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 epub112句

2023-08-07 12:16:04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哪个译本

1、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哪个版本好

(1)、◎世界上所有心灵鸡汤加在一起都不够给这本书提鞋。

(2)、小编自己写代码又找书很是辛苦,常常要熬到很晚,各位看官姥爷能打赏买包辣条就更好啦,你们的鼓励是小编的最大动力!!!

(3)、说得切中要点,让对方清楚地知道你的看法,是一种能力;说得圆满得体,让对方自动反省,是一种智慧。运用本书提供的技巧,无论是多么难以应对的局面,你都能够以事半功倍的效率轻松面对,成就无往不利的事业并拥有更快乐的人生!

(4)、不要因为创业做生意,失败了,还欠几百万一辈子背着,或者因为炒期货一夜回到解放钱。

(5)、譬如说,改革开放多少人因为下海锒铛入狱,或者身败名裂,堕入深渊无法自拔,高楼而跳。

(6)、商战小说:《青瓷》改编成了电视剧,但看原著更真实。

(7)、如果能好好研究透几本书,就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人性。

(8)、李译:青春年少,何其快哉!老迈迟暮,不亦悲乎!

(9)、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或多或少,都受到我们个性的不断左右。而来自其他方面的影响却是暂时的、偶然的,甚至转瞬即逝的。

(10)、每个人都被禁锢在自己的意识局限之中,无法逃脱、更难超越。

(11)、如果能够达到一种没有痛苦,也没有无聊的状态,那就确实得到了尘世间的幸福,其他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

(12)、如果一个擅长思考的人,做着一份不需要脑力的工作,会是多大的人生悲哀?如果一个内心丰富的人,选择了一个粗俗暴戾的人共同生活,会是多大的人生悲哀?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有可能掉入这样的生活陷阱。

(13)、在书中,叔本华有个特别鲜明而又与众不同的观点,就是:完满的人生,不是努力追求幸福和快乐,而是尽量避免痛苦。

(14)、1816年,《论视觉与颜色》,über das Sehen und die Farben;

(15)、链接:https://pan.baidu.com/s/15SLiu1IcG2lQUnTVrzsRoA提取码:ckr4   书名:人生的智慧

(16)、“决定成功的因素中,体力、智力、精力、教育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思想的大小。”

(17)、有两样东西可说是我这一生中的挚爱,能有缘对其深入了解并从中得益,我真算是幸运的了。这两样东西就是叔本华的著作和古老的中医。

(18)、现在很多流行的观点,其实都没有离开这一哲学思想的核心,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更现代的说法而已。例如,常年稳居畅销榜前列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的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

(19)、爱因斯坦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的这句话,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他人生的至暗时光里,叔本华的这句话,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力量。

(20)、本书是叔本华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为便於读者阅读和理解,编辑中对部分内容做了删节及注解,是了解叔本华哲学的首选佳作。

2、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 epub

(1)、《情商》自出版十几年以来,“情商”这一术语现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

(2)、叔本华(Schopenhauer,Arthur,1788-1860)生于但泽,被称“悲观主义哲学家”。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

(3)、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21岁攻读医学,23岁弃医从文。30岁发表旷世杰作《作为意识和表象的世界》,反响平平。对此,叔本华异常悲伤的认为:如果不是他配不上那个时代,就是那个时代配不上他!63岁发表封笔之作,声名鹊起。《人生的智慧》就取自封笔之作。

(4)、曾有人说:“所有的鸡汤成功学大师加在一起,都不配给叔本华提鞋。”

(5)、这本书里,叔本华分析了很多种人性,就如我写过的一篇文章《为什么越贫穷越刁蛮,越富有越节俭?叔本华早已告诉了我们答案》,虽然很多人不爱看,他们也会提出很多反驳的意见,但是如果你真懂了这里面的道理,你会持认同意见的。

(6)、在书中叔本华还有句名言:“人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7)、《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部著作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从世俗、实用的角度探讨了真正的幸福人生应遵循的原则。叔本华从理性出发,谈了“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书后附有叔本华的生平轶事和叔本华哲学的神奇魅力与影响。该书自2001年9月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喜爱。此次译者对原书进行了修订,更加符合叔本华的原意。该译本是我国第一部从德文译出的全译本。

(8)、韦译:青年时代多么幸福!老年时期又多么悲惨!

(9)、此刻的谈话是如此艰难,但是总会在你毫无准备时不期而至,是面对还是逃避?是的,除了面对,我们别无选择。

(10)、所以,一个人的世界是浅薄无聊的,还是丰富多彩、充满意义和趣味的,都是由他的头脑所决定的。比如,很多人羡慕别人总能在生活中遇到有趣的事,而实际上他们羡慕的应该是后者所具有的理解事物的能力。对于后一类人来说,他们经历的事情都富有趣味和意蕴,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思想禀赋有很大的功劳。对于一个思想丰富的人来说颇具兴味的事物,对一个思想庸俗、头脑浅薄的人来说,也许就是平凡世界中很乏味的事。歌德和拜伦所创作的取材于真实事件的诗篇能够很好地反映这种情况。愚笨的读者羡慕的是诗人拥有的丰富多彩的经历,而不是诗人所拥有的超凡的想象力——这是一种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凡为伟大的想象力。与此相同,对于一个气质忧郁的人来说是悲剧的情节,在乐天派看来可能是一场有趣的冲突,而一个思想麻木的人则会认为这件事无关紧要。这些情况都基于这一事实:现实生活,也就是当下所经历的每一时刻,都是由主体和客体两个部分组成的,虽然这两者之间就像构成水的氢和氧一样密不可分。不同的主体面对完全相同的客体时,会构成完全不同的现实,反之亦然。因此可以推断,最美好的客体与最愚笨、低等的主体相结合只能构成低劣的现实,这就好比在恶劣天气中欣赏美景一样,又好比用低级、模糊不清的相机来拍摄美景。换成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就是:就像每个人都受限于自己的皮囊一样,每个人也受限于自己的意识。任何人都只能直接在自己的意识中生活,所以,外在世界对他起到的帮助微乎其微。演员们在舞台上扮演各式各样的角色:奴仆、士兵,或者王公贵族。然而,这些角色之间的差异只是表面的、外在的,表面现象下面的内在本质都是相同的:他们都只不过是充满烦恼和痛苦的戏子罢了。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与之相同,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给予了每个人不同的角色,但外在角色的区别并不能决定人的内在幸福的差异。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充满烦恼和痛苦的可怜虫罢了。

(11)、叔本华是少数维特根斯坦阅读并欣赏的哲学家之一。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尼采十分欣赏他的作品,曾作《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来纪念他。瓦格纳把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献给叔本华。莫泊桑称他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梦想破坏者”。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思想亦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以叔本华的理论评宋词;还曾借助其理论发展了红学,成就颇高。

(12)、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要学会守住,而不是因为冒险而失去了根。

(13)、生命中的幸与不幸,与其说是取决于我们遇到了什么,毋宁说是取决于我们与它们相遇的方式。除了个性本身带来的影响是长久不衰的之外,任何其他间接因素所造成的影响都是可以被中和抵消的。

(14)、韦译:早晨是一天中的青年时候:一切都是明亮、清新和轻松的。我们感觉充满活力,能够自如地发挥我们的机能。我们不应该贪床而缩短了早晨的时光,或者以没有价值的工作和闲聊浪费这段时间。相反,我们应该珍视早晨为生命的黄金时光,并在某种程度上把它视为神圣的。

(15)、by(德)叔本华。花了五个月,读完这本书,太吸引人了,我脑海中的哲学应该就是这样的。下午读完后,我在扉页上这上这样一句话:"我昏睡了很多年,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清晨,醒来。"

(16)、但如果人们遵循我所讨论的规则,把生活的计划瞄准在避免痛苦,亦即远离匮乏、疾病和各种苦难这一目标,那么,这一个目标就是真实的,我们或许就能有所收益;

(17)、不快乐的死敌有两个——痛苦和无聊。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像是钟摆一般,在痛苦和无聊的两端之间或激烈或温和的来回摆动。匮乏的环境和贫穷会导致痛苦,而一个人衣食无忧就会无聊。当社会底层的人迫于生计疲于奔命时,他们正在为摆脱痛苦而挣扎。而此刻上层的人则和无聊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且时常陷入绝望的鏖战。这说明人对于痛苦的感受性和对无聊的感受性成反比。

(18)、因为人都是喜欢快乐的,但快乐却有很多种,不同的快乐,它的时效是不同的:吃喝玩乐当然快乐,但时效短,属于一次性消费,而孤独却不一样,孤独产生的快乐,时效是很长久的。

(19)、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原书中所有元素——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十分宝贵,此中译本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这些资料。

(20)、他的哲思是对世界的真实认识,是对生活的正确理解,更是一种理性客观的态度。

3、叔本华人生的智慧pdf 下载

(1)、不做深思的年轻人以为这个世界就是特别为人们寻欢作乐而设的,这个世界就是实在的幸福所寄住的家园。

(2)、张中行先生在《顺生论》中说,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像头五条腿的牛,不仅主张人生实苦,而且否认人生有正面意义的乐,不是探索如何灭苦求乐,而是认为根本无乐可求,甚至认为生不如死。这头畸形的牛,是叔本华三十岁时发表的《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人生智慧箴言》是叔本华六十三岁发表的两卷本《附录与补遗》上卷的后半部,由于智慧冷俏,禅意隽永,很快就单独出版,成为他流传最广的作品。

(3)、这本书的阅读说明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这不是一本时间管理的书。这本书主张时间不可管理,一切都靠积累,一个人必须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后才能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谁都“知道”喜欢跟人比较不好,但是具体为什么不好,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而作者是能说出个所以然的人。

(4)、他才华横溢,却遭到同行嫉妒,被大家一致心照不宣地封杀。

(5)、不仅是爱因斯坦,包括其他的许多人,在自己人生的艰难时刻,读到这里又重新坚定自己的方向,风雨兼程、义无反顾。

(6)、只要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孤独其实有三层不同的境界:

(7)、他们认为,那些无法得到幸福的人只是在获取幸福方面不够聪明、灵活而已。

(8)、在中国如果说写人性,我想近代里没有人比鲁迅更会写人性了。虽然鲁迅出生的年代不太好,也正基于这个年代,才会产生出鲁迅的思想,是个人的不幸,却是人类的幸。

(9)、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10)、双城记-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 - 查尔斯·狄更斯

(11)、为了一时贪图名利,自己原本已有的生活都送出去了,赔了夫人又折兵。

(12)、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加别人飨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挪下的衣衫。——叔本华

(13)、为什么上千名学习过该课程的谷歌员工大呼“生活被彻底改变了”?

(14)、出自叔本华《人生的智慧》,韦启昌译(第23-24页):

(15)、——《人生的智慧》阿图尔·叔本华(1788—1860)

(16)、惟有对自己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价值有着坚定不移之确信的人才能称之为“骄傲”。任何想假装高傲的人不一定就能骄傲,他多半会像其他人一样,很快地丢弃掉这个假装的个性。——叔本华

(17)、《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

(18)、李译:人生的头号愚蠢,就是牺牲健康,以求其他:求财富、谋腾达、图博学、逐名声,更遑论纵色欲,求片刻之欢。健康第我们应该把一切都放在它后面。

(19)、这本书纠正了我们大部分人对爱情的错误认识。全本书我最喜欢的部分是[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这一节。没仔细了解过的人会以为这只是个普通的浪漫类型的回答,实际上这是作者非常深刻和全面的思考,涵盖了哲学和心理学的理解,有理有据让人信服,绝对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20)、所以,不必逃离孤独、对抗孤独,学会走进其中,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不必再迁就、无需再防备,可以卸下伪装,会遇见那个更真实的自己。

4、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有感

(1)、首发 |推么推文化传媒(ID: atu0003)

(2)、◎本书是斯坦福大学的经典教材 ,也是我国诸多著名高校心理学科的第一辅导用书。

(3)、大卫·舒尔茨在《大思想的神奇》一书中也曾说:

(4)、形成这一观点以后,人的一生从此就是一场对肯定的幸福的刻意狩猎,而这种幸福,也就是由肯定性质的快感、欢娱所构成,在这场追逐中,人们必须冒许多的风险。

(5)、并且,我们的生活计划越少受到因追逐所谓肯定的幸福的幻象所带来的打扰,我们的获益就越多。

(6)、还有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里面的各色人性,尤其是刘冰这个角色体现了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性格。

(7)、虽然不同角色的社会地位、财富差别很大,但这与内在的幸福和满足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将军未必就比士兵幸福,企业家未必就比员工满足,甚至乞丐有可能才是最幸福和满足的人。

(8)、鲁迅把人性剖析得淋漓尽致,看得特别透,以前会选一些在中学课本上,但是对于孩子们是无法明白他里面真正的含义的。

(9)、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10)、放下我执就是放弃欲念,在当下社会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淡泊名利,降低欲求,过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

(11)、鲁迅说过:我的书要有一定阅历的人才能看得懂。

(12)、如果说“人不能要他想要的”,在受挫后给人们以慰藉,那么,“人能够做他想做的”,又为我们在黑夜里燃起希望。

(13)、就如,你再怎么跟一只井底的青蛙谈论天地的广阔,它永远也不会理解,因为它的天地只有井口那么大。

(14)、叔本华告诉我们所谓的幸福,就是不要去闯大祸,不要去经历灾难和苦难就可以,尽可能的趋利避害,你就是幸福的。

(15)、人格所具备的一切特质,是人的幸福与快乐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其他因素都是间接的,所以它们的影响力也可以消除,但人格因素的影响却是不可消除的。这就说明为什麼人的根深柢固嫉妒心性难以消除,不但如此,人还常小心翼翼的掩饰自己的嫉妒心性。

(16)、他心有鸿鹄之志,却被母亲讥讽为他的作品只配当包药的纸。

(17)、一名谷歌资深工程师、一位情商大师、一位心灵禅师、数百位顶级企业CEO、一所顶级大学科学家共同研发的情商自我提升课程——Search Inside Yourself(探索内在的自己)情商课风靡美国硅谷,它不仅是IT工程师们的超级福利,更成为全球众多职场人士必修的超级情商课程!这门课程通过练习来提升自己的情商,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能量,不但能纾解压力,更能提高专注力与创造力。它改变了大部分读者的工作和生活——无数人打消了辞职的想法,无数人获得了升职机会,无数人开发出影响世界的伟大产品,而且它甚至拯救了很多人的家庭。

(18)、就算一个智者为了躲避祸害而做得过了头,不必要地牺牲了生活中的快感愉悦,归根到底他也没有真的有所损失,因为所有的快感愉悦都是虚幻的。

(19)、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叔本华

(20)、世界像是一个舞台,每个人有自己需要表演的角色。有的人是将军、有的人是士兵、有的人是企业家、有的人是员工、有的人是乞丐。无论什么样的身份,这都只是外在。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命运充满了焦虑。痛苦面前、人人平等。

5、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经典语句

(1)、想心智变得成熟必须先认识人的心智。这本书很大很厚,却很少多余的东西。其涵盖范围之广,我认为知乎上大部分行为心理类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上找到答案。很多优秀回答的内容都直接来源于这本书,与其在知乎的回答里面找答案,不如直接从这本书中系统地学习。书中群体行为那一章的内容,我个人认为顶得上一本《乌合之众》。

(2)、然而,他从未放弃,直到暮年,幸而被一位英国评论家偶然发掘,作品得以面世,顿时名噪天下。

(3)、同样. 耶稣说:“愚人的生活比死亡还要槽糕。”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大致而言,

(4)、1814年—1819年间,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作品受到了印度哲学的影响,被认为是将东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首部作品,但发表后无人问津。叔本华这么说他的这本书: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但凭这部作品他获得了柏林大学编外教授的资格,在这里的一件著名的事情是他选择与自己认为是沽名钓誉的诡辩家的黑格尔同一时间授课。但黑格尔当时正处于他声名的顶峰,叔本华自然没能成功,很快他的班上就只剩下两三个人,最后一个也不剩了叔本华简介,只能凄凉地离开柏林大学,这也正印证了自己的观点——真正智慧的人得不到赞赏。

(5)、没有人天生喜欢孤独,但历经千帆后,人们或许更能咀嚼出孤独中藏有的那妙不可言的味道。

(6)、正如周国平曾说:“越是丰盈的灵魂,往往越能敏锐地意识到残缺,有越强烈的孤独感。”

(7)、如果智者无法达到目的,那只能归于他的运数,但却跟他的愚蠢无关。只要得偿所愿,他就肯定不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因为他所躲过的祸害千真万确在这生活中存在。

(8)、韦译:最大的愚蠢也就是为了诸如金钱、晋职、学问、声名,甚至为了肉欲和其他片刻的欢娱而献出自己的健康。我们更应该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9)、尼采是叔本华哲学的继承者,他说:“我一翻开他的书,就好像马上长出了一对翅膀。”

(10)、叔本华(德语:Arthur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1788年出生于德意志但泽一个富商家庭。1809年进入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但兴趣却在哲学方面。1813年以《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18年,年仅30岁的叔本华完成其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此书第三版引起轰动,掀起西方世界对“生命哲学”探讨的新思潮。叔本华的哲学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的认识论、吠陀的泛神论和厌世主义思想的结合,其学说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和哲学巨子,托尔斯泰、克尔凯郭尔、托马斯?曼、王国维等都对其备加推崇。

(11)、也就是说,我给人生设立了一个底线,只要不低于这个底线,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12)、《人生的智慧》一书是叔本华晚年的作品,它被誉为幸福指南的哲学入门书。许多读过此书的人都深受启发,变得通透,找到了“人是什么?人拥有什么?别人到底怎么看你”的答案。

(13)、本书的作者,一位风光无限的顶级企业家,曾堕入消极情绪的黑暗世界,数年间无法自拔,甚至到了死亡的边缘。后来,他发现了情绪方程:“遗憾=失望+责任感”,“绝望=苦难—意义”,“焦虑=不确定性×无力感”,“幸福=想要拥有的÷拥有想要的”等等;创造情绪方程的过程,也是他理顺纠结,重启人生的过程。

(14)、叔本华的个人经历奇特矛盾,他的人生哲学也奇特矛盾,适合细品,不宜概论。给他的哲学贴上“悲观主义”、“厌世哲学”之类的标签,无异于在一个藏有珍奇瑰宝的九曲盘洞入口树一块牌子,大书“幽暗曲折”四字,所言不假,然而误导。真实的人生五味俱全,真正的人生智慧也必然五味俱全。叔本华关于人生的一些巧妙说法,宛如底色灰暗的五彩宝石,即使理智上完全不欣赏,感觉上仍可能有三分喜欢。比如,关于人生的常态:“生者忙忙碌碌,孜孜以求,只为谋生存。然而,终于谋定了生存,却不知道用它做什么;于是投入第二次奋斗,为的是摆脱生存这副重担,令生存变得无从感知,‘杀掉时间’,也就是说,逃离无聊”;关于人类历史的变与不变:“在世界的舞台上,剧本变换,道具翻新,然而演员始终不变。我们坐在一起,高谈阔论,彼此刺激,眼睛开始放光,声调渐渐激昂。千年前,他人坐在此处,与今毫无二致;千年后,场景依然如是。一个精巧机关,让我们对此浑然不觉,它就是时间。时间恰似一条不可阻挡的河流,现在宛如一块石头,河水冲击着石头,但并不带着它一起流走。”关于参透人生的人:“这样的人,经过多番苦战,终于彻底克制了他的本性,留下的他,是单纯致力于认知的存在,是不加扭曲地反映世界的镜子。再没有什么能令他忧愁,再没有什么能让他激动:意志的千条绳索,把我们与世界绑在一起,它们作为贪婪,作为恐惧,作为嫉妒,作为愤怒,把我们颠来倒去,令我们痛苦不已,如今,他已经把这些绳索悉数剪断。

(15)、63岁,他的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出版(《人生的智慧》即取自这部著作),声名鹊起。

(16)、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睿智的人会从痛苦不安中争取自由和闲暇,追求安宁、简朴、尽可能不被打搅的生活。所以,一旦对人性有了认识和了解,就会回归质朴。倘若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甚至会选择离群索居。具有高度智力的人通常是孤僻的。倘若智力的质量可以用数量来弥补,那么倒也值得活在芸芸众生之中。但不幸的是,一百个傻子也凑不成一个聪明人。所以,一个人对与他人交往的热衷,和他的智力水平成反比,越是智力平庸的人越是喜欢社交——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人活一世可以选择的并不多。

(17)、 人的自身:也就是最广泛的人的个性所具有的东西。包括人的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精神智力以及潜能。 

(18)、李译:为我们的愿望设个上限,给我们的欲求配上鞍鞯,把我们的愤怒驯服招安,时刻牢记,可取之物如沧海,每人仅能得一粟,然而人人必定遭受众多苦厄。一言以蔽之,自制与自持是准则,如果不遵守它,我们必然感到自己悲惨可怜,不论拥有多少财富,掌握多大权力,都无济于事。

(19)、幸福的本质在于人,保持健康、打磨个性,远比积累财富重要。

(20)、韦译:饥饿才是最好的调味品,衰老之人对青春美色再难一见钟情。

(1)、他偏重分析人性的阴暗面,一些迹近厚黑的论述让人不禁凛生寒意。例如,关于嫉妒:“有人以为,展现聪明才智,可以在社会上讨人喜欢。何其幼稚!事实刚好相反,这样做,在大多数人那里只会惹憎招厌”;关于虚荣:“听到赞扬,尤其是搔到自命不凡之痒处的赞扬,人人欢喜满面,哪怕赞美之词显然是谎言”;关于自我中心的人:“他们对别人言谈中的真知灼见、绝妙好辞、格言警句充耳不闻,然而,无论别人说了什么话,哪怕只是隐隐约约、七弯八拐地伤害了他们那可怜的虚荣,或者冒犯了他们那至尊至贵的自我,他们都会声声入耳、字字入心。这些人之脆弱,跟小狗一样,你要是不小心轻轻踩了它的爪子,那你就听它嚎叫吧”;关于虚假的友谊:“患难之交稀少?——恰恰相反!我们刚与人结交,他已经身处危难,向我们伸手借钱了。”这些论述,固然失之刻薄,但对天性过于敦厚轻信的人,尤其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却不失为有益的警示。

(2)、终其一生,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迷茫,而真正的成长却就在那几个不经意的瞬间。那些瞬间,可能是明白生活某件事情真相的时候,可能是读懂书中某句话的时候……

(3)、我们了解人性,是要充分的在各种人性之间去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是模清人性现加以利用,让自己更好的办事,在事业上能走得更远,了解了你所面对的人的性格,就像大家说的会察言观色,会来事儿,会做人。

(4)、更提醒我们不要天天都像打鸡血似的活着被情绪左右失去理智,结果成了一具具炮灰。

(5)、作者利用大脑与行为科学的突破性研究,说明了高智商的人表现不佳、普通智商的人表现出色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自我意识、自律和同理心,它们不是天生固有的,却能为我们提高智力另辟蹊径。情绪智力成形于我们的童年时期,但可在成年时期得到培育和加强——这对我们的健康、人际关系以及工作将会产生直接益处。

(6)、《非暴力沟通》入选了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

(7)、李译:财富如海水,越喝越渴。——名声亦然。

(8)、李译:身在船上,见岸边景物渐渐后退,越来越小,方意识到自己在前行。同样,我们心目中的年轻人,实际年龄越来越大,留意到这一点,我们才察觉自己已经变老,越来越老。

(9)、给人生设立一个下限,譬如最起码有套房,有社保,可不生小孩,一个安身立命的谋生手段。然后其余的日子想做啥做啥。至于上限呢,自己去创造吧。

(10)、世间最美好的风景,如果让愚钝的人来欣赏,只能看到乏味的图景。就像用一个损坏镜头的相机去拍摄,或者在阴霾的天气看,白白辜负了好风景。

(11)、尤其,书中最经典的这7句话,句句入骨,点醒很多人。

(12)、今天最后送给朋友的人生智慧感言是:人生追求的目标越少,我们就越有可能实现。当这样的目标更多与精神有关时,我们就能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