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韩愈的诗《春雪》73句

2023-08-10 11:51:49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韩愈的诗春雪

1、韩愈诗春雪开早梅

(1)、------------------------------------------------

(2)、释义: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3)、译文: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4)、空幻、浪漫的想象翻新:一是诗人调转笔锋,撇置“芳华”,偏写“白雪”,从春寒飞雪的视角,展现春色来临的景象,翻春寒飞雪为春色飞花。二是翻人情为物意,期盼春意,怨春色来迟,本是人的情感,诗人却以移情手法将人的情感赋予了无情之物,让白雪嫌怨春色来的太迟。

(5)、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李花赠张十一署》

(6)、韩愈的这首七言绝句,从我们司空见惯的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清新可人,当真是独具特色。

(7)、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独具风采。

(8)、只见纵横落,宁知远近来。——《咏雪赠张籍》

(9)、迎佛骨是唐代的一项政治活动,佛骨是佛陀灭度后火化所遗留的舍利,传说供奉佛骨可以使国运昌隆。于是,唐宪宗派使者迎佛骨入京供奉,韩愈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奉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劳民伤财。谏言让唐宪宗大为光火,要对韩愈痛下杀手,幸亏群臣求情,韩愈才逃得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

(10)、“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着一“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11)、释义: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我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

(12)、韩愈的人生颇为坎坷,年少时便失去了父兄,家境贫困,所以非常勤奋,读书从不用别人督促勉励。不过他的科举之路并不平顺,考了四次才进士及第,博学鸿词科考试则三战三败。

(13)、荒山野水照斜晖,啄雪寒鸦趁始飞。——《宿神龟招李二十八冯十七》

(14)、这就是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

(1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6)、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17)、这也就注定了,韩愈不可能经历平和顺畅的生活。排挤、陷害屡见不鲜,甚至于皇帝都曾咬牙切齿的扬言要对他处以极刑。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的起因要从唐宪宗派使者迎佛骨说起。

(18)、译文:白雪却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19)、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片片驱鸿急,纷纷逐吹斜。到江还作水,著树渐成花。

(20)、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

2、韩愈的诗《春雪》

(1)、译文:雪巧妙地沁入兰花的花心,悄悄地粘上春草的草芽。仿佛想挡住了春风送来的温暖。

(2)、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3)、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4)、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当时作者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

(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6)、释义: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7)、我读此篇日,正当寒雪时。——《赠崔立之》

(8)、归去雪销溱洧动,西来旌旆拂晴天。——《酬别留后侍郎》

(9)、看雪乘清旦,无人坐独谣。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 已讶陵歌扇,还来伴舞腰。洒篁留密节,著柳送长条。 入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遍阶怜可掬,满树戏成摇。江浪迎涛日,风毛纵猎朝。弄闲时细转,争急忽惊飘。 城险疑悬布,砧寒未捣绡。莫愁阴景促,夜色自相饶。

(10)、《春雪》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构思新颖,联想奇妙。

(11)、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12)、兔尖针莫并,茧净雪难如。——《李员外寄纸笔》

(13)、前人系此诗于元和十年(815),当时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诗写长安春雪,特有一番细腻深微的审美意趣。既为咏雪,又须切中春字,故先从春天的感受落笔。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然而白雪却不肯就此离去,它还要穿庭落树地和春天逗个趣。诗人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拟雪为花,又进一步拟雪为人,说雪都嫌春天来得太迟了,因而要为人们装点出一些春花春意。诗中洋溢着一种北方人在冬去春来时节的喜悦之情,这大概是岭南人所难以体会到的。此诗当与八年后所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参读。

(14)、京城数尺雪,寒气倍常年。——《酬蓝田崔丞立之咏雪见寄》

(15)、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山中雪后》郑燮

(16)、出自:宋代史达祖的《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17)、《春雪》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构思新颖,联想奇妙。首句写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

(18)、雪霜贸贸,荠麦之茂。——《琴曲歌辞·猗兰操》

(19)、释义:门外的雪都化了可以看见青翠的山,二月的晴天里,江边的花都开了

(20)、出自:宋代史达祖的《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3、韩愈的诗春雪解释

(1)、翻译: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2)、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3)、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北风行》李白

(4)、后两点题,描写春雪之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两句,看起来表面是在说有雪无花,春天来得太晚,但实际上,诗人在上面的草芽初现中,已经看到了春天的景色,虽然万紫千红的鲜花还没有盛开,可是这四处飘飞的白雪,却纷纷扬扬,穿过庭院飞过树丛,也算是装点了一派春色吧!

(5)、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初:刚刚。惊:新奇,惊讶。嫌:嫌怨;怨恨。故:故意。

(6)、“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这天前后是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这一“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7)、河南二月末,雪花一尺围。——《辛卯年雪》

(8)、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当时作者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

(9)、韩愈  唐                          

(10)、即使瑞雪,即使丰年又能如何?贫困的人民并不会因此改变自己悲苦的命运。

(11)、释义: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

(12)、蓝田十月雪塞关,我兴南望愁群山。——《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

(13)、从前两句来看,似乎诗人在叹息春天来得太晚,可是后面两句,诗人却一反常调,对春雪的到来,表现出了欣喜之感。其实韩愈的妙笔,也正在此处,一个盼望春天到来的诗人,春天却因为寒冷而迟迟未来,甚至白雪重回,可是在诗人的眼中,一旦春天的迹象显出,这白雪,也是春天极美的景色,这两句,可以说充满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将春雪表现得灵动无比,点缀春天的雪姑娘,活泼而又美丽,这样,也唤起读者一种美的感觉,也不会因为春天迟迟不来而遗憾了。

(14)、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近代·朱宝莹《诗式》:此诗首句、二句从“春”字咀嚼而出,看似与雪无涉,而全为三句、四句作势,几于无处不切“雪”字。

(15)、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韩愈,字退之,因为他的祖籍在河北昌黎,所以被世人称为“韩昌黎”、“昌黎先生”。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其中唐代的两位就是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人,都深受他的影响,因此韩愈也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16)、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17)、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对雪》 高骈

(18)、韩愈的这首小诗浪漫别致,构思新巧,用词遣句上并不复杂,却将期盼春意的心情和雪若飞花的灵动表达得十分贴切。

(19)、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

(20)、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

4、韩愈诗春雪草书作品

(1)、原文: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韩愈的这首诗,一定程度上借鉴化用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意。岑参《白雪歌》中写下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千古佳句,此句一出,“以雪花为飞花”的意境从此不绝。相对于岑参笔下,边塞的朔风豪雪化为飞花时,千树万树的繁盛,韩愈描绘的春雪灵动而乖觉,别有一种熨帖心灵的舒展。

(3)、释义: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4)、首句中“新年”即阴历正月初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这一“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5)、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雪梅·其二》卢梅坡

(6)、散漫天涯色,乘春四望平。不分残照影,何处断鸿声。 缭绕先经塞,霏微近过城。因风低未敛,带雨重还轻。 干吕知时泰,如膏候岁成。小儒同品物,无以答皇明。 春雪空濛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

(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侄孙湘》

(8)、这首诗写了雪,梅,诗三者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中可以看出诗人高雅的情趣。

(9)、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当时作者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

(10)、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以春的气息!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11)、译文:新年已经来到,然⽽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才惊喜地发现草⼉萌发了绿芽。

(12)、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3)、雪飐霜翻看不分,雷惊电激语难闻。——《郴口又赠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