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关于传统节日清明121句

2023-09-08 12:05:54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清明

1、关于传统节日清明节的

(1)、赠答继篇章,欢娱重朋旧。垂帘独衰疾,击缶酬金奏。

(2)、《淮南子·天文训》中讲:“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文中的“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3)、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4)、桐,是指白桐花。意为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或许,在古人心中,白桐花开的日子稍微迟一些,恰好又在清明之时,所以才以此作为清明节到来的标志。

(5)、杨柳依依情明天,细雨纷纷也伤感。人间真情天亦情,雨泪相交寸断肠。泪水滴滴洒墓前,仰首敬叩烧纸钱。悲痛泣凄不语言,只愿两界息安康!

(6)、杜牧(803一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其辞采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杜牧的《清明》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最精彩的词句是“欲断魂”,凭吊的人那种悲伤之情跃然纸上。全诗不事雕琢,清新自然,耐人寻味。后人还将这首诗以不同的断句方式改编成情景短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                     扫墓培坟寄真情,佑后高中爵。

(8)、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郑刚中《寒食》

(9)、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10)、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1)、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12)、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说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13)、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

(14)、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描写每个传统节日相关诗歌名句抄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5)、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16)、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7)、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杨柳一枝,归来插向谁家。

(18)、悲歌曲从天路,壮士不再歌易水,晓见红山有炊烟,烈士之魂已见泉,红尘梦里忆壮举,烈士墓前有愧颜,吾今思于悼君魂,思绪纷飞感万千。

(19)、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象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篙共一丘。

(20)、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关于传统节日清明

(1)、清明时节风和日暖,百花盛开,芳草芊绵,人们习惯到郊野去扫墓、踏青。这首词以北宋江南清明郊游为再现对象,生动地描绘了旖旎春色和当时盛况,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气象,形容曲致”之作。

(2)、清明又至,这是一个填满人们哀思的日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亲人离世的节日。怀念父母,理应不只在清明,只是今日这思念升级,我想这是古人为了让我们记住父母的艰辛和恩泽便有了这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吧,让人们通过祭拜来提升自我的道德情操,也是以视后人的意念。遥祝天堂那边的父母平和安宁,保佑您们的子孙吧。

(3)、这实际上是一种野游,为我国人民传统的体育活动。赏菊。

(4)、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5)、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

(6)、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____韦庄《长安清明》

(7)、于坟前备好茶酒、菜品进行祭拜,可叩头行礼,也可围坐倾诉思念,还可进行聚会。踏青。

(8)、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11)、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12)、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13)、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14)、这首词表现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孤独感和失意的情怀,也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与心境的写照。词写的是清明,却从“客窗”的意境表现,不消说客愁才是真正的主题;结尾以一个“蓦”字打断客思,重将目光投向窗外,照应“清明”,而深意又不止此。

(15)、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16)、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17)、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18)、曲阁下重阶,回廊遥对霤。石间花遍落,草上云时覆。

(19)、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

(20)、清明小长假,我带上祝福去踏青。折根柳条,代表我千丝万缕的思念,种棵树苗,为我们的情谊见证。放飞风筝,让快乐的心情振翅高飞。祝一切都好。

3、清明节关于节日的古诗

(1)、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____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2)、词人对颍州西湖可以说是深情一片,他曾多次游览,最后也归居颍州。首词描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特别着重描绘日暮回城时喧哗熙攘的情景,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这首词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3)、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他乡七夕孟浩然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4)、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

(6)、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

(7)、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____张先《青门引·春思》

(8)、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9)、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10)、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1)、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12)、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13)、--------------------------------------------------------------------------------七夕节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杜审言一年衔别怨,七夕始言归。敛泪开星靥,微步动云衣。

(14)、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15)、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6)、★“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苏辙(踏青)

(17)、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8)、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9)、不是所有的缅怀都要伴随悲伤,也不是所有的缅怀,都要用泪水来作为注解。缅怀是为了铭记,铭记是为了照亮前行的路途。清明节该记住什么?它可以有淡淡的离愁,但决不是泪水浸泡过的悲伤,需要的是铭记,是铭记中感悟出的力量。它一定是鼓舞我前行的力量,它一定是超脱于生命的祝福!

(20)、风雨送微寒,庭轩无人。恰如“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人不开”。

4、关于节日的古诗清明节

(1)、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苏辙(踏青)

(3)、                     谁见宗人魂前来,吃贡开壶酌。

(4)、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5)、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6)、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祖父的园子》知识点+图文讲解

(7)、这首词作于宋亡以后,抒发漂泊沦落之悲情,词写情愁,选景独出心裁,写情愁言愁之精妙,表达之条理,在词人笔下却显得幽默,有韵味。

(8)、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9)、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莺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10)、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____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11)、执宪纠奸邪,刊书正讹谬。茂才当时选,公子生人秀。

(1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13)、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太子重耳被奸人所害,被迫逃亡。重耳的身边有一个随从叫介子推,一直跟着他。

(14)、    清明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家家蒸清明粿互赠,不仅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的悲思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15)、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台榭绿阴浓,薰风细。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恰是逍遥际。单夹衣裳,半栊软玉肌体。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

(16)、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手簇秋千架。戏彩球岁授,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绿野。占断五陵游,奏脆管、繁孩声和雅。向名园深处,争泥画轮,竞羁宝马。取次罗列杯盘,就芳树、绿荫红影下。舞婆婆,歌宛转,仿佛莺娇燕蛇。寸珠片玉,争似此、浓欢无价。任他美酒。十千一斗,饮竭仍解金貂贯。志幕天席地,陶陶尽醉太平,且乐唐虞景化。须信艳阳天,看未足、已觉莺花谢。对绿蚁翠峨,怎忍轻舍。

(17)、图文来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18)、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19)、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5、

(1)、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2)、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直字李咸重阳乘令序,四野开晴色。日月数初并,乾坤圣登极。

(3)、本书品味寒食节史话,探解清明节渊源,汇集寒食清明古往今来传统节俗,推介寒食清明文化之乡研讨文章。

(4)、(出版项)河北大学出版社,保定,20009

(5)、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6)、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7)、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____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8)、让爱长存,逝者安息,愿红尘中的人们岁月静好。

(9)、《江南通志》记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处。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不愧是写清明之作最出名的代表作!

(10)、阳春四月,清明时节,草长莺飞,浅草泛绿,踏青赏花,心情明媚,扫除烦恼和疲惫,在春光里沉醉。愿你在大自然的优美风景里把心灵放飞,把快乐追随!

(11)、年年清明年年有,今又清明故人无,天堂人间两相隔,相思想念相牵挂,春风春雨送思念,来生来世再续缘。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1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____晏殊《破阵子·春景》

(13)、有关清明节的古诗,你知道的有多少?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我们会去祭拜祖先,古人对于清明节的描写也不少,通过描写清明节的.景物或者是人,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下面是有关清明节的古诗。

(14)、一把悲喜说人生,是非深处一般同。得失进退需谨慎,恪守良知莫放松。快意生活最重要,功名利禄休看重。沧桑正道存心间,遇挫奋力向前行。又到清明,祝你健康珍重!

(15)、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____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16)、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7)、清明时节,吐故纳新、生气始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

(18)、人淡如菊伴墓旁,细雨纷纷泪两行。清明时节祭祖上,保佑子孙福满堂,油伞遮雨纸钱扬,哀思袅袅飘远方。祝友节哀体健康,家庭美满业辉煌!

(19)、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20)、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1)、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

(2)、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插茱萸。

(3)、其它中秋节的习俗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

(4)、张继(约715一约779),字雏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说明四处都在凭吊亡人,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唐肃宗疑忌淮西节度副使李铣、刘展,先诛杀了李铣。刘展反叛起兵,连连攻陷江淮十余州,次年被肃宗平定。官兵趁机掳掠。据史籍记载,安史之乱,乱兵不曾祸及江南,这一次,江南百姓却饱受战乱之苦。特别是“试上”一词,把作者不敢窥望凄凉之景的心情生动地勾画了出来。

(5)、杨柳飘絮燕飞往,桃杏花开香飘染。陵园一片花海洋,花环祭祖泪飞扬,泣不成声寸断肠,敬拜亡灵烧纸钱。一壶浊酒敬天地,祈福天地都安详!

(6)、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7)、清明由节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据记载与寒食节有关。

(8)、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射柳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

(9)、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美女篇王琚东邻美女实名倡,绝代容华无比方。

(10)、汉主山河锦绣中。风水春来洞庭阔,白蘋愁杀白头翁。

(11)、落雨山青秀,泪流情悲伤。此时清明节,雨泪难分辨。情悲愁断肠,意切故人想。再世儿不孝,天国魂安息。清明节愿,两界都安详,世代幸福享!

(12)、清明节的习俗如下: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13)、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邵谒《长安寒食》

(14)、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1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杜牧《清明》

(16)、(ISBN号)978-7-81097-394-6

(17)、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

(18)、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绿树。正是春留处。

(19)、“忧来无方,人莫知之”。忧愁的到来没有方向、来由,没有知道它怎么来的。我们能做的只有静下来分析它,尽快走出苦恼的阴天,以积极的心态和面貌去面对晴天。

(20)、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1)、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坆墓。中国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到了秦汉时代,祭扫坆墓的风气更盛。到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式,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韦应物:“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扫墓祭祖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