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论语全文及译文73句

2023-08-11 12:26:35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论语全文及译文视频

1、论语全文讲解视频

(1)、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2)、注释)(1)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2)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3)、(原文)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4)、(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

(5)、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6)、(注释)①女:即“汝”,你。②愈:更,胜过。③望:比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译: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9)、(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要离家远行。如果非远行不可,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10)、(译文)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侍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谄媚呢。”

(11)、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12)、(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13)、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14)、(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5)、(原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6)、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17)、(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

(18)、(注释)道:通“导”,训导、引导、领导的意思。齐:整治 免:避免 格:至,来,引申为归服

(19)、(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20)、(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论语全文及译文

(1)、   年终将评选出十佳作品,并特邀参加(杰米学社)举办的年度颁奖盛典,同时,作品将由杰米文化传媒推选至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网站进行刊登报道;

(2)、子在陈,曰:“归于!归于!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3)、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4)、孔子说:“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地的学生不再是我教的。”

(5)、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6)、(原文)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7)、(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8)、(注释)(1)子贱:姓宓(音fú)名不齐,字子贱。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49岁。(2)若人:这个,此人。(3)斯焉取斯:斯,此。第一个“斯”指子贱,第二个“斯”字指子贱的品德。

(9)、(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10)、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

(11)、(注释)①这句的“得”’宇应是”去”字之误,②恶(Wu)乎:哪里,怎么。③造次:匆忙,仓促。①颠沛;穷困,受挫折。

(12)、(译文) 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高兴了。但孔子又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

(13)、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14)、梁冬、徐文兵对话《黄帝内经》全集(65集)

(15)、(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8)、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19)、(原文)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20)、(译文) 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3、论语全文诵读视频

(1)、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2)、(注释)①射:射箭。这里指射箭比赛,是古代的一种礼仪。②揖(yi)让而升:揖,拱手作揖,古代的一种礼节。揖让而升是说在登堂比赛前先相互作揖表示谦让,然后才登堂比赛。③下而饮:比赛完后下堂饮酒互相祝贺。

(3)、(译文)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4)、(译文)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5)、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6)、(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7)、(注释)①几:轻微,婉转。③违;冒犯。③劳:忧愁。

(8)、(注释)①射不主皮:射,射箭,这里指比赛的射箭,而不是指战场上的射箭;皮,箭靶子。射不主皮指射箭不一定要射穿箭靶子,只要射中就行了。②为:因为。③同科:同等。

(9)、(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10)、(注释)色难:态度好很难。色,容色态度;难,困难。弟子:与下文“先生”相对,弟子指晚辈,先生指长辈。馔:吃喝。曾:副词,竟:难道。

(11)、(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12)、(翻译)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13)、(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4)、孔子说:“为什么在这里玩?”孔子的学生因此不尊重荆子路。孔子说:“他在学业上已经达到了晋升的水平,但还没有进过家门。”

(15)、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6)、(译文)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17)、(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9)、(译文) 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吧!”

(20)、译: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4、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下载

(1)、译: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2)、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原文)子曰:“禘(1)自既灌(2)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5)、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6)、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7)、《论语》也记下了他思想中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例如薄赋敛、举贤才、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有教无类、不信鬼神等。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写作经验、生活经验和诗论,更值得我们重视。《论语》中许多十分精辟的格言,正是这些可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8)、(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9)、(解读)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抒。(《三字经》)

(10)、(译文)孔子说:“因为严于律己而犯错误的是很少的。”

(11)、(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12)、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也不会牢固。行事应当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13)、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