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雨果的其他作品110句

2023-08-12 12:41:11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雨果的三部著名作品

1、雨果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

(1)、1848年,“二月革命”爆发,路易▪飞利浦逃亡至英格兰。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被推举为共和国总统。他于1851年发动政变,建立帝制,称“拿破仑三世”。倾向于民主制的雨果十分不满,挑战王权,面临牢狱之灾。他只好带着全家逃亡至英国的根西岛(Guernesey)。

(2)、保罗▪阿尔伯特▪贝斯纳尔:第一次演出《厄尔纳尼》,战斗前夕

(3)、《九三年》是法国小说家雨果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74年2月。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

(4)、那一对六十多米高的塔楼啊!与其九十多米高的塔尖,

(5)、雨果对裸体女子在床上的美态钻研颇深。《笑面人》(1869)中的主人公格温普兰(Gwynplaine)误闯邪恶淫荡的约瑟安娜公爵小姐的凹室(alcôve)。这里是贵族小姐们洗浴过后的休憩之所:墙上挂着带有挑逗意味的小幅油画,还有华丽的梳妆台、银色的帷幔和沙发床。公爵小姐被半透明的中国丝绸包裹,躺在床榻上午睡,曲线尽露。床边的小桌上放着一本摊开的可兰经。凹室很小,可是一切都亮闪闪的,因为有很多镜子。床榻上的女子更是闪耀着金光,仿佛维纳斯降临,又好像苏丹后宫的神秘女侍。雨果不禁赞叹女子的睡姿。他引用贺拉斯的句子道:“Subclaranudalucerna.”(“在明亮的灯光下一丝不挂。”)他还为此画了一幅炭笔水墨素描,与英格尔展现的女性背部曲线有异曲同工之妙:

(6)、《悲惨世界》: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

(7)、上世纪20年代,小男孩维克多非常崇拜魔术大师哈里胡迪尼,他想成为一个和胡迪尼一样伟大的魔术师。令他意外的是,他居然和胡迪尼见面了,而且胡迪尼还答应告诉他关于魔术的秘密。在万圣节这天,维克多终于收到了胡迪尼的邀请信。但当他来到胡迪尼家时,却发现胡迪尼已经去世了,只留给他一个无法打开的盒子。魔术的秘密到底是什么?维克多的梦想能不能实现?

(8)、雨果也曾写诗歌颂过一八三一年的七月革命,但在随之而来的几年里,由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七月王朝日趋巩固,雨果在政治上就采取了和现实妥协的态度,他被选为法兰西学院的院士,发表了拥护君主立宪,反对共和政体的就职演说。以后几年中他一直在君主立宪制与共和政体之间摇摆不定。一八四八年二月革命,巴黎的无产阶级提出推翻七月王朝,建立共和国,这时雨果才开始转向共和的立场,并在同年的总统选举中投票支持拿破仑三世。但拿破仑三世很快就暴露出野心家的真面目,于是雨果成为反对派,并在一八四九年至一八五一年间充当了国民议会中社会民主派的领袖。

(9)、©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10)、2019最新版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宝典+秒杀题集》正在火热预售中!(点击查看详情~)

(11)、“裸体维纳斯”一直是画家们钻研女性身体美的永恒主题。19世纪初期,这一主题绘画获得新滋养。东方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风靡欧洲,吸引画家们构想并展现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的后宫,其中以安格尔(Ingres)在1814年创作的《大浴女》最具代表性。画家在女性裸体画中巧妙地融合了东西方情色元素。美丽的土耳其女子刚刚沐浴完,裸体躺在软榻之上,扭过头来,眼神魅惑。奢华的蓝色床幔垂挂在脚边。英格尔将这一神秘、迷人、理想化的东方女性躯体安置在了西方女性闺房(boudoir)之中。画家着意通过洁白、滑腻、修长的背部曲线展现情色意味,不惜违背人体比例:后人诟病他多画了三段脊椎骨,而且女子的左腿短小畸形。

(12)、✅2015年文学巨著《寒夫赋黄州》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审定为当代文学经典。

(13)、导演: 布鲁诺·努坦编剧: 布鲁诺·努坦 / 玛丽莲‧戈登 / 米萨‧泰拉米主演: 伊莎贝尔·阿佳妮 / 热拉尔·德帕迪约 类型: 剧情 / 爱情 / 传记 / 历史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语言: 法语上映日期: 1988-12-07(法国)片长: 175分钟(法国)又名: 罗丹与卡蜜儿(台)/卡米耶克劳代尔/卡蜜儿克劳戴尔/卡米耶·克洛岱尔

(14)、1847年8月14日,雨果写了一首四行诗献给美人:“黄昏降临,正是良辰。/天空布满金色霞光。/柏拉图期待着维纳斯从海浪中诞生。/我却更渴望看见爱丽丝上床。”雨果言辞轻薄,奥兹不甚高兴,她谦虚地说不敢与爱神维纳斯比肩。

(15)、雨果的感情创伤造成他在爱欲洪流中自我放逐。30年代的戏剧创作与他在小说中呈现的“童贞”情结形成了对比。爱情并非由于病态的压抑无法实现,而是因为疯狂的纵欲被摧毁。这一所谓“恋爱无能”的文学主题在30年代尤其盛行,指无法在不违反社会道德的情况下正常恋爱。这一“恋爱无能”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婚姻不幸”。大革命后的集体式精神创伤是产生这种“恋爱无能”症候群的原因之一。

(16)、这三部小说中,塑造了三个不朽的形象,他们都是能够为别人而牺牲的强者。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人类应当从宗教的桎梏中、社会的压迫下、自然的蹂躏中解放出来。

(17)、《罗丹的情人》是由布鲁诺·努坦执导,伊莎贝尔·阿佳妮、杰拉尔·德帕迪约、阿兰·盖音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1988年12月7日在法国上映。该片讲述了一个对雕塑具有天然兴趣和不凡天资的少女卡蜜儿,由于命运的捉弄,深陷不可能之爱而被爱情榨取得一无所有的悲剧故事。

(18)、《学校图书馆杂志》:炭笔勾勒出的光影效果完美地烘托出神秘的故事氛围…这些文字篇幅其实并不长的故事适合所有年龄层的读者阅读

(19)、序章之后,来到第一展区。“流亡前(1802-1851)”,展示了雨果的家庭生活,他早期的诗歌与戏剧相关画作、演出道具等,与雨果同时代的不同画家为《巴黎圣母院》小说创作的系列画作是这一区域的重点。墙面色彩采用热情洋溢的红,代表雨果在巴黎时澎湃的创作热情,带有与他的戏剧创作相匹配的戏剧性,也来自他钟爱的大女儿莱奥波尔蒂娜肖像画中的红裙子。

(20)、——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馆长、雨果展联合策展人热拉尔·奥迪内先生(GérardAudinet)

2、雨果的其他作品

(1)、(14)加西莫多:亦译卡西莫多,《巴黎圣母院》男主人公,他的命运,集中地昭示了身残志坚的底层人无私、淳朴、善良、忠厚的高洁品性,正是这两个核心人物的演绎,才凸显出法国社会不堪一击的颓废的现实世界。

(2)、雨果写《九三年》,他一开始在设置小说中这三个人物时,特别注意利用人类经验中最直接最可感的情感来做文章。他先划分革命者与叛乱者水火不容的阵营。朗德纳克是敌视革命的叛乱者。这时作家又设置一个很“巧”的情节,在一次较量中,朗德纳克及其部下被革命军包围在一个塔楼里,戈万带领革命军步步逼近,要活捉朗德纳克,在最后的危急关头,朗德纳克居然侥幸逃脱,这就又埋下了巨大隐患,下次他还将卷土重来,对抗革命军。

(3)、雨果热烈赞颂她的演出:“乔治小姐表演流畅,从哀婉到悲怆,她都演绎得游刃有余。”不过雨果对女性向来又爱又恨。他虽然与乔治小姐关系亲密,却依然不忘调侃讽刺爱人。乔治小姐年轻时体态丰腴。30年代初,她已近50岁,演技炉火纯青,可惜身形俞加肥胖,令人啧啧称叹。

(4)、再看第三幅画描绘了“暴民冲入修道院”,威严壮观的哥特式教堂映入眼帘,与“巴黎圣母院”又何其相似?

(5)、©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6)、“Iliketoimaginethattheworldisonebigmachine.Youknow,machinesneverhaveanyextraparts.Theyhavetheexactnumberandtypeofpartstheyneed. SoIfigureiftheentireworldisabigmachine,Ihavetobehereforsomereason.Andthatmeansyouhavetobehereforsomereason, too.”  - TheInventionofHugoCabret

(7)、马原|雨果《九三年》:小说中的人类普遍情感经验

(8)、相比之下,西穆尔登把戈万视作自己全部的希望,他自己是革命者,如果戈万是一个基督徒,那么西穆尔登就是他的牧师。现在戈万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当西穆尔登在继续扮演家长和精神导师的角色时,他不得不考虑到这一点,并且还要考虑到戈万已经是革命军的领袖,是人民的精神支柱。在朗德纳克问题上,西穆尔登仍然力主处决这个共和国的敌人,并希望以他坚决的态度来影响显得为难和犹豫的戈万。

(9)、雨果高寿,他在1885年逝世,享年84岁。这是文学界的幸事。然而,雨果却要眼睁睁看着至亲先他而去。1871年末,拿破仑三世下台,雨果以胜利的姿态返回法国,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却相继逝世;只有茱莉娅特陪伴雨果到1883年。

(10)、©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11)、政府对女性“通奸罪”的惩罚相当严苛。一旦妻子被丈夫指证通奸、证据确凿,即会被判坐牢。雨果并未行驶这一权利。圣伯夫与阿黛尔的婚外情一直持续到1836年。雨果与妻子过起了貌合神离的婚姻生活。二人形成默契,互不干涉。在1836年7月5日阿黛尔写给雨果的信中,她表示:“您可以做任何事,只要您觉得幸福。我绝不会滥用婚姻给予我的权利去束缚您。”

(12)、在情节处理和场景描绘方面,这部小说难免有些夸张的笔墨,但那也正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区别于伪古典主义的拘谨迂阔之处。有些描绘虽然夸张,但使人觉得仍在情理之中,有些章节如《小鞋》,因其出于至情至性,读起来催人泪下。

(13)、首先,虽然每册书有500-800页,但相当比例是插画。比如Marvels,770页中,插画就占470页。另外两册,插画占比也有将近60%... 

(14)、《巴黎圣母院》中的“情色暴力”元素来源于何处?“雨果故居”通过类比两部小说的插画给出了答案:其一为雨果的挚友路易▪布朗热(LouisBoulanger)在1833 年为《巴黎圣母院》所作的插画;其二则为多米尼克▪威温▪德农(DominiqueVivantDenon)在1807年至1812年间为英国作家马修▪格里高利▪路易斯(MathiewGregoryLewis)的长篇小说《僧侣》(LeMoine)所作的插画。两位画家都围绕小说中堕落的神父向圣洁的女性施暴的情节展开创作,表现凶杀和女性裸体,营造了惊悚的情色效果。

(15)、1832年,乔治小姐主演了亚历山大▪苏麦(AlexandreSoumet)的《诺尔玛或杀婴者》。故事讲述了罗马统治高卢时期,女祭司诺尔玛(Norma)破除戒律,与总督坡里奥内(Pollione)暗通还生下两个孩子。哪知坡里奥内移情别恋。她愤然杀了自己的孩子,还将情事公之于众。

(16)、学摄影,就要多看大师作品(151——200)

(17)、就这样——就这样在罪孽深重的火海里开了花!

(18)、综观雨果的一生及其创作,可以知道他思想丰富而庞杂,政治态度矛盾而多面。作为一个热烈向往自由的资产阶级作家,雨果能随着时代前进,成为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袖和代表人物,他在文学上的发展道路,似有几点可以对我们有所启发:

(19)、当然,还会有拿破仑(8)入侵异国的赳赳绢帧(9);

(20)、《九三年》是法国小说家雨果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74年2月。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

3、雨果的三部著名作品是什么

(1)、(11)“天安门”:中华民族最为宏伟的建筑物之一。

(2)、“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展览让更多热爱艺术、热爱十九世纪那个时代历史的爱好者,通过这些作品来进一步了解那段历史,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艺术的多面性。此次雨果主题展览重燃经典、拓展新知,探讨文学与艺术的跨界、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引发阅读与思考。

(3)、(8)拿破仑: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Bonaparte,1769-1821),原名拿破仑·布宛纳,人称奇迹创造者。拿破仑·波拿巴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数学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1814)(1815),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保护人,瑞士联邦仲裁者。1797年5月12日,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占领威尼斯共和国。1804年3月21日,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1807年7月7日,法国皇帝拿破仑和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签订的《提尔西特和约》,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1814年5月4日,拿破仑被放逐厄尔巴岛。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复辟,百日王朝开始。1815年6月2日,拿破仑颁布法国自由宪法。1821年5月5日,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

(4)、1850年,画家特奥拉尔▪夏塞里奥(ThéodoreChassériau)创作的《在泉水边休憩的仙女》向世人展示了女子的修长体态和光滑肌肤。

(5)、最终是亲情和革命之上的人道主义战胜了戈万的革命立场,使戈万放走了革命的敌人;实际也就是放虎归山。他自己则留在监牢中,等候处决。他放走朗德纳克这个事实足以导致他自己被处决。因为在放走敌人的瞬间,他自己就成了革命的叛徒。戈万最终确实被处决,执行处决的是有着坚定原则和坚定立场的西穆尔登,也就是由戈万的精神导师亲自来处决戈万。在处决瞬间,西穆尔登开枪自尽。

(6)、雨果的随手画常常被他作为“名片”或“贺卡”赠给亲朋好友,或是加上自己精心修饰过的画框作为家中的装饰。虽然雨果鲜少将绘画与文学创作直接联系起来,却是他艺术天才彼此相通的两个侧面,并且得到许多现代艺术大师的赞赏。此次展览特设雨果绘画专区,精选他极具代表性的重要画作,从1834年开启的旅行画、带有签名的标志性风景画,到难得一见的为自己小说《海上劳工》所作插画等,皆可直面观摩原作,并有更多画作以电子影像形式呈现,首次为中国观众集中展现雨果绘画的独特魅力。

(7)、回到这三本书。你觉得翻开封面,会看到什么?

(8)、纸张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抚摸着它,小心阅览。当我们缓缓翻页,我们总是发现神奇的所在,因为我们从不知道另一面将会发现些什么。当你翻动页面之时,图片就可以成为故事。一切皆有可能... 

(9)、现在回到他家的“八卦”。前面说过,他出身于一个和电影很有渊源的家庭;我们熟知的老经典《乱世佳人》、《金刚》、《蝴蝶梦》都是他家爷爷辈的人制作的。

(10)、加西莫多因劫持爱斯梅拉达在广场被捆绑鞭笞,口渴难忍,只有爱斯梅拉达走上前去送水给他喝,敲钟人感激不尽。克洛德趁爱斯梅拉达和法比幽会的晚上刺伤了弓箭队长,并嫁祸于少女,爱斯梅拉达被判死刑,克洛德在狱中对其威逼利诱,遭到拒绝。

(11)、TheMarvels 《大魔术师胡迪尼的盒子》

(12)、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13)、“雨果故居”的秋季展览刚刚落下帷幕。当人们步入博物馆大门,迎面便可看见海报中一名女子丰腴光滑的背部曲线。她慵懒地举起双臂,正在轻柔地盘扎卷曲的长发。条纹图案的麻布裙衫褪至腰际,散漫地堆砌着。这幅照片记录了19世纪初的平民女子即将洗浴的一刹。身居陋室、身材圆润的女子背对镜头,隐秘的激情在粉红色照片底色的映衬下弥散开来。

(14)、第一座,它——矗立于法国巴黎大广场的正中央;

(15)、这么做的结果就是,这套适合孩子,也适合成人阅读的当代小说佳作,兰斯指数仅仅在800L左右,和很多孩子在读的 罗尔德·达尔作品集(RoaldDahl )的难度(600L-1000L)差不多,属于走过初级章节书之后的进阶水平,适合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小学中高年级到初中的孩子。

(16)、《短曲与民谣集》(1826)、同情并歌颂希腊民族的解放斗争和向往自由的《东方集》(1829)、《黄昏之歌》(1835)、《光与影集》(1840)、愤怒声讨拿破仑三世的政治讽刺诗《惩罚集》(1853)、《静观集》(1856)、《历代传说》(1859)、《街头与森林之歌》(1865)、《凶年集》(1872)、《作祖父的艺术》(1877)、《历代传说》二集(1877)、《自由自在的精神》(1882)、《历代传说》三集(1883)等。

(17)、巴黎公社成立时,雨果因事住在国外,但他一知道消息,就表态赞扬公社,他说:“公社的信条——巴黎的信条,迟早一定会胜利。”稍后他虽然对公社有不理解的一面,也提出过批评意见,但当公社遭到失败时,他又愤怒指责屠杀公社的凡尔赛刽子手们。

(18)、以及为了成全戴吕施特与埃伯纳兹尔·柯德莱神父的婚姻而作出的自我牺牲,表现了主人公与偏见、迷信及自然力的英勇斗争,塑造了一个集“约伯与普罗米修斯”于一身的海上劳工代表。

(19)、素描以线为主,稍加光影可以表现更强的立体感。用素描来描绘人物,可以恰当地制造着光影效果,勾勒出人物的细腻动态和微妙的内心变化。

(20)、就这样在法国的芜政里葬入黢黢(16)的烟幕!

4、雨果的所有作品

(1)、而19世纪末画家费力西昂·霍普思创作的《章鱼》更是让这个在大海中诞生的怪物取代了在女子睡梦中施暴的小恶魔(Incube),将它请到了西方裸体美女的床榻之上。

(2)、@妙事多:从《造梦的雨果》认识布莱恩•塞兹尼克,立刻迷上了他笔下的黑白影像世界。他用炭笔绘制出一幅幅会讲故事的素描,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中间用简洁的文字叙述连接,故事在画面和文字的串联之间流畅地行进着,翻阅一页页画面,你会发觉自己俨然成了一位老式的电影放映师,手摇着吱吱作响的放映机,一部无声的黑白电影在静默中上映了。这样的作品是值得珍藏的,就像黑白照片总多些韵味一样,这些会讲故事的素描图画,耐得住读者天长日久地一页页翻阅,安安静静地,一切尽在不言之中。读着《寂静中的惊奇》,总感觉与《造梦的雨果》有某种暗地里的联系,果然作者在创作笔记中提到,《寂静中的惊奇》的创作源头,是在为《造梦的雨果》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生的。这些书外文字,总令我很感动:作者用一部书来表达对听障者寂静世界的全然尊敬和关怀,这让他的创作比单纯地讲一个故事更具有闪光的品质。

(3)、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他对电影充满了兴趣。他的《雨果》三部曲,故事都和电影有或多或少的关系,而在书的表现形式上,更是应用了不少制作电影的元素。

(4)、根据弗朗索瓦▪热哈尔肖像画制作的版画:年轻时的乔治小姐

(5)、1833年,雨果排演了以臭名昭著的“卢切斯▪波吉亚”(LucrèceBorgia)命名的历史悲剧。卢切斯是16世纪意大利红衣主教波吉亚的私生女。据说她擅长用毒,为了让父亲登上教皇之位,毒死了很多父亲的政敌;她先后嫁了四次,都是政治联姻。更骇人听闻的是,她与父兄乱伦并生下了孽种。

(6)、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这部小说最明显的标志之是雨果把善恶美丑作了鲜明的对照。但这种对照却不是按传统方式把美与善、丑与恶分别集中在两类不同的人物身上,或是根本回避丑怪的一面,而是让它们互相交错:外表美好的,其心灵未必善良;外表丑陋的,其心灵未必不美,未必不善。敲钟人伽西莫多丑得出奇,而且显得非常凶恶,但他心灵的美和善则随着小说情节的开展而愈益突出;副主教的外表何等令人肃然起敬,但心灵却是多么邪恶毒辣!沙多倍尔是花花公子的典型,正人君子是否定他的,而单纯的少女却容易对他一见钟情。天真貌美而心地纯洁善良的街头艺人拉·爱斯梅拉达用极其纯真的爱情去爱那个浪荡子,而且至死不渝,但她对伽西莫多崇高的感情却偏偏视而不见。

(7)、早在中学时期,雨果就已开始写作,他的初期作品带有保守倾向,并曾公开站在伪古典主义一边。他同消极浪漫主义诗人维尼共同创办的周刊就取名为《文学保守者》。那时他发表的诗歌多半拥护波旁王朝,歌颂保守主义。

(8)、罗丹表现了在根西岛流亡时的晚年雨果。裸体的雨果坐在海岸边。他的左臂伸向前方,试图平复暴虐的海浪;右臂则向后弯曲。他右手靠在耳际。在他的耳边,悲剧缪斯喃喃低语。他微低着头,似在聆听,又好像在沉思。

(9)、雨果在另一幅素描中更直白地描绘了乔治的肥胖丑态。画家显然乐在其中,题诗道:“您曼妙的身体显露无疑,没有华服,也没有首饰。睡吧,我的美人儿。睡吧,我的高塔(斑鸠)(tour-terelle)!睡吧,我的高塔!”

(10)、在巴黎火车站巨墙内,孤儿雨果靠着社会救济金和行窃,勉强过日。他背负着父亲因为自己而死于非命的深重罪孽感,过着孤寂隐秘的守钟人生活。机缘巧合中,他甚至尝试修复破落的火车站玩具商贩乔治·梅里爱的生活,帮助他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标。男孩确如他的名字Hugo的拉丁文意涵:理性、智慧。他自己也从栖居的阴影里走到阳光下,堂堂正正地成为一个“造梦人”。超过三百页的连续插图,运用电影镜头般的推进营造戏剧的张力效果,用书特有的翻页重现电影的剪接,让读者随其特有的图文拼接将自己置身于叙事之中。

(11)、(5)《呐喊》:Skrik,TheScream1893纸本蛋彩91*5cm挪威国家画廊爱德华·蒙克(EdvardMunch,1863—1944)《呐喊》是蒙克的代表作之一。画面的主体是在血红色映衬下一个极其痛苦的表情,红色的背景源于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火山灰把天空染红了。画中的地点是从厄克贝里山上俯视的奥斯陆峡湾。蒙克自己曾叙述了这幅画的由来:“一天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在我的下方是峡湾。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太阳正落山,云被染得红红的,象血一样。我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天地间;我仿佛可以听到这一尖叫的声音。我画下了那些血一样的云。那些色彩在尖叫——这就是这幅《呐喊》。”1895年画家把作品制成平面印刷以大量复制,开创社会大众对其图像的认知。《呐喊》最初在柏林展出时,几乎所有评论家都表现出明显的厌恶;一向习惯于赏心悦目的艺术的人们,对这种形式、这种色彩以及突然出现在眼前的疯狂画面,感到震惊及恐惧,因为它似乎在自己灵魂深处引起共鸣、这幅可说是蒙克艺术巅峰的画作,一直在诉说着人类灵魂深处尚未被唤醒的不安和恐惧。蒙克的绘画,对于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有评论家指出:“蒙克体现了表现主义的本质,并在表现主义被命名之前就彻底实践了它。”

(12)、小说甫一出版便造成轰动,因为它混杂了当时最流行的小说元素。它继承了由英国作家霍勒丝▪沃波尔(HoraceWalpole)开创的哥特小说风格,又掺杂了18世纪末的萨德式情色小说元素。作家还加入了“神魔”(fantastique)题材:小说以“与魔鬼订灵魂契约”为主线,融入了德国民间传说“浴血魔女”以及“浮士德博士”等。

(13)、1802年,雨果生于法国贝桑松,上有兄长二人。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

(14)、@Sunny: 这本书太漂亮了,内容模仿默片时代的感觉,故事简单动人,一本适合静下心来好好参悟的书,书很厚,素描画很多很震撼,文字精炼,很喜欢。

(15)、那些觉醒而又绝望的市民在院的四周啧啧(18)呐喊!

(16)、《巴黎圣母院》183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以15世纪的巴黎为背景,写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企图占有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而加害于她,后被敲钟人卡西莫多推下楼摔死,最后奇丑的卡西莫多和美丽的爱斯梅拉尔达死后在一起的浪漫故事,充满人道主义精神。

(17)、Iwantyoutopictureyourselfsittinginthedarkness,likethebeginningofamovie....Youwilleventuallyspotaboyamidthecrowd,andhewillstarttomovethroughthetrainstation.Followhim,becausethisisHugoCabret.Hisheadisfullofsecrets,andhe’swaitingforhisstorytobegin.

(18)、展览的开始以揭幕《维克多·雨果画像》为起初,白发白须的思考者雨果出自画家里欧·博纳之手,也是众人最为熟知的雨果形象。

(19)、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之间,本来并没有隔着什么鸿沟,只是背景不同,作品自然就有各自的特色。实际在观点上,浪漫主义作家与现实主义作家有着不少近似或相同之处。如果说现实主义文学以反映和揭露现实为主,则浪漫主义也并非一味满足于歌颂。所谓浪漫,主要在于情节富于戏剧性,文思活泼奔放,语言丰富多彩,运笔纵横跌宕等方面。文学史家曾经把浪漫主义分为积极的与消极的两类,而维克多·雨果正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

(20)、这张矜持与肉欲交织、私密与赤裸并存的照片,暗示了雨果在文艺审美观与个人感情观间的矛盾:一方面,他的小说赞美贞洁与高尚的情感,鄙夷罪恶的激情和暴力;另一方面,作家沉浸在无休止的情爱游戏中不能自拔。展览通过珍贵的图文资料,勾勒出一个极具争议的“情欲雨果”(ErosHugo,1802-1885)形象。

5、雨果的三部代表作

(1)、每每记起。——于是,在那个惊心动魄的1842年,

(2)、(10)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全名: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出生于图尔城,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其作品《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他的第一部作品《克伦威尔》以失败告终。1829年,巴尔扎克发表长篇小说《朱安d人》,标志着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诞生了。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他一生写出了91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1)1850年8月17日因劳累过度与世长辞

(3)、回顾经典之一:认识著名风光大师安塞尔.亚当斯

(4)、人们忐忑不安地汇聚在了巴黎圣母院的广场前,

(5)、(雨果《九三年》封面,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6)、✅2013年辉煌哲学巨著《艺术家眼中的马克思主义》(史诗部分与理论部分)由中央编译局举办发行座谈会暨寒夫思想、学术研讨会。

(7)、导演: Jean-PaulRappeneau编剧: JoyceBuñuel / 让-保罗·拉佩诺主演: YvesMontand / IsabelleAdjani类型: 剧情 / 喜剧 / 动作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语言: 法语/英语上映日期: 1982-01-13片长: 108分钟又名: AllFiredUp

(8)、这时,在朗德纳克逃离塔楼、逃离戈万围捕之后,他突然发现塔楼上着起火来,而在火光中竟然有三个孩子的身影;远处又传来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哭喊声,在呼喊人们呼喊上帝去救她的三个孩子。于是朗德纳克返回塔楼,从塔楼中救出三个孩子。正是由于他的返回,他被革命军抓获,成为戈万的俘虏。

(9)、再则,身为革新者的浪漫派诗人和作家,雨果除影响和造就了一代浪漫派诗人和作家之外,还对一些敢于突破浪漫主义而独辟蹊径,另创新风的后起之秀,如青年诗人夏尔·波德莱尔,表现了衷心的赞赏和支持,他认为波德莱尔给法国诗歌带来了“新的战栗”。这也是伟大作家雨果的特别可贵之处。

(10)、导演: 帕特里斯·夏侯编剧: 达妮埃尔·汤普森 / 帕特里斯·夏侯主演: 伊莎贝尔·阿佳妮 / 丹尼尔·奥特伊类型: 剧情 / 爱情 / 传记 / 历史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德国/意大利语言: 法语上映日期: 1994-05-13片长: 162分钟 /159分钟(法国)/174分钟(德国)/144分钟(美国)又名: 玛尔戈王后/玛戈皇后/玛尔戈皇后/玛歌皇后/

(11)、现实的构架《悲惨世界》原著法文名是《Les Miserables》,意思是“可怜的人们”,而它在被介绍到中国时因为译者考虑到其作品的宏大,于是便使用了“悲惨世界”这个译法,而这也是不少人将之看作是现实主义作品的原因之一。事实上雨果在这部作品里确实包含了许多现实的描绘。雨果的这部作品灵感来源于1801年一个叫做比埃尔的穷苦农民。他因为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了五年劳役,刑满释放后的他因为之前的监狱经历四处碰壁,雨果因此有了创作一名苦役犯弃恶从善的故事。为此他做了大量的材料准备,参观了布雷斯特和土伦的监狱,并搜集大量关于黑玻璃制造的材料,而事实上这些现实主义式的细节描绘在作品里都可以找到,甚至使得整部作品都因此显得枯燥跟冗长。

(12)、临死前,雨果总结自己的创作说:我在我的小说、剧本、散文和诗歌中向权贵和铁石心肠的人呼吁,替小人物和不幸的人鸣不平,恢复了小丑、听差、苦役犯的做人权利。

(13)、《造梦的雨果》获2008年凯迪克金奖,被评为《纽约时报》2007年度最佳绘本、《出版人周刊》2007年度最佳图书、《洛杉矶时报》2007年度最佳童书

(14)、在床边,罪恶正在发生。闺房情色与乱伦暴力展现无遗。而这幅“羞惭的阿布伦西奥在受辱的安东尼娅面前”,仿佛正是弗洛罗施暴于艾斯梅兰达的情境。

(15)、在马原的新作《模仿上帝的小说家》中,马原对法国文豪雨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九三年》从人类普遍情感经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我们一起分享。

(16)、回复“真题”,可下载各大高校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17)、©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18)、在布朗热的这幅插图中,弗洛罗面目狰狞、怒发冲冠,扑向惊恐万状、身陷囹圄的艾斯梅兰达。

(19)、而文字部分,充分考虑到了儿童读者的特点,尽量用常见词,句子也很短,而且对话很多...

(20)、作为作家和教授,马原非常擅长文本分析,以作家的独特视角解读作品,破译作家和作品中隐藏的“密码”。

(1)、戏剧方面的作品有:《克伦威尔》(1827)、《玛丽蓉·德·洛尔墨》(1828)、《艾那尼》(1830)、《国王取乐》(1832)、《吕克莱斯·波基亚》(1832)、《玛丽·都铎》(1833)、《安日洛》(1835)、《吕意·布拉斯》(1838)、《城堡里的伯爵》(1848)、《笃尔克玛达》(1882)。其中《艾那尼》一剧是浪漫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在一八三〇年演出时与伪古典主义的拥护者展开了激烈斗争,终于取得空前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戏剧的胜利。

(2)、✅2007年《滁州三秀》获“纪念欧阳修千年诞辰”全国征文金奖。2008年书、画作品获“迎奥运”金奖;2010年美学巨著《寒夫艺术论丛》于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暨学术研讨会。

(3)、TheInventionofHugoCabret《造梦的雨果》

(4)、雨果何以成长为天才?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十九世纪,丰富而漫长,有峰回路转,有柳暗花明。有人说雨果一生写下的最精彩的小说,就是他自己的一生,跟随他的足迹即是在读一部多彩的十九世纪史。明珠美术馆与巴黎博物馆联盟(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联合策划举办的“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展览,共有五大展区,逾200多件雨果创作及相关作品展示,正是从雨果的人生历程出发,以影响他至深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作品为时间线,带领大家看着这位天才从巴黎走向大海,从成年走向成熟,从文坛走向更广阔舞台。

(5)、本片根据本杰明•贡斯当(BenjaminConstant)同名小说改编,并荣获2003年卡布尔浪漫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IsabelleAdjani)。

(6)、雨果30年代以后的创作与个人感情生活紧密联系。他在30年代创作的三部戏剧中控诉女性在婚姻中的不忠行径。1832年,《欢乐国王》(LeRois’amuse)在法兰西戏剧院上演,但很快遭到审查。在剧中,弗朗索瓦一世宫廷的弄臣特里布莱(Triboulet)向群臣喊道:“你们的母亲向仆从卖淫,你们都是杂种”。雨果暗讽了国王路▪飞利浦一世的母亲、波旁家族的玛丽—阿德里亚德的荒淫生活,质疑了国王的血统。

(7)、(2)“和氏璧”:即和璞,璞是没有经过琢磨的玉。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这块宝玉相传为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原为一块玉璞,先后献给厉武王,玉工说是块石头,国王恼怒,卞和分别被砍去左右脚,楚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玉璞在山中哭泣。文王知道,叫人剖开玉璞,果然得到稀世美玉,因此取名“和氏璧”。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韩非子》等书,并且情节大致相向。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后来.楚国向赵挽回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公元前283年,秦国听说赵国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换,蔺相如知道其中有诈,偷偷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但后来,和氏璧还是被秦国拥有,至于何时、如何被秦国拥有,史无记载。故,“和氏璧”,乃封建时代揭示帝王腐朽堕落、贪欲名利、好大喜功、强取豪夺、荒芜国政的绝代产物。

(8)、《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竭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

(9)、装帧:精装作者:BrianSelznick开本:5*8CM页码:约1865页语言:英文

(10)、明珠美术馆举办此次雨果主题展,不仅是让中国观众重新认识一个更立体生动的世界文学巨匠,也不仅是让人们重新燃起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同时也是在探讨文学与艺术的跨界、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希冀引发阅读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