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卡夫卡the trial117句

2023-08-06 13:49:12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卡夫卡经典作品

1、卡夫卡 语录

(1)、窘境作为一名医生,他为了脱身欺骗了重病的小伙子。

(2)、一切都是想象力的问题。我们的责任从想象力中开始。叶芝写道:Indreamsbegintheresponsibilities。诚哉斯言。反言之,没有想象力,责任也就无从产生,或许。一如艾希曼的事例。

(3)、光勤劳是不够的,蚂蚁也非常勤劳。你在勤劳些什么呢?有两种过错是基本的,其他一切过错都由此而生:急躁和懒惰。——卡夫卡

(4)、无论什么,只要你在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儿笼罩着你的生活的绝望。但同时,你可以用另一只手,草草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因为你和别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

(5)、尽管人群拥挤,每个人都是沉默的,孤独的。对世界和自己的评价不能正确地交错吻合。我们不是生活在被毁坏的世界里,而是生活在错乱的世界里。我们就像被遗弃的孩子,迷失在森林。当你站在我面前,看着我时,你知道我心里的悲伤吗?你知道你自己心里的悲伤吗?《失踪者》

(6)、《城堡》是卡夫卡晚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未完成)。主人公K应聘来城堡当土地测量员,他经过长途跋涉,穿过许多雪路后,终于在半夜抵达城堡管辖下的一个穷村落。在村落的招待所,筋疲力尽的K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它们都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其中有招待所的老板、老板娘、女招待,还有一些闲杂人员。城堡虽近在咫尺,但他费尽周折,为此不惜勾引城堡官员克拉姆的情妇,却怎么也进不去。K奔波得筋疲力竭,至死也未能进入城堡。

(7)、历史是由每一个毫不足道的瞬间的错误和英雄业绩构成的。历史大多由公务活动所构成。富人的奢侈生活以穷人的贫困为代价。——卡夫卡

(8)、其他说明你需要带来一件和猫有关的东西并乐于和书友交换(当然,没找到满意的你也可以不交换);请在读书会之前读完这部作品并对活动分享略有准备。请不要迟到。

(9)、卡夫卡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德语小说家,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宗师的卡夫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人能及的,他的作品不讲求故事的明晰性,经常采用寓言体,而背后的寓意言人人殊,永无定论,这也让卡夫卡的作品风靡整个欧洲大陆。

(10)、啊,当你不得不学的时候,你是会拼命学的;当你需要找一条出路的时候,你是会拼命学的,你会不计一切代价地学。你会让鞭子来监督自己,有一点点小毛病就会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致科学院的报告》

(11)、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其实也是一部侦探小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呢?那也是一部侦探戏。中心情节是:一个秘密逐渐被揭开。但是,还有比真理更大的秘密吗?文学创作向来都只是对真理的一次探索

(12)、马夫——马夫刚出场的时候仿佛老医生的救星,随即,他轻薄了女仆娘,留下了一个凶狠的牙印。不是一个吻,不是轻浮的纠缠,是野蛮的性。他是一个工具。

(13)、什么是爱?这其实很简单,凡是提高、充实、丰富我们生活的东西就是爱,通向一切高度和深度的东西就是爱。

(14)、被吓坏的父母揉捏他,妹妹躲避他,可怜的格里高尔只能独自在房间里爬来爬去,孤独、感伤、自责,没有经济来源,他的父母再也没法享受生活,妹妹也不能继续追逐音乐梦想……最终格里高尔还是在苦闷中解脱了、离世了;

(15)、不过,庆幸的是,卡夫卡还有另外一个「逃生」的可能,那就是写作。这一次,他成功了。

(16)、我在自己的家里,在那些最好,最亲的人中间,感觉比陌生人还要陌生。

(17)、如果说,你是我最心爱的人,那么,这也许不是真正的爱情,爱情就是,我觉得你是把刀子,我用它搅动我的心。

(18)、所以他尝试寻找尚未被父亲的阴影笼罩到的缝隙与角落。其中他最勇敢的尝试,莫过于婚姻了。

(19)、人们惧怕自由和责任,所以人们宁愿藏身在自铸的樊笼中。

(20)、要冷静耐心。你尽量让坏事发生好了。你不要躲避。相反,你要认真观看。你要用主动的理解代替被动的接受刺激。这样你就会应付这些事情。人只有经历自己的渺小,才能到达高尚。

2、卡夫卡the trial

(1)、我们的人民正是这样看待皇帝,这样的毫无希望而又充满希望。他们不知道正在当朝的是哪个皇帝,甚至对朝代的名称也存在着怀疑。学校里学生们按前后顺序学习着许多有关这些朝代的知识,但是人们普遍对此感到没把握,以至于连最好的学生都受到了影响。早已死去了的皇帝在我们的各个村庄里被认为还在当朝,而那个仅仅活在歌谣中的皇帝不久前却发来了一道诏书,由牧师在祭坛上宣读。我们最古老历史上的某些战役现在刚刚打响,邻居满脸兴奋地带着这个消息冲进你的家里。皇妃们倚靠在丝枕上,在狡诈侍从的诱惑下忘掉了贵族的礼仪,她们统治欲膨胀,贪婪粗暴,荒淫无度,她们无休止地一再干着坏事。时间过去得越久,她们的种种恶行在人们的眼里就越显得可怕。终于有一天,当村民们听到一个皇后是如何在几千年以前大口地吮吸她丈夫的血时,才不由得大放悲声。

(2)、我不想一概而论地断言说,在我们省一万个村庄里,甚至在中国所有五百个省情况都是这样。可是或许我可以根据我就这一题目读过的许多文章及我自己的观察——特别是在修建长城的时候,人这种原材料使敏感的观察者有机会在几乎一切省份人们的心灵中遨游——根据所有这一切我或许可以说,关于皇帝存在着的看法各处同我们家乡的总是有着某种共同的特征。我绝不是认为持有这种看法就是一种美德,正相反。虽然产生这种看法主要应由政府自己负责,它至今都未能在地球上最古老的国家或者是因了别的事情疏忽了就帝国的机构建立起一个明确的体系,从而也能使帝国最遥远的边疆处于其直接的和不间断的控制之下。另一方面这里也存在着人民在想象力和信仰力方面的弱点,他们未能把帝国从北京的梦幻中活生生地、真实地拉到自己臣民的胸前,虽然臣民们梦寐以求的就是哪怕只感觉一次这种接触,沉醉于这一幸福之中。

(3)、《变形记》情节荒诞、离奇突兀,同样包含了深层寓意和许多哲理,主要表现为异化主题,向读者展示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图景。格里高尔变形前的生活是很艰辛的,长年累月在外推销产品,常受老板申斥,又怕被解聘,同事说长道短,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活得很累的。

(4)、很多人把作家写成一个脚踏大地,头顶青天的伟人,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的更深切,更强烈。对他本人来说,他的歌唱只是一种呼喊。艺术对艺术家来说是一种痛苦,通过这个痛苦,他使自己得到解放,去忍受新的痛苦。

(5)、幸福并不取决于财产。幸福只是定向问题。这就是说,幸福者看不见现实的黑暗边缘。——卡夫卡

(6)、「最亲爱的父亲:最近您问起我,我为什么畏惧您。同往常一样,我不知如何回答,一来是我确实畏惧您,二来是要阐明这种畏惧的根源涉及到太多细节,我一时也无法说得清楚。」

(7)、弗兰兹·卡夫卡(Franz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于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

(8)、美国充满无限可能的魔幻国家,欧洲越来越变成无比狭隘的国度。——卡夫卡

(9)、你没有走出屋子的必要。你就坐在你的桌旁倾听吧。甚至倾听也不必,仅仅等待着就行。甚至等待也不必,保持完全的安静和孤独好了,这世界将会在你面前蜕去外壳,它不会别的,它将飘飘然地在你面前扭动。

(10)、我希望我这样一本正经地做出要离开的样子,会引起你的注意。《致密伦娜》

(11)、卡夫卡临死时曾要求布罗德把他所有的作品“毫无例外地予以焚毁”,但布罗德违背了他的遗愿,对他的所有著作,甚至有书信和日记作了整理并出版。共9卷的《卡夫卡全集》(1950~1958)即是由布罗德主编的,其中只有一卷是卡夫卡生前发表过的。

(12)、男人在追求“理想”的路上遇见一个女人,于是和她在一起,一切就都变成了为了这个女人,为了这个家!

(13)、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的这种权威逐渐上升到了「法」的地位。

(14)、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背负的铁栅栏后面,所以现在写动物的书这么多。这表达了对自己的、自然的生活的渴望,而人的自然生活才是人生,可是这一点人们看不见。人们不愿看见这一点。人的生存太艰辛了,所以人们至少想在想象中把它抛却。

(15)、缺乏想像力的狭隘、苛刻、自以为是的命题、空洞的术语、被篡夺的理想、僵化的思想体系——对我来说,真正可怕的是这些东西。

(16)、疾病根本不是恶,而是警告信号,生活的助手。——卡夫卡

(17)、这段离奇的父子关系无疑为卡夫卡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灵感与素材。他用写作的方式祈祷,并在祈祷中,见证着世间荒谬与悖论的对抗和消解。

(18)、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的布拉格,父亲是一个成功的犹太商人。卡夫卡曾攻读文学,后改学法律。供职于保险公司,因肺病辞职后埋头写作。曾两度订婚,却因健康关系一直未婚。卡夫卡最杰出的作品有短篇小说《变形记》、长篇小说《审判》、《城堡》等。

(19)、《城堡》中,土地测量员想要进入一座「城堡」,见「城堡」主人,却因为没有身份证明被拒绝在外。他只得「站在一座从大路通向村子里的木桥上,对着头上那一片虚无空洞的幻景,凝视了好一会儿。」他历尽周折,费劲心机想要进入那座渴望而不可及的「城堡」,却至死都没能如愿。

(20)、卡夫卡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长篇小说。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3、卡夫卡经典作品有哪些

(1)、让我们站定,用双脚插入意见,偏见,流言,欺骗和幻想的淤泥烂浆,插入覆盖地表的这些冲击物,直到触及坚硬的石块底层。对此,我们称之为现实。

(2)、你可以避开这世界的苦难,你完全有这么做的自由,这也符合你的天性,但也许正是这种回避是你可以避免的唯一的苦难。

(3)、第二部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以往的态度转变成了厌恶,嫌弃;

(4)、《变形记》对“变形”的真正指向,是对人的生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观、存在主义的变化扭曲的透视。从表面上看,变形的是从人变为虫的格里高尔,然而,格里的精神世界,他的责任感,对家人的尊敬,特别是对妹妹的爱,是由始至终都坚毅不变的。反而是家庭的另外三个成员在整个过程中经历着起伏的“思想变形”。

(5)、卡夫卡也渴望得到象征「至高权威」的父亲的鼓励与肯定,但每每只迎来「一声嘲笑的叹息,一阵摇头,一个敲桌子的动作」,以及一句「这就是你做的?」

(6)、纵观卡夫卡短暂的一生,无论是以顺服换取同情和认可的尝试,还是在巨大隔阂中找寻「共识」的努力,甚至是被他视为生命意义之所在的写作,无不源于他与父亲和解的渴望。

(7)、卡夫卡生活在一个互补性的世界里(在这一点上他与克利紧密联系着,克利的作品在绘画领域就像卡夫卡的作品在文学领域里一样落落寡合)。卡夫卡提供了一个互补性的世界,但他却对包围着他的事物毫无意识。如果我们说他没有注意到就在眼前的事物,却感受到了正在袭来的事物,那么我们还应补充说,他从根本上说是作为一个被这种事物影响到了的人而感受它的。这给他那恐怖的姿态留下了一片极好的用武之地,而那个将到来的灾难是决不会如此慷慨的。但卡夫卡的经验有完完全全地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对这个传统他唯唯诺诺,这里根本谈不上什么远见卓识。卡夫卡倾听着传统,而全身谛听的人是视而不见的。

(8)、▲卡夫卡中学就读的德意志阿尔特斯泰特中学,位于金斯基宫内,其父亲在附近买下了一个商店。

(9)、(特别说明) “心的岁月”平台已开通原创作品“赞赏”功能,赞赏所得超过20元的部分,其中2/3作为稿酬发放给作者,1/3留作平台运营经费;稿酬在文章发表3天内结算,请作者主动联系,过期不候;凡在平台发表作品的,视为同意此约定。

(10)、卡夫卡认为,婚姻意味着走向独立,意味着自己有了和父亲平起平坐的「符码」。所以他曾对婚姻寄予了高度的期许与希望。然而,婚姻这条生路并没有走通。

(11)、生活将以铁一般的逻辑粉碎任何发自内心的疏离和背叛倾向。

(12)、而面对父亲这样一连串异常的举动和莫名其妙的判决,格奥本格丝毫没有反抗,而是「快步跃出大门,穿过马路,向河边跑去」,最后跳入河中。

(13)、举办 森林读书会北京站&Nelan生活实验室

(14)、乌鸦们宣称,仅仅一只乌鸦就足以摧毁天空。这话无可置疑,但对于天空来说,它什么也无法证明,因为天空意味着,乌鸦的无能为力。《对罪愆、苦难、希望和真正的道路的观察》

(15)、卡夫卡文学作品中的「儿子」形象,通常带有其自身的投影。他们既崇拜父亲,又诋毁父亲;既依赖父亲,又渴望独立;既赞叹父亲的强大,又憎恨因此给自己造成的不自信……但是,诸多复杂的感情在面对「父亲」的时候,都化为泡影,只剩下绝对的服从与恐惧。

(16)、有可能这些同修建长城甚至相悖的想法领导层在决定分段修建时也是考虑到了的。我们——我在这里大概是以许多人的名义说——实际上是在揣摩最高层领导的指示时才认识了我们自己,才发现,如果没有领导,我们的学问和见识都不足以使我们胜任我们在整个伟大工程中所承担的渺小的职务。在领导的工作间里——这工作间在哪儿,谁坐在那里,我所问过的人中,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一个人知道——旋转着大概所有人类的思想和愿望,在相反的方向则旋转着所有人类的目标和满足。而透过窗户,神灵世界的光辉返射在领导人正描着图的手上。

(17)、父亲甚至已将对卡夫卡的否定内化为一种习惯,卡夫卡说道:

(18)、修长城是为了防御谁呢?是为了防御北方民族。我的家乡在中国的东南部。没有北方民族能在那里威胁我们。我们是从古人的书中了解到有关他们的情况的。读到他们那些由天性所决定的残暴行为,我们会禁不住在自己安静的花园小屋里大声叹息。在艺术家逼真的画卷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可诅咒的脸,看到那大张着的嘴、呲露着的长牙,那细眯着的眼睛,好像已在瞟视着猎物,就待用嘴来碾碎撕烂了。如果孩子们不听话,我们就拿出这些画来给他们看,而他们就会马上哭泣着扑向我们的怀抱。可是关于这些北方民族的情况,更多的我们也就不知道了。我们没有见过他们,而且如果我们一直呆在村子里,也就会永远见不到他们,就算他们骑着野马径直向我们扑来,追逐我们。——国土无垠,他们到不了我们这里,他们将四处奔逐,直至烟消云散。

(19)、对于健康的人来说,生就是对人必有一死这种意识的无意识的、没有明言的逃遁。疾病总是警告,同时有是较量,因此,疾病、痛苦、病痛也是虔诚的极重要的源泉。

(20)、超有格调!静安这些小众创意园,随手一拍就是Fashion大片!

4、卡夫的书

(1)、患者家人——推波助澜的脸谱者,在卡夫卡的小说中,他们就是这个社会的主流。

(2)、向后倒下时,我像得到解救似的感到,它无可挽回地淹死在我那填平所有洼地漫过一切堤岸的血泊里。《鸢》

(3)、卡夫卡的读者们总是期待着他的那些悖论,但耐心持久的诺斯替教却不仅仅是一个悖论。“诺斯”按定义来说是永恒的知识,是关于自我中的自我和陌生上帝的知识,这位上帝的火花留驻在自我的最深之处。也许,通往真知的可行途径就是忍耐,显然卡夫卡是这样想的,但这与迄今任何一种诺斯替教突兀的否定性没有关系。(……)尽管我们倾向于把诺斯(真知)和诺斯替教联系或结合起来,卡夫卡却是把两者分开的。他视“诺斯”为“忍耐”,而把“诺斯替教”称为“否定”;前者无限缓慢而后者迅捷惊人(……)

(4)、如果不朽和赐福都不属于不可摧毁性,那什么才是呢?(……)在一封给米莱娜的信中,卡夫卡为自己的“不可摧毁性”感觉进行了辩护,说它“具有真实依据”而绝非个人的偏执。对他而言,它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纽带,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隐秘的存在。除了真知之外我不知如何称呼这种知觉,但它绝非是一种诺斯替信仰,因为它抛弃了任何有关单一的上帝概念,不管这上帝会有多么遥远,或是如何深藏在原始深渊中。卡夫卡所肯定的是一种人的基本特性,神圣而又世俗,是对不可摧毁性的一种认知。

(5)、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有经验,就哭啊,抓啊,拉啊,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城堡》

(6)、人民就是这样对待过去的统治者,却把当今的君主们同死人混在一起。假如人的一生中能遇到过那么一次,一个在省里巡视的钦差大臣偶然来到我们的村庄,以执政者的名义提出一些要求,审查税单,在学校里听课,并向牧师询问我们的作为,然后在登轿之前将所有这一切归纳进他的长篇训话,向被赶拢来的村民们宣读。那时大家的脸上便掠过一丝微笑,人们偷偷地相互看看,或者向孩子们俯下身去,为了不让那钦差大臣看见自己。他们在想,他怎么谈到一个死人像在谈一个活人一样,那个皇上不是早就死去了吗,那个朝代也是早就灭亡了的,这位大臣先生在笑话我们,可是我们得装得好像什么都没发现,好别得罪了他。我们真正服从的只有我们眼前的君主,因为若不这样的话,我们就会犯罪。在那钦差大臣匆匆离去的轿子后面,人们随便从一个早已腐烂了的骨灰盒里扶起来的一位,跺跺脚就晋升为一村之主。

(7)、作者简介: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在西方现代文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生前在德语文坛上几乎鲜为人知,但死后却引起了世人广泛的注意,成为美学上、哲学上、宗教和社会观念上激烈争论的焦点,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8)、人总是追求他没有的东西。各国人民共同的技术进步越来越使它们失去民主特性。因此他们追求民主特性。现代民族主义是抵制文明进攻的运动。——卡夫卡

(9)、你可以逃避这世上的痛苦,这是你的自由,也与你的天性相符。但或许,准确地说,你唯一能逃避的,只是这逃避本身。

(10)、不过别误会,《乡村医生》的窘境并不是孤独者的幸福,写小说的人对自己作品的看法最信不得了,笑。

(11)、让我们站定,用双脚插入意见,偏见,流言,欺骗和幻想的淤泥烂浆,插入覆盖地表的这些冲击物,直到触及坚硬的石块底层。对此,我们称之为现实。

(12)、用人类来考验你自己吧。它使怀疑者怀疑,使相信者相信。——卡夫卡

(13)、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我们的自我折磨。

(14)、▲卡夫卡与他的未婚妻菲利斯,因种种原因他们最终解除了婚约。

(15)、我的本质是:恐惧。确实,恐惧就是我的一部分,也许是我身上最好的那部分。完全承认恐惧的合理存在,比恐惧本身所要求获得的还要多,我这么做并不是由于任何压力,而是欣喜若狂,将自己的整个身心全部地向它倾注。

(16)、在他的小说《判决》中,格奥本格·本德曼是一位即将订婚的年轻商人,他以为自己有能力接手父亲的生意,进而摆脱父亲的阴影。可当他把病弱的父亲卷在被褥里放到床上时,老父亲却猛地掀起被子,「直挺挺地站在床上」,他「一只手轻巧地撑在天花板上」,大骂格奥本格为「一个没有人性的人」,并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判决:「我现在判你去投河淹死 !」

(17)、卡夫卡1883年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

(18)、「你应该仔细体会一下,一个魁梧的男人手里牵着一个小小的、畏怯的骨头架子是什么样子,体会一下比如说我们在小更衣室内怎么在暗中脱衣服,然后他怎么拽我出去,因为我感到害羞,他怎么想要把他所谓的游泳本领教给我,等等。可是在此之后有啤酒喝!」

(19)、人的主罪有其余皆由此而来:急躁和懒散。由于急躁,他们被逐出了天堂;由于懒散,他们再也回不去。

(20)、我们生活在一个恶的时代。现在没有一样东西是名符其实的,比如现在,人的根早已从土地里拔了出去,人们却在谈论故乡。

5、卡夫卡it

(1)、没有拥有,只有存在,只有一种追求最后的呼吸、追求窒息的存在。——卡夫卡

(2)、早在修长城的时候,后来直至今天我几乎只在潜心研究比较民族史——有些问题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触及实质——,研究中我发现,我们中国人有着某些机构异常清楚的民间及国家设施,另外有一些又是异常模糊。探究其中的原因,特别是这第二种情况,一向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现在依然如此,而这些问题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涉及到长城的修建。

(3)、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卡夫卡

(4)、卡夫卡之所以喜欢这部作品,正是因为他所在的家庭环境所致,他父亲是一位创业成功的商人,其家庭地位是绝对的,卡夫卡从小就生活在父亲的阴影里。同时卡夫卡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家庭因素与社会环境,造成了他与社会与他人的多层隔绝,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

(5)、不管我埋怨什么,那是没有信念,当然没有真正的痛苦,好像一只无望的锚,摇荡在能够给以固定的深处之上,离这个深处还有好大一段距离。《卡夫卡日记》

(6)、短篇小说《中国长城的建造》写中国无数无辜老百姓,背井离乡去帮统治者建造长城。

(7)、我爱她,但不能跟她说话,我窥视着她,以便不与她相遇。——卡夫卡

(8)、《判决》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短篇小说,创作于1912年。

(9)、孤立地压制疾病的外化表现,并不能消灭疾病。相反,这样做情况更糟。一个向外生长扩散的肿瘤比几个体表肿瘤要危险得多。——卡夫卡

(10)、这就是为什么就卡夫卡而言我们已不能再谈论智慧,只有智慧的余烬留下来。他们分为两类,一是有关真实事情的流言蜚语(它是与不名誉的、过时的事物打交道的某种窃窃私语的神学才智);而这种疾病的另一产物则是愚笨——它无疑取出了智慧的素质,但却保留了它的妩媚与自信,这永远是谣言所不具备的。愚笨处于卡夫卡心爱人物的中心——从唐吉诃德到助手们到各种动物(做一头动物在卡夫卡看来或许意味着由于某种羞耻而放弃人的外观和人的智慧——正如羞耻可以让一位光临声名狼藉的酒馆的绅士不把眼镜擦干净)。卡夫卡对此有绝对把握:首先,如果谁想帮助别人,他必须是一个傻瓜;其次,只有傻瓜的帮助才会使真正的帮助。唯一待考的只是这种帮助还能否对人类有所裨益。这就像是说,只有天使才会得到帮助(试比较描写忙碌的天使的那段文字),但天使本是不需要帮助的。因此,正如卡夫卡所说,希望是无限的,但这不是我们的希望。这个句子的确包含着卡夫卡的希望;这是他那辉煌的沉静肃穆的源泉。我在此以一种轻松的、从论述角度上是精简的方式将这幅危险地压缩过的肖像传递给你,因为你还可以因另外一种方式将它变得棱角分明,这也是我的那篇发表于《犹太评论》(JüdischeRundschau)上的论卡夫卡的文章的角度。

(11)、1883年7月3日,弗兰兹·卡夫卡生于布拉格一商人家庭。“卡夫卡”在捷克语中是“寒鸦”的意思,卡夫卡父亲的铺子即以寒鸦来作店徽。而“卡夫卡”在希伯来语中是“穴鸟”的意思(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都是犹太人的语言)。

(12)、卡夫卡几乎一生供职于工伤事故保险公司,写作对于他更像是“业余爱好”,但他凭着“业余爱好”影响至今。

(13)、卡夫卡出生在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是经过艰苦创业成功的商人,因此他父亲在家庭的地位是绝对的。他从小就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使得卡夫卡作品的特点和这个世界是正相对应的。

(14)、惊喜!百年荣宅再次开放!变身超现实梦幻霓虹空间!神秘面纱由你揭开......

(15)、张荣昌,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资深翻译家。此版本根据费舍尔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卡夫卡短篇小说全集》译出,致力于忠实保留作者手稿原貌。

(16)、没有不满,没有愠怒,不觉得孤独,不忧虑将来,不感到不便,只是悠然自得地细细品味轮番而来的朝朝暮暮。

(17)、卡夫卡是一位过于聪敏的讽刺家,所以他不相信自己的艺术或生活会和多样性的世界深刻而充分地结合在一起。他对亚伯拉罕不怀好意地反叛实际上是反对他自己的自我及逃避行为,他逃避犹太教,逃避自歌德以来的德语主流文学传统。卡夫卡用“忍耐”一词来意指逃避,这对他所从事的写作艺术是一个预备性的借喻或隐喻。比起其他实力相当的作家,这种艺术更多地与可能的评论之间有着辩证的紧张关系。

(18)、而在那部令卡夫卡名声大噪的作品《变形记》中,这种面对父亲又爱又惧的感情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

(19)、情况既然是这样,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离开家乡,离开那里的河流和桥梁,离开母亲和父亲,离开哭泣着的妻子、需要教导的孩子,到远处的城里去上学,而我们的思想则已飞到了更远的北方的长城呢?为什么呢?去问领导吧。他们了解我们。他们,满怀忧虑,知道我们的情况,知道我们的小本经营,看见我们大家一起坐在低矮的茅屋里,父亲晚上带领家人做的祷告有时令他们满意,有时也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如果允许我这样来想我们的领导人的话,那我就得说,我认为我们的领导层早就存在着了,它的产生不是像那些朝廷的高级官员,这些人会在一个清晨美梦的感召下,匆匆忙忙召集开会,匆匆忙忙做出决议,当天晚上就把老百姓从床上敲起来去执行这些决议,哪怕只是为了举行一个灯会来纪念一位昨天向他们显灵的神,而在第二天早上,灯刚一灭,就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殴打他们。事实是领导层大概是自古以来就有,修长城的决定也是如此。无辜的北方民族以为修城是因了他们的缘故,可敬无辜的皇帝,他以为修城是他的旨意。我们修城的人知道不是这样,可是我们缄口不言。

(20)、写这封信的时候,卡夫卡已经36岁,他将自幼以来心中的郁结和盘托出。他向父亲诉说,自己是多么崇拜他,畏惧他;面对精明能干、强壮高大的父亲,自己又是多么无能为力。他明言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痛苦与无奈,告诉父亲自己在充满嘲讽、欺凌和戏弄的阴暗环境下,如何对自己心生厌恶。

(1)、书中,城堡就位于眼前一座小山上,可它可望而不可即;它是那样冷漠、威严,像一头巨兽俯视着K;它代表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那儿等级森严,有数不尽的部门和数不尽的官吏,可又有数不尽的文书尘封在那里,长年累月无人过目,得不到处理。面对这座强大的城堡,K很无奈,直到最后也没有进入城堡,也没见到城堡当权者。小说至此戛然而止。据有关资料说, K在临死前终于接到城堡当局的传谕:K虽然缺乏在村中居住的合法依据,但考虑到某些原因,允许他在村中工作与居住。

(2)、艺术是一面镜子,它和钟表一样,有时也会‘走快’。——卡夫卡

(3)、不可摧毁之物并非我们心中占主导地位的某种实体,在贝克特看来它是一种当你不能坚持时仍会坚持的状态。在卡夫卡的作品中,这种坚持往往总是采取反讽的形式;比如K.对城堡的无情攻击;格拉古在死亡之船上的无尽航程;骑桶者的逃往冰山;乡村医生没有目的地的冬日骑行。不可摧毁之物如同希望或追求一样存在于我们的心中,但是在卡夫卡那种最阴暗无情的悖论中,这种努力的表现形式必然是毁灭性的,尤其是自我毁灭的。忍耐与其说是卡夫卡心目中的首要美德,不如说是生存下去的惟一手段,就像犹太人的经典性忍耐一样。

(4)、有原著支撑的动画片有利有弊。好处是有了坚实的结构基础和一定的受众;坏处是动画很难超越原著,尤其是已经被奉为经典的原著文本,在驾驭起来,不仅需要渗透他人的文本思想,还要体验着无法超越的困难。好在卡夫卡的小说本身充满了奇诡的想象力,于是山村浩二大可用自己的才气将这种诡异发扬到极端。他不吝啬的放入各种象征性符号和张扬抽象的画面,完整地体现了卡夫卡小说的意境,以小提琴为主的配乐和孩子的童谣也恰到好处,丝毫没有喧宾夺主。大师级的作品在吾辈看来只能瞻仰,作为优秀的动画作品,它扼杀了我对小说文本的再解读,而带有山村浩二本人浓烈的气质。黑白和混沌的色调显得异常苍凉,充分表现了卡夫卡世界的荒诞诡异。

(5)、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一次在与死神的一次遭遇中获胜,会使你强壮起来的。

(6)、印度的宗教修身活动盖源于深不可测的悲观思想。——卡夫卡

(7)、因此,如果我们不了解卡夫卡与他父亲的关系,我们就很难真正理解他的作品。他反抗理性,而且是以「儿子」的身份,反抗象征着理性权威的「父亲」。

(8)、于是,卡夫卡就这样从与父亲「共识」的美好想象里,毫无反抗余地地陷入了「污秽」之中。

(9)、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的我们的自我折磨。——卡夫卡

(10)、对于文学作品中投射父子关系这件事,卡夫卡并非是无意识的。法国文艺理论批评家罗杰·加洛蒂(Ragaa Garaudy)在其著作《论无边的现实主义中》,专辟一章来讲卡夫卡。加洛蒂提到,卡夫卡曾经说过:

(11)、因此,卡夫卡称自己是一个「有着某种卡夫卡气质的洛维」。他软弱、羸小、瘦削……总之一切都显得与父亲背道而驰,而与母系家族诡异和怪癖一脉相承。

(12)、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另一间住着欢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房间的痛苦。《箴言录》

(13)、我不识内涵,我没有钥匙,我不信谣传,一切均可理解,因为一切就是我自己。

(14)、艺术向来都是要投入整个身心的事情,因此,艺术归根结底都是悲剧性的。

(15)、你可以避开这个世界的苦难,你完全有这么做的自由,这也符合你的天性,但正是这种回避是你可以避免的唯一的苦难。——卡夫卡

(16)、于是,「恨屋及乌」就几乎成了必然。父亲会不留情面地贬损从未见过的卡夫卡的朋友。他们之所以该骂,只因为他们是卡夫卡的朋友,因为「谁和狗躺在一起,起来之后便有了跳蚤」。

(17)、《变形计》的主人翁格里高尔可谓是一位心地善良、工作勤奋的优秀青年,由于他的工作出色,有了经济来源,他的父母可以尽情享受生活,他的妹妹也可以追逐音乐梦想,一家人可谓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