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目录119句

2023-11-26 11:53:42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版本

1、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讲了什么

(1)、人生无所谓幸福,不痛苦便是幸福。人生的努力方向应该是尽量避免痛苦,而不是追求幸福。因为根本没有幸福那样的一个东西。能避免痛苦,幸福自然就来了。

(2)、《人生的智慧》一书是叔本华晚年的作品,它被誉为幸福指南的哲学入门书。许多读过此书的人都深受启发,变得通透,找到了“人是什么?人拥有什么?别人到底怎么看你”的答案。

(3)、你的快乐和你的痛苦都取决于你个人的意愿,与外界无关

(4)、而《人生的智慧》这本书,就是一本难得的“人生参考书”,没有晦涩的概念和高深的术语,却有着“人类从我这里学到了他们将永世不忘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恰好能带我们穿越团团迷雾、梳理人生、看清自己,最后学会如何尽量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5)、青年时期困扰我们的只是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总会对其感到不满,难以感受到快乐和幸福。而到了后半生,我们就会感到对遭遇不幸的害怕和忧虑,我们此时已经认识到,欢乐是虚幻的,而不幸才是真实存在的,为了躲避不幸,各种焦虑和担忧困扰着我们。

(6)、从上面作品中分离出来的书籍包括:《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人生的智慧》、《生存空虚说》、《叔本华论说文集》、《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美学随笔》、《叔本华人生哲学》。

(7)、李译:人生的头号愚蠢,就是牺牲健康,以求其他:求财富、谋腾达、图博学、逐名声,更遑论纵色欲,求片刻之欢。健康第我们应该把一切都放在它后面。

(8)、笔者读到这里,深有感触。如今,很多人常常抱怨幸福在“别人家”,自己总是不幸的——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学习好,老公不如别人会赚钱,老婆不如别人漂亮贤惠......殊不知,幸福只取决于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内心充盈就是最大的幸福。内心充盈的人,上天赐予的一切都会觉得幸福;而将幸福全部寄托于身外之物的人,即使自己拥有金山银山都还在整天抱怨。

(9)、叔本华十分推崇孤独状态,他认为大多数人的社交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庸俗的社交只会消耗人的时间精力。从这个层面上,他说“越是智力平庸且比较粗俗的人越是喜欢社交——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人活一世可以选择的其实不多。”

(10)、请点击上方蓝字↑(北大清华讲座)加关注,知识改变命运!

(11)、李译:饥饿是最好的厨师,老叟漠视少年眼中的女神。

(12)、第仅就这三本书的内容和特点来说,个人的看法,也是不适合作为初高中学生统一课外参考读物的。

(13)、避免痛苦的现实意义,就是不要犯错,特别是原则性的大错,如此以来,人生的基本面就不会垮。

(14)、尽管她嘴上说着不在意网友对她目前婚姻的评价,其实她太过在意了。以至于很多人觉得,她有“表演型人格障碍”。

(15)、 写作于1853年 原书155页,简写后约7700

(16)、如果一个人缺少符合他年龄的神韵, 那么他就会拥有他那个年龄特有的各种不幸。(伏尔泰)

(17)、亚当.斯密的这部著作,对于研究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经济学等等,是必读书目。 但对于初高中学生,比较难读懂,也帮助不大。

(18)、不要因为创业做生意,失败了,还欠几百万一辈子背着,或者因为炒期货一夜回到解放钱。

(19)、虽然不同角色的社会地位、财富差别很大,但这与内在的幸福和满足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将军未必就比士兵幸福,企业家未必就比员工满足,甚至乞丐有可能才是最幸福和满足的人。

(20)、叔本华认为,幸福不可能从别处得到,只能求之于自身。人们对财产、地位、荣誉等能够带来幸福的事物的过多追求,反而带来了不幸。限制欲望,降低期望值是明智的。因为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对于人的幸福都只是间接地发挥影响,人内心的快乐是自己意欲的产物。

2、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目录

(1)、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最大的敌人。无聊真正的来源是内外的空虚,它促使人不断的从外界寻找刺激。

(2)、所以,高中教育后,学生会基本有两种“出路”——接受高等教育或者就业。

(3)、同样命运的还有宋钦宗,还有明熹宗朱由校。朱由校很有意思。一个皇帝不理政事,把国家完全交于太监魏忠贤,自己每天醉心于做木工活。他的木工活非常好,很多专业木匠弄不来的,朱由校都搞得出来,并且像模像样。家具做好后,还让太监拿到集市上换钱。听来好笑。为什么?性格决定兴趣,兴趣决定幸福。做皇帝没意思,只有做木匠才快乐,才幸福。

(4)、客观地说,叔本华曾经发奋过一段时间。著有《充足理由律的四种根源》(1813);《世界是 意志和表象》(1819);《论自然中的意志》(1836);《伦理学中两个根本问题》(1841);《附录和补遺》(1851)。遗憾的是,这些著作曾经都卖不出去,反响寥寥。开始引起人们关注是在1853年,其影响主要在他离世之后。

(5)、很显然,想要促进我们的幸福,既要抑制过于在意别人想法的冲动。别人的看法对于我们的影响并不直接存在,只有当别人的看法对一些事物产生了影响,我们自身因此受到影响的时候,别人的看法才值得我们考虑。除此之外,在别人的头脑意识里面所发生的事情,对于我们并不重要。

(6)、这段话我读过无数次,读第一遍和第二遍时,只能看懂字面意思,没有精神共鸣和切身体会。读到第三遍时,仿佛有点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待到读第四遍时,终于有种被戳中的感觉,再然后我就迷上了这句话。

(7)、世间最美好的风景,如果让愚钝的人来欣赏,只能看到乏味的图景。就像用一个损坏镜头的相机去拍摄,或者在阴霾的天气看,白白辜负了好风景。

(8)、不做深思的年轻人以为这个世界就是特别为人们寻欢作乐而设的,这个世界就是实在的幸福所寄住的家园。

(9)、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诞生在但泽(今波兰)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

(10)、亚当.斯密的研究出发点,是探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这个思想,被后人概括成为政治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提高国家收人和增加国家总的资源的科学。

(11)、就像独自一人,安安静静看一本书、画一幅画,甚至对着天空中一朵喜欢的云,发会儿呆,不仅当时怡然自乐,多年后回想起来也还是甘之如饴。

(12)、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大致而言,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13)、虽然健康能极大地增进我们的愉快心情,但愉快的心情却不完全依赖于健康,因为即使是完全健康的人也会有忧郁和沮丧的心情,这是由人天生的自然结构决定的——一个人的感受能力和他的身体健康水平之间存在一定比例。身体健康的人,会具有更强的感受能力,更容易获得超常的兴奋或者强烈的忧郁。天才的条件就是具备超越常人的感受能力,所以亚里士多德相当正确地认为:所有杰出、优越的人都是忧郁的。

(14)、财富的本意是过剩!只有超出日常需要的,才叫财富。为了守护财富,还得耗费我们原本不多的精力,让人不得安宁。即便如此,致力于追求财富的人,还是要比追求思想文化的人多了无数倍。大多数人每天从早到晚奔波,费尽心思钻营。很多原本无须为生计发愁的人,和生活在底层为生计奔波劳碌的人一样感觉不幸福。他们头脑空洞、想象力贫瘠、精神空虚。当试图用财富去弥补内心的不足时常常徒劳无功。

(15)、如果智者无法达到目的,那只能归于他的运数,但却跟他的愚蠢无关。只要得偿所愿,他就肯定不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因为他所躲过的祸害千真万确在这生活中存在。

(16)、即便是为了人脉资源,社交本身的作用也被夸大了。有些阅历的人,都会发现,真正的有效社交,是建立在可以资源互换或者价值互补的基础上的。

(17)、对于像人类这样一个贫乏又充满需求的物种,人们最为尊重和崇拜的就是金钱了,甚至权力本身也只是获取财富的工具。人们热爱金钱甚于一切,并经常为此受到责备,但是人们热爱金钱却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任何其他物品只能满足人的一个需要,例如食物能满足饥饿的人,药物能满足病人,皮毛能满足冬季等等,唯独金钱才具备了所有的好处,因为金钱不只是满足某一具体需要,而是满足普遍的多种需要。

(18)、Dennsiekommtsoselten.

(19)、我们都想要幸福快乐的人生,而叔本华却告诫人们,人生的底色就是悲苦的。

(20)、而他也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在韦斯步行向绞刑架走过去的时候,他高声发话以便让旁边的人听见:‘啊!正如多德博士所说的,我很快就要知道那一个伟大的秘密了!’当时,他被绑着臂膀,但他不用别人的搀扶就迈上了绞刑架的梯子,他向朝观望者鞠躬,聚集在下面的人群对此举立即报以雷鸣般的赞许声”一个人在面对永远的死亡时,想的却是给一群乌合之众留下好印象,可见在意他人看法这一行为所具有的强烈动机。

3、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电子书

(1)、叔本华的《人生智慧箴言》有不少中译本,李连江教授的译本并不是唯一直接从德文翻译的。早在200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就出版了韦启昌先生的译本,广受好评。

(2)、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或者说是他的政治理想。

(3)、给人生设立一个下限,譬如最起码有套房,有社保,可不生小孩,一个安身立命的谋生手段。然后其余的日子想做啥做啥。至于上限呢,自己去创造吧。

(4)、在人生的历程中,运气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人的各种努力在运气的作用下常常微不足道,但是我们很难预测运气的好坏或事物的走向,我们只能根据眼前的情况做出行动,而每项行动,常常是由我们的天性决定的。平庸的人往往会被事物暂时的表象迷惑,而优秀的人能够认识到事物永恒变化的本质,从而不会因为突然的变故产生强烈的感情,影响自己的决定。

(5)、并且,我们的生活计划越少受到因追逐所谓肯定的幸福的幻象所带来的打扰,我们的获益就越多。

(6)、其实没有痛苦的状态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幸福。

(7)、我们的个性是一直不变的,在出生前就已经决定,并且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它会终生影响着我们。但我们却无法保证能一直拥有财产和名声。另一方面,人的自身的优势会随着时间消退,但时间并不能夺走财产和名声。

(8)、每个人都被禁锢在自己的意识局限之中,无法逃脱、更难超越。

(9)、因为一些小概率的事情没有规避好,而让其他的大概率事情全部搭进去。

(10)、精神迟钝的人会较少感受到痛苦,但是也会导致内在的空虚,这成为无聊的根源。正是由于内在的空虚,人们才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和奢侈,而这些东西把许多人引入穷奢极欲,然后以痛苦告终。

(11)、1836年,《论自然中的意志》,überdenWilleninderNatur。

(12)、就算处在同一样的环境,不同的人也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的,因为外界的东西只有在引起了一个人注意后才会对他产生影响,即使在相同环境中,不同人也会感受到不同的东西。

(13)、幸福的本质在于人,保持健康、打磨个性,远比积累财富重要。

(14)、所以,一个人的世界是浅薄无聊的,还是丰富多彩、充满意义和趣味的,都是由他的头脑所决定的。比如,很多人羡慕别人总能在生活中遇到有趣的事,而实际上他们羡慕的应该是后者所具有的理解事物的能力。对于后一类人来说,他们经历的事情都富有趣味和意蕴,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思想禀赋有很大的功劳。对于一个思想丰富的人来说颇具兴味的事物,对一个思想庸俗、头脑浅薄的人来说,也许就是平凡世界中很乏味的事。歌德和拜伦所创作的取材于真实事件的诗篇能够很好地反映这种情况。愚笨的读者羡慕的是诗人拥有的丰富多彩的经历,而不是诗人所拥有的超凡的想象力——这是一种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凡为伟大的想象力。与此相同,对于一个气质忧郁的人来说是悲剧的情节,在乐天派看来可能是一场有趣的冲突,而一个思想麻木的人则会认为这件事无关紧要。这些情况都基于这一事实:现实生活,也就是当下所经历的每一时刻,都是由主体和客体两个部分组成的,虽然这两者之间就像构成水的氢和氧一样密不可分。不同的主体面对完全相同的客体时,会构成完全不同的现实,反之亦然。因此可以推断,最美好的客体与最愚笨、低等的主体相结合只能构成低劣的现实,这就好比在恶劣天气中欣赏美景一样,又好比用低级、模糊不清的相机来拍摄美景。换成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就是:就像每个人都受限于自己的皮囊一样,每个人也受限于自己的意识。任何人都只能直接在自己的意识中生活,所以,外在世界对他起到的帮助微乎其微。演员们在舞台上扮演各式各样的角色:奴仆、士兵,或者王公贵族。然而,这些角色之间的差异只是表面的、外在的,表面现象下面的内在本质都是相同的:他们都只不过是充满烦恼和痛苦的戏子罢了。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与之相同,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给予了每个人不同的角色,但外在角色的区别并不能决定人的内在幸福的差异。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充满烦恼和痛苦的可怜虫罢了。

(15)、如果说“人不能要他想要的”,在受挫后给人们以慰藉,那么,“人能够做他想做的”,又为我们在黑夜里燃起希望。

(16)、缺少了这些,就算你八面玲珑,也无法维系高质量的社交资源。

(17)、我们应该把现在所拥有的财富看作能够抵御各种可能发生的灾祸的城墙,而不是用来挥霍、享乐的许可证。

(18)、大多数人头脑里面都是些肤浅的思想和渺小的念头,当一个人不必惧怕别人,或者当他相信自己说的话不会传到被议论的对象的耳朵时,他就会不时地以轻蔑的方式议论别人,这些言论我们无需关注。

(19)、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会首先寻求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追求宁静和闲暇,亦即争取得到一种安静、简朴和尽量不受骚扰的生活。一个人自身拥有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就越不重要。

(20)、相比之下,我们感受到的痛苦却是肯定的。所以,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

4、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哪个版本

(1)、在书中叔本华还有句名言:“人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2)、他认为,一个人的生命调谢以后,意志又在新的个体中重复同样的老过程。“大多数人的生活是令人厌倦的向往和痛苦,是经过四个时期,趋向死亡的如痴如梦般的蹣跚,伴有前后相继的肤浅的思想。那象一架钟,上了弦就走而不知为什么;每当一个人成为胎儿而降生,人生的钟又重新上弦,奏出同样陈腐的老调,这以前演过无数次,十分呆板,只带有微不足道的变化。”

(3)、在比如大学学历这个事,虽然说,学历不能决定你的高度,但起码能保住你一个入场券,一个阶层的底线,你有了这个能不论为体力工作者的概率大大增加。

(4)、1816年,《论视觉与颜色》,überdasSehenunddieFarben。

(5)、譬如说,改革开放多少人因为下海锒铛入狱,或者身败名裂,堕入深渊无法自拔,高楼而跳。

(6)、我们应把已经获得的金钱视为抵御灾祸的工具,不是拥有财富就可以寻欢作乐。如果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天赋赚到满意的钱财,那他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天赋是恒久不变的本金,而赚取的金钱只是本金的利息,所以他会轻松地把挣到的钱花掉。但是天赋难免会枯竭,他们无法继续挣得钱财,最终只能陷于贫困。我们应该妥善处理已经获得的本金,获取更多利息。

(7)、就算一个智者为了躲避祸害而做得过了头,不必要地牺牲了生活中的快感愉悦,归根到底他也没有真的有所损失,因为所有的快感愉悦都是虚幻的。

(8)、叔本华认为,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不应该是他得到了多少快乐,而应该是他减少了多少痛苦。他指出,人生智慧首要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因为人的痛苦哪怕很细微,也可以感受到,快乐却是虚无缥缈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一生没有遭受太多的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就是幸福的人生了。所以叔本华非常强调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压倒一切外在的好处,一个健康的乞丐也比染病的君王幸运。他说:“人最大的愚蠢就是为了金钱、晋升、声望,甚至为了肉欲而献出自己的健康。”不得不佩服叔本华对幸福的深刻认识,普通人往往本末倒置,以为追求所谓的快乐就是幸福,却不知道减少痛苦就是幸福。

(9)、在中国国内的出名,是近几年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吹出来的。

(10)、获取幸福错误的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伴随而来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谎言与欺骗。

(11)、与他人相处时,我们不应该拒绝和谴责任何人。因为每个人的天性都是早已决定的,我们只能接受和利用它,如果我们对一个人无法改变的本性表现出不满,这意味着只有那个人脱胎换骨、成为一个与现在截然不同的人后,我们才肯承认这个人的生存权利,这无疑是对这个人发出了生死挑战。

(12)、不管经历了什么事情,最终每个人都只能求诸于己。(歌德)

(13)、在能够带给我们幸福的自身素质中,最有效的莫过于轻松、愉快的心态,因为这一美好的心态所带来的好处是即时呈现的,一个愉快的人总有他高兴愉快的原因,而原因就是——他就是一个愉快的人。一个人如果有愉快的心态,就能代替他很多其他能力,但其他任何卓越的能力却不能替代愉快的心态。一个人或许年轻、英俊、富有和备受人们的尊重,但如果要判断这个人是否幸福,我们就必须问:他是否轻松愉快?

(14)、 准确地说,柏拉图的政治理想,映射的不是雅典的“民主制”,而是斯巴达的影子;在某种程度上,“理想国”的主张,与当时中国稍早于他的孔子的主张有相近之处。

(15)、虚荣心有时会能够替代道德,促使人做出良好的行为,但是对于人自身的幸福而言,这种虚荣心会有扰乱和不良的作用。从增进幸福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抑制虚荣心这一人性弱点,尽量减低我们对别人意见的敏感程度,否则人们就只能成为他人的看法和意见的奴隶。

(16)、韦译:饥饿才是最好的调味品,衰老之人对青春美色再难一见钟情。

(17)、你的快乐和你的痛苦都取决于你个人的意愿,与外界无关

(18)、在我们看来,他的生活很有奔头,可他却说,感觉生活有些无聊,似乎提不起什么劲头来。

(19)、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刺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得到玫瑰的芬芳。

(20)、郁闷型的人总是把事情往最坏的方面想,并因此准备着防范措施,与那些愉快型的人认知的大好前景的人相比,他们更少失算与栽跟斗。

5、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在线阅读

(1)、父亲是一个富有的银行家,母亲是通俗小说家。

(2)、第二个层次:我拥有什么?这个层次的人会包装并改变自己。追求形象的完美,通过减肥、健身、美容来塑造自己。也懂得培养自己的高情商,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努力进阶为大众眼里的成功人士,精英阶层,他们也是外在探寻的阶段。

(3)、卢安达说:灵魂的财富是唯一真正的财富,其他的财富都伴随着更大的烦恼!

(4)、——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刺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得到玫瑰的芬芳。

(5)、不同人之间在第一项上的差别是由大自然决定的,因此可以认为:这种差别对人的幸福所产生的影响要比第二项和第三项所造成的影响更根本、更彻底——因为后两项的差别是由人自行划分出的。人自身的优势,例如天才的头脑、伟大的思想或心灵,与人的地位或出身(哪怕是王公贵族)、财富等优势相比,就好像真正的国王与戏剧扮演中的假国王相比一样。伊壁鸠鲁的第一个门徒采多罗斯就曾为他的著作的一个篇章起过这样的题目:“我们幸福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之内,而非自身之外。”的确,一个人的幸福,乃至他的整个生存方式,最根本的就在于他自身的内在素质。这种内在素质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获得内心的幸福,这是因为人内心的快乐和痛苦首先产生于人的思想、感情和意愿。而人自身之外的一切事物,都只能间接地影响人的幸福。所以,同一个外在事物或境遇对每个人的影响都不一样,哪怕人们所处的环境相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也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感情、意愿以及对事物的看法才是与他直接相关的,而外在事物所能做的只是对上述事物起刺激作用。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中,首先是由他对世界的理解决定的,世界由于不同的头脑和精神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6)、 人对他人显示出的形象:可以理解为人在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也就是他人对这个人的看法。这种他人的看法包括名誉、地位和名望。 

(7)、至少我读了他的书,我对我人生的底线做了一个规划。

(8)、世界像是一个舞台,每个人有自己需要表演的角色。有的人是将军、有的人是士兵、有的人是企业家、有的人是员工、有的人是乞丐。无论什么样的身份,这都只是外在。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命运充满了焦虑。痛苦面前、人人平等。

(9)、韦译:犹如一个置身于一艘船上的人只能根据身后河岸景物的后退和缩小来发现船只的前行,同样,如果岁数比我们大的人在我们看来还显得年轻,那么我们就可以据此知道我们变老了。

(10)、谁都知道这个道理,可当我们身强力壮安然无恙时,往往会忽略这点。反而将其他一切都排身体之前,因而付出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良好的心态。

(11)、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说过:“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因为所有的快乐都是虚幻的,而痛苦是真实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假如我们整个身体健康无恙,但只有一小处地方受伤,我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那处疼痛处,而不会意识到我们整体身体的健康。同样,尽管各样事情都按照我们的想法进行,但只要有一件事情违反了我们的意愿,尽管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们也会总是惦记着这一件事情,而不会想到其他更重要的、已经如我们所愿发生了的事情。

(12)、其中,对于如何活得更好如何追寻幸福,叔本华提出了很多有启迪性的建议。有一些建议,不管你处于什么阶级什么阶段,都是适用的。

(13)、也就是说,我给人生设立了一个底线,只要不低于这个底线,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14)、在童年期,我们更多是对这个世界产生认知,一切都是新鲜的、令人愉悦的。而对事物的各种认识,也会从此刻留在我们的印象里,为我们肤浅的世界观打下基础。但也正是由于童年对世界产生的美好认识,让我们误以为世界是一个给人幸福的地方,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产生了各种渴望,也会在希望落空时感到无比的痛苦。

(15)、《人生的智慧》主要讲的是如何获得幸福。其中第二章探讨的是:获得幸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叔本华认为一个人的性格比这个人所拥有的财产或他所带给别人的表象都更能带给他幸福。这有些拗口。简单说,叔本华认为幸福的关键就是一个人的性格。再简洁地说就是—性格决定幸福。这使人想起类似的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不管是幸福,还是命运,都是关乎人生的成败。所以综合说:性格决定幸福!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决定人生的成败!

(16)、正如周国平曾说:“越是丰盈的灵魂,往往越能敏锐地意识到残缺,有越强烈的孤独感。”

(17)、另一方面,任何人也都有可能得到财产和名声,相比之下,对于人的自身的能力我们就无能为力了。人的自身能力作为“神的权利”赋予人们,并终生牢固不变,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充分发挥我们既定的个性。因此,我们应该循着符合我们个性的方向,努力争取获得适合个性的发展,其他事情都要尽力避免。

(18)、也许在这个舞台上,我们都必须选择一个或几个面具戴上。但幸福与否的秘密,却是在我们摘掉所有面具之后,独自面对自我时才能找到的答案。

(19)、在书中,叔本华有个特别鲜明而又与众不同的观点,就是:完满的人生,不是努力追求幸福和快乐,而是尽量避免痛苦。

(20)、关于如何处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我们应当认识到,未雨绸缪的计划是毫无用处的,因为时间会改变我们的想法,计划也常常因为各种阻碍而无法实现。将来和过去都不是看上去的那么重要,只有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我们应该有意识的享受现在、珍惜现在,要知道,每一天都是不会重来的。

(1)、因此,为了获得幸福,我们首先注重的应该是避开灾祸,而不是寻求快感,因为所有的快感愉悦都是虚幻的,即便获得了也对我们的幸福毫无帮助。如果能够达到一种没有痛苦、也没有无聊的状态,那就确实得到了尘世的幸福,其他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

(2)、以终为始就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一个人都要认清方向。不但可以对自己目前的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也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误入歧途。

(3)、不仅是爱因斯坦,包括其他的许多人,在自己人生的艰难时刻,读到这里又重新坚定自己的方向,风雨兼程、义无反顾。

(4)、他们认为,那些无法得到幸福的人只是在获取幸福方面不够聪明、灵活而已。

(5)、人生路上,想要什么,也许不是出自自己本心,但想做什么,一定是自己可以决定的。

(6)、人与人之间的任何细微差别,都会在谈话中显示出来,两个性格投合的人,能很快地由于心灵的吸引相互靠近。正因为此,优秀的人往往会难以找到心灵相通的人,因为平庸的人占了太大的比例。

(7)、终其一生,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迷茫,而真正的成长却就在那几个不经意的瞬间。那些瞬间,可能是明白生活某件事情真相的时候,可能是读懂书中某句话的时候……

(8)、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

(9)、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时痛苦有时无聊。痛苦和无聊是两种对立的情绪,生活的艰辛和匮乏产生出了痛苦,而丰裕和安定就产生无聊。而一个人越能感受痛苦,就越不会感受到无聊。

(10)、其实,他说到的很多事情,确实在斯巴达实行过了,比如孩子生下来集中喂养培育,从小进行严酷的军事和体育训练,不认父母只认军事长官等等。至于柏拉图提到要有由“哲学家”担任理想国的国王,到真不是他的异想天开——希腊城邦有请贤者参政的传统,毕达哥拉斯尝试过哲学家当政;他的弟子阿尔奇塔斯在塔拉斯有很大权势,柏拉图去过他那里;梭伦在雅典也邀请学者参政。

(11)、下面这一段文字摘自《泰晤士报》上一篇关于对托马斯韦斯执行死刑的报道。

(12)、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或多或少,都受到我们个性的不断左右。而来自其他方面的影响却是暂时的、偶然的,甚至转瞬即逝的。

(13)、亚瑟·叔本华(德文:Arthur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享年72岁),德国著名哲学家。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

(14)、在本书中,所谓“人生的智慧”,就是关于如何称心、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本书教导人们如何才能幸福的生活,经过思考后我们都会认同活着比死要好,我们依恋活着,就是因为活着本身的缘故,而不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并且我们希望能永远活着。至于人生到底能不能幸福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但我们在这里不做讨论。

(15)、愚人在生活中追寻快乐,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受骗了;而智者则千方百计地躲避祸害。

(16)、我们的不幸往往由于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我们做事之初喜欢抱着一种信念:我们一定能在世间找到某种幸福。

(17)、公职名誉则意味着获得了别人对他完成工作的认可。性别名誉包括女性名誉和男性名誉,由于女性需要从男性那里获得她们所需要的一切,所以她们需要团结起来对抗共同的敌人——男性,她们要求彼此不能和男人发生非婚姻关系的性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强迫男性结婚,进而获得她们想要的一切。而一旦她们违反了这一原则,她们就失去了女性荣誉。

(18)、第这两年,国家对于普通教育,包括初高中教育,一直在加紧改革探索。

(19)、◆翻开本书,让您彻底读懂“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从而找到一个全新的自己、享有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