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形容人爱国的诗句有哪些113句

2024-01-25 15:13:29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形容人爱国的诗句

1、形容人很爱国

(1)、州桥南北的天街之上,中原父老伫足南望,他们年年盼望王师返回。

(2)、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3)、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6)、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7)、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9)、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毛泽东

(10)、10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11)、国之步存,身将焉托?——蔡锷《讨袁通电》

(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1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4)、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毛泽东《沁园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16)、出处:(宋)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17)、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秋瑾《柬某君》

(18)、  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直接叙述,往往比描写更难驾御,这就要求诗人要有敏锐的目光,能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细节,将感情倾注于其中。这首诗的特色就在于此。诗中的典型细节在于两个字──“等”和“询”。父老岁岁年年在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几乎到了望穿双眼,几乎要化作“望驾石”,其强烈的愿望和痛苦的心情自然就融于“等”字中。而含泪失声的“询”则惟妙惟肖地描绘出父老的神情,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眼前,那哽哽咽咽的声调,尤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而“几时真有”更是意味深长,早也盼,晚也盼,朝思暮想,朝朝暮暮州桥畔,伫立凝眸,企首悬望,父老们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因为他们的热切盼望一次又一次地变成失望。而诗人的无言以对,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19)、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20)、青冢:汉代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南。相传北地草皆白,唯墓上草青,故称青冢。

2、形容人爱国的诗句有哪些

(1)、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曲》

(3)、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明·于谦

(4)、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5)、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6)、10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悲痛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8)、(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0)、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1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2)、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3)、为什么这首词第一句就写“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这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才能正确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岳飞在少年时代,家乡就被金兵占领。他很有民族气节,毅然从军。他指挥的军队,英勇善战,接连获胜,屡立战功。敌人最怕他的军队,称之为“岳爷爷军”,并且传言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乘胜追击金兵,直至朱仙镇,距离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金兵元气大伤,准备逃归,还有不少士卒纷纷来降。岳飞看到这样大好的抗战形势,非常高兴,决心乘胜猛追,收复中原。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当时的宰相秦桧,为了和金人议和,一日连下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悲愤万分,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秦桧把岳飞看成是他投降阴谋的主要障碍,又捏造说,岳飞受诏逗留,抵制诏令,以“莫须有”(也许有)的罪名,将他害死。岳飞被害时,才三十九岁。了解了这些情况,对这首词中充满的强烈感情,就不难理解了。

(1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5)、  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16)、  林升,字梦屏,温州平阳人,约生活于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西湖游览志馀》录其诗一首。据《西湖游览志馀》卷二说:“绍兴、淳熙间,颇称康裕。君相纵逸,耽乐湖山,无复新亭之泪。士人林升者,题一绝于旅邸云云。”清乾隆五十五年编纂的《东瓯诗存》收有《题临安邸》诗。关于该诗的作者林升均注明作者是“平阳人”。

(17)、——曹植《白马篇》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18)、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19)、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20)、赏析: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3、形容人爱国的名言

(1)、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5)、⑻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6)、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7)、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8)、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清?龚自珍《漫感》

(9)、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李白《秦女休行》

(10)、⑶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11)、   文天祥画像宝祐四年)举进士第一。公元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东下,于赣州组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被拘,后脱逃至温州,转战于赣、闽、岭等地,曾收复州县多处。公元1278年(宋末帝祥兴元年)兵败被俘,誓死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能诗文,诗词多写其宁死不屈的决心。有《文山先生全集》。

(12)、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1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1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1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16)、习惯上,人们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这也是一切》、《暴风雨过去之后》这类作品称为舒婷诗歌的“高音区”。由于它们直接表达诗人的政治情绪与时代理想,因而获得较多的称誉与赞许。

(17)、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18)、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0)、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4、形容人很爱国的词语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位卑未敢忘忧国。

(2)、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3)、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4)、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7)、宋·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三国志: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8)、宋·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1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

(12)、(9)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1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4)、   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15)、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6)、临患不忘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7)、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因进京觐见时不向王振献媚送礼,遭其d羽诬陷,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亲征瓦剌,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18)、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19)、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0)、——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5、形容人爱国的成语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3)、10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4)、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5)、   这首《题临安邸》是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已被纳入小学课本中。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陆游

(7)、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9)、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国,渡过淮河,踏上中原土地,感慨很深,将沿途所见所闻所感写成日记《揽辔录》一卷,又有诗一卷,收其所作七十二首七言绝句,多举所见为题,以表达故国之思。此诗为过汴京时所作。

(1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屈原《离骚》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2)、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13)、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14)、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15)、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作者简介: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1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1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9)、——-陆游《病起书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1)、1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李益《塞下曲》

(2)、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3)、(5)岳:指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4)、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5)、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候。——唐?岑参《送人赴西安》

(6)、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7)、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8)、  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狱。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宋史》有传。《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岳武穆集》十卷,不传。明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词存三首。

(9)、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1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2)、出处:(明)于谦的《石灰吟》,经过千锤万凿之后走出深山,经受着烈火的焚烧也泰然处之,甚至将我粉身碎骨也不害怕,为了留得清白在人间;

(13)、 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斗争,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 —— 吴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