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孟子的著名名言是什么118句

2023-07-23 12:07:35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孟子的著名名言

1、孟子 的名言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3)、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5)、(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6)、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7)、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8)、(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9)、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上》

(10)、一度被禁,大型系列纪录片《先生》十集全找到了,太珍贵了

(11)、(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绵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2)、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3)、孟子曰:“西子①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②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孟子·离娄下》)

(1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6)、(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17)、孟子问王曰:今有战者,兵刃已交,其负者弃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18)、(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9)、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20)、孟子说:“自己糟蹋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出言诋毁礼义,就叫做自己糟蹋自己。自认为不能以仁居心,不能由义而行,就叫做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类最安适的精神住宅;义,是人类最正确的光明大道。把最安适的住宅空起来不去住,把最正确的大道舍弃在一边不去走.这可真是悲哀啊!”

2、孟子的著名名言是什么

(1)、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而担忧,派契做司徒主管教育,用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伦常关系和行为准则来教育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大意: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

(6)、感悟:人的一生占绝大部分的是无聊,因此人需要通过感官享受来激刺自己、麻痹自己,然而通过物质上的奢侈享受无非是使自己陷入另一个空虚之中罢了。与其如此,不如清心寡欲,通过读书之类的精神活动来得到满足。

(7)、(译文)孟子回答(齐宣王)说:“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

(8)、感悟:诚然,对自己的亲人不可能与对待别人一样,但是如果我们能体会别人对亲人的感情,就像自己对待亲人的那份感情一样(推己及人),那么还会有“扶不起”的社会悲剧吗?

(9)、(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10)、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1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2)、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3)、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1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①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②于虑,而后作;征③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7)、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18)、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1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译文)上天给予的时运比不上地理上的优势,地理上的优势比不上人们团结合作。

3、孟子的一些名言

(1)、(译文)(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禽兽来吃人。

(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3)、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5)、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邹国亚圣公

(6)、十三陵中为什么要最先打开万历的陵墓,剩余的又为何不继续发掘?

(7)、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上》)

(8)、认真地兴办学校,反复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开导学生,头发斑白的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负重行走了。老年人有丝绵衣服穿,有肉吃,一般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过的。

(9)、限制人民不必用国家的疆界,保护国家不必靠山川的险阻,威行天下不必凭兵器的锐利。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

(10)、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11)、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就像水会向低处流一样;人没有本性不善良的,犹如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一样。

(1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3)、(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4)、如果能够得到一定的滋养,没有什么物体是不能够生长的。如果失去了其滋养,没有什么东西不会不消亡的。这句话指明了,一定事物的形成,都是需要一定的条件。

(15)、※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①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②。故君子往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16)、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8)、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20)、(7)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孟子的著名名言名句

(1)、(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2)、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4)、(2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孟子曰:“贤君必恭俭礼天,取于民有制。”(《孟子·滕文公上》)

(6)、(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7)、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8)、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9)、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1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1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岜,数罟(shuògǔ)不入(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1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1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14)、(译文)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6)、感悟:如果我们在生活上,与人发生争执,一味地用自己的优势压制别人,只会将矛盾越积越深,到头来发生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我们在处理这些事的时候,应当将心比心,学习宽容,和颜悦色地与人协调。

(17)、(译文)孟子说:“老百姓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可不急地对待啊。”

(18)、(译文)孟子说:“上面的人(指当政者)爱好什么,下面的人也爱好什么,甚至比上面的人更厉害。一个君子的道德表现好像是风,广大人民好比是草。风向哪边吹,草便向哪面倒。”

(19)、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m.lzcn)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20)、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5、孟子著名的名言警句

(1)、(译文)(孟子)说:“孝敬自己家中长辈,并推广到孝敬别家的长辈;爱护我家的儿女,并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儿女。”

(2)、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①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

(3)、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谨庠(xiáng)序①之教,申②之以孝悌之义,颁③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6)、感悟:孟子这段话指出,人如果到了不知“羞耻”的地步,就是人间最可耻最不幸的人了。此言含有极深刻的告诫之意,发人深省。羞耻就是不光彩、不体面。羞耻心就是懂得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低贱;什么是荣,什么是辱;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有了羞耻心,就能自戒、自律、自爱、自尊、自重;没有羞耻心,就厚颜无耻、胡作非为、人格卑劣。

(7)、(译文)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8)、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9)、(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10)、感悟:圣人的心思无非是造福天下,但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他们贫贱时能修养道德、坚守本心,在身居高位时能造福天地。而小人贫贱就为非作歹、偷鸡摸狗,即使身居高位也只会盘剥百姓。所以穷要穷得有志气,富要富得正当。

(11)、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12)、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13)、※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百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6)、孟子曰:“水信①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②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乎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sng)③;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17)、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名句

(1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19)、《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20)、(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1)、(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名句

(3)、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4)、※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

(5)、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6)、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7)、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孟子·公孙丑上》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0)、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1)、(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12)、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13)、(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14)、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17)、(译文)君子有三种乐趣,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18)、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