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63句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哪个译本好
1、叔本华人生的智慧pdf
(1)、每天早上照镜子正衣冠,可以呈现美好的外表;时时参照《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让内心静好。
(2)、叔本华的人生哲学,主要是对他自己苦痛人生的解释,这本书尤其是夫子自道。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严重的忧郁症,六岁起就深受焦虑困扰,毕生缺乏安全感。由于他个性自伤自悲,看人间也是主要看到悲苦惨淡的一面。十六岁那年,他在法国土伦军港看到被判处在军舰上服劳役的犯人,深感震撼,认定“生命是一副重担,活着就是当奴隶”,“人生在世,受苦是命。人生深深浸泡在苦海,无从逃脱;过程与结局,都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一年后,父亲因意外去世,据推测是自杀,更让他觉得人生是惨烈的悲剧,他偶然在书店看到《奥义书》的法文版,仿佛终于找到了人生苦痛的根源:“我十七岁那年,尚未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看到人生悲惨,正如佛陀年轻时眼观病老苦死,感触至深。真理从人世间发出了宣言,响亮清晰,很快就战胜了当时仍然深刻印在我心中的犹太教义。我的结论是,这个世界绝不可能是由全善的神明创造,很可能是魔鬼的作品。魔鬼把造物唤起,给予生命,只是为了幸灾乐祸,笑看它们受苦:所见所闻,都显示如此,于是我相信必定如此。”叔本华甚至把他的人生观扩展为宇宙观:“浩瀚无边的太空,闪耀着数不清的恒星,它们别无所为,只是照亮数不清的世界。每个世界都是个舞台,上演着窘迫与悲惨,即便在最幸运的情况下,推出的也不过是无聊。至少,根据我们熟知的这个样本,可以断定其他世界就是这样。仰观宇宙,遥想世界之多,悲惨之巨,简直令人抓狂。”
(3)、其实,除了有数的亲人好友,谁又真正关心你呢。将做事的标尺放在那些根本不在乎自己的人手中,是一种既愚蠢又软弱的做法。
(4)、缺少了这些,就算你八面玲珑,也无法维系高质量的社交资源。
(5)、“韦译叔本华系列”受到读者的喜爱,豆瓣读书和当当的评价都是高分,但韦启昌没有自足,他告诉我:“叔本华的思想,我很认同,觉得他说的话句句有道理,深刻而直白。我虽然尽力翻译成了中文,但不可能完全表达出德文语言的优美和精确。叔本华的德文和思想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有一种我无法表达的美,这种美是无法还原的。”
(6)、《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
(7)、今年是叔本华逝世160周年,纪念他的最好方式是阅读他的作品。这也是韦启昌翻译叔本华作品的目的。一个人,一个人的作品,一家出版社,努力20年,为读者奉献了广受赞誉的“韦译叔本华系列”。(作者系上海人民出版社当代上海编辑室编辑)
(8)、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你对财富到底有多渴望?其实我认为很难将我们对财富渴望的限度确定下来。因为从满足一个人的角度来说,没有一个确切的财富数量能让人完全满足。这个数量永远是相对的。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眼界标准和期待的东西,所以穷人无法想象富人所占有的大量财富对富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有趣的是每个富人都会为自己的财富感到不满,因为这还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叔本华则一言以蔽之:“财富就像海水,喝的越多反而越口渴。”看看身边人吧,他们每天不停的忙碌着,奔波着,想尽一切的办法来提高自己的收入。其实我认为爱财并不应该受到指责,因为钱这东西实在太好了。它不像食物、药物、皮草等只能满足你的某一种需求,它是一项可以满足一切抽象事物的充要条件。 突然想起莎士比亚在《亨利六世》中说的一段话:“骑上了马的叫花子,一定会让他的马跑到死。”你愿意做叫花子还是马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9)、在我们看来,他的生活很有奔头,可他却说,感觉生活有些无聊,似乎提不起什么劲头来。
(10)、我们都想要幸福快乐的人生,而叔本华却告诫人们,人生的底色就是悲苦的。
(11)、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你对财富到底有多渴望?其实我认为很难将我们对财富渴望的限度确定下来。因为从满足一个人的角度来说,没有一个确切的财富数量能让人完全满足。这个数量永远是相对的。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眼界标准和期待的东西,所以穷人无法想象富人所占有的大量财富对富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有趣的是每个富人都会为自己的财富感到不满,因为这还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叔本华则一言以蔽之:“财富就像海水,喝的越多反而越口渴。”看看身边人吧,他们每天不停的忙碌着,奔波着,想尽一切的办法来提高自己的收入。其实我认为爱财并不应该受到指责,因为钱这东西实在太好了。它不像食物、药物、皮草等只能满足你的某一种需求,它是一项可以满足一切抽象事物的充要条件。 突然想起莎士比亚在《亨利六世》中说的一段话:“骑上了马的叫花子,一定会让他的马跑到死。”你愿意做叫花子还是马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2)、人生快乐的两大仇敌是痛苦和烦闷。人生是否能幸福快乐,内心能否平安是取决于你的态度及你应对人生各种不幸和苦难的方法。
(13)、叔本华说:“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与这种生活必然伴随而至的还有人与人的相互撒谎和哄骗。”你看,没有什么形而上的虚无缥缈,也没有什么唯心唯物的复杂思辨,就是用简单直白的话去引导你,去启发你。这其中的道理既不高深,也不难以理解,就像是一个邻家的大叔在跟你谈心。
(14)、这本书里,叔本华分析了很多种人性,就如我写过的一篇文章《为什么越贫穷越刁蛮,越富有越节俭?叔本华早已告诉了我们答案》,虽然很多人不爱看,他们也会提出很多反驳的意见,但是如果你真懂了这里面的道理,你会持认同意见的。
(15)、幸运的,在身体垮掉之前意识到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开始关注自身健康。
(16)、链接:https://pan.baidu.com/s/15SLiu1IcG2lQUnTVrzsRoA提取码:ckr4 书名:人生的智慧
(17)、但人的情绪波动像迷一样,难以预测,更难破解。
(18)、《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是谷歌送给全世界的礼物!
(19)、而从情绪层面来看更是如此,社交带来的纵情短暂而靠不住。再有趣的灵魂,也拯救不了一个匮乏的灵魂,只有自身精神富足,才容易从容快乐。所以,亚里士多德才说,“想要快乐就得自给自足”。
(20)、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2、《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1)、其要有一种自我满足。社会犹如一团由名利、诱惑等时刻燃烧着的熊熊烈火。聪明的人因与之保持适当的距离而得以取暖,傻瓜则因靠的太近而被灼伤,或抱怨火的灼烫而逃跑,以致于孤零零地被严寒冰冻。
(2)、记得审读韦启昌的第一本译作《人生的智慧》时,我印象深刻的是译文中充满了对叔本华作品的挚爱。此书出版后,我建议韦启昌如果有兴趣可以再翻译一些叔本华的作品。当时他就辞去了工作,专心译事。
(3)、工作让我不断地读叔本华的译本,兴趣让我不断地读梵·高的书信和绘画,他们如朋友般陪伴我从而立之年到知天命之年。叔本华的一字一句像雨露,滴进我贫瘠的心田;梵·高的一笔一画像阳光,照亮我荒芜的审美。
(4)、老祖宗说过,“相由心生”,两句话应该由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我们应该快乐的生活着,这样才有美丽的容颜。
(5)、有了这些情绪定律,人们可以用加、减、乘、除来运算经常找不到头绪的情绪波动。比如,当陷入焦虑之中,就去看看是否因为面临的不确定性在增加,且事情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如果有了猜忌心,那么就反思一下,是自己的自尊太强,还是感觉到了不被信任。情绪是细腻的,常常像丝线一样缠绕,时时对照情绪方程,就可以拎起主线,破解情绪困境,自己掌控自己的情绪。
(6)、《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部著作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从世俗、实用的角度探讨了真正的幸福人生应遵循的原则。叔本华从理性出发,谈了“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书后附有叔本华的生平轶事和叔本华哲学的神奇魅力与影响。该书自2001年9月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喜爱。此次译者对原书进行了修订,更加符合叔本华的原意。该译本是我国第一部从德文译出的全译本。
(7)、从书稿的内容编排看,编者对梵·高的生平和画作背景极为熟稔,对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心领神会,真正体会和表达了两者灵魂的遥相呼应与相得益彰,才有了这部编排新颖且思想独到的书稿。同时,它体现了编者的艺术修养和思想境界,箴言与绘画互读互赏,可以提高对两者的理解与感受。一般人或许认为,哲学家与画家,箴言与绘画,风马牛不相及,但这恰恰是这部书稿的特色之所在、深刻之所在——箴言与绘画,相互倾诉着同样的思想和情感。
(8)、看到割耳后的自画像时,我激动地想去摸摸那只受伤的耳朵,想安抚一下可怜的梵·高痉挛的情感。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我站在美丽如梦幻的《星夜》前,久久凝思。旋转的画面和梵·高的苦难一起向我袭来,我真想放声大哭。我依然记得梵·高是这样描述这幅画的,“那是生长在蓝色中的丝柏树”,“它们的线条和比例如此之美,像埃及的方尖碑一样”,“每一个有眼睛的人都能看懂”。只是,真迹比梵·高的描述更感人。
(9)、似乎她要的并不是爱情本身,而是一个被大家认可,被大家看得到的爱情。
(10)、其坚持到底,做出成绩。魏征云“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也就有了失败平庸者实繁,功成名就者盖寡。
(11)、在厘清了这两者的关系后,叔本华提出了“智慧”获得人生幸福的方法。本书探讨的问题十分广泛,几乎囊括了人生中所有的问题,人是什么?
(12)、经常情绪良好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好人缘、幸福、有成就的人。
(13)、韦启昌的一个身份是旅居澳大利亚的中医医生,另一个身份是被众多叔本华迷推崇的重要译者。
(14)、似乎人人都应该是交际高手,似乎热衷社交成为成功的标配。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狂热的偏见。
(15)、我喜欢经常到户外活动,去散散步看看书,正如当年徐志摩说:“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静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像更适情更适性的消遣吗?。 ” 我喜欢这样的日子。看天,听鸟,读书都要雅心逸情,这种闲舒生活的画面感让人着迷。
(16)、人的一生免不了与人交往,包括配偶、父母、孩子和朋友。
(17)、其要勇于面对错误。错误一旦铸成,你便无法改变,因而无需埋怨、哀叹或者掩饰。与其对犯下的错误耿耿于怀、文过饰非或托词辩解,还不如正视我们犯下的错误,认清错误的缘由和一切恶果损失,以便解决问题和杜绝悲剧重演。
(18)、人生的长短不是以时间来计算的,人生的质量也并不是由拥有来衡量。叔本华充斥着智慧之音告诫我们如何生活,读完此书,获益匪浅。
(19)、《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还是被许多国家大学的“普通心理学”课程选用的教材。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20)、如果放纵或喂养坏情绪,最后的结果是伤己、伤人、伤心、伤身。
3、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1)、人的本性揭示了人生特有的悲剧性、荒诞、虚伪与不幸。对诸如人与人格、生命、地位、荣誉、财富以及审美、伦理、政治、智慧等一系列困扰人的问题,提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见解。
(2)、书中可以看到很多,但是最好的人“人性体现史”却是我们生处的这个红尘,这个大千世界,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段关系,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场场“人性大戏”。
(3)、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在这本书里他尽量以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大众阅读。虽然叔氏尽量放弃了居高俯临的审视角度,但关于错综复杂并因此众说纷纭的世俗人情的话题,经过这位思想大师一贯深刻而因此透彻的讨论之后,变得清晰简明,话题也几已穷尽矣。
(4)、叔本华认为,人生面对两大敌人,窘迫贫困制造痛苦,平安富足产生无聊:“既无痛苦,也不觉无聊,本质上就实现了人世的幸福。”在第一章中,叔本华指出人生的佳品有三类,最重要的是“人之所是”,包括健康、体力、美貌、性情、道德品格、心智;次重要的是“人之所有”,即各种意义的财富与财物;最不重要的是人的形象,也就是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具体表现是名誉、品阶与名声。在第二至第四章,叔本华分别讨论人在追求三类佳品时经常犯的错误,分析错误的根源,探讨克服错误的方法。第五章是五十三条“忠告与格言”,分为四组,依次讨论人生总则、如何律己、如何待人、如何应对世道命运。第六章讨论年龄对人生境界的影响,依次分析了人生四季的特点。此书问世一百六十多年来,被译为三十多种语言,畅销不衰,影响了无数感怀人生幸福与苦难的人,特别是对人生之苦格外敏感的艺术家。叔本华的著名“粉丝”包括作家托尔斯泰、托马斯·曼、卡夫卡,作曲家瓦格纳、马勒,诗人博尔赫斯,也包括哲学家克尔恺郭尔、尼采,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借用张中行先生的比喻,在这本书中,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是一头四条腿的牛,尽管还有一条可以忽略不计的幻肢。
(5)、人生哲理,格言警句,主要不是指导未然,而是辨正已然,从而确信自己既非格外愚蠢,亦非特别不幸。这本书是叔本华的警世之言,也是他孤芳自赏的告白。对多数年轻人来说,此书是一位沧桑老人的夫子自道,只宜浏览,权当消遣,至多“为赋新词强说愁”;不过,对禀赋特异、多愁善感的年轻人来说,此书或许不失为一剂良药,甚至是一位忘年交。对多数中年人而言,此书值得一读,不过不可全信;权当杜康,聊作药酒;失意低落时,不妨信手翻翻;偶或心意相通,可知自己并非独憔悴;一旦走出死荫幽谷,尽可过河拆桥。老年人读此书,当如细品苦茶,大概会感慨“德不孤,必有邻”;未必欣然忘忧,至少可以略减岑寂。
(6)、“李连江老师翻译的叔本华《人生智慧箴言》,读后感觉不仅是在译书,而且也是在写书,用李氏的冷且慧,去反复琢磨叔本华的冷且慧,译出来的作品,是共同的智慧、经验,甚至精神世界的融合。就像傅雷之于巴尔扎克的作品。就像这篇文章所提到的,译者是从内心的需求出发,和叔本华对话神交。叔本华的哲学,是面向内心的小哲学,面对小人物,解剖贪嗔痴。叔本华睿智但不可亲,冷眼看世界,离群索居,但却有来自心底的悲悯。他的这种分享,也是一种悲悯的表现。先知先觉的人,往往是痛苦的,但他的领悟,正如译者所说,是年轻人的药,中年人的酒,老年人的茶。”(豆瓣读书)
(7)、每个人都必须成为和做最好的自己。一个人越能够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自己的身上越能够找到乐趣的源泉,他也就越幸福。——摘自P25
(8)、首先要通盘观察自我,必须要运用“认识你自己”这句格言。一位登高的旅游者,只有达到顶峰,方能看到一个通盘的概观。同样,当人生达到某个阶段时,我们才能明白一切努力的价值所在。
(9)、前几天和朋友聚餐,其中一个是做房产中介的。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他辞职创业,先后开了四家房产中介公司,生活实现了初步的财富自由。
(10)、其我们要进行不断的自我反思。将人生当做教科书,不断地审视生活,使自我更加理性。
(11)、朋友们都觉得不理解,我觉得他就是事业稳定了,一时还没有新的目标欲望,陷入了“无聊”阶段。这种时候,就需要制定新的目标,或是培养新的兴趣,努力拓宽自己的精神疆域。
(12)、我会借用伏尔泰的话:“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还是照样愚蠢和邪恶,跟我们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所发现的并没有什么两样。
(13)、“100分,读了又读!翻译很好。”(当当图书网)
(14)、其中,对于如何活得更好如何追寻幸福,叔本华提出了很多有启迪性的建议。有一些建议,不管你处于什么阶级什么阶段,都是适用的。
(15)、当我们经历了一些事,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历经人情冷暖之后,再去细品鲁迅的字字句句,你会发现都是真理呀,为什么早先不能明白,都说到点上了。
(16)、即便特立独行如叔本华,也在强调健康的重要性。
(17)、韦启昌译《人生的智慧》在叔本华哲学爱好者圈子里的口碑很好,但这个译本有一些严重的错误,甚至连书名也译错了。
(18)、痛苦和无聊是人生幸福的两个死敌。每当人们远离其中的一个,就靠近了另外一个;一个人对痛苦的感受能力与对无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智力的平庸和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19)、在本书中,年逾花甲的叔本华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佛教的基本信条与欧洲的人生哲理熔于一炉,创立了悲欣交集的独特人生哲学。全书由导言和六章组成。导言开宗明义,指出人生智慧就是幸福生活的艺术。
(20)、后来读了王成译的《悲观论集》,我惊讶于叔本华用大学问证明悲观主义,准确得令人无话可说。王成对叔本华经典著作,翻译的确很牛叉!
4、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有感
(1)、这一观点说明人生是痛苦和无聊的,那么如何摆脱这一困境?
(2)、韦启昌说:“我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邂逅’叔本华,并为之惊艳的。虽然那是在街边买到的《人生的智慧》台湾节译本,译文也不算好,但自那以后,我便以阅读原版叔本华的著作为精神享受。托马斯·曼津津乐道的‘斜躺在沙发上整天阅读叔本华’的美妙感觉,肯定也是深得其个中三昧而发的。阅读叔本华的著作让我得到了很多,翻译它们是某种微不足道的答谢。当初翻译叔本华的著作,并没想到能够出版。现在,这些内涵深刻的书竟能一版再版,已经相当难得。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3)、勿与人争高低,遇事让别人一步是明智之举,因为让一步就等于为进一步留下余地,对待他人宽厚一点大有好处,善待他人实际上为自己以后受到善待奠定了基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