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孔子所说的关于孝的名言有哪些92句

2023-07-25 12:40:37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孔子说的关于孝的名言

1、孔子所说的关于孝道的名言

(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2)、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的智慧无异于一轮太阳,照亮人类的文明。“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宋人对孔子的评价不无溢美之处,但也不是刻意的夸张。美国建国初期的总统、《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杰斐逊宣称:《独立宣言》中关于“人人获得天赋若干规定而不可转移之权利”的条款,是来源于孔子的思想。法国的《人权宣言》郑重引用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这句话,被西方学者推崇为做人的黄金准则。

(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4)、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5)、出自《劝报亲恩篇》。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

(8)、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9)、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1)色难:色,脸色。

(10)、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法国莫泊桑《爱》

(11)、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1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3)、首孝弟,次谨信。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14)、1)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5)、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16)、(原文) 6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17)、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1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出自(明)《增广贤文》。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情绪舒畅。

(19)、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要尽心尽力,为君主做事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20)、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2、孔子所说的关于孝的名言有哪些

(1)、● 冤魂痛于幽冥:日本是如何掩盖旅顺大屠杀的?

(2)、《中国国家历史·壹》东方出版社2016年7月再版

(3)、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4)、”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5)、子游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和马,也都能得到人的饲养;没有对父母的一片敬爱之心,那养活父母与饲养狗马还有什么区别呢?”孔子的反问令人深思。中国人常常将“孝”和“敬”连用,孝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关键是我们的心中对父母有那份深深的敬吗?

(6)、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今说的孝,只是能够养活父母。说到狗、马,也都能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尊敬,和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7)、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8)、不得乎亲,不能够为人;不顺乎亲,不能够为子。——孟子

(9)、注释: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10)、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出自《劝报亲恩篇》。

(11)、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2)、——孟子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13)、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多年不改变忘记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尽孝了)

(14)、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15)、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6)、10)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17)、8)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18)、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9)、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0)、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3、孔子所说关于孝的名言有哪些

(1)、出自(明)《增广贤文》。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2)、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伺候父母,对他们的过错要稍加规劝,如果自己的规劝没有被听从,仍要尊敬他们,不加违抗,担忧他们但不怨恨他们)

(3)、所谓不孝者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4)、这句话出自《礼记》,孝子奉养父母的方法,其实就是让父母开心,不做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真正的孝子一定是有孝心的人,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也可以竭尽所能来赡养自己的父母,做到让父母高兴,并不违背父母的意思,所谓孝顺,什么是孝,讲究的就是一个“顺”字,孝顺父母就要顺从父母的意愿,让父母开心快乐,就是作为子女最大的孝道。

(5)、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关于孝的名言——孟子

(6)、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7)、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8)、贤不肖不能够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9)、世俗所谓不孝者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0)、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

(11)、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12)、——孟子儿子娶妻后就是自己的儿子,可是女儿终身都是自己的女儿。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

(13)、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14)、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美,社会就会有序稳定。孔子主张孝悌。孝,为孝敬父母,悌,为敬爱兄长。后世孝悌连用,指孝敬长辈和友爱兄弟姐妹乃至朋友。孔子强调做人第学问第二。他说:“弟子们无论在家或外出都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又诚信,广泛关爱民众,并亲近仁德,然后有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读书,学习文献知识。”

(1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17)、父母老了,需要赡养,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某种程度上,精神赡养比物质赡养更重要。老人的关爱需要领会,老人的寂寞需要慰藉,老人的爱好需要尊重,老人的唠叨需要倾听。只有如此,才堪称为“孝”。抛弃精神赡养,纵使物质供养丰厚,也与饲养犬马没有什么区别!——孔子如是说。

(18)、10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

(20)、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4、孔子说的关于孝的名言警句

(1)、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2)、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3)、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4)、如今说的孝,只是能够养活父母。说到狗、马,也都能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尊敬,和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5)、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6)、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析) 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

(7)、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8)、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9)、首孝弟,次谨信。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10)、也许有人认为,时代的车轮已驶入21世纪,孔子的思想言行已与我们这个时代格格不入,我们不必要再向历史的老人讨生活了。然而,我们说:否!孔子的学说是一颗“恒星”,光芒历久弥新。孔子的学说,对我们今天,乃至明天的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正因为如此,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会聚巴黎,他们向世人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1)、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

(12)、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产生了。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

(13)、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

(14)、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5)、基于这种现实,我们必须大力提倡孔子的主张,要求子女高度认识精神赡养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子女对父母精神赡养的自觉性。一个村干部在村民会上对年轻人讲:“你们对待父母应该像对待儿女一样。

(16)、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兄弟姐妹有信。——孟子

(17)、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18)、——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9)、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

(20)、注释: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5、孔子说的关于孝的句子

(1)、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2)、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3)、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4)、——孟子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5)、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6)、3)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7)、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8)、——周秉清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咱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9)、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0)、(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1)、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12)、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