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庄子》的名言145句

2023-09-17 10:50:07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庄子的名言5句

1、庄子的名言100句

(1)、不贪世俗的快乐,乃有真正的快乐。不享世俗的荣誉,乃有真正的荣誉。

(2)、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3)、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4)、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5)、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6)、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7)、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胠箧》

(8)、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9)、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10)、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

(11)、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1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1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14)、“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15)、这就是庄子给道家的内在思想:心不动则万物不动,则安然泰定,逍遥自在。

(16)、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更多庄子名言尽在“习古堂国学网”)

(17)、(译文)君子之间的交情清澈、纯洁,虽平淡但亲近;小人之间的交往像甜酒,虽亲密但极易因利益断交。

(18)、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庄子·山木》

(19)、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20)、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2、《庄子》的名言

(1)、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2)、如何写好诗,你可能开头就错了,杜甫写诗五绝招,教你起笔即惊艳

(3)、意指心如止水,单纯、善良、懂事。《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4)、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5)、来源:古典文学与诗词(ID:gdwxysc217)

(6)、选自《庄子·秋水》。知道天道的人一定能够通达事理,桶打水的人也一定会懂得权衡机变,懂得机变的人不会为了追求外物而损害自身。

(7)、一个人首先要把自己安顿好了,才能去照顾别人,如果自身难保,又如何有能力去帮扶别人呢?

(8)、而“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就是道家的“天地之平”,“道德之至”。

(9)、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立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起来天经地义的事情,易地而处,可能看起来并不那么顺眼。

(10)、“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知足,是儒家、道家共同的思想,也是农业社会的反映。

(11)、庄子提出“贵生”的思想,与生命相比,名利富贵,天下疆土都微不足道。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生命,一切都无从谈起。但是,人总是为名利富贵而奔波,为贫贱穷困而焦虑,到头来不过是“伤身劳形”。

(12)、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13)、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14)、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15)、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16)、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

(17)、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18)、译文: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19)、更重要的是,《庄子》的思想智慧,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20)、翻译:颜回说:“请问什么是心斋呢?”仲尼说:“你专一心志,不要用耳朵去听,要用心去听,不要用心去听,要用气去听。耳朵只能听没有意义的声音,心只能领会一般的符号、现象,气才是空虚而能容纳一切万物。大道是存在于虚空的境界中,所以说,虚就是心斋。”

3、庄子名言10句

(1)、大道至简,大音希声。最朴素,最本质,最持久。

(2)、译文: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3)、(译文)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不过一瞬间罢了。

(4)、这时候,不要求全责备。尽人事,听天命。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应该坦然接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本就是起起落落。

(5)、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

(6)、白话释义: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8)、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译文:小的袋子不能拿来装大东西,短的绳子不能用来提深井的水。《庄子·至乐》

(9)、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

(10)、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11)、“忘”,体现的是一种生存和生活境界,不用刻意,自然而然地忘了“我的存在”,各各相忘,也就自然而然地忘了“你的存在”和“他的存在”。由自己而他人而群体,于万事万物之中,“自然”、“自由”、“逍遥”,各自逍遥,而后群体逍遥。

(12)、白话释义: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13)、解释:凤凰啊凤凰啊,你能对这道德败坏社会怎么样呢?未来没有什么好期待的,过去的事情也无法挽回。

(14)、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15)、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16)、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17)、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18)、如何才能逍遥于水呢?庄子告诉我们,要相忘于水,相忘于江湖。

(19)、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20)、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4、庄子的经典名言短句

(1)、反观我们自己,我们在忙碌和挣扎中,不知不觉已经老迈,不知不觉已经白发苍苍,这不是很可悲么?

(2)、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独特的哲学思想上,而且表现在文学上。他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不是干巴生硬的说教,相反,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通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语言文字,巧妙活泼、引人入胜地表达出来,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像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具有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

(3)、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4)、庄子“眼极冷而心极热”,他冷眼旁观,却心怀大爱;他看破世情,却心忧天下。

(5)、尊重生命,珍爱自己,这是庄子给我们的“警世之音”。

(6)、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7)、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有这么一句话:人号称万物之灵,是人自己在吹,也许在猪、牛、狗、马看起来,人是万物中最坏的了,“专吃我们猪、牛、狗、马”。

(8)、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9)、这句话出自《庄子·缮性》。缮性:即涵养本性,修缮磨炼自己的本心。

(10)、7: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1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12)、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13)、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应帝王》

(14)、诗词君分享《庄子》经典10句,读懂两句都够用一生了!

(15)、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16)、庄子借孔子的口说:“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17)、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

(18)、因此,庄子说,若要生活得快乐,就要顺其自然而不失去自我,所谓:动亦定,静亦定,就是这个道理。

(19)、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20)、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不能在流动的水面照见自己,而对着静止的水面就能够照见自己了。静止的水还能够止住其他流向它的水,静止的事物能使别的事物也静止下来。

5、庄子的名言5句摘抄

(1)、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2)、(感悟)如果能把外在的钱财、权利、都放下,也许就会体会到生活中真正的快乐了。

(3)、庄子又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4)、译文: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就遗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捕到兔就遗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意识的,掌握了思想意识就忘了语言。我到哪里去寻找遗忘语言的人来和他交谈呢! 

(5)、我们可以把庄子的大逍遥理解为一种大解放大自由的精神境界,也可以把它用作我们大格局、大视野的人生视角,在人世间熙熙攘攘的滚滚红尘里,从蝇营狗苟的“自我”的人生束缚中挣脱出来,突破尘世中的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等种种“身外之物”的牵绊,使我们的精神作无挂无碍、无我无物的“逍遥”之游,去到天水之间的“逍遥”之境。

(6)、况且如果水积攒的不多不深,那么它也不能把大船浮起来。

(7)、“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8)、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9)、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人间世》

(10)、最后,像庄子告诉我们的那样,既内心相忘于我们追求的“道”,外在也摆脱现实世界中功名利禄的羁绊,让精神和心性遨翔于无限的天地之间,优游自得,无牵无碍,一任自然,从而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11)、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12)、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13)、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14)、庄子又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15)、原文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译文道路是由人走出来的,事物是因为人们如此称呼而形成的。----《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之间的大美,四时之间的序列,万物的生忘枯荣都是因为自然的伟力,生死存亡,浑然一体,生息繁衍,自然天成,这才是真正和谐。)----《知北游》

(16)、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庄子》

(17)、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18)、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

(19)、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

(20)、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1)、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2)、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3)、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4)、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庖丁解牛》

(6)、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

(7)、选自《庄子·渔父》。喝酒看重的是欢乐,居丧看重的是悲哀,侍奉双亲看重的是顺合父母的心意。

(8)、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世间》

(9)、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10)、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庄子

(11)、来自于《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意指真正的“道”总是自然运行而勿须多“言”的。

(12)、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内篇·逍遥游》

(13)、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

(14)、(译文)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

(15)、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16)、“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摘珠毁玉,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抛弃仁圣知识,才不会出现窃国大盗;毁掉珍珠宝玉,才不会发生小偷小摸的事;烧掉契约,砸烂玉玺,人民自然朴素无欲;打破容器,折断秤杆,人民自然不争)–––––––反知识,反文明,反竞争,这是中国文化的滥觞。

(17)、(感悟)再有才华和天赋的人,总要经过磨练才能展现光彩!

(18)、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

(19)、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20)、中国人必备阅读宝库,涵盖人生哲学、职场智慧、教育经验、情感文学,每日奉上有思想深度的营养套餐。

(1)、人力有时尽,有时候,人生总会遭遇难以掌控、无可奈何的事情。

(2)、(译文)洁白的玉石若不剖开精心雕琢,哪能成为贵重的玉器呢?

(3)、这是庄子给跋涉于红尘中的你我的“忠告良言”。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5)、(感悟)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使命,不用和别人比,好好活自己。世事如落花,心境自空明。

(6)、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

(7)、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8)、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摘自《庄子·杂篇·外物》

(9)、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10)、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庄子.天地》

(11)、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12)、他在《庄子》一书开篇《逍遥游》里就给了我们一个“北冥”和“南冥”的大水。他说:

(13)、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让王》

(14)、那些夸你夸得最狠的人,可能也是背地里损你损得最狠的人。

(15)、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16)、提取“以沫”两字作为名字,既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寄许,希望孩子幸福、吉祥、懂得感恩之义外,又加强了名字整体的寓意内涵,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特点。

(17)、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

(18)、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19)、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2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1)、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

(2)、以人自身来说,人总是看重自己而轻视别人,总是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而过高拔高自己的长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就是烦恼产生的根源。

(3)、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4)、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5)、“凡人心险于山川”––––––二千多年前的庄子即有此语,怪不得中国人只有心思探索人,没有心思探索自然山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