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名联谈趣古诗顾宪成150句

2023-08-07 12:22:32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顾宪成的爱国对联

1、顾宪成诗句

(1)、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2)、时搬到客厅,有时搬进阳光房,轻松音乐,焚香品茗,谈天说地;瓜果佐酒,漫论诗书。用一位作家朋友说的话,“醉里挑灯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涩的美人,在在千呼万喚中,一点一点地展现它的秀色。未开放时绛紫色的花苞象小家碧玉;开放时,它有着別的花所不及的气度,洁白的花瓣,一点点向外舒展,如美人伸着懒腰,虽然柔情似水,但它开放的样子,极其狂放,闭谢的姿势也刚烈异常,象倒挂金钟,不减姿态。宗彪、王寒夫妇,文字唱和,各领千秋。他们连续三年,每次坚守三五小时,观察细致入微,与我们共享昙花开放的美好时光。《江南草木记.昙花》,讲到了这件乐事。撮影家叶晓光,为昙花留影作画册;卢霞客与台岳学子,诗词唱和:小暑台风送清凉,安心静观渐开花,妙曼多姿色。人到闲处,你我他。

(3)、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可悲。

(4)、   陌上花,山东省潍坊市人,潍坊市朗诵协会会员。用真诚的声音朗诵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是不改的初心和努力的方向。

(5)、该句话的意思: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

(6)、康有为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由于接触西方先进文明,目睹清政府的腐朽没落,曾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未果,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甲午海战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史称“公车上书”。作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代表,他们怀有一腔报国的热情,可戊戌变法的失败,又让他们的理想破灭。这与当时的高攀龙、顾宪成的家国情怀,何等的相似。

(7)、这是一幅流传千古的绝对,作者是清乾隆朝十七年的状元秦大士。相传,秦大士和当时著名文人袁枚等人游览杭州西湖,来到岳飞墓前,看见秦桧的跪像,于是袁枚看见秦大士有点尴尬,于是说要作副对联,还没等秦大士同意就说:“人从宋后少名桧”,秦大士一听直接说道:“我到坟前愧姓秦”。此对妙就妙在不提岳飞只提秦桧就可以突出人们对岳飞的敬仰之情,而且把作者的真情也表达的真真切切。

(8)、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吧,我心中才有一种渴望——前来东林书院,瞻仰它,了解它,学习它,一睹书院曾经的风采与神韵。

(9)、我沉浸在当时的讲演之中,感受他们或激昂或平静的辩论,眼前浮现出人头攒动的热闹情形。然而,画面一转,我似乎又看到东林d人被抓捕或被处死的血腥场面,我仿佛听到了高攀龙在自家投湖自尽的水声……那真是一段无以言语、无以复加的岁月。

(10)、这副对联在南阳武侯祠,为了纪念诸葛亮的所做,作者是清道光年间南阳知府顾嘉蘅。上联说明诸葛亮一心为公,不论是刘备还是刘禅都尽心辅佐,下联是说都是为了宣扬诸葛亮的美名,为何要分辨他的居住地是在襄阳还是南阳。这幅对联所表达的现象,在今天的社会依然随处可见,有些地方为了争得一位名人的故居或者籍贯,争得头破血流,根本忽略了最初的想法,直奔着利益目的去了。所以这幅对联也一直给我们做着提示,希望能惊醒世人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11)、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12)、五丈原,一坡土,卧龙跃马今何在,冠盖满京华,

(13)、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东林书院无锡官员李夔陪同著名学者杨时到无锡南门保安寺游览。杨时见这里临伯渎港,前临清流,周围古木森天与郁郁葱葱的庐山东林寺颇为相似,是一个研究和传授学问的理想场所,便有意长期在此讲学。李夔知道后全力赞同,于是定此学社为"东林",前后长达18年之久(1111年—1129年)。杨时去世后,杨时的学生在无锡县城的东林书院所在地为他建了一祠堂——道南祠,取杨时学成南归时老师程颐对他说过一句赞美的话:"吾道南矣!"。

(14)、东成西就四季来财家兴旺南和北顺八方进宝福满堂

(15)、在丽泽堂,有顾宪成语录:“天下有一分可为,亦不肯放手,此圣贤事也。天下有一分不可为,亦不肯犯手,此豪杰事也。”做学问,要勇于探索,百折不挠,方能成事。高攀龙在《高子遗书》中则说“天下不患无政事。但患无学术。何者?政事者存乎其人,人者存乎其心。学术正,则心术正;心术正,则生于其心。发于政事者,岂有不正乎?”他还说:“人只是一个真,真便做成大事业。自古大人物做大事业,只是一个老老实实。有一分假意,便弄巧成拙。”讲述了做学问的态度,是儒学克己修心的体现。

(16)、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

(17)、这是杭州西湖白云庵月老祠的对联,作者是清代道光进士顾曾恒。这副对联是借月老之口祝愿天下有情人都能珍惜姻缘,比翼双飞。

(18)、书院每年一大会,或春或秋,通常提前半月遣帖通知。举办的月会,每会推一人为主,说“四书”一章。会上,可以提问,也可以商讨。在讲习间隙,他们还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指陈时弊,锐意图新;主张躬行实践,反对空发议论,脱离实际。正是这种喜闻乐见、不拘一格的形式,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志士仁人慕名而来,以致学舍难以容纳。“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的美誉传播开来,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地,也是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19)、这是岳阳楼上的名联。作者是清代嘉庆进士陈大纲,在巴陵任上的所作。上联描写风景,下联笔锋突转到民间百姓,显示出作者将万千百姓的疾苦都系在心底,表达了作者人民的情怀。

(20)、明朝“朋d”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在他的《朋d政治研究》专门提到:对掌权的大臣来说,千方百计援引同乡的进士和举人则是扩大个人权势、维护乡里利益的极好途径,同乡之情则成为官僚结成朋d的天然资源。在这里,明朝的朋d组织,其实更接近于“乡d”的含义。

2、名联谈趣古诗顾宪成

(1)、每年花开时节,我邀约朋友来家共赏。赏花只让识花人。我们有时在露天,有时搬到客厅,有时搬进阳光房,轻松音乐,焚香品茗,谈天说地;瓜果佐酒,漫论诗书。用一位作家朋友说的话,“醉里挑灯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涩的美人,在在千呼万喚中,一点一点地展现它的秀色。未开放时绛紫色的花苞象小家碧玉;开放时,它有着別的花所不及的气度,洁白的花瓣,一点点向外舒展,如美人伸着懒腰,虽然柔情似水,但它开放的样子,极其狂放,闭谢的姿势也刚烈异常,象倒挂金钟,不减姿态。宗彪、王寒夫妇,文字唱和,各领千秋。他们连续三年,每次坚守三五小时,观察细致入微,与我们共享昙花开放的美好时光。《江南草木记.昙花》,讲到了这件乐事。撮影家叶晓光,为昙花留影作画册;卢霞客与台岳学子,诗词唱和:小暑台风送清凉,安心静观渐开花,妙曼多姿色。人到闲处,你我他。

(2)、景区里的道南祠,有一段故事,《宋史 ▪杨时传》记载: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该祠祭祀书院创始人杨时及其弟子门人,是明末阉d毁坏书院时唯一幸存的建筑。杨时“倡道东南”,继承二程思想体系,创建闽中理学,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  

(3)、1629年(崇祯二年),崇祯皇帝下令为曾经受难、冤屈的东林d人恢复名誉,并下诏修复东林书院。1644年,大明朝灭亡。大明已不复存在,只有东林书院,作为 “后学津梁”,依然被后人铭记。

(4)、时搬到客厅,有时搬进阳光房,轻松音乐,焚香品茗,谈天说地;瓜果佐酒,漫论诗书。用一位作家朋友说的话,“醉里挑灯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涩的美人,在在千呼万喚中,一点一点地展现它的秀色。未开放时绛紫色的花苞象小家碧玉;开放时,它有着別的花所不及的气度,洁白的花瓣,一点点向外舒展,如美人伸着懒腰,虽然柔情似水,但它开放的样子,极其狂放,闭谢的姿势也刚烈异常,象倒挂金钟,不减姿态。宗彪、王寒夫妇,文字唱和,各领千秋。他们连续三年,每次坚守三五小时,观察细致入微,与我们共享昙花开放的美好时光。《江南草木记.昙花》,讲到了这件乐事。撮影家叶晓光,为昙花留影作画册;卢霞客与台岳学子,诗词唱和:小暑台风送清凉,安心静观渐开花,妙曼多姿色。人到闲处,你我他。

(5)、丽泽堂左右横梁悬有两块横匾:一为“风闻百世”,一为“高山仰止”,说出了东林书院的学术地位。堂中挂有多幅对联 :“为道为法为则守先待后,不淫不移不屈知命达天。”“百年旧德读书尚友,四海名贤气节文章。”就像柏杨说的:“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表达了这些有志之士的精神追求与道德风范。

(6)、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7)、三尺剑,万言书,美雨欧风志不磨,天地有正气,

(8)、这是无锡东林书院的对联。作者是明代东林d的首领之一顾宪成所作。这副对联述说着当时东林d人在国家风雨飘摇的境地仍然坚持读书治学、治国的情景。

(9)、此联为明东林d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10)、这是一则对联,通常用以教育人既要致力于读书,又要关心政治。二者要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对联出处:明末东林d人顾宪成题于无锡东林书院的对联。

(11)、清风游记散文 || 鲁迅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

(12)、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自然风光旖旎,环境优雅,人文积淀厚重。由北宋名儒杨时初创,是理学“南渡”的重要桥梁,至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到了明代后期,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复兴东林书院,聚众讲学,同时讽议朝政,裁量人物,主张革除积弊,振兴吏治。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

(13)、顾宪成所撰的这副脍炙人口的对联,今天依然悬挂在东林书院依庸堂内。对联音调回环铿锵,节奏急促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意思简洁明了。上联生动描写了自然界的风雨声和人们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的情景,令人仿佛置身于当年的书院中,耳朵里好像真的听见了一片朗诵和讲学的声音,与天籁齐鸣。不过,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下联旨在鼓舞激励读书人关心时局,学以济世,视天下为己任。

(14)、顾宪成所撰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心怀远大抱负名联 ,最早挂在东林书院的讲堂里 ,此联现悬于依庸堂内。

(15)、评价:这幅春联最好的地方在于冷冷暖暖,分分合合。意思相反,诠释到位。冷冷暖暖将的是天气冷,情意暖暖。分分合合指的是家人一年到头相聚的喜悦。甚有年意。而横批恰到好处,画龙点睛。十分有意思。希望你们多多看看,品味品味

(16)、那么,明朝时,为什么称呼他们为“东林d”?这是当时朝廷内反对东林书院学者以及与他们有联系人士的一种诬称。其实,也不难想象,从公元1604年起,被罢黜里居的顾宪成、高攀龙为首的学者们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的热烈响应,一时舆论风起云涌。而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是激励和鼓舞了千千万万个知识分子。东林书院,一改中国向来沉闷而压抑的讲授氛围。

(17)、顾宪成,字叔时,是明代思想家,东林d领袖。明朝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东林书院,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顾宪成也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原来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

(18)、再得草庐,是以杨时的《此日不再得示同学》诗而命名,为高攀龙之侄高世泰讲学之地,堂中悬挂对联:坐闲谈论人可圣可贤,日用寻常事即性即天。意为平常谈论他人要多看其长处优点,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东林报功祠,是专祀宋至清代历朝对东林书院修复、保护、捐助等地方各界人士。还经亭,因顾宪成撰有《还经录》而得名。亭中对联“桃花灼灼鸟啼寂,柳絮飞飞人意闲”,为高攀龙诗句,表达其闲居东林时的惬意美好心情。 

(19)、历史给了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崇祯帝即位魏忠贤自尽之后,东林d人纷纷上台得到重用,然而,即便崇祯帝早期励精图治想要恢复祖宗基业,然而他重用的东林d人也并非治国能手,不仅没有想出什么解决国家危难的办法,甚至继续搞“重农抑商”那一套,收紧开放型制度,限制民众的经济和生活自由,从制度上取消了工商贸易,搞矿禁,搞海禁,取缔驿站,如此以来,饱受边境战争困扰,需要大量军费军饷的明朝,就不能名正言顺地征收非农业外的税收,只好加重农业税费,从而导致农民不堪重负纷纷破产(这群农民,后来正是毁灭明朝的李自成和张献忠大军的主力构成部分)。

(20)、这副是清代篆刻家何溱所作,述说了知心朋友深厚友谊;人生知己一人足以,彼此应当同心同德、同心相应,这才是得一知己的快乐和满足之处。

3、顾宪城对联

(1)、曾经,有篇标题叫做《为什么杀了魏忠贤不久,大明朝就垮了?》的帖子,也明确指出——魏忠贤的确很坏,但他起码有点经济常识,知道经济的重要性,知道老百姓生活和军队打仗都需要钱,在收税尤其是商业税方面很有一套。然而,“清高”的东林d人却对工商业不屑一顾,对平民百姓的生计不屑一顾。有学者曾说,东林d人的伪善,也和中世纪罗马教廷一样:用最高的标准去要求人民,自己却背地里却腐败的一塌糊涂。他们和对立的阉d其实一样d同伐异、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同样是一群精致的损人利己主义者。

(2)、东风送暖文明第宅春常在千祥云集琴瑟人家庆有余

(3)、燕居庙,是为祭祀至圣先师孔子的祠堂。燕居取自《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即闲居之意。 庙门口挂有对联:得其门而入,不可阶而升。意思是做学问不能好高骛远,要扎扎实实,认真积累才能不断提升。庙内正中悬有“中和”匾额,庙中悬挂抱对:“尽性至命,立三才极,继往开来,为万世师。”是颂扬孔子的。祭台两侧辅以古代铜车马浮雕,寓意孔子周游列国,东西两侧另设曾子、颜子、子思、孟子神位,这四位被后人奉为儒家的宗圣、复圣、述圣、亚圣,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及重要传承者。

(4)、春天来了,暖暖的东风频频吹来,给我文明富裕之家庭送来春的气息,文明之家春天常驻。东风隐喻了国家关注民生的政策,国富民强。千万种吉祥之彩云聚集的爱好音乐的人家,琴瑟和声,社会和谐歌升平,吉祥人家用美好的音乐来庆祝年年丰衣足食,富足有余。福禄,纳入乾坤很远的钱财。门、户属于代词,代表主人。

(5)、那么,热衷“清议”,一直很“会说”的东林d,真的很“能干”吗?

(6)、一时,东林书院成为议论朝政的舆论中心与江南学术活动区会,受时人称誉不已,甚至到了“凡一论之正,一人之不随流俗者,无不谓之东林”的地步。

(7)、福、财是喜庆词语,四海、乾坤是借代,也是夸张的手法。主人用这副春联,希望能迎到四海很多的福禄,纳入乾坤很远的钱财。门、户属于代词,代表主人。

(8)、我由此又想到曾经参访过的大宋最高学府——应天书院,也明白了为何北宋军力孱弱,却让中国的文学艺术达到了历史巅峰的原因。一个国家之所以强大,跟它对教育的重视和开放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正是因为北宋健康而活泼的学术风气,才让中国的文化艺术欣欣向荣,并涌现了“唐宋八大家”中诸多的高雅学士,成就了一个时代的灿烂与辉煌。

(9)、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昙花虽然弾指芳华,轰轰烈烈,但也是刹那美丽,瞬间永恒!人呢,以百年记,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在历史长河中,能有雪爪鸿妮,实是不易。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终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几何?我欣赏昙花。巜人类简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新世纪的口号,快乐来自于内心”。

(10)、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11)、象这一副春联,抒发了主人的雄心壮志创业,意愿能够功成名就的远大理想。以美好的心情,迎接牛年春天的到来,万物生机勃勃,我们平民百姓雄心创业,壮志兴家,样样就手,如意,事业成功。

(12)、作为首倡发起人之一的顾宪成捐银最多,又去策动吴地官员和缙绅捐资助修,出了大力。顾宪成又亲自为书院讲会审订了宗旨及具体会约仪式。

(13)、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又叫龟山书院(创办人杨时号龟山)。一下车,我就看到绿树掩映、小桥流水下的书院,这真是一处适宜读书、学习甚至做学问的天地。

(14)、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昙花虽然弾指芳华,轰轰烈烈,但也是刹那美丽,瞬间永恒!人呢,以百年记,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在历史长河中,能有雪爪鸿妮,实是不易。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终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几何?我欣赏昙花。巜人类简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新世纪的口号,快乐来自于内心”。

(15)、在中国的教育史上,东林书院虽然不像应天、岳麓、嵩阳、白鹿洞书院那样官方和正式,但就其对于国人思想、办学模式的冲击,对于朝野的震动,东林书院也算是中华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激越浪花了。在漫漫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东林书院宛若一股清新的风,一改往昔的定式,吹皱了人们心头的一池春水。

(16)、时搬到客厅,有时搬进阳光房,轻松音乐,焚香品茗,谈天说地;瓜果佐酒,漫论诗书。用一位作家朋友说的话,“醉里挑灯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涩的美人,在在千呼万喚中,一点一点地展现它的秀色。未开放时绛紫色的花苞象小家碧玉;开放时,它有着別的花所不及的气度,洁白的花瓣,一点点向外舒展,如美人伸着懒腰,虽然柔情似水,但它开放的样子,极其狂放,闭谢的姿势也刚烈异常,象倒挂金钟,不减姿态。宗彪、王寒夫妇,文字唱和,各领千秋。他们连续三年,每次坚守三五小时,观察细致入微,与我们共享昙花开放的美好时光。《江南草木记.昙花》,讲到了这件乐事。撮影家叶晓光,为昙花留影作画册;卢霞客与台岳学子,诗词唱和:小暑台风送清凉,安心静观渐开花,妙曼多姿色。人到闲处,你我他。

(17)、五丈原,一坡土,卧龙跃马今何在,冠盖满京华,

(18)、从书院出来,漫步东林广场,看到以顾宪成、高攀龙为首的“东林八君子”在这里讲习的浮雕,我又回想起邓拓所作《过东林书院》一诗来:“东林讲学继龟山,事事关心天地间。 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出血斑班。”一个国家的实践与探索,大都是以圣贤先哲的牺牲为代价的,东林书院的志士们,虽“居水边林下”,但仍“志在世道”,忧国忧民、敢言直谏,读书讲学而不忘国家安危,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发出了自己那个时代最响亮的声音。

(19)、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

(20)、   清风,本名崔自河南永城市人,硕士研究生,知名讲师,游走于全国各地讲学,国内多家大学客座教授,自由撰稿人,曾到美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台湾等地区游学、访问。2018年5月,赴西藏采风,至此实现了走遍全国的梦想。现居河南郑州市,酷爱写作,曾在各类媒体发表文章300多万字,出版商战小说《挑战》第第二部、诗散文集《一缕清风,一弯明月》、《那年匆匆》、历史文化散文《风雨一叶秋——中国文化与历史漫笔》等十部作品,作品曾荣获2017第四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三木秉凤”杯夏季征文二等奖等。文章风格清新、婉约,深受广大读者们的喜爱。

4、顾宪成的爱国对联有哪些

(1)、 我来到“丽泽堂”,它始建于1604年,堂名是顾宪成拟取,意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他认为“学问需大家商量,须用大家帮扶,方可得手。”他要求学人:“并胆同心,细细参求,细细理会,未知的要与剖明,已知的要与印证,未能的要与体验,已能的要与保持”。始终强调“实学”、“实用”、“实益”的务实学风。

(2)、一副名联,一群知识分子,一段可歌可泣的往事,造就了一座千古流芳的书院。

(3)、每年花开时节,我邀约朋友来家共赏。赏花只让识花人。我们有时在露天,有时搬到客厅,有时搬进阳光房,轻松音乐,焚香品茗,谈天说地;瓜果佐酒,漫论诗书。用一位作家朋友说的话,“醉里挑灯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涩的美人,在在千呼万喚中,一点一点地展现它的秀色。未开放时绛紫色的花苞象小家碧玉;开放时,它有着別的花所不及的气度,洁白的花瓣,一点点向外舒展,如美人伸着懒腰,虽然柔情似水,但它开放的样子,极其狂放,闭谢的姿势也刚烈异常,象倒挂金钟,不减姿态。宗彪、王寒夫妇,文字唱和,各领千秋。他们连续三年,每次坚守三五小时,观察细致入微,与我们共享昙花开放的美好时光。《江南草木记.昙花》,讲到了这件乐事。撮影家叶晓光,为昙花留影作画册;卢霞客与台岳学子,诗词唱和:小暑台风送清凉,安心静观渐开花,妙曼多姿色。人到闲处,你我他。

(4)、宋 代朱熹写在白麓书院的对联: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女人心。

(5)、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读死书。

(6)、从这个意义上说,四百多年来,一直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对联贴金长脸的东林d人,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明朝那个时代的“键盘侠”而已,除了会满口仁义道德和忠君爱国的“指指点点”,既不实干,也不会干,还严重反对工商业和改革开放。

(7)、这是一副生意人家的对联。表达了主人在新一年的心愿,希望能在新的一年做生意能够东成西就,南和北顺。和气生财嘛,做每一宗商品交易都能成功,顺顺利利,就手,生财。生意兴旺了,自然钱财到手,福禄进门,家业兴隆。

(8)、其实,早在这之前,隆庆皇帝(明穆宗)已经在1567年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明朝出现一个全面的开放局面。正像我们在历史课本中所学的那样,这成为“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大量白银从海外流入大明,明朝政府每年对工商贸易有很大规模的进账,从而才能支撑住边境局势吃紧所需要的巨大军费开支。

(9)、实际上,“东林d”的“d”字,根本和现代意义上的具有明确政治目的的政d和d派的含义完全不同,而是“朋d”和“朋辈”的意思,泛指“意气相投的人”,即便从贬义上理解,撑死也不过是“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团伙”。这种团伙在历史上也很多,唐朝有以入仕方式和个人身份作为区分的标准的“牛李d争”,明朝则有以张居正为代表的湖广官僚所形成的“楚d”以及什么“齐d”“浙d”,另外就是以东林书院的顾宪成为代表的“东林d”。

(10)、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昙花虽然弾指芳华,轰轰烈烈,但也是刹那美丽,瞬间永恒!人呢,以百年记,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在历史长河中,能有雪爪鸿妮,实是不易。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终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几何?我欣赏昙花。巜人类简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新世纪的口号,快乐来自于内心”。

(1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中华贤哲的名联,几百年来一直成为无数读书人的座右铭。

(12)、“三声”“三事”,对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究派”、“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功利派”和“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的“欲望派”,都是一个极大的匡正;反过来,“三声”“三事”,又是对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思想的诠释,对“吾善养我浩然之气”的传承,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践行。

(13)、这是明代万历年间文人洪应明写的对联,此对意境深邃,直抒胸臆,为历代人们熟知喜爱。

(14)、这是晚晴左宗棠所作,此对联作为他一生的标榜,直接抒发了他气壮山河,对自己的鼓励和读书人的期望志向。

(15)、由于猛烈抨击和坚决反对阉d擅权,东林士人受到了阉d的疯狂报复和血腥镇压。在灾难面前,东林士人并没有退缩,也没有逃避,而是挺身而出、慷慨赴死,以鲜血和生命捍卫自己的尊严和信念。东林书院也在一片腥风血雨中被拆毁,但一个精神家园却从此傲然屹立,至今崔巍。

(16)、清风文化散文 || 陈家书院——中国祠堂的文化符号

(17)、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18)、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昙花虽然弾指芳华,轰轰烈烈,但也是刹那美丽,瞬间永恒!人呢,以百年记,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在历史长河中,能有雪爪鸿妮,实是不易。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终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几何?我欣赏昙花。巜人类简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新世纪的口号,快乐来自于内心”。

(19)、然而,具体到东林“朋d”这个群体上,最初,这个群体真的像顾宪成在那副家喻户晓的著名对联中所写的那样——“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等人在东林书院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然而,当时的明朝,正如《金瓶梅》中所写的那样,社会风气和朝政已经有些糜烂不堪,风气江河日下。所以,他们就经常批评朝政,“讲学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爱谈政治,爱批朝政,这种话谁不爱听,老百姓越爱听,他们就说得越多,“清议”是东林d人非常大的一个特点。

(20)、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昙花虽然弾指芳华,轰轰烈烈,但也是刹那美丽,瞬间永恒!人呢,以百年记,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在历史长河中,能有雪爪鸿妮,实是不易。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终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几何?我欣赏昙花。巜人类简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新世纪的口号,快乐来自于内心”。

5、顾宪成不忘救国的对联

(1)、“三声”“三事”家喻户晓,激励过众多知识分子奋勇前行,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促进极大,产生了持久而又深远的影响,有着"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2002年全面修复,有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道南祠等建筑。

(2)、顾宪成创立了东林书院,并以东林书院为阵地,通过讲学、论辩、研讨、撰文、出书,对王守仁“心学”及王学末流在道德修养和认识论方面宣扬的种种虚、空、玄的主张和说教进行猛烈的抨击和批判,从而推动了实学思潮的高涨。

(3)、浏览过泮池,我走进书院的大门——“东林精舍”,这是书院原来的仪门,后来重建为学舍,精舍中央悬挂“佑文翊运”匾额,即东林书院旨在发展社会人文及振兴国脉。我细细端详东林书院的介绍: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足、曾经“程门立雪”的杨时,在当时无锡官员李夔陪同下到无锡南门保安寺游览。杨时见这里与庐山东林寺颇为相似,是一个研究和传授学问的理想场所,便有意长期在此讲学。李夔知道杨时的心思后,全力赞同,于是定此学社为“东林”,杨时曾在这里讲学前后长达18年之久。东林精舍后门的门楣上有块砖雕匾额“洛闽中枢”。洛指“洛学”,是指程颢、程颐二人理学,闽指“闽学”,是指继承两程衣钵而又南传最后自成一家的杨时学说。

(4)、清风游记散文 || 石漫滩水库和二郎山随想

(5)、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可悲。

(6)、赏昙花能让人变得清明与宁静。如果地球与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昙花虽然弾指芳华,轰轰烈烈,但也是刹那美丽,瞬间永恒!人呢,以百年记,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多天,在历史长河中,能有雪爪鸿妮,实是不易。有一付对联说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终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人生几何?我欣赏昙花。巜人类简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话:“新世纪的口号,快乐来自于内心”。

(7)、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即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作为官学的对立和补充,书院之始出,即倡导自由讲学的精神,阐发文化。但自元代中叶以后,书院逐渐官学化,讲学的精神和个性逐渐消隐。书院从读书讲学的地方,演变成科举预备学校。复兴后的东林书院继承并发扬了自由讲学的传统,要求学人尊经立志、明辨是非、分清学脉道统、纠正时学之偏。同时提倡摒除谈空说玄的陋习,关心国事、讽议朝政、裁量人物,主张革除朝野积弊、振兴吏治。

(8)、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经顾宪成和吴地学者的共同努力,官府终于批准在无锡城东门内的东林书院遗址重建兴复东林书院。重建工程开始于这年四月十一日,至九月九日告竣,共用了1200多两银子。

(9)、“符号江苏·口袋本”精选最具代表性、最具符号意义的江苏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中英文图书,剖析历史与现实内涵,凸现江苏的人文底蕴,扩大江苏的文化影响力,形成江苏文化品牌。同时以精炼简洁的文字配以精美别致的符号图片,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每个江苏符号的起源、发展、现状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兼具故事性与实用性,可读可查堪称精巧便携的图文版“江苏符号指南”。“符号江苏·口袋本(第三辑)”荣获全国优秀美术图书金牛杯铜奖、江苏省优秀科普图书一等奖,入围2017“苏版好书”上半年推荐书目。“符号江苏”海外推广工程获评2017年江苏对外宣传工作优秀奖项目。

(10)、三尺剑,万言书,美雨欧风志不磨,天地有正气,

(11)、上联讲立志。作者认为,自己虽然家无半亩土地,收入难以解决温饱,心里却关心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心忧天下,借用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句意。他的《感事四首》的诗句“书生岂有封侯想,为播天威佐太平”,也反映了他的这种“义与天下共安危”的志向。

(12)、于是,一个吊诡的结果出现了。崇祯皇帝重用了“整天说别人不行”的东林d人后,自己反而先不行了,国家和老百姓不仅没有变富,反而越来越穷,国家赋税也大量减少。一生辛劳勤政的崇祯皇帝在景山的那棵歪脖子树上上吊自杀前,才恍然大悟,留下遗言:“诸臣误朕也!”

(13)、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14)、此联为明东林d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15)、迎春运至雄心创业千般就接岁生机壮志兴家万事成

(16)、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17)、然而,“清议”也是一把双刃剑,他们以自己的标准乃至判断品评彼时的政治人物,给对方划分政治阵营并做正面或负面的评价,一昧主观品评别人,非黑即白,也难以控制地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于宦官群体,也就是阉d,他们自然是瞧不上,评价非常低,甚至把和自己类似的齐楚浙三d都划入了邪恶势力,逼得齐楚浙三d不得不依附于阉d。他们的一个逻辑就是——反正只有我们最清白最正确最能干,别人都不行。清人赵翼曾言:“天下清流之士群相应和,遂总目为东林。凡忤东林者,即共指为奸邪。”,于是,东林d树敌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派别的分歧,早已超越了国家利益,东林d人的“初心”已经不在。

(18)、原句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9)、于此同时,得势的部分东林d人,并不像他们自我标榜的那样“清白”,也凭借有钱有势大搞腐败,暗中勾结豪门工商大户或本身就是豪门工商大户偷偷私营,偷税漏费中饱私囊。崇祯朝时工部主事陆澄源曾评论崇祯初期的东林d:“于是贤者仍以讲学为发明理道之举,而不肖即借东林为把持官府、刻剥小民、遥执朝柄、广庇匪类。”

(20)、而且,“朋d”也并非全然是坏事,欧阳修先生曾经向宋仁宗专门上了一篇《朋d论》,强调小人为朋是为了功名利禄,而君子为朋:“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此等“朋d”,为国为民,为社稷安危和天下太平努力,实则是大好事。

(1)、对于东林d的这种“异化”,当时的皇帝不能忍,九千岁魏忠贤更是不能忍。1625年9月7日,被东林d人一直批评的魏忠贤终于抓到机会,大兴冤狱,捕杀东林d领袖,大肆搜捕迫害东林d人,并下令禁毁东林书院,东林d人由此受到严重打击。

(2)、         一一2018年4月11日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旧址

(3)、清风游记散文 || 西湖畔那些曾经的人与事

(4)、随后,我又来到“依庸堂”,这是会前讲述礼仪之所。门口悬挂着一副对联:主敬存诚坦荡荡天空地阔,穷理尽性活泼泼鱼跃鸢飞。是讲做人做事,或修身、学习的原则,堂内中央屏门两边则悬挂“声声入耳、事事关心”的著名对联。此联据传为顾宪成年轻时为同乡启蒙老师陈云甫而作。陈当时乘船路过顾宪成家乡,正逢微风有雨,见顾宪成、顾允成兄弟俩在河旁家中朗诵经书,陈有感而发吟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顾宪成稍加思索后脱口而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书院东长廊中的展板介绍欧阳东凤、曾樱等八名东林人士清正廉洁的事迹。东林人士有一共同特点就是为官清廉,经常拿出俸禄救灾助学,以至许多人离任后生活都成了问题。同时在与阉d斗争中,他们抵御权利和金钱诱惑,直言敢谏、刚正果直,即使毙死诏狱也保持至死不渝的凛然气节。正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下联讲读书。“读书万卷”乃借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句意,极言阅读之广。“神交”,这里是指彼此没有见面,但精神相通,互相倾慕。正如高尔基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交谈。”读书万卷,就是与许多智者交谈。作者认为,只有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向古代贤哲仁人请教和作精神上的交往,才能发挥所长,经世致用。作者还指出:“读书可以养性,亦可养身,只要工夫有恒,不在迫促也”(左宗棠家书: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一日《与孝威》)认为“读书静坐,养气凝神”乃延年却病的好办法。

(7)、每年花开时节,我邀约朋友来家共赏。赏花只让识花人。我们有时在露天,有时搬到客厅,有时搬进阳光房,轻松音乐,焚香品茗,谈天说地;瓜果佐酒,漫论诗书。用一位作家朋友说的话,“醉里挑灯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涩的美人,在在千呼万喚中,一点一点地展现它的秀色。未开放时绛紫色的花苞象小家碧玉;开放时,它有着別的花所不及的气度,洁白的花瓣,一点点向外舒展,如美人伸着懒腰,虽然柔情似水,但它开放的样子,极其狂放,闭谢的姿势也刚烈异常,象倒挂金钟,不减姿态。宗彪、王寒夫妇,文字唱和,各领千秋。他们连续三年,每次坚守三五小时,观察细致入微,与我们共享昙花开放的美好时光。《江南草木记.昙花》,讲到了这件乐事。撮影家叶晓光,为昙花留影作画册;卢霞客与台岳学子,诗词唱和:小暑台风送清凉,安心静观渐开花,妙曼多姿色。人到闲处,你我他。

(8)、这段时间,“东林d”这个词挺热的,而且已经热得成了一顶大帽子,扣到了整个中国企业家群体头上。以致于连已经70多岁“见得多了”的柳传志,也对这种“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的文革遗风陡然敏感起来,忍不住站出来发表千字长文,说自己一定要“为湖畔大学正名,为中国企业家正名”。

(9)、可好景不长,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及其d羽编造黑名册,围剿东林d人。其中罗列的“东林d人榜”,就有顾宪成、高攀龙、杨连、左光斗等309人,榜单另有小字注解:生者削籍,死者追夺,已经削夺者禁锢。 “东林朋d录”则包括赵南星、叶向高等94人,每一人或“已处”或“降级”或“回籍”。阉d开启的因言治罪,让很多东林d人遭受牢狱甚至惨死狱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10)、站在“东林旧迹”牌坊前,我想起了清代康有为《游惠山山诗》中的诗句:“少读明学案,倾仰在东林。高顾抗崇节,千仞振芩岑。”作为改良派的领袖,他对这所不同寻常的古代书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1)、明代东林d首领顾宪成写在东林书院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