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爱国的古诗五字四行四句93句

2023-07-26 12:09:30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爱国的古诗五字四行

1、爱国的古诗五字一行四行

(1)、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2)、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3)、这首诗为山水名篇。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4)、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5)、示儿(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6)、纳兰性德,本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为清初权臣明珠的儿子。其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以小令见长。

(7)、“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8)、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9)、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10)、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抗金名将,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有《岳武穆集》。

(11)、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12)、译文: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13)、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14)、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15)、首联是写雨后山中秋景,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1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话译文: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17)、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18)、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栖蟾《送迁客》

(19)、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鲍防《元日早朝行》

(20)、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爱国的古诗五字四行四句

(1)、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2)、杨济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岳飞)“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     评选史上最厉害八大诗人,你会选谁?清朝有一人上榜

(5)、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6)、寸寸山河寸寸金,瓜离分裂力谁任。——《赠梁任父母同年》清.黄遵宪

(7)、犹怜惯去国,疑是梦还家。——卢僎《岁晚还京台望城阙成口号先》

(8)、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就义诗》

(9)、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10)、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1)、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子兰《秋日思旧山》

(1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13)、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1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15)、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6)、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17)、岳飞“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岳飞.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林升)。

(18)、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19)、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20)、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3、5字4行爱国诗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2)、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3)、主页右上角设置加星标,就不会漏掉任何一篇文章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5)、译文: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6)、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7)、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8)、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9)、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为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

(10)、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11)、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显宦的身份和地位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和“清客”是有矛盾甚至是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了。这“贵(人)”与“清(客)”的统正是为四句的“清”无须借“贵”做反铺垫,用笔巧妙。

(12)、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13)、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14)、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15)、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1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7)、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8)、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1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0)、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4、爱国诗四句五字的

(1)、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3)、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岑参(cénshēn)(715年-770年),南阳人,唐朝诗人,边塞诗代表人物,与高适并称高岑,去世之时56岁。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6)、《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唐代宋之问

(7)、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

(8)、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9)、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10)、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11)、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12)、(理解):活着应当成为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做鬼里的英雄。直到现在还使人想起楚霸王项羽,他不会江东的英雄气概令人感动。

(13)、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4)、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15)、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16)、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17)、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8)、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19)、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0)、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5、爱国的古诗五言诗四句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40个成语40首诗,学一个成语,记一首古诗词

(3)、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白话译文: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4)、岳母在岳飞背上刻“精忠报国”,而岳飞确实做到了,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全部献给了自己的国家,做到了真正的精忠报国。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听闻君做了汉将,胡虏的铁骑停止了南下的侵略。出塞外竖清沙漠,还朝来拜为羽林郎。风霜即使让臣子和使节受苦,但随岁月流逝我们都感激主上的恩情愈深。

(7)、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郑思肖《二砺》

(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10)、译文: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11)、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12)、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13)、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清露:清纯的露水。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