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孟浩然简介100字128句

2023-08-16 12:28:46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孟浩然简介30字

1、孟浩然简介30字怎么写

(1)、广告词:(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基本反映特产特征)

(2)、万家元宵夜;一街太平歌。千家春不夜;万里月连宵。

(3)、 惊蛰  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4)、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5)、为什么这么说呢?何为田园诗?其实和山水诗、游仙诗、隐士诗包括艳情诗是一样的,就是轻功名,重田园(山水、游仙、隐逸、美女)。而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子,求功名又轻功名的矛盾心态是非常严重的。没有哪一个不是嘴上轻功名,手下努力求出仕的。陶渊明、谢灵运、李白、苏轼、杜甫哪一个不是?

(6)、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7)、孟浩然还有很多其他称呼,比如,孟浩然是襄州襄阳人,所以人们也叫他孟襄阳;孟浩然这一生并未入仕,没什么官职,常常隐居山林,人们便以“孟山人”称呼他。人这一生总是会有很多的称呼,或者外号的,但是他被世人牢记并不是因为他的名字,而是他创作的诗歌。

(8)、⑶为确保旅行文明安全,老师在同学中开展一次模拟旅游。你觉得应该从那几个方面模拟旅游?

(9)、师:厉害!你走进了诗人的内心。我们再来读最后两句,每句最后的字读得越长越好,读出久远绵长的味道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生读,有几个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双手情不自禁地加上了拉长的动作。)

(10)、考试结果出来后,他却榜上无名,这让一向心态平和的孟浩然还是不平静了一阵子,写了一首充满怨意的《岁暮归南山》,也就是这首诗,使得他又一次失掉了进身仕途的机会。据说进士结果出来后,王维带着他去见唐明皇,李隆基要看孟浩然的诗,孟浩然便把发牢骚的诗呈给了皇帝,皇帝看后很生气,明明是你自己一直躲着不出来求取功名,怎么怪起了皇帝了呢。皇帝自然不高兴。

(11)、生:风流天下闻,说明了孟浩然名声很大,李白久仰他的大名。后面的两句还写了孟浩然年轻时不为名利所累,追求自由潇洒的生活,年长了隐居闲适,逍遥自在。这也是李白想要的生活。

(12)、师:李白一生,写过很多的送别诗。这些诗同样都是借助一些景物,来抒发他对朋友的感情。打开你领到的学习材料,上面有三首诗(分别是《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友人》)。

(13)、师:大家课前搜集过有关黄鹤楼的资料吗?(生摇头,表示没有提前搜集资料。)

(14)、〖清明节〗二十四节气清明,一般4月5日左右

(15)、(评:在“我发现”这个环节,徐老师以读诗为切入点,在读中悟惜别之情,在读中悟借景抒情的写法。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渐渐读出情感、读出味道,最后出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情景——几个学生边读边情不自禁地加上拉伸的动作。好的课堂,有生命在成长。)

(16)、 艺术特点: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善用神话点染意境。语言绮丽精工。‍

(17)、师: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好不好?击掌,拍出×××××的节奏,好吗?

(18)、严寒酷暑两相宜,送教大成煦如春——记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省骨干教师送教大成中学

(19)、(21)杜牧——恃才自负,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爱国忧民——词采清丽,画面鲜明

(20)、我们的节日·中秋·湛江朗诵艺术沙龙102期活动纪实

2、孟浩然简介100字

(1)、人生经历:韦应物(约公元737—约791),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系贵胄出身,少年时以三卫郎事玄宗。后入太学,折节读书。代宗朝入仕途,为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罢官后,闲居苏州,直至终年。

(2)、师:他们还一起谈论人生、谈论各自的抱负,人生好不快活。

(3)、(22)李煜——南唐后主,阶下囚——宫廷生活,亡国之痛——意境深远,语言清新

(4)、(1)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5)、(评:注意教师的语言。理解题目的意思,在师生之间不露痕迹的谈话中就完成了。这让我想起于永正老师的课堂,于老师也常常在不动声色中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和教学环节的转变。听课老师稍微有点粗心,就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6)、(3)王勃——少时家贫,出仕废官——怀乡送友——意境开阔,清新质朴

(7)、清明:A、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

(8)、 思想内容:其诗歌前期对现实有一定的关怀,反映藩镇兵将叛乱的历史事情,对人民疾苦也有所接触。许多咏怀诗、赠答诗抒发了自己和朋友们怀才不遇或遭受贬谪的牢骚愤懑。

(9)、春暖花开   春风得意    春风化雨    春意盎然

(10)、答案示例:(3)含义示例:立春: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重组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谚语如:“立春落雨至清明。”“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丰。”“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11)、人生经历:马致远(约公元1250—1321至1324间),大都(今北京)人,元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曾任江浙行省官吏,怀才不遇,半世蹉跎,晚年隐居林下过着闲适的生活。

(12)、⑶在一座烈士纪念碑正面,有一位游客正要用小刀刻字,你想制止,这时怎么说才得体?

(13)、师:你猜,这对好朋友在一起都会干些什么呢?

(14)、师:前面只有我一个人,大家就把大拇指指向我这个帅哥吧,别忘了说“帅”这个字哦!(生笑,整齐拍掌,喊出“帅”字。)

(15)、请写出24节气中春季的6个节气,并解释“惊蛰”的含义。

(16)、这首诗作于孟浩然第一次到长安应举不中、滞留至秋天时,即开元十五年(727)至开元十七年(729)间。科举考试,在春天举行,落榜后不离开长安,一般是准备来年再考。孟浩然未必没有这样的打算。但秋天到来时,他在长安待不下去了,就写了这首诗寄给远方友人远上人,抒发悲怀。

(17)、人生经历:岑参(约公元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少时读书于嵩山,后游京洛河朔。天宝三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赴安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复赴北庭封常清幕府任职。对边塞生活深有体验。肃宗时拜右补阙。长安收复后,转起居舍人,因上书指斥权佞,出为虢州长史。代宗时入蜀,两任嘉州刺史。罢官后客居成都。

(18)、(12)杜甫——早年漫游,科场失利,身陷叛军,晚年漂泊——忧国忧民,揭露黑暗,同情百姓——意境壮阔,沉郁顿挫

(19)、人生经历:柳宗元(公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贞元年间进士及第复中博学鸿词,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任礼部员外郎,参与政治革新。不久宪宗继位,废新政,打击革新派。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召还长安,复出为柳州刺史。病逝于柳州。与韩愈发起古文运动,为一代古文大家,世称“韩柳”。

(20)、(14)韦应物——贵胄出身,晚年闲居——寄情田园,洁身自好——高雅闲淡,清新自然

3、孟浩然简介60字左右

(1)、孟浩然也求过功名,但是他求而不得却并不伤心悲愤。他不是失意后寄情田园,也不是用歌诗田园的闲适来表示与世俗迥然。

(2)、师:了解了李白,接下来我们来了解诗人孟浩然。(PPT出示孟浩然简介)看这里,读一读。(生读读孟浩然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3)、(26)苏轼——外任杭州,再贬黄州,又贬岭南——抒发性情,歌咏自然——豪迈奔放,清新自然

(4)、师:你来读读。(该生朗读古诗,速度适中,但是没有读出诗歌的韵味。)

(5)、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7)、  作者简介:牛合群,枣阳市作家协会主席,湖北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人民日报》《作家文摘》《星星》《中国诗歌》《散文》《散文选刊》《散文诗》《中国散文诗》《散文诗世界》《长江文艺》《奔流》《延河》《视野》《散文家》《千岛日报》(印尼)等报刊发表作品420多万字,入选《当代汉诗》《中国散文诗》《湖北文学》等不同年度选本。获光明日报“我的文化年”征文三等奖、巩义杯国际文学大赛铜奖、《星星诗刊》主办“锦绣邻水杯”全国散文诗大赛三等奖、孟浩然文艺奖、曹植诗歌奖、湖北省2016年度文艺创新工作先进个人等奖项。出版散文诗集《半山》《一朵顶天》《千秋成珀》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8)、《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建德江》《早寒江上有怀》《田家元日》

(9)、人生经历:王安石(公元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后,曾任地方官。神宗时为宰相,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地主的反对。后辞官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文学成就颇高,影响甚巨。

(10)、生24: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景物应该是桃花潭。

(11)、总角、垂髫:童年。及笄(jī),女子成年。豆蔻,十三四岁的少女。弱冠,20岁男子。

(12)、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13)、 艺术特点:语言朴素,善用白描手法,情感真挚自然,意境优美,情致悠然冲淡。‍

(14)、孟浩然的诗歌才情,在田园诗这一派别中,算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流水平。

(15)、(10)李白——供奉翰林,漫游各地,晚年漂泊——揭露黑暗,怀才不遇,向往自由——意境壮阔,想象奇特,真率自然,清新飘逸

(16)、师: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有事在身不能同去。李白亲自送到江边,在黄鹤楼为孟浩然设宴践行,酒过三巡,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7)、(评:看似平常,却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把手放在耳朵边的这个动作,是对学生的一种提醒,效果远胜于用语言提醒学生“声音要响亮”。)      

(18)、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19)、(2)忽见:忽然出现。见,同“现”,显现,出现。

(20)、 艺术特点:清远空淡,韵味深长,往往以自然清朗的格调表达深长意韵,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怀,给人一种清纯之美。语言朴实无华,平淡、自然。‍

4、孟浩然简介30字Ppt

(1)、孟浩然生当盛唐,早有志用世,后修道归隐。应进士举不第。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2)、(16)白居易——遭贬江州——关注民生,同情百姓——叙议结合,语言通俗

(3)、师:大家不认识的字在这两个词语里:濒临、远眺。大家都来读读。(生出声读资料。)

(4)、李白《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5)、人生经历:杜牧(公元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诸州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官。杜牧早年即以经邦济世之才略自负。慷慨激昂,好谈军事。立朝刚直不阿,敢于论列大事,指陈时弊。政治上不失为有识见、有胆量的进步人士,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6)、生4:(继续补充)孟浩然的小船已经看不见了,只看见长江水向天边流去。

(7)、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身长七尺有余约(83米)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幼年迁居四川绵川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又称为“诗仙”。

(8)、 思想内容:浪漫主义诗人。发泄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与牢骚,表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和无情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他的一些非现实的幻想诗,则是在憎恨现实、无力改变现实,转而厌弃现实的情绪支配下创造出来的。他的边塞诗积极健康。

(9)、请你在参加“寻觅春天的踪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以下任务

(10)、(评: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徐老师在说“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这句话的时候,身体微微前倾;在宣布开始上课的时候,马上身体挺直起来。教师的体态语可以向学生传达丰富的信息。徐老师总是有办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这个课前预热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秘诀何在,那就是:唤醒,唤醒学生,让学生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11)、师:说得不错,开始吧。(生朗读速度有点快。)

(12)、(27)陆游——生于战乱,后遭贬黜——恢复中原,关注民生——想象瑰丽,精练自然

(13)、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14)、李白《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折叠隐鹿门山:孟浩然性爱山水,喜泛舟,“我家南渡头,惯习野人舟。”正是适应了这性情。从涧南园到鹿门山,有近二十里的水程;从鹿门山到襄阳城,有三十里的水程,泛舟往返非常便利。

(15)、王湾(693-751),号为德,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16)、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17)、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元代杂剧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人。名不详,以字行于世。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青年时期热衷功途。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死后葬于祖茔。早年即参加杂剧创作,从事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有“曲状元”之誉。杂剧见于著录的有15种;散曲集有《东篱乐府》。是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18)、师:李白号称“谪仙人”,写过很多诗,同学们都知道哪些?

(19)、人生经历: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属四川省江油)青莲乡。唐玄宗时供奉翰林。后赐金放还,漫游各地。安史之乱中,曾入永王李璘府,因璘败以“附逆”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20)、师:这个地方叫——黄鹤楼。(师板书,生书空)

5、孟浩然简介30字左右

(1)、师:这句诗的意思你也懂了。哪个词语是“只见”的意思呢?

(2)、(2)古人写过不少歌咏春天的诗句,请你从学过的和积累的诗句中写出两句来

(3)、(11)岑参——边塞任职——边塞征战,风光奇异,慷慨报国——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语言豪迈

(4)、节气:                           

(5)、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6)、生23:我画出来的句子是“不及汪伦送我情”。

(7)、(师生问好,学生精神饱满的开始自己的学习。)

(8)、师:了不起,这个字统领了整首诗,你一眼就抓住了。

(9)、人生经历:韩愈(公元768—824),字退之,郡望昌黎(今属河北),籍贯河阳(今河南孟县)。三岁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入朝任监察御史,以事贬阳山令。宪宗朝还京官国子博士。改河南令,历官至太子右庶子。随裴度征淮西平叛有功,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朝调任吏部侍郎。病逝长安。

(10)、⑴云雨雷电,节气变化,都影响着人的活动。下面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观察总结出的谚语,请你解释其中的意味。(2分)

(11)、但是好景不长,孟浩然不久后便要去远游,李白有事在身不同同去,不然照李白热爱游历山河的性格,铁定会和孟浩然作伴。临别前,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设宴践行,酒过三巡,站在高楼上眺望远处渐行渐远的帆船,李白内心百感交集,写下了一首后世传诵千年的千古名句送别孟浩然。

(12)、思想内容:前期表现政治抱负和揭露社会现实,借咏史曲折地对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后期更多地用忧郁感伤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世运的衰微。他的爱情诗交织着对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至绝望的种种复杂心情。

(13)、如:端午节,挂艾草、吃粽子,吃大蒜,卤鸡蛋。

(14)、师:哪里写得好了?(生无语,老师笑。)你不一定知道哪里写得好,但是李白知道哪里写得好,所以李白就说了两句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写得太好了,我不能写了。后来,李白登上金陵凤凰台,写下了这首诗(出示):

(15)、 思想内容:多局限于抒发怀才不遇的悲哀,宣扬消极遁世的情绪。

(16)、孟浩然曾经科举不第,他立刻放弃了科举这条路,走上了干谒求仕的路子。他虽然和王维是忘年之交,又深受张九龄赏识,甚至在后半生中不断有人想推荐他出仕,但他一直是白身。为什么会这样呢?

(17)、生5:这首诗写了李白和好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18)、(评:美丽的地方、神奇的传说,为黄鹤楼增添了些许神秘的色彩。)

(19)、师:黄鹤楼上发生过很多很多神奇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的是李白的故事。

(20)、孟浩然曾经在王维供职的翰林院遇到过唐玄宗,但是他吓得躲到床下去了,给皇帝留下了个不好的印象。由于平时张九龄,王维这些人经常夸赞孟浩然,玄宗还是决定给他个机会,让他吟诗一首。浩然兄对自己的才学很是自负,觉得科举失败并非自身原因,所以吟的诗就有两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1)、 思想内容:边塞诗人。表现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心,歌颂将士们慷慨悲壮的精神,反映战争的艰苦和战士们的情绪及思妇的思亲之情。还写了一部分宫怨诗。

(2)、诗人进而抒写自己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意的灰懒。对偶不求工稳,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这正是所谓“上下相须,自然成对”(《文心雕龙·丽辞》)。

(3)、思想内容:早期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多写其悠闲生活;南渡后,悲伤于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其作品多伤时感世,悼亡思乡,沉郁感伤。

(4)、孟浩然是真的很享受这种生活。所以在孟浩然的田园诗里,看不到什么逃世的消极心态,也没有怨刺官场的矫情。他就是纯而又纯的喜欢和享受。

(5)、人生经历:刘禹锡(公元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中期文学家、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6)、这样新的推送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7)、含义:                                         

(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9)、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朗诵及赏析

(10)、师:哪位同学愿意单独为大家朗读一遍?(一生举手)交给你这个任务。先说说朗读古诗需要注意些什么?

(11)、要求:用记号笔标注重点,熟知著名诗人的生平,归纳常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12)、(15)元稹——少年丧父,中年遭贬——百姓疾苦,治国安邦——平浅明快,铺叙曲折,刻画真切

(13)、人生经历:王之涣(公元688—742),盛唐边塞诗人,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开元初,任冀州衡水县主簿,被人诬陷,去官,此后漫游15年,足迹遍及黄河南北。晚年补文安县尉,死于任所。为人豪放,常击剑。

(14)、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感情的难以抒发,在于抽象。诗人常借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描写以抒发感情;表达感情的词语,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诗却一反这种通常的写法。对“一丘”称“欲”,对“无资”称“苦”;对“北土”则表示“非吾愿”,思“东林”于是“怀我师”;求仕进而不能,这使得作者的壮志衰颓;流落秦中,穷愁潦倒;感受到凉风、听到蝉声而“益悲”。这种写法,有如画中白描,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而读者读来并不感到抽象,反而显得诗人的率真和诗风的明朗。

(15)、(29)李清照——早年优裕,晚境悲凉——抒写自然,伤时感世——清丽优美、典雅情致

(16)、(8)王之涣——遭人诬陷,漫游中原——边塞征战——气势雄浑,意境开阔,韵调优美

(17)、生29:“爱”,这个字直接写出来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情感。

(18)、 思想内容: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元稹的乐府诗是针对现实政治而写的,他所涉及的面很广,内容庞杂,既有对安史之乱以来社会变迁的反思,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也有儒家礼乐治国思想和大汉族主义。它反映了士大夫对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而这种意识又同儒家所谓“正礼作乐而天下治”、规劝君主以整顿伦理纲常为治国之本的思想密切相连。

(19)、整节课,课堂内容十分丰厚,先后出现在整节课中的古诗,共有十余首之多,本节课学习的古诗也有四首,课堂容量之大,使人震惊;容量如此之大,但是整节课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各个环节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呈现出多而有序的特点。

(20)、师: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十年之后,李白与孟浩然再次相见,这次李白写了《赠孟浩然》,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钦佩。(出示《赠孟浩然》)请大家齐读一遍。(生齐读。)

(1)、有关端午节的故事: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2)、生:(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大堤曲》。)

(3)、人生经历:骆宾王(约638—?),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骆宾王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父死后,早年生活贫困。仕途上历经挫折和失败,后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参与其中。兵败,骆下落不明。

(4)、(唐诗三百首20)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5)、(2)请你围绕某一专题为黑板报再拟定两个栏目名。(2分)

(6)、师:不光背会了古诗,连诗句的意思也都弄懂了。非常好!关于李白和孟浩然两位诗人,大家知道了些什么呢?

(7)、(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8)、《论语》名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朗诵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