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文库60句
老子道德经名句解析
1、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及解释
(1)、(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2)、(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3)、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但是思想除了带给自己智慧之外,带来的更是痛苦,这样的一系列状态造成的便是自己的短寿。
(4)、注: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5)、老子朴素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当时人类认识世界深化的表现。他提出“反者道之动"的命题。意识到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对立,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如“祸兮福之倚,福者祸之所伏”。以为“物壮则老”,强调柔弱胜刚强。但在承认矛盾对立面的统一时,忽视了对立面的斗争性和矛盾转化的条件性,把矛盾转化看成没有上升和发展的循环往复。老子认识论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特征。主张人的认识完全可以脱离感觉和实践,由主观自生,即“不出户”能“知天下”,“不窥牖”可“见天道”,由此推崇“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在社会政治观上,老子激烈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主张“以无事取天下”,实行“无为而治”,认为文化本身是社会混乱的根源,只有“弃圣弃智”才能“利民百倍”,所以,他把“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式的社会说成理想社会。
(6)、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7)、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由简单的小事发展而来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来的。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从简单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
(8)、老子名言: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老子 《道德经》
(10)、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11)、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12)、这几句话没有任何难以理解的字眼,说明的道理也非常明了。荀子就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的学生李斯也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虽然学问的家数不尽相同,但同样的重视程度正了表明这句话内涵的延展性和智慧性。小可以喻大,近可以明远。
(13)、(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1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 《道德经》
(1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6)、(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17)、“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9)、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道德经》
(20)、解释: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2、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文库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感悟)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3)、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老子 《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4)、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5)、老子名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老子名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7)、出自《道德经》: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看《道德经》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道德经》
(9)、(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10)、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道德经》
(11)、感悟:人生在世,贵在懂得知足常乐。拥有一颗豁达开朗平淡的心,在缤纷多变、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拒绝各种诱惑,心境变得恬适,生活自然就愉悦了。
(1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13)、“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道‟幽隐而没有名称。”(陈鼓应)这几个词最为人们所喜欢所熟知,原因可能各种各样,但有一种可能大概是因为他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在“数量”的层次上聚合是没有意义的,从“小”超脱到“大”的境界总是要等到一定的时候才能悟到。相信这一点,我们可以坦然面对很多挫折。
(14)、“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未微明。”(第三十六章)
(15)、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亢仓子》庚桑子
(16)、人性之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劣根性,就是自私,我们总会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作为主导,并且妄图左右世间的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
(17)、(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18)、“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第四十一章)
(19)、“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第十五章)
(20)、译文: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3、老子《道德经》经典名句大全
(1)、(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2)、反之,一切顺应自然,做到谦虚退让,遵循大道的发展规律,将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看作是自然而然的,不对万物强加自己的意志,也不对自己的生命强加所有自私的心态,这样反而有利于保存自身。
(3)、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4)、老子名言: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5)、一:生之徒十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6)、那为什么又会“常与善人”呢?就是因为善人会顺应自然规律,一切顺道而为,而恶人却不懂这个道理,常常违逆自然规律,从而遭受自然规律的惩罚。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老子 《道德经》
(8)、(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9)、第三种“宝”,叫“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就是自觉、自愿地去“处下”、“处后”,为了造就最后共同的大利。
(10)、(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1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 《道德经》
(12)、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言,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3)、(感悟)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14)、(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1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1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7)、在《道德经》中虽然没有直接说出如何对待死亡的态度,但是其中也指出了如何看待死亡,我们从两个角度可以找到答案。
(1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德经》
(19)、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20)、(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