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电子书82句

2023-08-07 12:16:02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版本

1、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哪个版本

(1)、这种人也许尽管正遭遇着不幸,或者就算自身的财富与健康都十分匮乏,但他人的赞许仍会给他带来安慰。而如果他们想获得别人好评的心理受到了挫折,或者当他们受到别人轻视怠慢时,肯定会难过,很多时候还会感受到深刻的创痛。

(2)、到大卫.李嘉图,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善成熟时期。

(3)、另一方面,任何人也都有可能得到财产和名声,相比之下,对于人的自身的能力我们就无能为力了。人的自身能力作为“神的权利”赋予人们,并终生牢固不变,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充分发挥我们既定的个性。因此,我们应该循着符合我们个性的方向,努力争取获得适合个性的发展,其他事情都要尽力避免。

(4)、他们认为,那些无法得到幸福的人只是在获取幸福方面不够聪明、灵活而已。

(5)、正如周国平曾说:“越是丰盈的灵魂,往往越能敏锐地意识到残缺,有越强烈的孤独感。”

(6)、叔本华的《人生智慧箴言》有不少中译本,李连江教授的译本并不是唯一直接从德文翻译的。早在200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就出版了韦启昌先生的译本,广受好评。

(7)、《人生的智慧》,不是叔本华的独立著作,而是从上述著作中剥离出来的。剥离出来的还有——《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生存空虚说》、《叔本华论说文集》、《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美学随笔》、《叔本华人生哲学》 。

(8)、63岁,他的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出版(《人生的智慧》即取自这部著作),声名鹊起。

(9)、在书中,叔本华有个特别鲜明而又与众不同的观点,就是:完满的人生,不是努力追求幸福和快乐,而是尽量避免痛苦。

(10)、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今属波兰,已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HeinrichFloris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疯狂投水自杀身亡。

(11)、 准确地说,柏拉图的政治理想,映射的不是雅典的“民主制”,而是斯巴达的影子;在某种程度上,“理想国”的主张,与当时中国稍早于他的孔子的主张有相近之处。

(12)、叔本华十分推崇孤独状态,他认为大多数人的社交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庸俗的社交只会消耗人的时间精力。从这个层面上,他说“越是智力平庸且比较粗俗的人越是喜欢社交——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人活一世可以选择的其实不多。”

(13)、人生无所谓幸福,不痛苦便是幸福。人生的努力方向应该是尽量避免痛苦,而不是追求幸福。因为根本没有幸福那样的一个东西。能避免痛苦,幸福自然就来了。

(14)、生活中很多麻烦困扰,源自于这种过分在意他人眼光引起的焦虑。

(15)、不管经历了什么事情,最终每个人都只能求诸于己。(歌德)

(16)、而从情绪层面来看更是如此,社交带来的纵情短暂而靠不住。再有趣的灵魂,也拯救不了一个匮乏的灵魂,只有自身精神富足,才容易从容快乐。所以,亚里士多德才说,“想要快乐就得自给自足”。

(17)、《人生究竟有何不同——聆听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18)、世界本来就有残酷和罪恶的一面,接纳它,你才能更好的理解它,才能更好的适应它。

(19)、李译:财富如海水,越喝越渴。——名声亦然。

(20)、人自身的差别是大自然划分的,因此和第三项比起来,它会对人的幸福生存产生更加根本的影响,因为人的快乐或者痛苦实际上正是来源于人的自身,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人拥有的财产或者他人的看法,都只能间接影响人的幸福。

2、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电子书

(1)、——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刺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得到玫瑰的芬芳。

(2)、第青年人在一定年龄前,不许看到丑恶和罪恶;到了一定年龄后则必须让他们经历“诱惑”;但是,男孩子们在成年之前要见识战争,尽管不必亲自参战。

(3)、你的快乐和你的痛苦都取决于你个人的意愿,与外界无关

(4)、谁都知道这个道理,可当我们身强力壮安然无恙时,往往会忽略这点。反而将其他一切都排身体之前,因而付出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良好的心态。

(5)、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KYLz9Ar47I_rn_hdKsPwA密码:q4lo 书名:人生的智慧

(6)、男性荣誉是由女性荣誉衍生的,要求男性必须对其妻子破坏婚姻的行为感到愤慨,并至少要通过与她分离来惩罚她。如果他睁着眼睛容忍妻子的所为,他就将被整个男性社会打上耻辱的印记。

(7)、还有一种特殊的荣誉是骑士荣誉,它已经是一种古老的存在,甚至只在一些地区存在,它要求人们当荣誉受到侵犯时,应当迅速采取行动,通过决斗来恢复自己的荣誉。仅仅因为别人对自己的几句评价就要用生命去证明自己,这无疑是十分愚蠢的。

(8)、从上面作品中分离出来的书籍包括:《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人生的智慧》、《生存空虚说》、《叔本华论说文集》、《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美学随笔》、《叔本华人生哲学》。

(9)、李译:为我们的愿望设个上限,给我们的欲求配上鞍鞯,把我们的愤怒驯服招安,时刻牢记,可取之物如沧海,每人仅能得一粟,然而人人必定遭受众多苦厄。一言以蔽之,自制与自持是准则,如果不遵守它,我们必然感到自己悲惨可怜,不论拥有多少财富,掌握多大权力,都无济于事。

(10)、近代哲学里,宣扬意志第一的学说是从是叔本华开始的,此后力主这种学说的是尼采、柏格森在、詹姆士和杜威。 叔本华和尼采

(11)、李译:饥饿是最好的厨师,老叟漠视少年眼中的女神。

(12)、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或多或少,都受到我们个性的不断左右。而来自其他方面的影响却是暂时的、偶然的,甚至转瞬即逝的。

(13)、其中,对于如何活得更好如何追寻幸福,叔本华提出了很多有启迪性的建议。有一些建议,不管你处于什么阶级什么阶段,都是适用的。

(14)、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睿智的人会从痛苦不安中争取自由和闲暇,追求安宁、简朴、尽可能不被打搅的生活。所以,一旦对人性有了认识和了解,就会回归质朴。倘若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甚至会选择离群索居。具有高度智力的人通常是孤僻的。倘若智力的质量可以用数量来弥补,那么倒也值得活在芸芸众生之中。但不幸的是,一百个傻子也凑不成一个聪明人。所以,一个人对与他人交往的热衷,和他的智力水平成反比,越是智力平庸的人越是喜欢社交——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人活一世可以选择的并不多。

(15)、没有人天生喜欢孤独,但历经千帆后,人们或许更能咀嚼出孤独中藏有的那妙不可言的味道。

(16)、亚里士多德将人生所能获得的益处分为三种:外在之物,人的灵魂以及人的身体。这里我只使用他的三分法,而将决定人命运的根本差异分为三类,即:

(17)、☆木云,湖南人,毕业于暨南大学,深入研究叔本华著作和国内外学术论文,历时一年主译全新完整译本《人生的智慧:如何才能幸福度过一生》。

(18)、因为赚钱赚了多少黑心钱结果还是被抓的抓,杀的杀。

(19)、《人生的智慧》作者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叔本华从理性出发,谈了“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叔本华认为人类幸福有两个死敌:痛苦和无聊。人们却总是在这两者之间摇摆,脱离了痛苦,便开始无聊。

(20)、而“人能够做他想做的”的意思是,虽然求而不得,但是我们至少尝试过,失败了也无怨无悔。只要不放弃,也许就会有转机。

3、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在线阅读

(1)、谁要是根据后者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度过幸福的一生,那就是采用了一个错误的标准。因为快感是并且永远是否定性质的;认为快感能够使人幸福,是一个错误的想法。

(2)、譬如说,改革开放多少人因为下海锒铛入狱,或者身败名裂,堕入深渊无法自拔,高楼而跳。

(3)、财富与提升幸福感有什么关系呢?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至少关系不大。许多富人感觉不幸福,因为他们思想和精神很贫乏。

(4)、也不要去做闯红灯,开快车,打击自卑者的自尊,裸辞等等。

(5)、第初中,是普通中等教育的初级阶段,主要的教育目的,是为下一阶段的高中教育打好基础。

(6)、在童年期,我们更多是对这个世界产生认知,一切都是新鲜的、令人愉悦的。而对事物的各种认识,也会从此刻留在我们的印象里,为我们肤浅的世界观打下基础。但也正是由于童年对世界产生的美好认识,让我们误以为世界是一个给人幸福的地方,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产生了各种渴望,也会在希望落空时感到无比的痛苦。

(7)、至少我读了他的书,我对我人生的底线做了一个规划。

(8)、韦译:犹如一个置身于一艘船上的人只能根据身后河岸景物的后退和缩小来发现船只的前行,同样,如果岁数比我们大的人在我们看来还显得年轻,那么我们就可以据此知道我们变老了。

(9)、我们的个性是一直不变的,在出生前就已经决定,并且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它会终生影响着我们。但我们却无法保证能一直拥有财产和名声。另一方面,人的自身的优势会随着时间消退,但时间并不能夺走财产和名声。

(10)、避免痛苦,这种对人生的保本经营策略,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大富大贵,只要没有天灾,就直接过滤掉了人祸,想不幸福都难。

(11)、他的著作是几十篇对话。主要有:《美诺篇》、《斐多篇》、《泰阿泰德篇》、《巴门尼德篇》、《智者篇》、《蒂迈欧篇》、《法篇》、《国家篇》等。后人把《国家篇》译为《理想国》。个人觉得,还是译作《国家篇》更准确——国家篇是书名;理想国是书中的内容。

(12)、也就是说,我给人生设立了一个底线,只要不低于这个底线,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13)、关于如何处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我们应当认识到,未雨绸缪的计划是毫无用处的,因为时间会改变我们的想法,计划也常常因为各种阻碍而无法实现。将来和过去都不是看上去的那么重要,只有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我们应该有意识的享受现在、珍惜现在,要知道,每一天都是不会重来的。

(14)、1816年,《论视觉与颜色》,überdasSehenunddieFarben。

(15)、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21岁攻读医学,23岁弃医从文。30岁发表旷世杰作《作为意识和表象的世界》,反响平平。对此,叔本华异常悲伤的认为:如果不是他配不上那个时代,就是那个时代配不上他!63岁发表封笔之作,声名鹊起。《人生的智慧》就取自封笔之作。

(16)、他告诫人们,“幸福十之八九都有赖于健康。”“不管是利益、升迁、学问还是名气,所有其他的一切都应当为健康让路才是。”

(17)、叔本华这个论点一针见血,尤其是在当下。很多时候,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就会陷入虚荣和焦虑之中。

(18)、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诞生在但泽(今波兰)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

(19)、生命中的幸与不幸,与其说是取决于我们遇到了什么,毋宁说是取决于我们与它们相遇的方式。除了个性本身带来的影响是长久不衰的之外,任何其他间接因素所造成的影响都是可以被中和抵消的。

(20)、叔本华强调人生基调的痛苦,并非让人消极而悲观的生活,恰恰是在引导人们,对生活要有理性清醒的认知,对痛苦也不要惧怕,学会平和地去追求幸福。

4、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后感博客

(1)、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关系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名誉,可分为公民名誉、公职名誉、性别名誉。公民荣誉(注:书里未给出公民荣誉的定义,但可理解为对个人素质的评价),我们需要无条件的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因此我们不可以运用不公正的手段谋取自己的利益,一旦我们违反了这一规则并因此受到了惩罚,那么我们的公民名誉就离我们而去了。

(2)、这需要合理编制教学大纲,保证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德智体美全面学习发展,一些不重要、不紧要的内容,再好,也不得不“割爱”。

(3)、避免痛苦的现实意义,就是不要犯错,特别是原则性的大错,如此以来,人生的基本面就不会垮。

(4)、韦译:饥饿才是最好的调味品,衰老之人对青春美色再难一见钟情。

(5)、总体来说,叔本华的哲学不是系统的体系,核心内容是悲观主义的伦理学和意志论。

(6)、《人生的智慧》是一本真正值得一读的人生书。为了感谢叔本华,让人们对他有个深刻的印象,最后八卦下他。叔本华经历有些类似鲁迅,先学医,后弃医学文。叔本华年轻时爱上一个影星,可惜影星另有所爱。从此终身未婚。不知是真情,还是脾气大。因有遗产,一生过着隐居生活。晚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条叫卷毛狗,狗的名字叫“世界灵魂”。

(7)、他看清了世界,看清了残酷的世界,我们却说这是悲观的,这是消极的。

(8)、 第四部分我们对于命运和世事的发展所应保持的态度

(9)、他说:“大多数人的生活不过是求生存的持续的斗争,即注定终于要失败的斗争。人每一次呼吸都是对威胁自己的死亡的抵御,每一秒钟都为抵御死亡而战斗。但是死亡终于必然取得胜利,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受它支配,它只是在吞噬它的捕获物之前,要玩弄他一会儿而已。人却尽最大努力来延长寿命,正如人吹肥皂泡,使之尽量大和尽量长远,尽管知道它终于会破灭。”

(10)、李译:身在船上,见岸边景物渐渐后退,越来越小,方意识到自己在前行。同样,我们心目中的年轻人,实际年龄越来越大,留意到这一点,我们才察觉自己已经变老,越来越老。

(11)、如果一个人缺少符合他年龄的神韵, 那么他就会拥有他那个年龄特有的各种不幸。(伏尔泰)

(12)、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相比于我们自身性格缺陷导致的不幸,我们更容易承受外部的灾祸。运气总是会改变的,只有个性不变。

(13)、幸福的本质在于人,保持健康、打磨个性,远比积累财富重要。

(14)、就算一个智者为了躲避祸害而做得过了头,不必要地牺牲了生活中的快感愉悦,归根到底他也没有真的有所损失,因为所有的快感愉悦都是虚幻的。

(15)、人生最本质的元素是我们的个性。只有个性是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持续发挥作用的。歌德说:出生之际,命运就已分配完毕,不可更改,人只能沿着星象预示的轨迹前行。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事情是,最大限度利用我们所具有的个人品质,并遵循个人品质的方向去追求发展,选择最适合我们个性的人生位置、职业和生活方式。

(16)、他的哲思是对世界的真实认识,是对生活的正确理解,更是一种理性客观的态度。

(17)、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最大的敌人。无聊真正的来源是内外的空虚,它促使人不断的从外界寻找刺激。

(18)、斯密最早建立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但客观地说,这个体系比较粗放。

(19)、每个人都是从自身出发看待别人,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思想智力去理解他人。因此,平庸的人难以认识到他人的优秀之处,而优秀的人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也会降低自己的水平,失去了自己的优势。所以优秀的人如果想保持自己的独特天赋,就应当避免无谓的社交。而平庸的人却可以借助社交提高自己,因为他在别人身上所看到的各种毛病,实质上是自己弱点的投射。

(20)、叔本华,1788年生于但泽,现在属于波兰,叫格但斯克。

5、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

(1)、性格决定命运,这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历史上无数人的经历,已经给出了最精彩的诠释。《人生的智慧》主要讲的是性格决定幸福。

(2)、事实上,我们对他人看法的注重和担忧,一般都超出了合理程度,我们要做什么或者不要做什么,首先考虑的几乎都是别人的看法,这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烦恼。在意他人看法,我们才会有容易受伤的自尊心和虚荣、自负、炫耀等,一旦我们不再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些奢侈和排场也会消失。这里有一个例子,能够显示出这种根植于人性深处的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