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逸闻轶事的故事70句
逸闻轶事是什么意思
1、逸闻轶事是什么意思呢
(1)、董其昌与同时代的上海望族,明代上海三大名园之一的露香园的园主顾名世先生,那可是好友。顾名世的孙子顾寿潜,曾拜董其昌先生为老师。由此可见,董其昌家族与顾名世家族的关系,也是非常亲密的。
(2)、据其侄陈封怀回忆,有一次上海来了外国马戏团,要请中国人做客串参加表演,陈寅恪自告奋勇报名参加。演出时,他虽穿中国服装,却说一口流利的外国话,很吸引观众。
(3)、刘义庆《世说》的编纂时间大约在公元439年至440年刘义庆任江州刺史期间,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咏雪》就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
(4)、知道什么是“苏绣”吧?苏绣的简单定义为:苏州地区的民间刺绣,叫苏绣。那就请问这莫名其妙的“顾绣”来自何处。当然只有标明它来自上海明代“露香園”私宅中的顾名世家族,才是完整无误的表述方式。
(5)、语出《四库全书总目·地理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
(6)、大兄无奕女:谢安的哥哥谢无奕的女儿。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7)、其实在今天的“倒川弄”里,还确实留有很多上海古城自己独特的韵味。在上面的这张照片的中间,我们不但能看到一百多年前的二层楼的晚清时期的木质民居(中间有棕色楼房处),还有近百年历史的近代石库门房屋(左边的楼房),甚至还有远处那幢现代的高层住宅大楼……。晚清、民国、现代的三代上海古城内的民居,犹如上海市民的居家历史的建筑史,展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眼前。让大家深感上海古城它自己那种特有的、浓厚的、久远的历史文化。在上面的照片中,确实能看到和体会到这一历史人文的真实场景。
(8)、陈寅恪的一生,“生于满清季世,身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伐抗战、国共内战,以及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可说与中国近代的动乱与苦难相终始,亦即是寅恪所谓之‘神州沸腾,寰宇纷扰’之世。”但他的一生,却是奋斗的一生,自5岁始,当学生30年,当教授44年……
(9)、乾隆帝一行入崇武城后,当夜就住在张勇府中。三更刚过,忽然响起几声狗吠,不一会便有粗犷的呼喊声和应答声接连响起,还有妇女拍儿声,婴儿乳啼声,一时齐发。乾隆从酣醒中惊醒,以为来了刺客,急呼:“张将军快来救驾!”睡在隔壁的张勇听得,急忙提剑闯将过来:“吾皇勿惊,臣来也!”见乾隆蜷缩于床角哆哆嗦嗦之状,忙问:“万岁,何事惊慌?”乾隆见张将军在身边,心才稍定,把刚才听到四面喊叫的情景说了。正在这时,又是一阵喊叫声此起彼落。经勇这才明白,原来是渔民“叫讨海”,通知“吃打早”,好下海捕鱼,乾隆帝被这喊声打懵,竟以为来了刺客。听过张勇的解释,他这才吃了定心丸,口里直喃喃:“这等人声鼎沸,不亚于千军万马涌来之势啊!”
(10)、江南的民间,以刺绣技艺养家的民间绣娘们,也纷纷跟进,从此又有了号称“顾绣”的绣娘们的“商品顾绣”的出现。
(11)、京城即朝廷的所在地,那里可是董其昌官运飞黄腾达的地方。
(12)、第三层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13)、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曾任左将军、会稽内史等职。
(14)、此时此刻,我上网查询打出“董其昌”这三个字,立刻出现了头条信息,那是来自《百科》的诠释。这里的白底黑字是这样写的: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正如李志敏所说:"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一度担任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历任湖广提学副使、福建提学副使、河南参政,因病辞职。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继位,授太常少卿、国子司业,参修《明神宗实录》。天启五年(1625年),出任南京礼部尚书,因事辞官。崇祯五年(1632年),出任太子詹事。崇祯七年(1634年),回归乡里。崇祯九年去世,谥号“文敏”。
(15)、在《上海府县旧志丛书·上海县卷》的《嘉庆上海县志》的995页上,有这样一段史记:拄颊山房,在城西南,董其昌筑。今其地猶呼“董家宅”。上海古城内的“拄颊山房”,史记证实它确实是明代董其昌先生的故居。
(16)、“1949年初夏时节,那时我刚刚十岁。有一天早起后,我忽然发现(东关梁家院子)街对面赵家的铺门板上,不知是谁用白粉刷写着“杀朱拔毛过端阳”几个字。那时我已能认得一些字,还与别人争辩说:“‘杀朱’的‘朱’写错了,应该是‘杀猪’……”,在一旁的大人听到后,连忙呵斥道:“小娃子莫乱说……”,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国民d在败退前的反共宣传。
(17)、告诉人们做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能盲目追随他人,遇事要冷静沉着。
(18)、据亲历石泉解放的解放军战士龚元富所写的文章回忆到:
(19)、从此之后,在上海的古城内,诞生了让世人瞩目的“海上露香园顾绣”的艺术文化。它将中国民间的刺绣技艺,从民间的服饰品、北宋皇宫的绣画、开始登上了艺术品的境界。
(20)、张勇将军府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郑燕东摄
2、逸闻轶事的故事
(1)、陈寅恪先生对佛学研究很深,但他研佛不信佛,而是为了研究中西文化史。他精通梵文,研习圣经、佛经、可兰经,甚至花2000元积蓄买《大藏经》,却从不为书中的说教所惑。其父散原老人去世,他坚决反对请僧道唪经,反复劝告兄弟们不要搞迷信蠢事。
(2)、忆往昔四年“峥嵘岁月”!我、明燕、瑶瑶相识于2017年暑期班。三人中,数明燕最年幼,当时是福建某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一年级刚刚结束准备升二年级,地道的福建“小燕子”,面容白皙,身材娇小,但学习劲头十足,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希望来暑期班学习相关定量研究方法并运用到硕士论文和相关科研实践中去;瑶瑶,当年正在澳门某高校攻读博士,希望通过学习相关的暑期课程完成高质量的博士论文;我则期望如乔老师所言:三年之内有序完成定量基础研究方法的“扫盲”工作。恰巧,我们仨同宿离北大最近的、廉价的海阳光青年旅社(注:那儿的海、阳光需要及其丰富的社会学想象力进行想象!),我住在带窗户的6平方米的四人间的上铺(每晚120元),明燕和瑶瑶同宿一间没有窗户、完全封闭、空调在走廊公用的3平方米的2人间(每人每晚100元),因相对不那么嘈杂,于是便成了我们的午夜小组讨论室。我对学校所有教室十点熄灯关门、无24小时全开放自习室的制度深感不适,还好这件小屋帮了大忙!每晚10点半起,这个小屋便是我们仨的天下,我们校准笔记,互相解惑纠错,掌握规范研究方法的核心要素,努力形成科学的定量研究方法的思维方式;最后明燕一人熬夜,不辞辛劳地把当天的讲义、笔记、讨论结果等整理成电子文档,这些文档不仅有效地保障了当时的学习效果,更是因为井然有序、条理清楚,成为我们仨宝贵的学习资料档案(时至今日,每当我想起我们仨,想起这段时光,就把这个U盘拿出来端详一番)。最后在老师们辛勤地传道受业解惑之下,我们仨咬紧牙关,顺利通过了考试,为这个有意义的暑假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3)、有一次,陈寅恪与学生闲聊,向在座者吟一对联,上联是“南海圣人再传弟子”,下联是“大清皇帝同学少年”。此联涉及四人,上联: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圣人”,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弟子,现在梁在清华任教,那你们就是康圣人的“再传弟子”了;下联:王国维是宣统皇帝溥仪的老师,王现在又是你们的老师,那你们就是皇帝的同学,溥仪与你们就是师哥师弟的关系了。
(4)、 轶事,同逸事。世人不知道的史事。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
(5)、什么是顾绣?在一般的情况下,那应该被理解为是:它是来自一户“顾”姓之家的民间刺绣。请问中国各地姓“顾”的人家有多少?就是在上海,姓“顾”的人也不少啊。如何明明白白的表示出来这里的“顾”氏人家是谁?我认为前面加上“露香园”这三个字,即“露香园顾绣”就行了。顾绣来自上海露香园的顾氏家族。
(6)、不仅如此,有些国民d兵甚至神经过敏,到了疑神疑鬼的程度,当时,东城门内一个叫陈汝胜(音)的小商人新开张了一个店铺卖米馍,放了一挂鞭炮进行庆祝,结果硬被国民d兵说是“欢迎解放军”而被狠狠地揍了一顿。
(7)、董其昌曾移居在“华亭县”生活过,这是历史的事实,一点不假。但篡改他的籍贯,那是在伪造董其昌的个人身世的历史了。从古至今,董其昌都应该为上海籍人,何来“今上海市人”如此误读的表述。华亭县人与上海县人,绝对不是等号关系。籍贯“华亭”与籍贯“上海”中的地名,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不同的地名。
(8)、2021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暑期班 招生简章
(9)、《世说新语》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在《世说新语》的三卷三十六门中,上卷四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九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这十三门都是正面的褒扬。
(10)、陈寅恪的学生罗香林曾做了一篇论文《客家源流》,请先生指正。文中叙述了客家人孙中山的家世,随后也简单地提起老师陈寅恪也是客家人。陈寅恪看了此文后,认真地指示罗香林:孙中山先生是开国的伟人,我们自然应该宣扬他。怎么能把我陈寅恪也写在文中呢?“万请删去!”
(11)、陈寅恪,祖籍江西修水人。通晓英、法、日、德、俄及梵文、突厥文、西夏文、满文等14种文字。凡史学、宗教学、语言学、人类学、校勘学、文学,他都有精湛的研究。尤其特长于史学,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及佛教经典等造诣更深,被史学界尊为一代宗师。对旧体诗也是卓然大家,其诗作寄意深远,多为绝作,不少可作诗史看。
(12)、断简残编 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编:穿简的细长皮条。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13)、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4)、《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南北朝时期以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庄子思想为根底。从中可以看出,道家思想对当时整个社会风气产生了重要影响。
(15)、罗家伦虽然在外国留学,喝了不少洋墨水,但回国后从军从政,在北伐后曾官拜少将。1928年,国民政府任命罗为清华校长。罗到校后,推行d化教育。一次,罗家伦去看望陈寅恪,并赠其新作《科学与玄学》一书。陈寅恪说:志希(罗家伦字志希),我赠你一联如何?随即吟出一联:“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横批是“儒将风流”。罗家伦一时不明白“儒将风流”所指何事,陈寅恪笑着说:“你在北伐军中官拜少将,不是儒将吗?你娶了个漂亮的太太,正是风流呢!”在场众人大笑。
(16)、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
(17)、逸闻轶事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18)、展未来任重而道远!光阴荏苒,四年飞逝,我们仨初步完成了各自的学习目标:我基本完成了“在三年时间内有序完成定量基础研究方法的“扫盲”工作,在暑期班累计学习了12门课程,拟深度学习生命历程研究范式的定性研究并努力付诸实践;瑶瑶已经从澳门某高校博士毕业,返回原籍山东,现在当地某高校任教,向广大莘莘学子传授在暑期班学到的相关科学研究方法,目前正努力奔向“杰青”;当年的“小燕子”更是好生了得,在本校从本硕阶段的管理专业直升为马列专业的博士生,虽然跨度不小,挑战更大,但目前正准备将曾经在暑期班学的科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使理论研究更科学、更规范,更令人信服,争取明年完成有创新性的高质量的博士论文!
(19)、感谢暑期班,不仅为广大学友提供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学术平台,更是大家结识良师益友共同提高的宝地。我们广大学友们不仅分享了前人的科学成果,更深感在科学研究方法领域永无止境,须不断勇攀高峰!衷心祝愿所有暑期班的学友们在研究方法的科学大道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20)、《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认为是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故事,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著名故事有《小时了了》《陈太丘与友期》《人琴俱亡》《周处》《杨氏之子》等。
3、逸闻轶事的意思是什么
(1)、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2)、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逸闻趣事近义词
(3)、祸枣灾梨 旧时印书,多用枣木梨木刻板。比喻滥刻无用的书。
(4)、包括“露香园顾绣”在内的上海“露香园传说”的非遗文化传承,正在上海黄浦故里逐渐的形成与完善之中。希望“露香园传说”的非遗文化,它能永远的留在上海、留在上海黄浦故里这片土地之上。
(5)、逸闻琐事 ( yì wén suǒ shì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6)、结果,解放军尚未到,国民d士兵却先“行动”了起来。他们荷枪实弹闯进临街各家,要求家里所有的人站在院子里,挨个进行搜身,不得随意进出,实际上就是明火执仗,想在逃跑前抢劫钱财。东关梁家位于进东城门的第一家,首当其冲受到搜抢,当时我的外曾祖母徐秀珍身上揣着几块现大洋,看到前面人身上的大洋已经被搜出抢走,就快要搜到自己的时候,突然她瞥见了离自己不远处天井中间的花坛。于是急中生智,假装靠在花坛边歇憇,趁国民d士兵没注意,摸出了口袋中的现大洋,悄悄地扔进了花坛中,这才躲过抢劫。抢劫之后,这些还较为“识时务”的国民d士兵就早早地坐渡船过江,往西乡、汉中方向逃跑了,当时老百姓纷纷揶揄道:“到底是当兵的,跑的就是比老百姓快!”。
(7)、梁虽不是博士,但17岁即中举人,维新变法,蜚声海内外,曹氏自不敢小视。接着,梁启超便介绍哈佛大学要高薪聘请寅恪,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的教授对陈寅恪是推崇得无以复加、佩服得五体投地。最后梁启超说:“就算你想聘人家,人家来不来还是个问题呢!”曹云祥到底不是个思想僵化之人,连忙回答:“我一定聘他,我一定聘他!”
(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9)、《百科》在网络中介绍董其昌时,也谎称董其昌为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可见误读之深。实际上董其昌出生在上海,籍贯从来都是“上海籍”,上海才是他真正的故乡,籍贯是不能随意修改的,那是从祖先的籍贯而继承来的。
(10)、卷帙浩繁 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
(11)、石泉东关梁家是我的外家,小的时候我每天进出梁家大院,抬头看到过道上方的阁楼没有楼板,只有一根一根光秃秃的横木架在上面,就感到很奇怪。后来无意中听到四爷爷梁彩仕讲起才知道,解放前,经常有一些被遣散或者溃退下来的国民d兵住在梁家,这些士兵人数既多,往往随意吃拿,严重影响家里的正常生活。他们住的阁楼上,由于距离厕所较远,为了图方便,竟强索梁家的水缸或酒?(hǎi古时的一种酒器,有半人高,多为陶制)放在房屋一角,加一个盖子,就作为便溺之器。要是走了,就一走了之,从不“善后”。梁家深受其扰,不厌其烦,但是面对兵大爷又是敢怒而不敢言,只能采用消极方法表示抗议和不满。我还记得四爷爷讲的时候说到:“为了不让这些兵住在阁楼上,屋里人一商量,干脆就把楼板给“挺了”(石泉方言,撤掉的意思)算了,狗*的,让你们住不成”,当时的军民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12)、刘文典是民初著名学者,抗战时在西南联大任教。此君学问深厚,也颇自傲,且快人快语,还吸食鸦片。他对庄子颇有研究,却又过于自负。曾说:世上只有两个半人懂庄子,一是庄子本人,二是我刘文典,其他研究庄子的人加起来算半个。甚至倔劲上来,敢与蒋总司令对骂。但就是这样傲气的刘文典,提起陈寅恪先生,却是“十二万分佩服”。
(13)、陈寅恪从小好学,刻苦用功,非常人所及。陈封雄曾听长辈说,小时候遇冬天寒冷,深夜时分身上的棉衣不能御寒,陈寅恪就往身上裹一床棉絮坚持看书。夏天蚊子多,招架不住,他就用木桶装满水,双脚浸在水里,以防蚊子叮咬。点着小油灯,看书到半夜后,更是常事。
(14)、陈寅恪生活节俭,廉洁自爱,不爱接受别人的馈赠,甚至亲人之间也同样严于律己。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其侄陈封怀见他穿着比较单薄,便送了一件皮袄给他。但他一直没穿,在家里放了一个冬天后,又原物退还给封怀。
(15)、2021年暑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直播课(深圳大学)线下班招生通知
(16)、在上海文庙中的进士榜上,石板上就刻有明代董其昌的简历。他在故乡上海城里生活、居住的故居“柱颊山房”,就在今天的“倒川弄”,昔日上海县城内的“倒川浜”河畔处。
(17)、“进城后,我发现在东大街上……,二十多名老乡面带笑容,鼓掌欢迎我们。……我们顺利通过东大街。在街上,我们发现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多,我们就集合队伍,呼口号,拉歌子,迎来了几百男女居民,顿时挤满了大街小巷。他们围着我们,听我们唱歌。还有几个老人,给我们送茶送水,为我们安排住宿。
(18)、当他们一行四人来到小南门外的红石包渡口时看到江面上被国民d士兵点燃的很多船只还在熊熊燃烧,顺着江水往下漂。岸边渡口已经熙熙攘攘挤满了人,其中还有不少国民d的士兵。江边的大趸船上已经人满为患,还有很多铺盖、箱子等行李物品,甚至还有国民d军队的几匹军用骡子也被牵上了大趸船,岸上的人还在不断的往上挤。外婆他们四人,少的带小的,小的抱幼的,根本挤不上大趸船。没有办法,四人只好沿着河边往下游走去,在下游才遇到一个潘姓船夫驾着一艘小船,他们坐着小船才渡到河对岸。正当他们上岸还未来得及歇口气的时候,就听见上游传来“救命”的喊声。原来是大趸船的人和行李太多,船体不堪重负,驾驶到河对岸红花滩的时候船散了架,船上的人和行李都落入汉江中,导致一片混乱,行李、包袱漂得到处都是。由于当时正值冬季枯水期,江水不大,再加之冬天衣着厚重,落水的人抱着漂浮的行李,最后被会水的人救起。据说一个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d军官刘振武(音)还划着小船救起了好几个落水者,所幸没有人被淹死,甚至连几匹落水的骡子也自己挣扎到了岸上。外婆他们过江以后托熟人带回口信,报了平安,家里这才放心下来。
(19)、……群众来的得多了,我们就向群众宣传,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是毛主席、共产d领导的队伍,名字叫解放军。大家不要怕,我们是保护老百姓的。大家都回家去,安心搞生产……。我们一边宣传,一边打扫东大街的街道,有些战士还为数十户群众从东门河坝里担水送到了家中;战士走到哪里,歌就唱到哪里,……我们的行动和宣传,受到了石泉县城居民的热烈欢迎。”
(20)、董其昌的一生,上海县、华亭县、京城、吴县,是他人生中最主要的聚焦点和转折点。
4、逸闻轶事怎么读
(1)、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2)、上海古城内的望族,也是我研究上海古城人文历史的钥匙。如果我告诉你:就是这里的“倒川弄”,那可是明代上海最著名的学者,也是闻名中外的董其昌先生的故居所在地时,你一定会很吃惊吧,这是真的吗?
(3)、陈封怀回忆:“文革”中的某一天,中山大学两名专案组人员到我家,迫令我爱人张梦庄写陈寅恪的揭发材料,张梦庄坚决不写。她说:“寅恪先生是好人,是爱国人士,从没有反d反社会主义的事,我不能写。”专案人员威胁:“你敢担保吗?”张梦庄义正词严地说:“我敢以人格担保。”专案人员只好悻悻而归。张梦庄敢于逆潮流担风险为寅恪叔担保,当然不仅仅是因亲属关系,而完全是出于对寅恪叔的尊崇和信服。
(4)、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5)、陈寅恪夫妇于1969年去世后,骨灰长期不能入土为安。“文革”后,虽经多方甚至包括有关领导的努力,而有关方面总是善于以种种理由拖延、推诿,至使此事拖了一二十年仍无头绪,期间又何止“一波三折”?幸有寅恪先生三位女儿和有关领导如毛致用(曾任江西省委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社会贤达如黄永玉等不懈努力,终于在2003年6月16日陈寅恪诞辰日这一天,在中国科学院江西庐山植物园举行了简朴而庄严的陈寅恪夫妇骨灰安葬仪式。
(6)、断编残简 编:穿简的细长皮条;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文章。
(7)、“露香园顾绣”,它来自露香园的“闺阁绣”,它不是为了出售的商品而去绣制的,纯粹是对于中华刺绣艺术的追求。但是民间的“顾绣”就不同了,它是来于“商品绣”,是为了商品而绣,是供出售而绣的“商品绣”。两者之间是完全不同的意义上的绣品技艺。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9)、陈寅恪一向待人和善,不端架子,尤其尊重劳动人民。但在生活的卫生方面却很认真,往往容易引起误解。如他规定家里人各用各的洗脸巾、茶杯,如果别人错用了他的,他宁可丢掉也不再用。他这种做法,并不是轻贱人,只是比当时的国人超前而已。我们现在一家人共用一条毛巾、一只茶杯的恐怕极少,不都是各用各的毛巾和茶杯吗?
(10)、当时,我的外婆夏远芝嫁到东关梁家刚刚两年,面对这种情况,家里人商定,我的外高祖父母梁文运、周大秀、外曾祖父母梁章全、徐秀珍、外公梁彩和等人留在家中看情况,外婆则领着我的二爷爷梁彩盛(时年16岁)、三姑婆梁彩玉(时年2岁)、大姨梁华荣(时年半岁)一起,准备到河对门水磨沟口观音梁的徐家灯台子,也就是我的曾外祖母徐秀珍的娘家暂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