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诗经名句及解析99句

2023-08-29 13:44:51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诗经名句赏析与感悟

1、诗经名句欣赏

(1)、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文静美丽的好姑娘,让我时刻放心上。

(2)、悟:越喜欢一个人,就记得他越多细节,相思就填得越满。

(3)、撇开一切背景,《诗经》只是《诗经》,朴素悠远,宁静自然,继承了华夏民族一贯的淳朴与稳重,却不乏清新隽永的文风。

(4)、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5)、这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描写诗中主人公因为战争的缘故,有家不能回,思念家妻子,借诗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

(6)、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

(7)、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

(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9)、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10)、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11)、唉,这么长时间了。我无法与你相会。唉,这么远的距离,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12)、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首句借雎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说比兴也正确,兴中有比)

(13)、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1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濡以沫,相掬以湿,不若相忘于江湖。

(16)、B.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1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战事不断,戍地不稳,战士背井离乡,妻儿孤苦,老母年迈。但倭寇猖獗,又岂可弃国家于不顾?无奈只能辛苦家人,在战场为国家而厮杀。或许家人会怨他,不理解他,但他对国家无愧,这就够了。而真正的勇士,要敢于直面人生的挫折。诗经,可以在人迷茫时如灯塔般为人指引方向。

(18)、“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19)、这首诗的体裁是__五言律诗____(1分),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_(2分)

(20)、《庄子·山木》篇里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意思是说,有品德的人交友讲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其实很纯净;小人以利为先,他们交情看起来像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是很难持久的。(赏析  王亦川)

2、诗经名句及解析

(1)、(提示: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正面描写)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环境烘托)作者处境:仕途坎坷,屡受挫折。)

(2)、第一章述说卫人救陈,平陈宋之难,叙卫人之怨。最后一句“我独南行”,写出主人公的个人不满情绪,这是全诗的线索。诗的第三句“土国城漕”,虽然也是劳役,但是在国内,南行救陈,远途跋涉就更艰苦了。

(3)、人在哪里?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4)、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5)、第二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承接前文“我独南行”。诗中后两句“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又写出了主人公的情绪,“平陈与宋”之后“仍然不让我回家,我心中忧虑”。

(6)、《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7)、这是《诗经》里不同篇章的两句诗,句式和含义都一样:你向我赠送木桃,我就回报琼瑶(美玉);你赠给我一筐桃,我回敬你一篮李。只是第一句把意思说得更明确:不是要报答你,而是希望能与你永远相好。

(8)、万事开头难,开了头便要认认真真做完,不论做人做事,都要善始善终。

(9)、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10)、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11)、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12)、这是《蒹葭》给予我的启示,而《蒹葭》又仅仅是《诗经》中的一首,如果我们能细细研究每一首诗的内涵,取其精华,虽然会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13)、我最喜欢选自《诗经?秦风》的《蒹葭》。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迫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这也说明一生的奋斗的悲壮,人生都是如此,追求不到固然烦恼,而以为追求到手注定无聊。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我们会觉得生命是如此充实绽放,生活是如此美好高尚。

(14)、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

(15)、《诗经》中还有其他主题,在此就比一一举例列举。《诗经》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历史、社会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华文化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把,《诗经》中更多的诗歌以各种形式编入教材,让学生们从小学习,让他们充分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性,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深度。

(16)、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与人方便,随遇而安。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谦谦君子,用涉大川。人之所助者,信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17)、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18)、第五章“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

(19)、译:好比天上上弦月,好比太阳正高升,好比南山寿命长,不会亏蚀不会崩,好比松柏一样茂盛,没有不可你继承。

(20)、尽管中华文化十分优秀,却依然不被许多人理解,尤其是青少年。记得在一次阅读课上,我看《诗经》正入迷,忍不住轻笑出声,引得同桌好奇地凑过来,她扫了一眼便道:“这什么呀?乱七八糟的。”我不着痕迹地掠过她手中的言情书,笑着说:“没什么,一本很有名的书,而且挺有意思的。”她不屑地朝我手中的书瞥了一眼,顺带附赠了一个看异类的眼神给我,才转回身去。我哑然失笑,心中有几分悲凉。

3、诗经名句解析

(1)、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2)、D.“悦鸟性”与“空人心”形成对比,鸟性之悦为人心之空作了铺垫。

(3)、《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4)、(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5)、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6)、《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处境,下阕写梅花的品质。

(7)、生活不是拍偶像剧,男主人公是多么耀眼,我们更不是黄蓉和郭靖能在桃花岛上看桃花。所以,现实点,学着《诗经》中女主人公快乐是因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8)、这首诗抒发自己想得到录用施展政治抱负,希望有人引荐的心情。杜甫的《登岳阳楼》感身叹世,表现贫病困顿中的诗人忧时忧国的情怀。

(9)、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天保》

(10)、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译: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

(11)、不必讨好所有人,正如不必铭记所有昨天;时光如雨,我们都是在雨中行走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伞,建造小天地,朝前走,一直走到风停雨住,美好晴天。

(12)、A.这首诗借题咏佛寺禅院,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后的愤懑抑郁之情。

(13)、(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14)、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1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16)、悟: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你就是我的那一位。人间最美的季节,是情思萌动时。

(17)、激荡了故国的热土,沉重的伤怀和悲怆的呐喊响彻天地。但《诗经》中却将这种情感化为叹息。不但如此,即便故国成为废墟,宗庙毁于炮火兵戈,多么激愤的感情到了《诗经》之中都会转化为轻轻几句的哀叹“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欲坠之躯步经昔日繁华的宫殿与宗庙,所有生长的禾苗都在祭奠着盛世的荒芜,见证着王朝的复辟与衰败。

(1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19)、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20)、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4、诗经的名句及解析

(1)、《叔于田》先秦:佚名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翻译:叔去打猎出了门,巷里就像没住人。难道真的没住人?没人能与叔相比,那么英俊又慈仁。

(2)、《诗经》是华夏千年文化所沉淀的精华,无论何时都带着惊心动魄的美。让人不得不感叹华夏文明的魅力。

(3)、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

(4)、《淇奥》反复吟颂了士大夫几个方面的优秀之处:首先是外貌。这位官员相貌堂堂,仪表庄重,身材高大,衣服也整齐华美。“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连冠服上的装饰品也是精美的。外貌的描写,对于塑造一个高雅君子形象,是很重要的。这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其次是才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章学问很好。实际上,这是赞美这位君子的行政处事的能力。因为卿大夫从政,公文的起草制定,是主要工作内容。至于“猗重较兮”、“善戏谑兮”,突出君子的外事交际能力。春秋时诸侯国很多,能对应诸侯,不失国体,对每个士大夫都是个考验。看来,诗歌从撰写文章与交际谈吐两方面,表达了这君子处理内政和处理外事的杰出能力,突出了良臣的形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歌颂了这位君子的品德高尚。“如圭如璧,宽兮绰兮”,意志坚定,忠贞纯厚,心胸宽广,平易近人,的确是一位贤人。正因为他是个贤人,从政就是个良臣,再加上外貌装饰的庄重华贵,更加使人尊敬了。所以,第第二两章结束两句,都是直接的歌颂:“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从内心世界到外貌装饰,从内政公文到外事交涉,这位士大夫都是当时典型的贤人良臣,获得人们的称颂,是必然的了。此诗就是这样从三个方面,从外到内,突出了君子的形象。诗中一些句子,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成为日后人们称许某种品德或性格的词语,可见《淇奥》一诗影响之深远了。

(5)、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6)、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君子好对象。

(7)、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8)、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9)、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10)、我们知道,《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所收集的诗歌,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也就是汉语的早期作品。特别是“风”部分,就是采诗官从民间采集上来的,可以说就是当时各地的民歌。虽然经孔子“韦编三绝”整理成“诗三百”,但毕竟还是早期的作品集。所以拿早期的汉语作品,特别是早期的民歌作品,与王朔的文字造诣相比,王朔说自己要稍好一些,王朔是敢说这话的。

(1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12)、赞同“曲径”,因为“曲”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像。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

(13)、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

(14)、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只)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15)、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16)、爰(yuán):哪里。丧:丧失,此处言跑失。

(17)、“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诗经·桃夭》是我在整部《诗经》中最喜欢的一首。《桃夭》虽是一首婚嫁赞歌,但写的却是对即将出嫁的女子的美好祝愿。《桃夭》中虽无对女子的妆容进行描述,但是却通过对桃树的描写,从侧面展现了女子的美丽。虽无直接表达对女子的祝愿,但是却通过满树的果实和茂密的枝叶,表达了他对女子的祝福。诗经,可以在你孤独无助时给你阳光般的安慰。

(18)、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说明:意近即可。

(19)、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20)、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我曾经对你说过,我愿意握着你的手,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5、诗经名句及译文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2)、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3)、第三章似乎是写了路上一个小插曲,马走失了,找马。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6)、纵使我不去看你 你难道就不回音?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古人对于相思之情的描写确实委婉真切,细腻动人。

(7)、“以哀景写乐”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乐”。《采薇》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句运用了这种手法,但并不具有对应关系。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8)、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9)、死生契阔(qikuo),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10)、译:把柴草捆得更紧些吧,那三星高高的挂在天上。今天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好的人呀。你呀你呀,你这样的好,让我该怎么办呀?

(1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12)、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4)、最美不过《诗经》,美在爱的幸福与美满。“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说出了生死不分离,一同老去的相依相伴,多么情意绵绵的佳句,体现了爱人之间一起白头偕老的心愿。表达的是对幸福与美满的无比向往。和爱着自己的人共度一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美满的事啊!“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倾倒了无数身在爱河的人们,渴望美满爱情的人们把这诗句当成对另一半的山盟海誓。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我曾对你说过,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同老去,永不分离。这是爱情的最高境界,与你平平淡淡度过一生。

(15)、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一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不满。

(16)、在诗经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诗歌是描写和歌颂爱情的。如果表达一种思念,我觉得最恰当的莫过于这一首。青青的是你衣襟 悠悠的是我芳心 .

(1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出《诗经小雅采薇》。

(18)、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19)、再者,《诗经》中所描绘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是纯真的,的确,在那个时代,一个没有被金钱和地位所污染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朴实,最真诚的。相反地,谁能想到过了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在为生活所奔波,所劳累,忘记了我们最初的目标,迷失了自我。若我们都静下心沉下心来,翻开《诗经是一枚月亮》,你一定不会对《诗经》中枯燥的文字而感到厌倦,找找自己的内心,聆听自己最真实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