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韩愈的诗早春和晚春99句

2023-08-11 12:23:12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韩愈的诗早春

1、韩愈的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二

(1)、第二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接上句,从远处看,大地好像朦朦胧胧披上了一层绿色,走近了一看,还是白花花的,还是润如酥的。这是春草初生时,最柔弱又最充满活力的一幕。它是春回大地的起点。

(2)、屯:驻,聚集。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4)、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华!

(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又称《初春小雨》①呈:恭敬地送给。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7)、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秋风清》——唐·李白秋风清,秋月明。

(9)、求描写早春和晚春的诗各一首.说出哪一首是写早春的

(10)、次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则是描写初春小雨后草沾了雨后的景色。即刚刚开始发芽的春草,稀疏,又矮小,看起来若有若无。它是春草沾雨后的一种朦胧景象。这句诗的绝妙之处便在于,韩愈能够通过春草发芽这一细微特征,来展现早春的印记。事实上,早春二月,如果不仔细去观察的话,很容易便忽视早春的特有景色。

(11)、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唐李白《古风》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唐刘昚虚《阙题》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唐刘昚虚《积雪为小山》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12)、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13)、绝句的平仄格式,是从首句格式来辨别。“天街小雨润如酥”,平仄为“平平仄仄仄平平”,首句第二字为平,尾字为平,这是一个平起平收的律句。根据平仄格律“对”、“黏”的规则,那么第二句的平仄要和第一句相对,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但是格律诗必须以平音押韵结尾,所以这里平仄不能死对,而是进行变化,得出第二句实际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仄平”,我们看诗的第二句:“草色遥看近却无”,完全符合变化后仄起平收的律句格式。

(14)、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朝:早晨。唐杜甫《清明二首》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15)、韩文公倡导的文风使从东汉到隋代已经衰败了八代的文风重又振作起来,他提倡的儒家道统拯救了沉溺于佛老思想的天下人心,他的忠谏触犯皇帝使之大怒,而他的智勇却胜过了三军的统帅(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16)、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仄仄仄平平。

(1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18)、一首诗是否格律诗,肯定得从格律诗的要求来对应。出律就不是律绝,而是古绝。

(19)、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唐·刘方平《代春怨》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夜月》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野渡:野外渡口。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两句写初春将近时的景色。

(20)、怎么就黄花红叶是春晓,怎么就不能白头偕老,

2、韩愈的诗早春和晚春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而格律诗中的绝句格式要求无非两点:平仄格式(替对粘),押韵。

(3)、“诗言志”是中国古诗词的本质,例如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其诗歌中经常出现“香草美人”的比喻,司马迁就说“其志洁,故其称物方”。这种人格与景物的融合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构思方式之一。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第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6)、“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哪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7)、这首诗创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当时韩愈已经56岁,身居吏部侍郎,一生的政治沉浮已然尘埃落定,距离他离开人世也只剩下一年时间,正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时候。

(8)、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9)、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州)人。因其常据郡望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世称之为韩昌黎;卒后谥“文”,世称韩文公。贞元八年(792年)进士及第,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疏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在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其散文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诗与孟郊并称“韩孟”。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10)、——《商山早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写景诗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诗。

(11)、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12)、——唐王驾《春晴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唐杨巨源《城东早春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3)、写景:庐山石径逶迤入古亭,茂林深处鸟鸣清。

(14)、注释⑴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曾任水部员外郎。⑵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⑵最是:正是。处:时。⑷绝胜:远远胜过。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⑸官忙身老大:韩愈写此诗时任吏部侍郎,公务繁忙,故云“官忙”;韩愈时年56岁,故云“身老大”。身老大,年纪大。⑹即:已经。⑺凭:这里作“请”讲。江:曲江,位于唐代京城东南角,为游览胜地,遗址在今陕西西安东南部。

(15)、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6)、píng jūn xiān dào jiāng tóu kàn , liǔ sè rú jīn shēn wèi shēn 。

(17)、《木兰辞》——南北朝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18)、睡起四肢无力,半春间。玉指剪裁罗胜,金盘点缀酥山,窥宋深心无限事,小眉弯。

(19)、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杜甫《曲江对雨》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20)、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3、韩愈的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2)、描写晚春的古诗《游城南十六首》之三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翻译: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5)、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6)、*如未说明,均为mom原创,欢迎转到朋友圈。

(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8)、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9)、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描写秋天的诗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0)、求描写初春景象的诗句和描写晚春的诗句,各位大哥大姐,急用啊~~~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12)、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3)、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1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5)、一个悠闲的老人,不再写金刚怒目、怪怪奇奇的长篇巨制,只写一些流连风景的唱和之作。在一种最平静、最不刻意的写作状态中,韩愈忘记了创新,忘记了风格,只是随着自己的天性和个性,去观察早春,这才诞生了这首名作。

(16)、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7)、    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故称“张十八”。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18)、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白居易------------------(叹花)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19)、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0)、描写早春+晚春+早夏+晚夏+秋+冬的有什么诗句

4、韩愈的诗早春城

(1)、酥,就是奶酪。这不是我们现在吃的经过加工的西式奶酪,而是浮在热牛奶、热羊奶表面的那一层油,就是最纯正的奶油。奶油在古代社会是很精贵的。韩愈在此时,估计生活条件还不错,常能吃到奶酪,所以打了这个比方。几年前韩愈贬潮州的时候,日子很苦,又在南方,就不会想出这样的句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真理。韩愈说春雨如酥,一是强调它的润泽如油脂;二是强调它质地很薄,就像浮在土壤表面,没有积水;三是暗示它的颜色。因为早春时,冰雪刚刚消融,雨水又少,天气干燥,北方都市里的泥土,通常呈现出白色,现在刚洒了点小雨,土壤还没恢复,植被还没长出,所以落在地面的雨水也显得白花花的。可见,润如酥是个极恰当的比喻,道破了京城的早春雨水的三重属性。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竟日:整日。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意谓春雨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鲜花,花儿在春风中摇动,满山弥漫着春色。

(4)、释义: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5)、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山水田园诗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7)、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唐韩愈《春雪》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8)、其次,从韩愈的现实心态来看,他故意要说早春胜过浓春,除了有一层老年人固有的清淡无争的心态之外,我想还应包含着一些桀骜不驯的自信意味,对自己的人生和人格进行盖棺定论。之所以这样揣测,是因为这首诗是写给张籍的。张籍,是韩愈一生的诤友,虽属学生、门人辈的,但有话就说,敢于批评,韩愈也很敬重他。韩愈很多重大的人生选择和艺术观点,都是在与张籍的交流中发挥出来的。比如《重答张籍书》,承认自己好胜,又强调自己好的是道,是“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这几乎把自己一生的行为特征和理想追求都道出了,后来写《师说》、《原道》,也是在不断强调这一点。再比如《调张籍》一诗,第一次提出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观点,表达极度的倾慕之心和对时人的讽刺。可见,由于张籍的特殊性格和卓越见解,韩愈很喜欢在他面前分析自己、褒贬时人。更值得注意的是,时任吏部侍郎的韩愈,虽然多写流连风景之作,但实际上,仍在坚持着一贯的政治骨气。在长庆二年(822),他还曾改革吏部管理制度。在长庆三年(823)的秋天,还为官仪问题和李绅大吵了一架。这场纷争,实际是被人利用了。但韩愈和李绅都耿直不挠的性格也尽显其中,所以才被钻了空子。因此,《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我们不妨看做晚年韩愈对自己一贯行为方式和人生气节的诗意总结:他并不稀罕熙熙攘攘的浓春景致,就像他不愿趋炎附势;他独喜欢一个人欣赏早春,就像他一贯特立独行;他愿意把这感受分享给诤友张籍,就像他之前与张籍的诗文往返一样。所以,我们可以说,这首诗其实在清淡之趣之中,包藏着兀傲之气。它虽然不属于韩愈诗歌的主体风格,但它同样能够体现韩愈的主体人格。

(9)、(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和凝-------------------(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欲,春日偏能惹恨长。

(10)、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1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意谓从冰棱的融化看到冬天已悄悄过去;从柳枝梢头看到春天已偷偷归来。宋·张来《春日》老树着花无丑枝宋·梅尧臣《东溪》:“野岛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13)、首二句引出春天晚至,“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是正月初初一前后不远,就是立春,一旦立春,就意味着春天来了,可是北方的春天,似乎来得太晚,丝毫没有任何花开的迹象,这样就带给人一种漫漫寒冬的等待感,大有焦急、心切的感觉。

(14)、喜雨淘物,如约而至,透过还没走远的冬留下的白纱窗帘,来不及睁开眼,嘴角、眉稍已经浮现出一个崭新的笑容,这就是韩愈对未知的期待,是洞中之人说给阳光聆听的最美颂歌。

(15)、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这一句是全篇中的绝妙佳句。早春二月,在长安,冬天未过,春天还未来临。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最初的春草芽儿就冒出来了,作者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作者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作者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1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早春。——王安石《泊船瓜舟》春眠不觉晓,一枝红杏出墙来,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双绿江南岸,玉垒浮云变古今。

(17)、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18)、登高远望四方景,一道峰峦一道青。小溪秋色枫香乌臼两相依,红叶随风伤别离。

(19)、这可能要说到诗人韩愈的心态了。除了老年人的清淡无争,还有一些他的一种桀骜在。

(20)、绝胜;远远胜过。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

5、韩愈的古诗早春

(1)、     第一首写景,第二首则注重抒情。后一首也是极力写“早”字。诗以江边春天的柳色映衬官身之路。年少逐春,扑蝶戏蕊,枯草拈花,用自己的童心和稚眼直接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机趣。而老大逐春就别是一番况味了。官事冗杂,世事沧桑,在充分体尝了人间的坎坷困顿之后,忙里偷闲地游一游春,散一散心,自得其乐。此时此刻,贵在童心未泯,贵在能于常物之中发现其丰富蕴涵。

(2)、第二首诗注重抒情。极力描写“早”字,由此引逗好友张籍走出家门,一起去感受早春的气息。诗人以江边春天的柳色映衬官身之路。年少逐春,扑蝶戏蕊,枯草拈花,用自己的童心和稚眼直接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机趣。而老大逐春就别是一番况味了。官事冗杂,世事沧桑,在充分体尝了人间的坎坷困顿之后,也能忙里偷闲地游春散心、自得其乐。此诗贵在童心未泯,贵在能于常物之中发现其丰富的蕴涵。

(3)、这首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洛城:洛阳城。风日:春光风物。

(5)、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际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6)、译文: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7)、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曾任水部员外郎。

(8)、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

(9)、体会早春之美,参透韩愈心情,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生文学院讲师、章黄国学主编——谢琰老师带领大家一同来鉴赏此诗。

(10)、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唐赵嘏《喜张沨及第》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若个:哪个?唐·东方虬《春雪》马踏春泥半是花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见:显现。

(11)、漏泄:透露。唐杜甫《腊日》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春城而色动微寒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12)、综观韩愈的这首诗,虽然只有4句,却将春天最重要的早春景色小雨和小草特征,描写的淋漓尽致。可以说是惊艳了整个春天,美得令人心醉。同时,韩愈这首诗还启发着我们要多出去和大自然接触,拥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13)、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4)、这首诗,据相关学者考证,写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当时韩愈在朝廷中任史馆修撰,这年二月的一天,天气尚寒,但韩愈突然注意到外面草芽初现,而同时,一场春雪的到来,却让春天的气息,变得十分淡薄,对于到过岭南的韩愈来说,京城的春天确实来得稍晚,韩愈由此引发感慨,写下了这首《春雪》诗。

(15)、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和凝---------------(春光好)纱窗暖,画屏闲,□云□。

(16)、第一首诗中,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诗的风格清新自然。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看似平淡,其实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在唐诗写春景的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不拘一格。

(17)、“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穿越了,错位了,居然从韩愈读到了汤显祖。

(18)、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9)、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宋·姜夔《淡黄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