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巴金原名李尧棠字什么甘79句

2023-08-10 11:44:41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巴金原名是李尧棠

1、巴金原名是李尧棠对吗

(1)、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作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2)、在车上我的情绪很不好。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我在干校待了五天,无法同家里通消息。我已经猜到她的病不轻了。可是人们不让我过问她的事情。这五天是多么难熬的日子!到第五天晚上在干校的造反派头头通知我们全体第二天一早回市区开会。这样我才又回到了家,见到我的爱人。靠了朋友帮忙,她可以住进中山医院肝癌病房,一切都准备好,她第二天就要住院了。她多么希望住院前见我一面,我终于回来了。连我也没有想到她的病情发展得这么快。

(3)、我听周信芳同志的媳妇说,周的夫人在逝世前经常被打手们拉出去当做皮球推来推去,打得遍体鳞伤。有人劝她躲开,她说:“我躲开,他们就要这样对付周先生了。”萧珊并未受到这种新式体罚。可是她在精神上给别人当皮球打来打去。她也有这样的想法:她多受一点精神折磨,可以减轻对我的压力。其实这是她一片痴心,结果只苦了她自己。我看见她一天天地憔悴下去,我看见她的生命之火逐渐熄灭,我多么痛心。我劝她,安慰她,我想拉住她,一点也没有用。

(4)、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号房屋里射出来几点灯光,是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5)、何金龙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活跃在宜宾南部的历史人物,贬之者称其为“土匪”“流宼”,褒之者称为“农民起义军领袖”。百姓中还传下了这样两句歌谣:“好个何金龙,死也不倒桩。

(6)、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渐渐的镇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7)、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8)、离沪两个月,非常想念你们。拿起笔写信又苦于时间不多。在这里生活非常紧张,每天只睡五小时。不过到部队后闲空时间倒比较多。到朝鲜写了两篇短文,一是会见彭德怀将军,一是抗议美帝细菌战的宣言。你一定在报纸上看见了。我没法把底稿寄给你们,这两篇东西都是经过政治部审查后由新华社用电报发出去的。我们在前线先参观一些地方,以后就分散到各个部队里去,我的组长的名义就可以取消,活动也就简单化了。别的话没有时间写,问候你们,祝福你们。

(9)、他们点灯不是为着我。在他们的梦寐中也不会现着我的影子,但是我的心仍还得到了益处。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一些寒夜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10)、平淡无奇的一天,巴金照常拆开信件,发现里面还附了一张相片,是一个俏皮的小姑娘。照片的背面写着:“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

(11)、每个人总有不愿意公开的秘密,千万不要苦苦相逼

(12)、1920年,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广泛接触西方文学及社会科学著作,并参加了《半月》杂志的工作和一些进步社会活动 。

(13)、《鸟的天堂》被选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并有散文随笔集《龙、虎、狗》其中短文两篇《日》《月》被选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

(14)、“我恨你,我诅咒你,我愿意我永远不再看见你!我愿意我能够毁掉你那些原稿纸!我愿意我能够毁掉所有你写的书!我愿意我能够毁掉你的身子!”

(15)、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著有长篇小说《灭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寒夜》、《火》、《憩园》、《第四病室》,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散文集《随想录》(5卷)等,译著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出版了《巴金文集》(14卷)、《巴金全集》(26卷)、《巴金译文全集》(10卷)等。曾获1982年意大利国际但丁奖、1983年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9年,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这是一项崇高的国际性永久荣誉。

(16)、总有人劝巴金:再找个吧,这样异地恋多不靠谱啊。每次巴金都沉默不语,他坚信:战火可以炸毁一切,却毁不掉人心。

(17)、欺骗的,懦弱的,残酷的,伪善的,说教的,值得怜悯的,至死不悟的……这些形容词渐渐地一齐逼过来,压在我的心上,把心的门给我堵塞了。

(18)、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宽慰地微笑了。

(19)、就如同他自己说的:“我只安放了一个艰苦的事业。”

(20)、1972年6月,巴金挤出一点小假期从干校回家。迎接他的仍有萧珊的笑容,却变成了病床上的强颜欢笑。萧珊已经卧病在床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因为是“罪人”的家属,一直不允许入院正式治疗。

2、巴金原名李尧棠字什么甘

(1)、从此巴金再没有安睡过:枕头还是那个枕头,可枕边人却不在了。在那些睡不着的夜晚,他会起身从柜顶上拿下一个坛子。一遍一遍地擦,动作极慢,坛子已有好些年头,却光洁如新,反射着巴金孤零零的身影。

(2)、手术后巴金不眠不休在病床旁照顾萧珊,恰巧一天中午巴金回家吃饭。刚端起碗,就传来噩耗——萧珊停止呼吸了!当巴金赶到时,竟然已经被送到太平间用白布床单包裹好。巴金哭喊地拍了几下萧珊:“我在这里,我在这里啊。”

(3)、他的短篇结集成《复仇》《光明集》《电椅集》《神·鬼·人》等13个集子。其中《激流三部曲》,特别是《家》是他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代表作。

(4)、我的心上常常起了轻微的敲声。我知道那个朋友来了,他轻轻地推开了心的门,进到我的心里面,他就昂然坐了下来。和平常一样我就只看见他的黑影子。

(5)、1941年1月发生“皖南事变”,同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抗日战争进入到最艰难的时刻,国家和民族处于重重的灾难之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者巴金于1942年2月在桂林写下这篇散文。

(6)、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都可以得着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姊姊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不能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但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7)、当时很多人追求巴金,可巴金都没有太大的感觉。

(8)、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以及小说《寒夜》、《憩园》等。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9)、后来巴金闯入文坛,以笔代枪,传达自己的愿望和呼声。为此他日以继夜地创作文学作品,短短时间内,出版了多部小说。

(10)、今天是萧珊逝世的六周年纪念日。六年前的光景还非常鲜明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天我从火葬场回到家中,一切都是乱糟糟的,过了两三天我渐渐地安静下来了,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想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

(11)、“你不记得一个青年写过信给你,说他爱你他又恨你吗?他爱你因为你使他看见了一线的光明;他恨你,因为你使他看见更多的黑暗,他要走去接触光明,却被更多的黑暗绊住了脚。你单单指了光明给他看,你却让他永远在黑暗的深渊里挣扎。你带给他的只有苦恼。你这个骗子,你真该诅咒啊。”

(12)、那个朋友站起来,向门口走去。他气愤地关上我的心的门。他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在寂寞里。在我的手边无力地躺着那十几页原稿纸。

(13)、按照惯例,文学作品总要署名,他打算用笔名。李尧棠首先想到了一个“巴”字,是因为在法国相处数月的北方同学巴思波,前不久跳水自杀了。他为了纪念客死他乡的巴思波,所以用一个“巴”字,作为笔名的第一个字。

(14)、给巴金写信的读者不计其数,但读完这封热情洋溢,坦率的信,巴金深受感动。

(15)、巴金先生被这个勇敢的小姑娘打动了,决定赴约。到了那天,巴金先来到约好的饭店,不一会,一个穿着校服,梳着学生头的萧珊过来了。她扑闪着一双大眼睛,开心地说到:“李先生,你比我猜想的年轻多了!”不善言辞的巴金被活泼的萧珊感染:“你比我猜想的还要像个娃娃咧!”

(16)、今天回想当时的情景,她那张满是泪痕的脸还在我的眼前。我多么愿意让她的泪痕消失,笑容在她那憔悴的脸上重现,即使减少我几年的生命来换取我们家庭生活中一个宁静的夜晚,我也心甘情愿!

(17)、爱情总得有那么点信念的坚守:是生死契阔,是与子成说。

(18)、我抛下笔,我把原稿纸全掷到地上。我说,以后不再写文章了。于是我默默地取了一本书,翻开来,看见上面有这样的一些字:“我驱走了一切的回忆;我把它们全埋在一座坟墓里面。十年来我埋葬了它们,十年来我努力忘记了一切。……悲哀死了,爱也死了,雪落下来,用它的白色的大氅覆盖了过去的一切。我呢,我还活着,我还很好。”引自俄国民粹派女革命家薇娜。妃格念尔的《回忆录》。

(19)、不论在家还是在国,所实行的都是专制的家族统治,人处其中,受到同质结构关系的约制,使人性扭曲,个性不得张扬和发展。所以,巴金“礼教的监牢”和“狭的笼”这些家的喻象也是指向封建国家的,他所创作的家庭小说是对整个家族制度进行批判的。

(20)、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出生于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族。

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什么甘拼音

(1)、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2)、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五四”运动期间,开始大量阅读《新青年》等书刊,逐步接受反帝反封建、科学民主等进步思想。

(3)、巴金的小说往往是站在“现在”的时间场域里,在对比中否定和诀别了过去而奔向充满希望的未来。巴金小说的时间定位在“时间的当前化”,即以“现在”为统摄,并将时间序列中的“过去”和“未来”拉到“现在”予以对比观照。

(4)、请告诉采臣,我没有功夫给他写信,而且隔得很远,消息不灵,也不好讲什么话,叫他好好地努力工作吧。

(5)、另外,巴金的中长篇小说的题材也具有多样性,《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海的梦》等作品是反映青年革命者生活的,《激流》三部曲、《憩园》等则是表现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砂丁》、《萌芽》是反映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第四病室》、《寒夜》反映了国统区小市民、小公务员的悲惨生活,《火三部曲》是描写各阶层人民抗日活动的长篇小说。总之,巴金小说的题材是具有多样性的,是丰富多彩的,他的小说反映了中国现代杜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表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6)、我记起来一件事情,这是那个朋友忘记了说的。半年前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写信给我,说:“有人告诉我说,你将来会自杀,我希望你能够明白自杀是一件愚蠢的举动。”同时另一个女孩子却带着同情来信说:“我怜悯你,因为我知道你的心实在太苦了。”

(7)、《怀念萧珊》是巴金散文集《随想录》中的一篇,是为悼念其妻子萧珊而作。这篇散文,记述了妻子在“文革”中因自己而受到牵连,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连诀别的话也没留下一句就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描写了夫妻俩在那段日子里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以及互相鼓励着希望摆脱厄运的深切愿望。

(8)、“我究竟做过了什么举动会使人相信我要自杀呢?难道我是一个至死不悟的人么?”

(9)、朝鲜这个美丽的国土和勇敢热情的人民真使人感到依恋。朝鲜妇女勤劳,担任种种繁重工作,但是她们喜欢穿得红红绿绿,喜欢唱歌跳舞。平壤城好房子都炸光了,可是街上还有不少的人。我们穿着棉军服、戴皮帽子到处跑来跑去,朝鲜人早已穿春天的衣服了。他们就在冬天也穿得少。

(10)、巴金的小说往往是站在“现在”的时间场域里,在对比中否定和诀别了过去而奔向充满希望的未来。巴金小说的时间定位在“时间的当前化”,即以“现在”为统摄,并将时间序列中的“过去”和“未来”拉到“现在”予以对比观照。

(11)、到了订婚的日子他被人玩弄着,像一个傀儡;又被人珍爱着,像一个宝贝。到了晚上这个把戏做完贺客散去以后,他疲倦地、忘掉一切地熟睡了。从此他丢开了化学,丢开了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他把平日翻看的书籍整齐地放在书橱里,不再去动它们。他整天没有目的地游玩。他打牌,看戏,喝酒,或者听父亲的吩咐去作结婚时候的种种准备。

(12)、那时候巴金每天都要吃两颗安眠药才能睡着,可往往天还没亮就醒了。两人轻轻唤着对方的名字,巴金满脸愁容:“日子难过啊!”萧珊满脸心疼:“日子难过啊!”可萧珊都会马上加一句:“要坚持下去。”

(13)、可正是因为有死亡的存在,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爱,才显得格外深情而有意义。

(14)、他结婚,祖父有了孙媳,父亲有了媳妇,别的许多人也有了短时间的笑乐,但他自己也并不是一无所得。他得到一个能够体贴他的温柔的姑娘,她的相貌也并不比他那个表妹的差。他满意了,在短时期内他享受了他以前不曾料想到的种种乐趣,在短时期内他忘记了过去的美妙的幻梦,忘记了另一个女郎,忘记了他的前程。他满足了。他陶醉了,陶醉在一个少女的爱情里。他的脸上常常带着笑容,而且整天躲在房里陪伴他的新婚的妻子。周围的人都羡慕他的幸福,他也以为自己是幸福的了。

(15)、李璠到任筠连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高潮,清朝政局混乱、风雨飘摇之际,各地流宼风起,地方不得安宁。李璠“乱世用重典”,抓紧整肃官府陋规、打击地方恶霸,召募训练兵勇,官府声威为之一振。

(16)、坛子里,巴金当年执意留下的萧珊的骨灰:“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

(17)、我又想起了另一个敬爱的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身难治的创伤,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呼喊(“救人呵!”),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随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见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个诚挚关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失掉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这已经是二十几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个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他到现在还活得很健壮。我没有和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灯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18)、巴金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号刊载上。

(19)、在这里,违反这生活的激流的就是假的,适应这生活的激流的就是真的,就会被巴金体现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后期创作,这种真实观发生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在于其理性选择的加入,即对40年代中国社会的思索及对这种思索的感受。《寒夜》是其中的一个典范。《寒夜》的深刻性在于其真实性,这种真实可以说是残酷的真实,即以好人对好人的残忍来体现出生活的真实,制造了好人与好人之间的悲剧。

(20)、整个晚上她睡不好,我更睡不好。出乎意外,第二天一早我那个插队落户的儿子在我们房间里出现了,他是昨天半夜里到的。他得到了家信,请假回家看母亲,却没有想到母亲病成这样。我见了他一面,把他母亲交给他,就回干校去了。

4、巴金原名是李尧棠字什么

(1)、巴金先生的头脑永远在思考,双手永远在写作。他也曾日夜疑心文字的力量,怀疑文字是否能够改变黑暗,并带去光明、爱、自由、幸福;怀疑写作是否只是无用的空谈。

(2)、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3)、桌面放着萧珊的译作,床头放着萧珊的骨灰,把思念记叙在文章里,写下《怀念萧珊》、《再忆萧珊》、《一双美丽的眼睛》。晚年的巴金完成《随想录》,还原那段最真实的历史,还原爱妻的冤屈。

(4)、巴金小说的生命意识首先体现为对美好人生的爱与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巴金关于爱的思想首先体现为其善良意识。

(5)、    这一切可怕的景象哪一天才会看不到?这样的可怕的声音哪一天才会听不见?这样的悲剧哪一天才会不再上演?这一切象箭一样的射到我的心上,我的心布满了痛苦的创痕,因此我的心痛得更历害了,我不要这颗心了。

(6)、然而恶运来了。在中学肄业的四年中间他失掉了母亲,后来父亲又娶了一个年轻的继母。这个继母还是他的死去的母亲的堂妹。环境似乎改变了一点,至少他失去了一样东西。固然他知道,而且深切地感到母爱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代替的,不过这还不曾在他的心上留下十分显著的伤痕。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他的前程和他的美妙的幻梦。同时他还有一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人,那是他的一个表妹。

(7)、巴金原名为李尧棠,表字为芾甘,巴金出生于我国四川省。巴金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巴金在很多领域上面都有极为重大的作用和成就,巴金的小说在中国文坛上面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被人称为是中国近代的极为重要的六位文学家之一。

(8)、2005年10月17日,百岁老人巴金再没有睁开眼。巴金曾说过:“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搀和在一起。”一如他所愿,巴金家人将他和萧珊的骨灰一起撒向大海,融于海水,永不分离。

(9)、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点亮了每夜游水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虽然有一晚上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中,但是熊熊的火光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随着殉情的古美人沉在海底。

(10)、“文章和话语有什么用处?自从有人类社会一直到现在,所说过的话,所写过的文章倘若都能够遗留下来,堆在一起也可以淹没了世界。然而到现在人类还被囚在一个圈子里面互相残杀。流血、争斗、黑暗、压迫依旧包围着这个世界,似乎永远就没有终结。文章粉饰了太平,文章掩盖了罪恶,文章麻醉了人心。那些呼声至今还是响亮的,它们响得那么高,就压倒了你的轻微的呼号。你不久就会过去了,然而那些青年的灵魂是要活下去的。你说你唤醒了他们,你却又抛弃他们走开了,让他们留在黑暗的圈子里面梦想那些光明、爱、自由、幸福的幻景。你完全忘记了他们,让各种打击破碎了他们的肢体。你,你这个制造书本的人,你真该诅咒啊!”

(11)、在“过去”与“未来”的当前化中形成时间的漩祸,重点展示人物的即时性心理时间,而小说结尾又往往扯开一道口子冲向未来,体现出一种“向前看”的进化论的时间意识。这是一种全新的、叠加的现在,它使文本在艺术表现上不仅关注人物性格与心理,还关注着人物背后和周边。

(12)、有一次她雇到小三轮车去看病,看好门诊回家雇不到车了,只好同陪她看病的朋友一起慢慢地走回来,走走停停,走到街口,她快要倒下了,只得请求行人到我们家通知。她一个表侄正好来探病,就由他去把她背了回家。她希望拍一张x光片子查一查肠子有什么病,但是办不到。后来靠了她一位亲戚帮忙开后门两次拍片,才查出她患肠癌。以后又靠朋友设法开后门住进了医院。她自己还很高兴,以为得救了。只有她一个人不知真实的病情,她在医院里只活了三个星期。

(13)、有时同我一起上班或者下班,走近巨鹿路口,快到“作协分会”,或者走近湖南路口,快到我们家,她总是抬不起头。我理解她,同情她,也非常担心她经受不起沉重的打击。我记得有一天到了平常下班的时间,我们没有受到留难,回到家里她比较高兴,到厨房去烧菜。我翻看当天的报纸,在第三版上看到当时做了“作协分会”的“头头”的两个工人作家写的文章《彻底揭露巴金的反革命真面目》。真是当头一棒!我看了两三行,连忙把报纸藏起来,我害怕让她看见。她端着烧好的菜出来,脸上还带笑容,吃饭时她有说有笑。饭后她要看报,我企图把她的注意力引到别处。但是没有用,她找到了报纸。她的笑容一下子完全消失。这一夜她再没有讲话,早早地进了房间。我后来发现她躺在床上小声哭着。一个安静的夜晚给破坏了。

(14)、无政府主义思想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处女作的《灭亡》则把他反专制的憎和对人类的爱的这两面作了非常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后的《家》则更为直接的体现了他对限制个人自由的封建的主义的无情的控诉。

(15)、原来是那个和他聊了大半年的小姑娘,她比巴金小了13岁,常常写信来倾诉烦恼。在巴金眼里,她只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没想到这次,小姑娘竟然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希望李先生能答应我的请求。”

(16)、因为信里萧珊告诉巴金,她几乎读完了他的著作。还深受他的影响,实践了“战斗”,此前她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转学到另一所高中读书。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有为苦难民众幸福奋斗的决心,参与学生运动,和当时巴金的革命理想价值观相同,这令巴金特别赞赏。

(17)、沈从文:“一件是太偏爱读法国革命史,一件是你太容易受身边一点现象耗费感情。前者增加你的迷信,后者增加你的痛苦……你感情太热,理性与感情对立时,却被感情常常占了胜利……”舒乙:“他说,人活着,说的和做的要一致,这是达不到的,达不到也要这样做,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光明。”

(18)、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

(19)、1938年10月,日军入侵广州,巴金带着萧珊向桂林出逃。坐车换船,防敌机躲炮火,度过了心惊胆跳的九天。在桂林安度几个月后,萧珊又得匆匆跑去昆明的西南联大上学。可巴金却必须得在桂林的出版社继续写稿挣钱。于是两人约定,第二年再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