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写出两句关于战争的古诗词79句

2023-09-17 10:48:42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两句有关战争的完整诗词句

1、写两句有关战争的完整诗词句

(1)、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____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2)、比喻  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比喻的作用为可以化未知为已知;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易懂;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形象,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3)、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4)、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____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5)、当阳长坂日当中,血染征袍透甲红。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6)、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7)、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家人。——戴复古《淮村兵后》

(8)、陈宝琛的诗既有山河破碎的悲愤,也有痛定思痛的反思。不仅有“写兴亡之感”的抒情性,也有审视全局,鉴往知来的思想性。《感春四首》及后来的《落花》诗,都堪称清诗中的“诗史”。

(9)、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0)、    在这首词中,毛泽东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优美的江山常引来各种政治力量的争夺,其中不乏成功者。但他们还称不上。真正的风流人物,他不应该仅仅懂得争夺江山,而更应懂得如何去建设江山,使之更加美丽富饶!愿为江山添砖加瓦、增添秀色的伟大胸怀,正是本词冠绝古今的焦点所在。但非常可惜的是,国内相当一部分文学研究者并未将这种意味阐发出来,而别眼于对文采——文学成就、文化贡献的叙说。这是一种遗憾。

(11)、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12)、前面提到,甲午战争前,清廷“帝d”与“后d”之间为战与和争执不已。帝d主战,后d主和。主战很大原因是为了削弱李鸿章实力,但这毋宁说只是主战派头子翁同龢的想法,而文廷式作为一个曾襄助康有为倡立强学会,并且屡次上书昌言国是的有志青年,他的主战立场无疑更多出于御侮自强的目的。然而文廷式的一腔热血没有得到回应。甲午战败后,文廷式被李鸿章一派弹劾革职。这不得不说是d争的悲剧。这首《虞美人》作于文廷式被革职离京之际。家国命运与个人遭际联系在一起。这首词情感喷薄如注,潮水既是劫灰未冷的黄海战场,也是内心惄焉如擣的孤愤酸情。子规啼血之际,孑然一身已经渐渐远离京师。“不道明朝已是隔墙花”,这句既可以理解为故宫的花树是遥远的奢望,自己已成为宫墙之外边缘人,也可以理解为天涯一角的台湾已经成为了悬隔的割地,与祖国丝连而藕断。“夕阳送客咸阳道”化用了李贺“衰兰送客咸阳道”,我们知道,李贺的下一句便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归期早”意味着自己政治生命的过早结束,而这在正常的政府是不可能的。一个“休讶”,道出了朝廷的昏庸已经成为了见怪不惊的常态。末句化用了陶渊明“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宫中虽然依然铜沟涨碧,显得晏然无事,然山河破碎,国势沧桑,统治阶级依然无所用心。朝廷与国家已然不在同一个频率上了。甲午之败,不是由于日本太强,而是由于清廷太弱,弱的不仅是力量,也是德性。这或许是诗人此时此刻的深刻感受吧。

(1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14)、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____戚继光《马上作》

(15)、第三首仍然是劈空而至。“倚天照海”化用的是苏轼“倚天照海花无数”的句子,然而花红柳绿的虚假繁荣一旦成空,大清原本只是“脆薄不耐风”的纸老虎,徒然让诗人“忍见浮萍随柳絮”。“倘因集蓼毖桃虫”这一句可能要费些解释。这句暗用了《诗经·小毖》“肇允彼桃虫,拼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诗经》的意思是有一种叫桃虫的虫子,长大变成凶猛的鸟(鹪鹩),而我(一只小鸟)不堪森林里的残酷斗争,只能在苦蓼丛中躲避。《诗经·小毖》一诗乃是慨叹周朝王室管叔、蔡叔的叛乱。陈宝琛在这里化用此诗,极有可能是对清王朝(帝d)为了削弱李鸿章而仓促战斗之举的反思和批判,这也是对第一首“蜂衙缭乱声无准”的回扣。朝廷害怕李鸿章由桃虫变成鸷鸟,步管叔蔡叔后尘,便借日本人之手打掉李鸿章,但结果只能是亲者痛仇者快,让整个国家陷入“集蓼”的困境。陈宝琛在这里不仅是对甲午战争的结果吁嗟垂涕,而且对战争的原因做了反思:清日战争固然理所应当,但战争的目的应该是保家卫国,而不是借刀杀人,清王朝在大敌当前之际更应该戮力同心,而不是兄弟阋墙。而恰恰是d争造成了甲午战争的仓促应战和最终失败,恰恰是d争将大清抛给了虎狼日本,以至万劫不复。反思之后,诗人不禁陷入了深沉的虚无感。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意味着国家主权的丧失,而且意味着国家政治德性的破产。作为国家中流砥柱的士大夫阶层已经没有什么公德了,更何况那个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呢。“蝶梦”的迷茫,其实也暗指士大夫阶层在公德与私利之间,在d争与国仇之间的糊涂。“蜂衙缭乱声无准”的内耗,最终赢得的只是“刺耳鹃声恐未终”的毁灭。“苦学挈皋事浇灌”指北洋海军徒然热眼向洋学习外国。“挈皋”是一种用机械汲水的方法。清王朝徒然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清王朝最致命的不在缺乏技术,而在丢掉了公德。作为神州袖手人的陈宝琛,也只能如“绿阴涕尺种花翁”一般,即便眼泪流干,也无法挽回落花流水,春归何处的颓败。

(1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7)、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18)、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陈德武《水龙吟·东南第一名州》

(19)、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高适《登百丈峰二首》

(20)、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2、写出两句关于战争的古诗词

(1)、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____李颀《古从军行》

(2)、    最后二行让人有一种仿佛亲眼见到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望万里祖国壮丽江山之英姿。他看见了如海的青山,如血的夕阳,画卷之美正符合苍凉沉雄的大写意之境界,而这种大写意之境界正是汉风众美之中一类。李白《忆秦娥》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寥寥八字,遂关千年登临口。”而毛主席这最后二行博大苍茫之气与李白有同气相呼应之感,同时毛主席这二行还更多一些英雄之气与壮丽之气。

(3)、总监制/徐遥 责编/刘文韬 编辑/贺绿原 制作/唐明涛

(4)、剑拔弩张刀光剑影口蜜腹剑唇枪舌剑前车之鉴怀水车薪丢卒保车螳臂挡车学富五车闭门造车旗开得胜旗鼓相当偃旗息鼓重装旗鼓顺风扯旗一鼓作气胶柱鼓瑟欢欣鼓舞打退堂鼓偃旗息鼓重装旗鼓百战百胜三战三北速战速决转战千里背水一战决一死战南征北战能征惯战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北朝民歌《木兰诗》

(6)、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____李益《从军北征》

(7)、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8)、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高适《塞下曲》

(9)、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这首词所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了少年路云和月,莫等洒、白了了少年头,空悲切。“三十”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11)、化碧三年血有痕,当年哀感满乾坤。鹑维剪后天方醉,无路排云叩九阍。此局全输莫认真,东南风急海扬尘。世间倘有虬髯客,未必扶余属别人。残山剩水冷斜晖,独向西风泪满衣。皂帽藜床成底事?全家辽海管宁归。人间成败论英雄,野史荒唐恐未公。古柳斜阳围坐听,一时谈笑付盲翁。

(12)、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好处是,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提示事物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在这首诗歌中作者愁生白发,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李白《箜篌谣》“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13)、关于战争的名句10个(不是诗,是句子,要短

(14)、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15)、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6)、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7)、北胜南强较去留,泪波直注海东头。槐柯梦短殊多事,花槛春移不自由。

(1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9)、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____李商隐《马嵬·其二》

(20)、士兵在回家路上,黯然神伤,感慨时光流逝,军旅艰辛无比,而自己的生命,却在战争中慢慢虚耗。现多被引用在情人的离合聚散中。 

3、两句与战争有关的诗词句

(1)、杜牧的《赤壁》:“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是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2)、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____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5)、正在这几乎绝望的凄风苦雨之时,怀人的女子竟意外见到了久别的情郎。骤见欢欣,自可想见。大概,此时凄风苦雨中的群鸡乱鸣,也变成了煦风春雨时的群鸡欢唱。

(6)、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回复关键字:粉红:免费领史上最全粉红猪小妹全四季中、英文动画+配套高清绘本+音频+6张填色卡

(9)、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余韵》。残军,指残败之军。垒,堡垒。壕,战壕。郭,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泛指城池。此以“残军”、“废垒”、“瘦马”、“空壕”、“夕阳”五个具有悲哀色彩与意象的词语,形象地再现了一幅战后城乡萧条、颓败的图景,抒发了作者在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深切悲哀之情。

(10)、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

(11)、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2)、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13)、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4)、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15)、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16)、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____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17)、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____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18)、一秋穿堑兵多死,十月烧荒将未回。——李梦阳《夏城坐雨》

(19)、大意:你送我木桃,我拿美玉回报你。并不是为了答谢你,只期盼情意永好。

(20)、从此路迷渔父棹,可无人坠石家楼。故林好在烦珍护,莫再飘摇断送休。

4、两句关于战争的诗句有哪些

(1)、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用纯名词性的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2)、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____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途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6)、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7)、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____陈羽《从军行》

(8)、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____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9)、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

(10)、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____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1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2)、江城烽火连三月。——李弥逊《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

(13)、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苦战行)唐·杜甫苦战身死马将军,自云伏波之子孙。

(14)、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诗人自己对这首诗的解释(毛主席在1962年5月9日读了郭沫若对这首诗的赏析后,将郭沫若的内容全部删去,并以郭沫若的口气在清样的四边空白处写了一段对这首诗的注释性文字):“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初以为是写一天的,后来又觉得不对,是在写两次的事,头一阕一次,第二阕一次,我曾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意见,主张后者(写两次的事),而否定前者(写一天),可是我错了。这是作者告诉的。1935年1月d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2月。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由此看来,我在广州座谈会上所说的一段话,竟是错了。解诗之难,由此可见。”    

(15)、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出塞》(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6)、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犹尚存。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17)、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____李白《从军行》

(18)、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____张籍《没蕃故人》

(19)、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