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论语全书译文134句

2023-08-11 12:26:12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论语全文及译文最好的版本

1、论语全文及译文最好的版本是

(1)、试译:孔子说:“君子有三点要避免:少年时代,血气未定,要避免迷恋情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避免争强好胜;等到老了,血气衰弱了,要避免倚老卖老,什么都伸手要。”

(2)、20子曰:“其言之不怍(zuò),则为之也难。”

(3)、汉代《论语》已成为学者必读书,但尚未入“五经”;唐开成年间刻石于国子监,成为“十二经”之一。至宋,《孟子》始列经部,“十三经”成型。南宋以前,经、疏单行,绍熙年间最权威的“十三经”注、疏合刊本问世,后复有十行本。明嘉靖中据十行本重刻成闽本,万年间据闽本重刻监本,崇祯时据监本重刻毛氏汲古阁本。清初有武英殿本,后阮元以十行本校他本,重刻《十三经注疏》,号为善本,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刻本。现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影印于阮刻本,包装上乘,价格甚至仅与它社单行本差不多,阮元《校勘记序》也有补入。在世纪出版活动期间,嘉会特价收入,分享一下:

(4)、试译:孔子说:“年轻人何不学点《诗》?学点《诗》,可以激发联想,可以锻炼眼力,可以扩大交际,可以抒发不满。近一点,可以用来孝敬父母;远一点,可以用来侍奉君王。还可以多多记住鸟兽草木的名称。”

(5)、试译:孔子说:“干事业,明白其中道理的,不如喜欢它的;喜欢它的,不如其乐无穷的。”

(6)、试译: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干预那方面的政事。”

(7)、后来我又继续读了《大学》、《中庸》300遍、《孟子》快到200遍,也就是读了经典的“四书”。还是一直没时间读任何注解。但是,所有周围的人,都发觉我的变化。

(8)、试译:公山弗扰凭借费地谋反,请孔子去帮忙。孔子想去,子路不高兴了,说:“没地方去也就罢了,何必非要去公山氏那里呢?”孔子说:“既然召我去,岂能没事做呢?如果谁能用我,我就到那块地方复兴周代文化去。”

(9)、试译: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子最挂念的只有一件,就是希望父母身体好,不要得病。”

(10)、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11)、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2)、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13)、(原文)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14)、(译文)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15)、林语堂在《论语》里读出了趣味:“吾尝细读《论语》,精读《论语》而咀嚼之,觉得圣人无一句话不幽默。”

(16)、15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17)、试译:孔子说:“只要自身正,让别人跟从正道有什么难的?自身不正,怎么能端正别人?”

(18)、试译:孔子说:“到四十岁了还让人讨嫌,往后也就没戏了。”

(19)、试译:孔子说:“跟从我到陈国、蔡国受难的,都不在这里了。”

(20)、所以我说:“五经”的精华在于“春秋大义”,“四书”的要决在“朱注”。国家图书馆珍藏的铁琴铜剑楼蔵本(宋嘉定十年当涂郡斋刻),应该是现存最老的《论语集注》了,具有不可替代的版本学、校刊学的学术价值。现国家图书馆岀版社已出影印本:

2、论语全书译文

(1)、(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原文)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3)、试译:孔子说:“千里马称为骥,不是称颂它的力量,而是称颂它的德能。”

(4)、又问:“点,你怎么想啊?”曾皙弹瑟的乐音慢慢转弱,最后铿的一声停了下来,起身答道:“我的想法和几位同学不一样。”孔子说:“没关系,各说各的志向嘛。”曾皙就说了:“暮春时分,穿上春装,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朋友,一起到沂水洗个澡,到舞雩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5)、试译:孔子说:“唯有仁者能够真心喜欢人的优点,真心讨厌人的缺点。”

(6)、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7)、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8)、试译:孔子说:“国家有道,说话直白,办事正直。国家无道,办事正直,说话含蓄。”

(9)、21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fǔ)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xù)。禹,吾无间然矣。”

(10)、它不仅总结了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还包含了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诸多内容,真正的包罗万象。

(11)、(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的了呢?”

(12)、13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3)、东汉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书云“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诗》直承子夏。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

(14)、19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15)、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使胳膊弯着做枕头,乐也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不值得关心)。

(16)、《论语译注》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在学术界和读者之中享有盛誉。2006年中华书局出简体本,方便了广大读者。

(17)、试译:孔子说:“君子通过道义明白事理,小人通过利害懂得事理。”

(18)、试译:子贡问如何做到仁厚。孔子说:“工人要做好工作,一定先备好工具。住在一个国家,就要好好侍奉国中大夫的贤明者,结交国中士人的仁厚者。”

(19)、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20)、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3、《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下载

(1)、试译:孔子说:“财富如果可以求来,那么即便当个拿鞭子驱赶人群的,我也愿意。如果求不到,还不如我行我素。”

(2)、26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无矣夫!”

(3)、试译:孔子说:“无为而治的,大概就是舜吧?有什么可操心的呢?自己诚诚恳恳、堂堂正正坐在朝廷上就是了。”

(4)、(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5)、试译: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说话慎重。”又问:“说话慎重,这就叫仁吗?”孔子说:“做事难,说事能不慎重吗?”

(6)、5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xīng)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7)、1季氏将伐颛臾(zhuānyú)。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欤?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rén)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欤?”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ì)鄪,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xiàng)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8)、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译文)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侍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谄媚呢。”

(10)、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该书立说多依据《论语正义》(清代刘宝楠撰写注疏),注重字音词义、语法规律、风俗习惯等的考证,语言流畅,表述清晰准确。其书初稿经过杨树达(著名文史专家)审读,二稿经过王力、冯友兰和童第德审读,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影响很大,一般人都是读此书。这是普通读者了解《论语》第一入门参考书。语文版的《〈论语〉选读》(2007年第2版)的注释和翻译依据杨伯峻的《论语译注》。

(11)、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悦。

(12)、试译:鲁哀公问有若,说:“饥荒之年,用品不足,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何不按十分之一征税?”哀公说:“按十分之二征税我都不够用,怎么还搞十一税?”有若答道:“百姓手头够用,国君怎么会不够呢?百姓手头紧,国君怎么能不紧呢?”

(13)、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14)、(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15)、全书按照《孙子兵法》原著的13篇展开,每一篇先通过引言开始,用对话的形式探讨这一篇章的主要内容。

(16)、科学用心的编排,能让阅读更高效,更专注,咱们家长和孩子学习起来也能事半功倍,真正弄懂读透,学有所得。

(17)、26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叛矣夫!”

(18)、(原文)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19)、工作上遇到事情,我能首先判断轻重缓急,确定最严重的后果,然后勇敢承担责任,不计较个人得失。

(20)、刘宝楠《论语正义》:清代的儒生大多不满意于唐、宋人的注疏,所以陈奂(1786—1863年)作《毛诗传疏》,焦循(1763—1820年)作《孟子正义》。刘宝楠便依焦循作《孟子正义》之法,作《论语正义》,因病而停笔,由他的儿子刘恭冕(1821—1880年)继续写定。所以这书实际是刘宝楠父子二人所共著。征引广博,折中大体恰当。只因学问日益进展,当日的好书,今天便函可以指出不少缺点,但参考价值仍然不少。

4、论语全文跟读版

(1)、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试译:孔子说:“民众对于仁道,比需要水火还急迫。水火,我见过有跳进去送命的,却没见过踩到仁道上死去的。”

(4)、试译:孔子说:“我和颜回说一整天,他从不反驳,好像笨笨的。后来我观察他自个的心思言谈举止,也是很能发挥的,颜回并不傻啊。”

(5)、(宋)朱熹《论语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该书是诸多《论语》注解中最权威和影响最大的一种。此书没有白话翻译,不适合作为入门之书,可作为高阶研读书。

(6)、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大力倡导“四书”,认为《论语》《孟子》是最重要的文献,《大学》是“初学入德之门”,《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南宋绍熙元年,弟子朱熹在漳州汇集刊刻《四书》。《大学》《中庸》的注释叫“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叫“集注”。元代延佑年间恢复科考,从朱注《四书》中出题,明、清沿袭而成“八股文。”

(7)、现为您推荐这套陈小云老师的《给孩子讲论语》。

(8)、李零《丧家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9)、(原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0)、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欤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1)、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稀。”

(12)、2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13)、试译: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是仁。一旦克服了私欲偏见、恢复了礼仪天性,你的天下也就归于仁义了。修仁德,靠自己,怎么会靠别人呢?”颜渊问:“请问具体怎么做呢?”孔子说:“不合礼的不看,不合礼的不听,不合礼的不说,不合礼的不做。”颜渊说:“颜回虽然迟钝,还是想遵照这句话去做。”

(14)、16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15)、(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6)、试译:孔子说:“让女子去伺候小人,难啊!亲近一点,小人就没礼貌;疏远一点,小人就抱怨。”

(17)、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8)、22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19)、试译:子贡问:“颛孙师和卜商哪个贤明?”孔子说:“师啊过了一点,商呢还差一点。”又问:“那么师胜过商罗?”孔子说:“过了,等于没达到。”

(20)、如果说最初读《论语》的目的是跟上儿子成长的脚步,但现在发现读经典是自己内心的需求。不读书,就像早晨没洗脸一样难过。从我自己读经典,我深深体会,学习是快乐的事。如果现在的孩子说,他不爱学习,那一定是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等出了问题。

5、论语全文翻译完整版百度文库

(1)、32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2)、试译:孔子说:“乡里的老好人,是败坏道德的老贼。”

(3)、试译:孔子说:“默默记住所见所闻,学习而不厌烦,教人而不厌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一条呢?”

(4)、(译文)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5)、(原文)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4)?”

(6)、16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8)、钱穆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北京 三联书店 2005年3月

(9)、15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10)、13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11)、刘绪贻著《中国的儒学统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12)、13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tántái)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13)、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4)、3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15)、  在疏通词句方面,推荐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因为读一本书,首先要疏通词句,明白书中每一句话的字面含义。这本书主要在于它立足原文和释义,解析中正,看这本书不会理解偏歪。杨伯峻先生的版本最好,因为可以自己理解和思考。这本书优点是字词解释很好,注释严谨。如果是想看别人怎么理解的,选其他版本。看个人选书的出发点。一开始选择其他版本,看别人的看法,有容易先入为主的弊端。 

(16)、试译:孔子想到九夷去住。有人担心了:“九夷蛮荒无礼,怎么住?”孔子说:“君子在那里住,怎么还蛮荒无礼?”

(17)、12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yāo)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8)、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9)、可以说,读《孙子兵法》,不仅是学习兵法谋略,更是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怎样把握机遇,如何果敢行动。

(20)、比如:《论语》里告诉我们,孝敬父母什么最难?色难!比如你带老人旅游,给老人买很多东西,叫做孝顺吗?不叫,而是无论什么时候都对老人和颜悦色,这个才叫孝顺,而这个最难做到。

(1)、14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2)、试译:孔子说:“先看看一个人做什么,再考查他怎么做,然后细细体察他最乐意什么。这样一来,他怎么藏得住呢?他怎么藏得住呢?”

(3)、14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4)、试译:孔子说:“孟之反不自夸勇敢。撤退中走在最后,快进城门的时候,却故意抽打战马快走,说:‘不是我敢殿后啊,是这马走不快啊!’”

(5)、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6)、19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试译:孔子一行在陈国被围困,直到把粮食吃光。随行弟子病倒了,都爬不起来。子路带着一肚子的不满来见孔子,问道:“君子也有倒大霉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倒霉,信念更加坚定。小人倒霉,就霉得一塌糊涂。”

(8)、试译:孔子说:“三百首《诗》背熟了,把政务交给他,却办不了;派他出使四方,也不能相机行事。背诗虽多,又有什么用呢?”

(9)、试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10)、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1)、10子谓伯鱼曰:“女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欤!”

(1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试译:公伯寮到季孙那里乱告子路的状。子服景伯将这事告诉孔子,说:“他老先生本来就让公伯寮给忽悠了,不过我却有把握取他性命,陈尸示众。”孔子说:“大道要兴行了吗,那是天命。大道要衰落了吗,也是天命。公伯寮能奈何天命吗!”

(14)、1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15)、试译:孔子说:“学习唯恐学不到,学到了又唯恐忘掉。”

(16)、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7)、试译:颜回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随行者说:“先生哭得太伤心了!”孔子说:“伤心吗?不为这种人伤心,还为谁伤心啊!”

(18)、试译:孔子说:“三年学习中,始终对俸禄不动心,这个不容易做到。”

(19)、试译:子夏说:“小人有了过失,肯定要掩饰的。”

(20)、试译:古人轻易不说话,是因为有耻辱感,怕自己说了做不到。

(1)、试译: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和文子一同做了卫国的大夫。孔子听到后,说:“将来可以谥号‘文’了。”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3)、清代刘宝楠所撰的《论语正义》,注释详备,并充分吸收了清代考据学的成果,是现代以前学术界公认最好的《论语》注本。今人研究《论语》,它仍然是必备的参考书之一。刘宝楠家学渊源深厚,曾主讲广陵书院。有趣的是,刘宝楠最初的治学兴趣是在《诗经》和《周礼》之上。后来他和其他几位当时的知名学者相约,每人各自专治一经,结果他打开自己抽选的题目一看,却是《论语》。《论语集释》是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中的一种,撰者程树德。本书博采古今,引用书目达680种,全书140万言,为《论语》研究者提供了自汉到清的详尽资料。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困病之中撰成,难能可贵,称得上是一部“忧患之书”。

(4)、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shàohū)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5)、(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6)、2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7)、历代学者研读,注释、考证之书汗牛充栋,以三国魏何晏的《论语集解》、南北朝皇侃的《论语义疏》、北宋刑昺的《论语疏》、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和清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最有影响。何晏的《论语集解》实五人共撰,汇集了两汉至三国孔安国、包咸、马融、郑玄、陈群、王肃等诸家之说,保留了几个古本的原貌。皇侃的《论语义疏》是对何解的注解,“为后学所宗”。刑昺疏是何解的疏证,“剪皇氏之枝蔓,而稍傅以义理”,且侧重章句训诂。朱熹《集注》主要是阐发理学思想。刘宝楠正义也是注释何解,但采集了清人注释、考证,注重训诂、考订,代表了旧注的最高水平。

(8)、(译文)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10)、有关《论语》的注释与解读的图书很多,作为中学生或一般读者,应该如何从中选择合适的读物,成为一个问题。看了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1)、2达巷d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12)、(原文)子曰:“禘(1)自既灌(2)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13)、试译:子夏说:“工匠靠作坊做成器具,君子靠学养成就道行。”

(14)、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该书征引古书680种,远远超过《论语正义》(清代刘宝楠撰写注疏),最为详备。想要了解古人的说法,最好参考这本书。此书没有白话翻译,不适合作为入门之书,可作为高阶研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