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韩愈的诗5言74句

2023-08-11 12:23:02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韩愈的诗五言绝句

1、韩愈的诗五言绝句4句

(1)、恰逢春天到来,初降小雨,韩愈想邀请好友张籍一同春游,可是张籍却以年迈推辞,韩愈就写了这首诗,把春雨后的皇城写的美如画,以此来“引诱”他出来游玩。

(2)、由此,二人自是成了朋友。此段故事也成了历史佳话。“推敲"的典故,即是由此而来。

(3)、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种已齐生。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4)、陶宗仪:通六经百家学,作文章与孟轲扬雄相表里。

(5)、新年到了,还没有见到盛开的鲜花,二月初时才能惊讶地见到初生的草芽。白雪嫌春光来得太晚,便故意像落花一样在庭中飞舞。

(6)、李乐奇  7岁  喜欢体育运动,画画,表演

(7)、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

(8)、韩愈及众嘉宾均不知何意。韩湘子说:"天机不可泄露,日后自会应验也。"

(9)、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10)、无端又被春风误,吹落西家不得归。——《游城南十六首。落花》

(11)、七绝的结构和律诗一样,也有着起承转合四个基本的步骤。七绝的四句就分别是起承转合。韩愈创作的七绝大多都遵循这一规律。但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抒情表达效果,韩愈喜欢打破常规,创造出特殊的章法结构。他的七绝中,有多首诗是“四句分两层写”的章法,如《风折花枝》诗云:

(12)、 欧阳修的《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⑼、疏粝(lì):糙米饭。这里是指简单的饭食。饱我饥:给我充饥。

(15)、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16)、⒅局束:拘束,不自由的意思。鞿(jī):马缰绳。这里作动词用,比喻受人牵制、束缚。

(17)、在荥阳公推荐下中举进士。“荥公鼎轴老,享斡力健倔。”出自韩愈《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称赞荥阳人郑余庆。郑余庆(748年~820年),字居业,出身于荥阳郑氏,进士及第,早年曾入严震幕府,历任山南西道从事、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后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授同平章事。永贞元年(805年),郑余庆再次拜相,授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后封荥阳郡公。元和十五年(820年),郑余庆进位司徒,并于同年病逝。郑余庆任职期间,办事公正廉明,敢于斥责滑涣之事,创制了比喻生活俭朴的汉语成语“烂蒸葫芦”,唐宪宗和众官员都很敬佩他。他受命主持修定朝廷仪制、吉凶五礼,完成了被后人称为“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的《格后敕》30卷。值得一提的是,郑余庆在仕途生涯中多次举贤荐能。当时,不满二十岁的韩愈曾在长安投文于公卿显贵间,时常遭到冷落。郑余庆慧眼识真金,不仅大加赞誉并向其他官员推荐韩愈。从此,韩愈声名鹊起,不久便中举进士。郑余庆还极力推荐正陷于困境的孟郊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使孟郊得以在洛阳立德坊定居,并为清寒终身、耿介倔强的孟郊买棺殓葬。韩愈在所作的《荐士》(荐孟郊于郑余庆也)中写到“庙堂有贤相,爱遇均覆焘。”这句诗与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作者对荥阳人郑余庆的淳厚真挚感情。自古雄才多磨难。说历经磨难的韩愈是幸运的,也许有些牵强,但他的经历中,的的确确受到过荥阳人的帮助。他所受到的这些帮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我们可以从刘大杰撰著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找到一些答案:韩愈“为人耿正,情谊深厚”。

(18)、韩愈七绝的创作时间,主要集中在贞元二十年至长庆三年。在此期间,他仕途多舛,经历了阳山之放和潮州之贬,因而,他的七绝诗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政事抒写。韩愈的七绝内容丰富,多为政治抒怀之作,酬答寄赠之作及一些交游之作。

(19)、钟惺:唐文奇碎,而退之舂融,志在挽回。唐诗淹雅,而退之艰奥,意专出脱。诗文出一手,彼此犹不相袭,真持世特识也。至其乐府,讽刺寄托,深婉忠厚,真正风雅。

(20)、长安交游者,贫富各有徒。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

2、韩愈的诗5言

(1)、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韩愈最为著名的一首七绝。其中的前两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春雨、春草,非常精彩,都是千古名句。

(2)、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

(3)、韩愈与陈羽于贞元八年同科登进士第,此诗是未登第时所作,故应为贞元七年秋所作。陈羽为江东人,曾任东宫卫佐。诗人在作品中回忆彼此之间的友情,抒写壮烈情怀!

(4)、尤其是在诗歌创作上,虽然各自有各自的风格特色,但是同样追求险怪,刻意推敲,主张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故,二人诗风相近,工力亦可相敌。

(5)、诗人通过一幅又一幅的山水画卷,将平贼凯旋的情景写得神采飞扬。此刻诗人的心态呈现出空前的豪迈与亢奋,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对唐王朝中兴更是充满了指日可待的憧憬。

(6)、王世贞:韩公于碑志之类最为雄奇,有气力,亦甚古,而间有未脱蹊径者,在欲求胜古而不能胜之,舍而就巳而未尽舍耳。奏疏爽切动人,然论事不及晁(晁错)、贾(贾谊),谈理不及衡(张衡)、向(刘向)。与人书最佳,多得子长(司马迁)遗意,而至于有所干请于人,则词漫而气亦屈。记序或浓或淡,在意合与不合之际,终亦不落节也。第所谓原者,仅一《原道》,而所谓辨者,仅一《讳辨》,其巳不作可也。盖公于六经之学甚浅,而于佛氏之书更卤莾,以故有所著释,不能皆迎刃也。而他弹射,亦不能多中的,谓之文士,则西京而下故当以牛耳归之。

(7)、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前苏)高尔基

(8)、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9)、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10)、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答张彻(愈为四门博士时作张彻愈门下士又愈之从子婿)》

(11)、罗大经:韩、柳文多相似,……韩如美玉,柳如精金;韩如静女,柳如名姝;韩如德骥,柳如天马。欧似韩,苏似柳。欧公在汉东,于破筐中得韩文数册,读之始悟作文法。东坡虽迁海外,亦惟以陶、柳二集自随。各有所悟入,各有所酷嗜也。

(12)、《春晓》 ——杜甫: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3)、-(清)魏禧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14)、-(清)蒲松龄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15)、韩愈的诗歌写得很古朴、奇险、怪异,有时也尝试着以文为诗。

(16)、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17)、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

(18)、不是春来偏爱酒,应须得酒遣春愁。——《春饮》

(19)、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县斋有怀(阳山县斋作,时贞元二十一年顺宗新即位)》

(20)、写夜宿只用了两句。“夜深静卧百虫绝”,表现了山寺之夜的清幽。“夜深”而百虫之声始“绝”,那么在“夜深”之前,百虫自然在各献特技,合奏夜鸣曲,主人公也在欣赏夜鸣曲。正象“鸟鸣山更幽”一样,山寺之夜,百虫合奏夜鸣曲,就比万籁俱寂还显得幽静,而静卧细听百虫合奏的主人公,也自然万虑俱消,心境也空前清静。夜深了,百虫绝响了,接踵而来的则是“清月出岭光入扉”,主人公又兴致勃勃地隔窗赏月了。他刚才静卧细听百虫鸣叫的神态,也在“清月出岭光入扉”的一刹那显现于读者眼前。

3、韩愈的诗五言四句

(1)、对于此诗,今人张清华在《韩愈诗文评注》里说道:

(2)、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4)、在唐代,在中唐时期他所引领的“韩孟诗派”。

(5)、第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7)、这首诗表明了韩愈蔑视淮西之寇、扫平割据战乱的豪情壮志。而虚词“暂”与“便”连用,表时间上前后相承,使得小诗如脱口而出,形成一气流走的流水格,自然顺畅之美,更不失气势沉雄、境界壮阔之美。历来被视为韩愈七绝代表作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也多处运用虚词:

(8)、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游城南十六首·遣兴》

(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王夫之:穆宗在位四年耳,以君子,则裴度也、李绅也、韩愈也。

(11)、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12)、不是记流水账,用词奇巧,以文入诗,打破了诗的传统写法,因此后人对其评价比较高。

(13)、应该说,诗到杜甫,已是登峰造极,很难逾越。韩愈对杜甫自然是无限景仰的,他的诗有的模仿杜诗,有的袭用或化用杜诗。如《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有似杜诗,而其中《井》诗云:“贾谊宅中今始见,葛洪山下昔曾窥。寒泉百尺空看影,正是行人渴死时。”则全模仿杜诗《江南逢李龟年》。甚至个别用词,也步杜甫后尘而用之。

(14)、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15)、刘珙:此五君子(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其心则皆所谓光明正大,踈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揜者也,其见于功业文章,下至字画之微,盖可以望之而得其为人。

(16)、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17)、杜甫集诗之大成,奇险乃其一偏,韩愈继之将此发展到极致而“自成一家新语”。说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诚然不错;但说宋之诸人“皆愈为之发其端”,则有未确。若追溯起来,发宋诗之“端”者,实是杜甫。杜诗不仅表明中国诗歌史从浪漫转向写实的重大变化,而且以更加内在的社会政治与文化的转型以及士人社会地位的调整为背景,反映士人文化心理与时代文化精神的重大变化,以及随之而来审美范型的重大转变。就诗歌演进的历程而言,杜诗肇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由所谓“唐音”向“宋调”的转变。可以说,整个北宋诗坛是为杜、韩所笼罩的。宋初所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三大诗派,除西昆体的代表诗人杨亿不喜杜甫外,大多尊杜。如白体的代表诗人王禹偁,即尊杜胜过尊白,宣称“子美集开诗世界”,可谓两宋尊杜第一人。欧阳修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道尊孔孟,文宗韩愈,诗尊杜甫。而真正把孟子、韩愈、杜甫三人一齐推向高峰的,是王安石。作为志向远大而又学识渊博的改革家,王安石是将杜甫作为诗艺和道德两臻极致的榜样来学习和崇仰的。他的诗用硬语,押险韵,好用典,讲对仗,有类杜、韩,而其雅丽精严,又有杜、韩所不及者。王安石之后,亦多是从道德和诗艺两方面推尊杜甫,而多赞誉韩愈的文章。如苏轼、黄庭坚等都是。及至秦观的《韩愈论》,纵论古今诗文的因革演变,而大赞杜甫和韩愈乃“集诗文之大成者”。李纲《读陈子直短歌三复而悲之次其韵》云:“君不见韩昌黎,文章二百年。又不见杜陵老,风月三千首。”此后论诗,几乎都是独尊杜甫了。胡应麟说得好:“六一虽洗削西昆,然体尚平正,特不甚当行耳。推毂梅尧臣诗,亦自具眼。至介甫创撰新奇,唐人格调,始一大变。苏、黄继起,古法荡然。”应该说,诗至王、苏、黄,“宋调”已正式形成了。“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王、苏、黄乃上继杜、韩而变,变亦利弊互见。等而下之,学杜、韩则多得其皮毛矣。诚心而论,末流之弊,虽不能归罪于首倡者,但诗变而极,必生其弊,亦诗道发展之必然也。

(18)、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19)、好用虚字承递,此宋后时文体,最易软弱。须横空盘硬,中间摆落断翦多少软弱词意,自然高古。此惟韩、杜二公为然,其用虚字必用之于逆折倒找,令人莫测。

(20)、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4、韩愈的诗五言绝句大全

(1)、“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对前面两句的美丽景色做了一个总结,早春的小雨,以及早春的美丽草色,是一年当中最美的东西啊,比所谓的“烟柳满皇都”景色不知要好看多少倍!

(2)、马允刚:韩昌黎在唐之中叶,不屑趋时,独追踪李杜。今其诗五七言古,直逼少陵,余体亦皆硬笔屈盘,力大气雄,而用意一归于正,得雅颂之遗,有典诰之质,非同时柳子厚、刘梦得所能及,鼎足李杜,非过论也。

(3)、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

(5)、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6)、⑴、山石:这是取诗的首句开头二字为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它与诗的内容无关。

(7)、在文学上,主张继承秦汉散文传统,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要求文章应该有充实的内容,做到文从字顺,反对追求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偶文风。

(8)、⑶、蝙蝠:哺乳动物,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这是写山寺黄昏的景象并点明到寺的时间。

(9)、最后官至吏部尚书。韩愈主张尊儒排佛、反对藩镇割据,并倡导古文运动,是唐代著名的大儒和古文家,散文成就极高。

(10)、作者/ 张忠纲,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1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12)、开元盛世,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李白、杜甫和王、孟、高、岑等共同把诗歌创作推向一个高峰。杜甫要超越同时大家,必须创新,开辟一条自己的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里的“语”,实际上就是指诗歌创作。诗怎样才能“惊人”?杜甫追求的目标之就是“奇”。怎样才能达到“奇”?杜甫主要采取了三种手法: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探索新的体式和句式。

(13)、这首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

(14)、译文: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