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关于腊八节的古诗四句简单好背诵73句

2023-07-12 11:46:15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关于腊八节的古诗四句

1、关于腊八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1)、重阳日人们有敬老的风习,各家晚辈都要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多一些体贴。除了专给他们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过的亲属须慰问老者,出了嫁的闺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条件的人家,还要陪老人去看看热闹儿逛逛公园,这样会让老人心胸更加开阔,便于长寿。

(2)、农家人推测今年的自然气候,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3)、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4)、按照中国农历,每年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而腊月初八日又被称为“腊八节”。

(5)、近现代胡云飞《腊八日有雪用海藏楼韵》:短巷深衢忘所归,寒灯薄晕雪初飞。有家天末庭芜老,为客岁除风息微。时弃命留心未死,负山填海梦终非。举头西北垂云翳,却对苍茫自敛衣。

(6)、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7)、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8)、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9)、安得布地金,凭杖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粒。

(10)、年老了反而被贬谪他处居于人下,连春天也脚步匆匆走在我的前头。

(11)、最凄苍怅惘的腊八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

(12)、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禋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13)、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

(14)、清代张问陶《腊八日过叙州其一》:风掠晴云澹不收,夕阳吹影上扁舟。帖山楼殿平如画,插水林峦碎欲流。爆竹声繁逢腊日,荔枝香冷过戎州。船窗自击泥头酒,味谏轩南为少留。

(15)、诗曰:“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诗中描写道,腊八一到,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吃,而朝廷乃当世活佛,他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诸王、宫妃等。据文献记载,清代雍和宫有四口煮粥的大锅,锅最大的直径为二米,深一米可容米数担。熬粥时,第一锅粥是奉佛的,第二锅粥是赐给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锅粥是赐给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锅粥是赐给喇嘛的。

(16)、清代《清嘉录》引用了李福的《腊八粥》一诗:“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荒政十有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敦。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偿,嗟叹复何益。安得布地金,凭杖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粒。”这首诗详尽地描述了腊八粥的起源和制作方法,同时还反映了旧时荒政歉收、百姓饥饿和佛寺施粥的情景,思想内容极为深刻。

(17)、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18)、走到谪仙桥了,酒驱散了严寒。云彩多变,风呼号着。

(19)、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黄庭坚《清明》

(20)、秋风瑟瑟的日子里,我们登高望远,看南飞的大雁在蓝天上振翅翱翔,看丰收的稻谷在阳光下颗粒归仓,这是一幅多么美的油画啊!收获的季节给我们带来沉甸甸的思想,一切寂寥都在蝈蝈声中湮没,心灵深处的富矿毫无暴露地被开采,我们捧起汗水凝成的希望,走在重阳的路上

2、关于腊八节的古诗四句简单好背诵

(1)、宋代汪莘《行香子·腊八日与洪仲简溪行其夜雪作》:野店残冬。绿酒春浓。念如今、此意谁同。溪光不尽,山翠无穷。有几枝梅,几竿竹,几株松。篮举乘兴,薄暮疏钟。望孤村、斜日匆匆。夜窗雪阵,晓枕云峰。便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

(2)、穆穆我后,务兹蒸黎。宣力葘亩,沾体暴饥。饮飨清祀,四方来绥。

(3)、译文:腊八节这天家家都要煮腊八粥,大臣们特地在雍和宫熬粥。第一锅用来敬献佛祖,第二锅是进奉给太后和帝后的家眷。

(4)、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5)、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6)、晋·裴秀——《大腊》晋时河东闻喜人裴秀,由魏仕晋,不觉又到岁终腊日,提笔挥毫写出《大腊》诗一首:“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裎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有肉如丘,杜甫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诗中描述了古代腊祭时,祭祀百神,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的好年景,感谢百神保佑万事成功的场景。 

(7)、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蜡报勤。

(8)、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9)、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10)、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春,金兵包围了南宋的襄阳城,将领赵万年力主死守,从当年十一月到次年二月,被围困了九十多天的襄阳城终于解围。这一年的腊八节,赵万年是在军中度过的,他写下了《腊八危家饷粥有感》这首诗:

(11)、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12)、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13)、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14)、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15)、高适素以边塞诗人著称,诗风浑厚雄放,这首《除夜作》却诗风平易自然,全诗没有一句生僻字句和华丽词藻,也没有塞外风景和异城奇观,都是浅近的口语,表达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却将他乡游子真实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16)、北齐·魏收——《腊节》诗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唐·杜甫——《腊日》诗曰:“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宋·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诗曰:“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诗中写道,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17)、去年回家的时候,正值腊日,赶上万家团圆的日子。可今年腊日,却远在他乡,家只能思念。

(18)、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19)、天边身世,况值重华旦。击坏访遗民,想如云、望中不断。

(20)、孔颖达在注疏中解释说:“腊,猎也。谓猎取禽兽以祭先祖五祀也。”由此可知这个节日的创立,是远古时代每年年终祭祀先祖的一种习俗。对于这一祭祀习俗,《风俗通》记载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各种禽兽经过一年的生长,膘肥毛美,歇冬的农人猎之用干祭祀,可谓取之有道,用之当时。但当时腊祭的日期并不固定,规定在每年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举行,并将这个日子称为“腊日”。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时代。南朝梁代的宗凛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于是,腊八这天便成为腊月里重要的一个节日了。

3、关于腊八节的古诗四句

(1)、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

(2)、荒政十有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数。

(3)、我今年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着百姓。

(4)、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古人对数字九很重视,把它当作天长地久的象征。在这一天人们要给老人赠送糕点,因糕、高谐音,体现对老人高寿的庆贺,也是祝福他们活得更长久的意思。从晋魏时期开始,我国就有将重阳糕和菊花献给老人的传统。现代社会的重阳节,各级老年协会都要给老人发放慰问金,并组织他们参加歌咏、舞蹈、书画等有益身心的庆贺活动,让老人们老有所乐,真正分享和谐社会带来的祥和与温暖。

(5)、这首诗把就要逝去的年岁,比作游向幽壑、势不可当的长蛇,并说守岁正如想要系住它的尾巴,纯属徒劳无功。

(6)、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

(7)、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8)、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9)、赏析:顾梦游,明末清初人,崇祯十五年岁贡生。平生任侠好义,喜交结四方名士贤豪,入清不仕,以遗民终老。据文献记载,晚年为洲田所累,穷困自甘,以书易粟,求者成市。这首诗就写了诗人晚年腊八日这天在水草庵中的心事。

(10)、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11)、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12)、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13)、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尝,嗟叹复何益。

(14)、关于腊八节的古诗:《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陆游

(15)、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16)、诗曰:“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诗中描写道,腊八一到,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吃,而朝廷乃当世活佛,他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诸王、宫妃等。据文献记载,清代雍和宫有四口煮粥的大锅,锅最大的直径为二米,深一米可容米数担。熬粥时,第一锅粥是奉佛的.,第二锅粥是赐给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锅粥是赐给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锅粥是赐给喇嘛的。

(17)、腊八这一天的很多风俗中,最著名的就是喝腊八粥了。如上所言,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因此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18)、离乡的愁思,在与朋友的对酌中,被消解掉了。

(19)、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0)、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4、关于腊八节的古诗四句,有哪些

(1)、家家腊月淅米如珠和豆煮。大杓轑铛分口数,疫鬼闻香走无处。

(2)、《礼传》:“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3)、赏析:同样是写宫中赏赐腊八粥的情景,这首是从大臣角度来看的,诗中描写道,腊八一到,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吃,而皇帝乃当世活佛,他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诸王、宫妃等。据文献记载,清代雍和宫有四口煮粥的大锅,锅最大的直径为二米,深一米可容米数担。熬粥时,第一锅粥是奉佛的,第二锅粥是赐给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锅粥是赐给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锅粥是赐给喇嘛的。这首诗里有明显的“颂圣”意味在其中。

(4)、荒政十有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敦。

(5)、关于腊八节的古诗:《腊八粥》——(清)道光帝

(6)、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7)、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8)、漂泊在外的人,吃饭都成问题,有时,甚至吃不上饭,更何况是在岁暮时节呢?

(9)、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尝,嗟叹复何益。

(10)、人生的际遇不同,节日就会有不同的况味。

(11)、以前的腊八日呀,我都是借着饭钵接受寺院的素粥。如今岁暮时节,我羁旅在外,连早饭都没有吃。什么时候,我能依着寺院生活,那么早饭晚饭才会有定时。

(12)、诗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

(13)、荒政十有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