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陶渊明的名诗有哪些短诗133句
陶渊明的名诗
1、陶渊明的名诗
(1)、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3)、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4)、陶渊明确实给时人一种新的活法,确实活出了与世俗生活和解的方式,平淡中有绮丽,苦闷中有快乐。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盖应如此!
(5)、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
(6)、“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7)、 (2)登高:登山,指游赏。赋新诗:即作新诗。
(8)、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9)、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译文:偏僻的居处少有人事应酬之类的琐事,有时竟忘记了一年四季的轮回变化。
(10)、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原文: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11)、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
(12)、读书亦是如此:“好读书不求甚解”;泛览、流观可窥其读书的态度了。
(13)、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14)、这首诗是田园诗的代表作之描绘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子,可却是草盛豆苗稀,日出而作,月出而归,尽管劳作很辛苦,但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心情很是愉快。
(15)、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16)、让经典的音乐和美好的文字,按摩心灵,为你疗伤!
(17)、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18)、《饮酒·其八》——魏晋:陶渊明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译文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19)、“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上四句,乃是从昼去夜来之一特定时分,来暗示“日月掷人去”之意,此四句,则是从夏去秋来之一特定时节,暗示此意,深化此意。夜半凉风吹进窗户,枕席已是寒意可感。因气候之变易,遂领悟到季节之改移。以不能够成眠,才体认到黑夜之漫长。种种敏锐感觉,皆暗示着诗人之一种深深悲怀。
(2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其五》
2、陶渊明的名诗有哪些短诗
(1)、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
(2)、陈寅恪先生专门对此诗逐一阐释,得出结论是陶渊明信奉着“委运任化的新自然说”,基于他的这一哲学观,后代学者多能继续研究有所创获。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写景,写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的照耀下缭绕在山峰上,若隐若现,散发着和夕阳一样的颜色。更有成群的鸟儿相伴着回到自己的巢穴。这些景色俱是陶渊明在悠然的心境中,所见到的景色。
(4)、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尤为人所传涌,甚至后来的《红楼梦》里,写香菱跟黛玉学诗的情节,也详尽地描写了香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王维善于描摹边塞的风景,这两句诗把大漠向无尽的远方伸展,视觉广、景深长,给人以开阔、广袤、深邃之感。并用"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有了立体感、和落日余晖,显示出浑然一体的雄阔气象。
(5)、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
(6)、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7)、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陶渊明一生酷爱自由,反抗精神是陶重要的主题,这首诗赞叹神话形象精卫、刑天,即是此精神的体现。陶渊明的诗虽然以平淡自然为主调,但是他仍有豪迈雄健的一面,对于这一点,鲁迅先生称之为“金刚怒目式”。
(9)、这是一首真真正正劳作的诗,非久居田家而不可得,宁静平和充实的天趣使然。又虽累得半死也不忘说一句“但使愿无违”,可见其率性的人生。
(10)、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11)、1:寄情山水诗句: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2)、《饮酒》组诗一共有22首,这一首为第三首,这首诗主要描写诗人隐居的生活,在农忙之时,饮酒致醉,在夕阳中,悠然自得,遥望南山。
(13)、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14)、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15)、陶渊明隐居之后,耕种之余便以琴书自娱。隐居期间,陶渊明读了《山海经》《穆天子传》等神话故事,于是写下了13首诗,第一首总的概括。诗的大部分内容写自己隐居后的耕种、阅读生活,平淡中见奇妙。最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人生短暂,而自己却能够在片刻之间神游四海,俯仰宇宙,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此诗在写法上却纯以自然为宗,厚积薄发,深衷浅貌,臻于绝妙。
(1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7)、陶渊明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总的说来,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18)、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9)、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魏晋·陶渊明《饮酒·七》原文: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20)、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饮酒二十首》公元416年,刘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
3、陶渊明的名诗10首,字最少
(1)、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一》原文: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2)、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3)、万物各顺其自然,这里有很深的奥妙,欲辨而忘其言不能辨。其三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是非苟相形,雷同。
(4)、其五∶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5)、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
(7)、译文: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
(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0)、魏晋·陶渊明《饮酒·其八》原文: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13)、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5)、陶渊明著名的诗句示例如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6)、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8)、田园诗派创始人、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9)、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0)、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陶渊明的名诗名篇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自然,多么惬意,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不断吟咏。陶渊明在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那自然恬淡的心情十分感染人。与其认真,不如随便,有钱就寻一醉,无钱就寻一睡,与过无争,随遇而安。
(2)、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3)、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6)、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7)、译文:住宅盖在人世间,清静却无车马喧。问我为何能如此?心超世外地显偏。
(8)、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9)、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抒发了陶渊明的志趣。文中描述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10)、刘裕通过北伐,极大的扩大了他个人的权利。朝廷为了讨好刘裕,下诏书封刘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刘裕故作推辞。
(11)、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12)、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13)、《读山海经·其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饮酒·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酬刘柴桑》: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饮酒·幽兰生前庭》: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14)、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15)、早晨天亮就起来到田里锄草,晚上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歇息。高高的草木覆盖了狭窄的田间小路,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
(16)、万丈湍飞的瀑布从山间落下,望去像是从遥远的天空降临。奔腾直泻冲击着一片片杂树,喷洒溅落穿透了一层层浮云。
(17)、出自晋·陶渊明《庚岁戍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这一辈子终归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便是要有衣穿、要有饭吃。
(18)、陶渊明总是让人联想到菊花。他的诗也符合菊花淡然的风格。这首主要写赏菊与饮酒,诗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摆脱了忧愁,逍遥闲适,自得其乐。对菊饮酒,啸歌采菊,自是人生之至乐。
(19)、“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20)、陈寅恪先生专门对此诗逐一阐释,得出结论是陶渊明信奉着“委运任化的新自然说”,基于他的这一哲学观,后代学者多能继续研究有所创获。陶渊明确实给时人一种新的活法,确实活出了与世俗生活和解的方式,平淡中有绮丽,苦闷中有快乐。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盖应如此!
5、陶渊明的名诗名句
(1)、这首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的在生活中寻找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终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全诗用语朴实无华,取譬来自生活,质如璞玉,然而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
(2)、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3)、岂不知天天闻此、观此是何等单调无聊!有幸悟出此中真谛非诗人莫属。这才真的算是“诗意的栖居”!
(4)、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难再晨:是说没有第二个早晨。这两句是说,壮年不会第二次到来,一天之内没有第二个早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两句是说,趁着盛年之时应当勉励自己,光阴流逝不会等待人。
(6)、陶渊明的《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这首诗具有很强的哲学性。诗的前四句感叹人生之无常,像是路上的尘土,随风飘转,透露着无奈,这种心境与当时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当时战乱频繁,人们流离失所,生命无常。中间四句写诗人在艰难的环境中,寻找生活的欢乐。最后四句我们常常用来做格言,勉励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
(7)、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8)、此中当自有真意,我欲辨之已忘言。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原文: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9)、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
(10)、这组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11)、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
(1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3)、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庭宇翳馀木,倏忽日月亏。
(14)、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15)、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16)、君子死知己,提剑出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17)、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悠然:自得的样子。
(18)、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时分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宛溪与句溪如同明镜环抱着宣城,凤凰与济川两桥如同落入人间的彩虹。
(19)、阳光照耀下如彩虹一样绚烂,天气清和时像风雨一样可闻。灵异的山峰多具有秀丽景色,天空瀑布相融雾霭一片氤氲。
(2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君:指作者自己。
(3)、蒂(dì):瓜当、果鼻、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陌: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落地:刚生下来。斗:酒器。比邻:近邻。盛年:壮年。及时:趁盛年之时。
(4)、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5)、首发攻克了洛阳,西晋故都得到光复。第二年又攻克长安。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8)、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9)、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
(10)、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魏晋·陶渊明《四时》原文: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1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2)、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13)、阶除旷迹,园林独馀情。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14)、衣裳湿了倒不重要,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5)、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16)、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17)、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18)、这是因为自己的心远离尘俗,所以即使身居闹市,也如同在偏远的地方一样,不受干扰。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19)、译文: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
(20)、一是诗人仿佛被边缘化,主体是山,达到了“心远地自偏”的境界。二是诗人根本就不主动,而是被动地接受,说明诗人早已沉浸于采菊,已经陶醉其中。三是也暗含山水很美,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之感。这一个字如此关键,当时竟然有人传抄错误,难怪身为大文豪的苏轼很不淡定,并出手加以纠正。
(1)、寒冷的劲风使万木凋谢,而松树独不衰。我像这只飞鸟一样,总算找到归所,千载不相违。
(2)、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4)、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5)、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6)、诗的起首两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点明了陶渊明的人生选择,面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他选择了洁身自好,因此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却没有世俗中的那些交往来打扰。为什么能够在喧闹的环境里,陶渊明能够摆脱一切干扰呢?因为“心远地自偏”。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是陶渊明此刻的精神写照。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见:(读jiàn),动词日夕:傍晚。
(8)、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阿者,山丘。素者,白也。荡荡者,广大貌。景通影,辉与景,皆指月光。起笔四句,展现开一幅无限扩大光明之境界。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阴流逝。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此一幅境界,即为一宇宙。而荡荡辉景,光明澄澈,此幅廓大光明之境界,实为渊明襟怀之体现。由此四句诗,亦可见渊明笔力之巨。日落月出,并为下文“日月掷人去”之悲慨,设下一伏笔。西阿不曰西山,素月不曰明月,取其古朴素淡。不妨比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虽然境界相似,风格则是唐音。那“明月”二字,便换不得“素月”。
(10)、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11)、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1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