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徐志摩家是干什么的110句

2023-08-26 14:38:25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徐志摩是什么家

1、徐志摩是什么家世

(1)、“如果你愿意这么做,那一切就好办了。”黄君接腔,一副没听见我说什么的样子,然后慎重地吸了口气说,“徐志摩不要你了。”

(2)、不管徐志摩的诗歌有多美,他在为人处事,尤其在感情处理上,是尽显渣男本质的。首先,两次夺朋友妻。第一次是徐志摩看上林徽因时。这时候的林徽因年仅16岁,徐志摩在明知:老师梁启超儿子梁思成对林徽因有好感的情况下,不顾自己已婚、不顾老师和朋友丝毫,毅然对林徽因展开了猛烈追求。林徽因

(3)、就如同《西游降魔》里玄奘一开始所认定的:我是做大事的人,不能在乎这些小情小爱。

(4)、每一位父亲,无论对错,无论是否被子女理解,都尽了自己为人父的最大心力,这一轮的比较,徐爸爸即便不如梁爸爸,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好父亲。

(5)、因为两地分居,陆小曼得以放纵自己,她跟徐志摩爱得死去活来,后来终于在王庚的唾骂声中跟他签订了离婚协议。

(6)、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张幼仪从未想到过,此生,竟还有一个人等着自己。张幼仪遇到温柔的苏医生,不顾封建的三纲五常,这一次,张幼仪勇敢地和苏医生走进了婚姻殿堂。张幼仪和苏医生在香港生活了二十八年。这二十八年里,是她最幸福的日子。

(7)、 至于金庸与钱学森的关系,就比较复杂了。

(8)、▲ 张幼仪身穿黑色旗袍于上海拍下这张肖像(约1937年),时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

(9)、隔了距离,徐志摩对她反而敬重起来,他们常有书信往来,谈论小彼得的种种,譬如他对音乐的热衷,几乎是从襁褓里起。

(10)、他也看过她的照片,一句乡下土包子,从此给她定了形。无论她是何等端庄贤淑,何等聪明能干,她都入不了他的眼。任她再多努力,也敲不开,他用漠视竖起的那道门。

(11)、张幼仪同意在文件上签字的唯一理由是:她在法国就已经打定主意,不再只凭过去的价值观行事。“我是未来新式女子中的一员。虽然做出这么不孝的事情让我感到痛苦,可是我还是对徐志摩说,我愿意在未事先征得我父母许可的情况下签字。”

(12)、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d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13)、原来,他不是不会谈恋爱,他只是不想同我谈恋爱,他的所有深情不曾给我半分,全都给了这个名叫陆小曼的女人。

(14)、他的新诗受英美诗歌影响,着重格律的建设,西方诗人中,学习雪莱和哈代;出色作品有《再别康桥》、《偶然》、《沙扬娜拉一首》等。

(15)、“我真恨不得剖开我的胸膛,把我爱放在我心头热血最暖处窝着,再不让你遭受些微风霜的侵暴,再不让你受些微尘埃的沾染。”

(16)、无法揣测她当时的心理,惶恐?害羞?期盼?惴惴?15岁的小姑娘,对着一张照片看啊看,直到把那个眉清目秀的人,印到心坎上。从此,他是她的郎。

(17)、人都说,孩子是婚姻的纽带。有了孩子,再冷漠的婚姻,也会泛出水花来。

(18)、陆小曼将徐志摩折磨地不轻,但直到徐志摩去世,她才发觉徐志摩对她多么重要,因为她徐志摩是她那时候唯一可以依靠的经济支柱。

(19)、不过跟王庚结婚之后,陆小曼还是找到了一些慰藉,因为王庚毕竟是军官,又是上层社会的宠儿,陆小曼经常有机会出现在各种社交场合,比如说酒会。这种灯红酒绿生活一度让陆小曼十分陶醉,她也逐渐开始成为了社交名媛。

(20)、就在徐志摩赶往德国办理离婚手续时,林徽因却悄声离开了,实际上就是一种无声的拒绝。回到伦敦的徐志摩就此写下一首《偶然》,将自己当时的失落心情,以及爱而不得的遗憾表露无遗。就林徽因而言,她更多的只是把他当成文学上的知己,徐志摩是欲爱无门,何以为专?

2、徐志摩家是干什么的

(1)、了解你的付出离不开你,王夫人怎么能不感动呢?

(2)、但徐志摩想不到的是,这一段婚姻会让他十分痛苦,因为徐志摩家里虽然有钱,但奈何陆小曼更会花钱。

(3)、这样的经济基础,让他能够支持梁思成、林徽因去美国留学,尤其,林徽因在父亲林长民去世后断了经济来源,一度打算回国谋生或者在美国打工挣学费,梁启超坚决不允许,他在信中说:“学费不成问题,就算我多一个女儿在外留学便了。”

(4)、要想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只有自己的自立自强。道理虽很浅显,但现实世界里,在黯然消退后,又华丽再现的能有几人?

(5)、徐志摩做到这个份上,我想,也算是尽到了一个男人该尽的责任了。

(6)、当他把儿子抱来给我看的时候,我差点儿哭出来,因为我想要的是女孩,一个按我的模子刻出来的女孩,而不是徐志摩的翻版。

(7)、我有点邪恶地作这样的揣想:若张幼仪也能作河东狮吼,对徐志摩据理力争,如江冬秀之于胡适,泼辣勇猛,纳小都不允许,何况离婚。那么,结局会如何?徐志摩怕是很难做到全身而退,毫发未伤。又或者,经此一折腾,我们大诗人的性灵里,冒出这样的念头,原来身边妻是这等可爱的女人。他舍不得放手了,他开始爱了。

(8)、张幼仪家世显赫,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则是上海宝山县巨富。大哥张君励是励志社首脑之政界风云人物,《中华民国宪法》的主要起草人之被称为“民国宪法之父”。二哥张嘉森在日本留学时与梁启超结为挚友,回国后担任《时事新报》总编,还是段祺瑞内阁国际政务评议会书记长和冯国璋总统府秘书长。四哥张嘉璈二十八岁即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是上海金融界的实力派。

(9)、婚前母亲教育幼仪:“女子,必须依靠着男子才能活着。进了徐家的门,绝对不可以说不。”张幼仪尽心侍奉公公婆婆,打点好一切家务,唯独融化不了徐志摩这座冰山。

(10)、对于妻子的这种深情的溺爱,不知道现在多少男士可以做到?

(11)、“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他不欣赏她,自然不会去爱她,他不爱他,自然无法去理解她,更无意去改变她。没有爱过,谈何专?在这场失败的婚姻中,张幼仪是值得同情的,庆幸的是她没有因此消沉反而促使她破茧成蝶了,但是,与其说她是遭到了徐志摩的抛弃,不如说她更是封建礼教下包办婚姻的牺牲品。

(12)、1926年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

(13)、或许是因为我深爱诗歌,或许是因为那颗向往和不羁的心,或许更是因为对徐志摩先生的敬仰。故,我来了,我独自来到徐志摩先生的故居,欲更进一步了解一代诗人的昔日的生活,艺术事业的高度。满足以往的想象、猜忌,最主要的我觉得是弥补心里的那片空缺。

(14)、他是大观园里的贾宝玉,她是温柔贤淑的薛宝钗。虽是金玉良缘,可到底,她不是他前世的一滴泪。

(15)、“云裳”服装的成功,让张幼仪的名字在当时的时尚圈里流传。当年徐志摩嘴里的“土包子”,现在正引领着上海、整个中国的时尚潮流。

(16)、他在给李蕙仙的信中大赞,俩人“美满姻缘,百年恩爱”;每次外出,都要给李夫人买礼物,他还十分有把握地通过大女儿梁思顺传情“汝母所欲得之物,总不外恰克图火锅,淹菜坛子,黄铜烟袋之类,吾与汝母相处二十年,宁不深知耶”;只要在家居住,就会和李蕙仙夜间长聊;还经常炫耀自己的普通话是李夫人教的。

(17)、来到英国沙士顿小镇后,张幼仪虽然和徐志摩“团聚”了,但这种“团聚”却是干瘪生涩的。她像是家中佣人,负责着徐志摩的起居饮食,徐志摩为了避免和她单独相对,甚至叫了一位中国留学生来家中同住。

(18)、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只是,高手自有高手的较量,高层次的“拼爹”,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20)、许多人的感情都是含蓄而深沉的,就像王赓爱陆小曼,但却给不了她想要的浪漫,就像张幼仪爱徐志摩,但却给不了他想要的爱情,也许,他们可以做一个好丈夫,可以做一个好妻子,但却做不了一个好情人。

3、徐志摩是什么家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1)、这时,人们才发现原来张幼仪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唯唯诺诺又自卑的“土包子”,而是一个自信满满又能言善辩的女总裁。

(2)、1955年,年仅51岁的林徽因因肺病去世。她向中国现代文坛奉献了为数不多但独具特色的诗歌、小说、剧本,又在建筑学方面取得了成就。

(3)、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4)、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 。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5)、这个世界上有不少“三观d”,他们的三观是扁平的,人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男人好坏的区分标杆就是出没出轨。

(6)、他自己乡里有家。有一个娘,有一个妻,有三个儿子,好的两个死了,剩下一个是不好的。他对妻的感情,按我妈对我说,是极坏。但早先他过一时还得回家去,不是为妻,是为娘。

(7)、Duang,在经济基础方面,两位父亲基本平手。

(8)、他又说,解除辱没人格的婚姻,是逃灵魂的命。

(9)、志摩从小就看到百姓受摧残的事件,激起他救国就民的决心。他同情百姓的遭遇,立志救百姓于水火。

(10)、作者|丁立梅   来源|水木文摘(mweishijie)

(11)、从现存的展示来看,徐志摩先生是家很温暖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可见的地方都充满着浓厚的文艺气息。文学造诣举世瞩目、毋庸置疑。徐志摩文学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他煊赫的家世。极为广阔的朋友圈令人震撼,且都是在中国乃至外国都有显赫地位。

(12)、▲张幼仪与徐志摩1921年在欧洲拍摄的第一张合影,影中人穿着入时,翌年二人便告离异。

(13)、回去之后,郁达夫的妻子就无不羡慕地对他说,陆小曼一次就购买了五双名贵的皮鞋,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实在是太阔气了。

(14)、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从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动(尤其是文学方面的活动),他确实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新诗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但是,他们过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后期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危机。

(15)、1928年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

(16)、如果徐志摩是张幼仪的情劫,那么林徽因便是徐志摩的情关。生关死劫谁能躲,情关情劫也没有谁能全身而退,有伤仿似无伤。两个人之所以走不到一起,归根究底,恐怕就是对待爱情的态度不同。林徽因冷静、理智,而徐志摩却像一把火,野火燎原,全然没的救。

(17)、这还没完,陆小曼毕竟是名媛,名媛的派头自然是要有的,但旧上海的名媛跟现在的名媛是不一样的,她们是有自己专门的家什的。

(18)、如果两人自由恋爱,或许会如同沈复和芸娘一样过着神仙眷侣一般的日子。

(19)、彼得,可爱的小彼得,我“算是”你的父亲,但想起我做父亲的往迹,我心头便涌起了不少的感想;我的话你是永远听不着了,但我想借这悼念你的机会,稍稍疏泄我的积愫,在这不自然的世界上,与我境遇相似或更不如的当不在少数,因此我想说的话或许还有人听,或许有人同情。

(20)、一次,他带她去看范伦铁诺的电影。她回忆:本来我们打算去看一部卓别林的电影,可是在半路上遇到徐志摩一个朋友,他说他觉得范伦铁诺的电影比较好看,徐志摩就说,哦,好吧!于是我们掉头往反方向走。

4、徐志摩是哪儿人

(1)、夫妻五六年,在她记忆里留存的温暖片刻,仅有那么可怜的两次——

(2)、金庸出生于浙江海宁世家望族查氏,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进入近现代,査家还出现过实业家査济民,教育家査良钊,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诗人查良铮(穆旦)。

(3)、她是张幼仪,他是徐志摩,他们的相遇也注定了这场悲剧的婚姻。

(4)、很多富家子弟,不曾亲手赚过钱,爱起来的时候都是山崩地裂,但是最后被生活一逼,还不是乖乖抛弃女人认错回家去?

(5)、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

(6)、1931年,徐志摩乘飞机意外逝世。当时徐志摩的妻子陆小曼十分崩溃,拒绝去认领尸体。张幼仪站出来,让八弟带着13岁的长子阿欢去认领遗体,打点好一切后事,举办了葬礼,甚至还一直照顾徐家二老至终老。

(7)、“父亲”是个有分量的称谓,意味着一个男人从此心里住进了孩子,他是孩子的避风港和指南针,也是家庭的定海神器。

(8)、不料心爱的儿子却因病夭折。她决定回国,“现在,我无所畏惧。”回国不久,张幼仪的八弟张禹九和朋友一起,在上海静安寺路合伙开了一家服装公司。

(9)、到了1955年的时候,翁端午得了严重的肺病,花了不少钱,一下子便穷困了,不得不靠女儿接济。

(10)、那么这些花费一个月加起来总共有多少钱呢?据陆母与邻居的报怨,说小曼一个月的开支在500—600大洋。

(11)、她淡雅秀气的外表在他眼里成了寡淡乏味,她沉稳踏实的气质在他眼里便是僵硬无趣。

(12)、客观地说,幼年能够成长在丰裕的环境中,确实是子女的幸运。

(13)、他出生于这样一个有钱有名望的家庭,学业上肯定也很有优势,先是去了有、美国获得了银行的的学士学位,后又在英国留学,这些留学经历让他结识了许多文学者,并与无忧无虑的生活,成就了徐志摩这样一位浪漫的诗人。并且与郁达夫、戴望舒、邵洵美并列民国四大才子。

(14)、经理向我保证,如果银行关闭的话,他会先把我那四千元留起来。我就叫他把这句话写下来,然后走到那顾客面前,问他愿不愿意考虑接受担保。

(15)、“我毕竟人在西方,我可以读书求学,想办法变成饱学之士,可是我没法子让徐志摩了解我是谁,他根本不和我说话。”

(16)、徐志摩比林徽因打了接近10岁,作为父亲的朋友,林徽因爱慕他,景仰他,他打开了她的视野,所以林徽因对徐志摩更多的是一种兄长或者长辈的爱,与梁思成相比,她爱的还是后者。

(17)、我以为这是张幼仪说的气话,她怎么会不懂她?她是一眼就看穿林徽因内心的挣扎与苦楚。一生一世,在林徽因灵魂的高处,一直站着徐志摩,无人可替代,他们是心灵相好的两个。

(18)、如果家德是个皇帝,世界上决没有第二个皇太后有他娘那样的好福气。这是家德的伙伴们的思想。看看家德跟他娘,我妈比方一句有诗意的话,就比是到山楼上去看太陽——满眼都是亮。

(19)、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20)、张幼仪回忆:“我本来希望他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会对我一笑,可是他的眼神始终很严肃。”

5、徐志摩是什么作家

(1)、这样的一种婚姻,无关对错,只是彼此不适合。

(2)、张幼仪出生在宝山县的一个人人羡慕的富裕家庭。可实际上的酸楚,只有她自己知道。多年后,在她的自传里写着:“在中国,女人家是一文不值的。她出生以后,得听父亲的话;结婚以后,得服从丈夫;守寡以后,又得顺着儿子。你瞧,女人就是不值钱。”

(3)、1911年,王庚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到美国留学,先后取得多个学校的学士学位,后来又就读于著名西点军校,与艾森豪威尔成为同学。

(4)、▲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刘若英饰演张幼仪与黄磊饰演徐志摩

(5)、1935年12月8日,林徽因在天津《大公报》发表《纪念志摩去世4周年》,希望研究者不牵涉徐志摩个人生活是否合乎规矩方圆,而就文论文、就艺术论艺术地对他的作品作一“和平判断”。

(6)、父亲心中有丘壑,子女眼前更容易见到山川,而不是局限在短浅的三五步路七八个人。

(7)、可张幼仪的家世并不差,这不是一段高攀的婚姻。若硬要说高攀,那高攀的是徐志摩才对。

(8)、▲ 南京路(今南京东路)480号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

(9)、但是,年岁渐长,越来越觉得站在现有道德的制高点上,用扁平化的三观去评价历史上的人物,其实也是种偏颇。

(10)、《猛虎集》是1931年8月由新月书店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徐志摩。《猛虎集》收录了徐志摩的诗作34首,另有译诗7首。《猛虎集》可以说是徐志摩在民国早期的散文代表作品之一。

(11)、“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

(12)、后来,托付了陆小曼,他爱性灵的陆小曼,希望她能焕发自己的才情。

(13)、徐志摩和陆小曼在性情和追求上是一致的,他们都追求浪漫和触电般的爱情,这也就让他们的相遇很快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并上演了一场旷世之恋,尽管他们的婚姻不被众人所祝福。

(14)、15岁结婚,22岁离婚,怀有身孕时的一纸离婚书,成全了徐志摩的浪漫,之后看来,其实也成全了张幼仪自己的人生。

(15)、总之,一边是他认为味同嚼蜡的婚姻,一边是心生爱慕的女神,徐志摩对林徽因展开热烈的追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可以说是炙热如火的,他不顾一切的向张幼仪提出了离婚,甚至是打掉孩子的要求,那时的他,心里、眼里全是林徽因,哪里还管得上一个他根本不爱的女人的感受?

(16)、之后便是长时间的冷战。对张幼仪来说,那些天,无疑是在烈火中煎熬。她找不到一个可以哭诉的人,心整天被吊在半空中,不知底下的深渊,到底有多深。

(17)、徐志摩的爱顶多算得上自私,他没有玩弄别人的感情,也并没有用情不专。

(18)、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

(19)、所以,王夫人在复杂的家庭关系中善良隐忍,李夫人去世后,她对所有子女一视同仁,梁家子女由衷爱她。

(20)、后来和陆小曼认识,并抢了朋友王赓的妻子陆小曼。戏剧的是,两个人终究还是欢天喜地入了“围城”。 虽然入了“围城”,城外还有好“风景”,徐志摩和几个女性一直保持较为密切的来往。 凌叔华就是其中一位。不过后来凌叔华说:“说真话,我对徐志摩向来没有动过感情,原因很简单,我已计划同陈西滢结婚,陆小曼又是我的知己朋友。” 虽然她和徐志摩之间也许并无太多情爱,但是作为红颜知己,凌叔华还是够分量的,徐志摩对她也比对旁的人不同。他和陆小曼爱得方生方死,死死生生,也不曾断了和凌叔华的联系。

(1)、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实业家,担任硖石商会总理、会长、主席近二十年,蜚声浙江。

(2)、在儿子已经两岁的时候,张幼仪被公婆送往欧洲去“监督”徐志摩。当张幼仪坐船到码头时,一眼就认出了徐志摩:“因为他是那些接船的人当中唯一一个满脸写着不想到那儿的表情的人。”

(3)、他那唱的音调就像是在厅的顶梁上绕着,又像是暖天细雨似的在你身上匀匀的洒,反正听着心里就觉得舒服,心一舒服小眼就闭上,这样极容易在妈或是阿妈的身上靠着甜甜的睡了。到明天在床里醒过来时耳边还绕着家德那圆圆的甜甜的浪溜圆。

(4)、古有休妻之说。但大张旗鼓提出离婚的,绝无仅有。

(5)、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d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6)、无助之下的张幼仪,写信给自己在法国留学的二哥和在德国留学的七弟。

(7)、▲ 张幼仪与兄弟姐妹于1927年齐聚上海参加双亲丧礼。

(8)、次日,津浦路路警将这一事故报告附近的火车站孙站长、康段长。孙、康等人即乘车奔赴现场,并报告济南有关方面。中午,济南有关方面派员查验出事地点,将空难者尸体装殓入棺,21日下午,徐志摩的灵柩暂厝于济南福缘庵,后由友人沈从文、梁思成,亲戚张嘉铸,儿子徐如孙等主持,将遗体运往上海,由万国殡仪馆重殓,在静安寺设奠,最后安葬在诗人的故乡浙江海宁硖石镇东山万石窝,墓碑系书法家张宗祥所题。

(9)、因为父辈之间的交往,林徽因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1919年,林徽因已经15岁了,“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正是一生中最美的时候。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当时18岁,梁启超和林长民有意撮合这对年轻人,于是让他们见面、相识,这在当时是个了不得的举动。

(10)、客观地说,两位父亲即便名望和成就有差异,但都是那个年代的佼佼者,分别教育出了当年最著名的子女——梁家九个孩子,三位院士;徐志摩是独子,近现代最著名的诗人,两位父亲都有不寻常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