神降雨或止雨,许多地方还伴有禁屠活命、斋戒等禁忌习俗。
(4)、广西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向南弯曲的原因是( )
(5)、(意思是天干,“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
(6)、那在古代有哪些充满劳动智慧结晶的谚语呢?学会前人的这些养花经验,成为养花达人指日可待,和花间密码一起来学习吧!
(7)、水库是个宝,防旱又防涝。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
(8)、“大寒”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最后一个,“大寒”一过,下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了,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正所谓东去春来。
(9)、清明节的文化意蕴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慎终追远。这个词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思是:“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培育出忠厚老实的百姓。’”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强调人们之间的宗法关系与生死相依,祖先崇拜是农业宗法社会的主要信仰与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特别尊重祖先,把人生价值归结为光宗耀祖,这种以血缘亲情为根基生发出来的感情,是最自然的感情,是植根在人性中的感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谓“慎终追远”,也就是追本溯源,寻根问祖,认祖归宗。这就是清明节从古流传至今蕴含的文化内涵。
(10)、现代社会,人的欲望不断膨胀,自然成为人们随意奴役的对象。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超出了环境自我恢复的能力范围,为此,人类已经遭到了自然界的报复:由于乱砍滥伐而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而导致草场退化,过度垦殖而导致土地荒漠化。这种趋势如果不能抑制,资源枯竭,生态失衡,人类终将自食恶果。人类应该学习传统农耕文化对自然资源的节用原则,改变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才能保证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
- 女生沙雕网名简短【个性精选57个】
- 精选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哪个版本好124句
- 女生沙雕网名敲可爱三个字大全【个性精选110个】
- 精选叔本华的治疗88句
- 女生沙雕网名敲可爱闺蜜名字怎么取【个性精选128个】
- 精选小学生劳动手抄报图片大全集高清148句
- 女生沙雕网名简短【个性精选79个】
- 精选勤俭节约的故事20字105句
- 好听的女生网名二字【个性精选117个】
- 精选励志图片正能量唯美79句
- 伤心的qq网名女生可爱【个性精选125个】
- 精选励志图片带字唯美正能量头像140句
- 心情好网名女【个性精选147个】
- 女人幸运又聚财的名字【个性精选107个】
- 精选朋友之间友谊的古诗句117句
- 女生网名简单干净二字【个性精选61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