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道德经十大名句大全122句

2024-01-30 13:45:11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道德经十大名句

1、老子道德经十大名句

(1)、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2)、(译文)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3)、译文为:对别人所畏俱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对此有一颗敬畏之心。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

(5)、《道德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6)、(译文)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7)、凡是成大事的人,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不要因为觉得事情小就不去做,点滴的积累其实非常重要。

(8)、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9)、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10)、第31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1)、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生长都是无目的无意识的,但结果又合乎某种目的;大自然并不有意识去追求什么,但却无形中达到了一切。水流花开,鹰飞鱼跃,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然而又妙不可言;它们不想实现什么,但又样样都实现了。

(12)、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把德行挂在嘴上。与其嘴上说的天花乱坠,不如落实在行动中。品德的体现全在细节中,有德行的人总是嘴上说的少,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1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4)、这是告诉人们适可而止本事天然法则,不能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但要注意,此处“身退”并不是要人作隐士,只是要人功成而不有,不自我膨胀,不把持,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

(15)、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16)、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1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8)、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生长都是无目的无意识的,但结果又合乎某种目的;大自然并不有意识去追求什么,但却无形中达到了一切。水流花开,鹰飞鱼跃,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然而又妙不可言;它们不想实现什么,但又样样都实现了。

(19)、金玉满堂,家财万贯,如果不懂得低调从事的话,就很难守住了,一方面是外人垂涎,另一方面是自己和子孙,容易“富贵而骄”,骄奢淫逸,就给自己的家族埋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得比较完美了,就要懂得功成身退,这样才能善终,亢龙有悔,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20)、(译文)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2、道德经十大名句大全

(1)、一个人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2)、译文为: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

(3)、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6)、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道德经 第七十章》

(7)、(译文)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那样,不要经常翻弄。

(8)、第39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

(9)、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10)、最方正的东西,是没有菱角的,最宝贵的器物,是在最后制成的。至大的声音听起来却似没有声音,最大的形体,却反而没有形状。

(11)、《道德经》精选十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2)、了解别人称为机智,认识自己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总能很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能实现他远大的志向。

(1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六十七章》

(14)、(译文)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15)、红尘滚滚,我们迷茫痛苦,不是因为我们物质上的缺失,而是因为心灵的干涸。

(16)、                                                                       

(17)、大丈夫应当立身敦厚,不居于轻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18)、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19)、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老子·六十七章》

(20)、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3、道德经十大名句视频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遇到逆境,不要消沉,笑对人生,上帝关上一扇门,必然打开一扇窗。

(3)、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老子曰: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6)、点评: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人一死后,身体就变僵硬了。舌头最软,到死都不坏;牙齿最硬,却坏得最早。身体柔弱、病病殃殃的人,却往往长寿;身强体壮、很少生病的人,却往往短寿。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9)、(翻译)上天是不分亲疏的,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之人。

(10)、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2)、(译文)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

(1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道德经·第八章》

(14)、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15)、“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其中盈是充盈、丰满之意。这两句话的道理是相同的,都是在论述物极必反的道理。

(16)、第46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7)、解悟:再大的狂风,也刮不了一个早晨;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个整天。恶人恶行虽然一时可以得逞,但终归不会长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18)、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19)、老子曰:管理治理众人并有事于天地,最好的办法莫如农耕那样。也就是说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要强制它,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它、灌溉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获得丰收。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

(20)、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4、道德经的感悟100字

(1)、(译文)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2)、译文:只有清静恬淡无为者,才比看重养生的人高明。

(3)、回复数字 120 聆听《道德经》部分章节的唱诵

(4)、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经·第五章》

(6)、老子的这句话在这里可以从两面来解读:一是一个人轻易承诺,那么也许他是一种缺少诚心的承诺,这种承诺的本身也就是缺少信用的。二是一个人轻易承诺,别人看到他不能实现承诺,那么也会对他失去信任了。

(7)、财富地位聚散随缘,人栖身于上,时时颠簸,哪有幸福安宁可言。

(8)、第10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译文)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12)、注: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13)、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4)、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还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是以无为遵道为正,以智谋为奇。“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遵道是成大事的根本,奇谋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15)、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0)、(译文)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5、道德经十大名句朴克

(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2)、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3)、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大意:不自我称赞,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他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简单来理解,就是我们如果不将别人当成敌人,与他相争的话,那么天下便没有人能够跟我们相争了。

(5)、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七十九章》

(6)、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都是智慧,然而了解自己比了解他人更胜一筹。

(7)、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老子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

(8)、(感悟)“轻诺必寡信”的道理就是,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了就要认真去做,千万不能失信于人。

(9)、很粗的树木也是从小树苗长来的;很高的台子,也是一点点建造的;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10)、第29章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11)、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2)、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13)、(译文)因此,圣人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什么并不居功自矜,他不愿意使自己显得过分突出。

(14)、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5)、老子提出的“所”,指的是人的归宿,不单单是字面上住所的意思,还包括了心灵和精神的归属,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根基和所要坚守的信念。

(16)、大意:我们能了解、认识别人,这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这样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是真正的强者。其实,人这辈子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比如早上起床的时候,我们多少次被困意给打到。

(17)、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18)、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从简单的事情变化而来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来的。

(1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道德经》十大名言篇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20)、吞下的委屈             最终喂大了格局。    

(1)、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真实可信的话语往往并不好听,好听的话往往不真实;善良的人往往不会狡辩争执,狡辩争执的人往往不是真正的善良;真正有学问、有智慧的人不会卖弄、吹嘘,喜欢吹嘘的人往往没有大智慧。

(2)、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5)、老子认为,一个人若是太过在乎某一事物而紧紧抓住不放,那么就必定会受到损害。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7)、(译文)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性命。不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无私?反而可以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八章》

(9)、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对待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10)、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11)、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12)、回归自己的内心,知足常乐,感悟生命里的平常幸福,才是人生的真相。

(1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第八章》

(14)、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老子·五十八章》

(15)、老子这句话的真实意义是说行善是符合天道的,因此行善的人就是顺应天道的人,所以天道总是与善良的人同在,使得善良的人做事情犹如神助,顺风顺水。

(16)、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17)、大意:善良的人不自我辩解,自我辩解的人不善良。可能大家不是太理解这句话,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行不言之教,为善之人不讲己是善,而到处炫耀唯恐大家不知道这是善的,这样反而就不善了。

(18)、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第七十七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19)、(翻译)我有三件宝贝,持有它们并珍藏着它们:一是仁慈,二是俭朴,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心怀仁慈,所以能勇于献身;奉行俭约,所以能够周济民众;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

(20)、一方绿茵,虽不如松柏奇雄,也可以为他人带来喜悦。

(1)、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本身也就是自然,因而,无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人生境界。

(2)、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