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韩非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81句
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对秦朝的影响
1、韩非子所提出的什么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1)、对于秦国来说,“士”这个阶层不被重视,这种传统是从商鞅变法开始的。商鞅把国家的重心放在“农”与“战”上,认为农民与战士才是强国之本,官爵应当授予这两个阶级。至于贵人、商人、技艺、逆旅、儒生和游士,则都被视为“淫民”,他们通过世系爵位、经商致富、游说取官和技艺糊口的方式来逃避农战,不肯耕种土地,也不肯上阵杀敌,故而于国家无益。所以在《农战篇》中,商鞅主张打击这些阶级,以便建设一个以农民和战士为主体的国家。愚农不学无术,就可以像牛马一样供统治者任意驱使,能够专心耕种,为国家生产财富;战士贪功轻死,便会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积极为国家开疆拓土。
(2)、当时的背景是:战国末期,各国间连年发生着战争,大国兼并小国,最后只剩下七个国家。一方面,民众饱受战争苦难,希望有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如果七国能够合并为一个国家,就不会有那么多仗可打了。所以,普通民众非常希望统一的到来。
(3)、这样看来,韩非根本没来得及为秦国效力,为什么说秦王统一全国的政策是按照韩非的理论制定的呢?
(4)、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5)、在孔子的时代,虽然礼崩乐坏,但周王室好歹还是名义上的君主,诸侯干点什么都要顾及周天子的面子。到韩非所在的战国后期,各国竞争已经白热化,连周王室这个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也被灭掉了。
(6)、(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君主自遣符合“天人感应”理论,但其主要意图不是宣扬这一理论,故A错误;君主专制制度反映出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与题意无关,故B错误;君主自谴与社会教化无关,故C错误;君主自谴主要意图是宣扬自己天子的地位,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故D正确。故选D。
(7)、D.根据材料中韩非子“集权”学说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宋代理学家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要求统治者提高自身的修为,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要求对君主专制进行一定的改革,因此都体现了对君主统治的改进,有利于提高君主执政水平,故D项正确.
(8)、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C.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
(9)、A.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10)、特点:教育服务于政治、以儒学教育为主、私学和官学并存。
(11)、要想保证法令和权术能发挥作用,还需要一样东西,这就是韩非的第三样法宝:“势”。势就是国君威严的身份。有这样一个比方:君主和权势的关系就像飞龙和云雾,飞龙有了云雾的托举才能飞得高,如果云雾散去,飞龙就会掉在地上变成蚯蚓。
(12)、(生年不详,公元前233年死于李斯送来的毒酒)
(13)、首先,观点新颖,视角独特。我们对于韩非子的了解,特别是对其政治思想的了解,正如文初提到的那样,作为传统思想中唯一可以被称作“政治学”的学派之集大成者,韩非一向是被诟病的,这也成为秦汉以来的“常识”。历史上偶有质疑于此者,便是韩非子思想被利用之时。该书则从学理上对韩非子的政治思想条分缕析,力图使我们认识一个较为接近历史真实的思想图景,其中很多观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论证并没有使我们感到他在强行为韩非子翻案。
(14)、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能体现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材料中陆贾、叔孙通、贾谊的儒学均未确立儒学的独尊性,故A项错误;陆贾与叔孙通的儒学中融入了阴阳家的“天人感应”思想,贾谊的儒学则融入了道家思想,而后来董仲舒儒学正是吸收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因而汉初儒学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供陆贾、叔孙通、贾谊等人儒学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材料中陆贾、叔孙通、贾谊等人儒学吸收了阴阳家、道家思想,但无法体现开始融合,故D项错误。)
(15)、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今人之性,固无礼义”得出人天性不知礼义(或人性本恶);根据“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得出通过学习、思考获取礼义;根据“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得出礼义规范个人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战国时期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的局势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得出以法治国;根据“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得出厚赏重罚;根据“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得出法令统一。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积极影响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消极影响是容易造成暴政,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国家灭亡。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见先帝(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宣帝……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得出元帝重视儒学,宣帝是儒法并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16)、(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旨在神话君权的是董仲舒,所以B排除;
(17)、韩非不只是在吸取各个学派的思想,而且在形成自己理论的过程中,格外看重实际效果,商鞅、申不害、慎到都是先行者,已经分别趟出一条路,韩非就博采众长,把好用的、可行的部分吸收进来,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18)、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进行变法。商鞅采用法家思想,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实行十二军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制定严刑峻法,实行法治国;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19)、A.维护皇权尊严
(20)、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积极和消极影响,积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消极:造成暴政,激化矛盾。
2、韩非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背景:根据所学,从战国时期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分析。
(2)、(1)据材料归纳荀子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
(3)、影响:积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消极:造成暴政,激化矛盾。
(4)、制度要由贤能的人来操作与遵守才能实现治理,但不能因此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只要有贤君能人在,便可不用依靠势位,这种把一国之政寄托在几个人身上的想法是极其幼稚的。正确的做法应是兼用势位与贤才,所谓“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如果必待尧舜在位乃治,则千世乱而一治也;因此,要建立起一套良好的制度,确立好君主与臣下之间的合理势位,使得即使再平庸的君主也能维持基本的治理,只有极度昏庸的君主在位时才会陷入混乱,这样便能实现千世治而一世乱的理想状态。
(5)、韩非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晚期,而作为一个思想史阶段,战国晚期对于整个战国时代来说,不仅是它的接续和继承,更多的是一种背叛与断裂。在思想上的表现是,战国是思想创造的时代,战国后期则更多是思想实验的时代;战国诸子重分,而后期诸子重合,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先秦诸子思想由“差异”到“共识”的转变。作者以这个转换为视角,以考察“共识”视域中的儒法关系为切入点,认为在“救世”情怀方面,先秦诸子存在“共识”;在基本的政治价值层面,先秦诸子思想都同源于“古之道术”。因此,作者对“儒法合流”的传统说法提出质疑,认为这种说法“未能摆脱基于学派差异与分歧而形成的‘儒法斗争’的思路,这种思路抽空了法家政治思想中基本的政治价值而将其转手归属给了儒家”。(第92页)这样,通过这个视角的考察,韩非政治思想的时代特点与价值就凸显出来。
(6)、韩非子另主张‘‘名实相符’’,认为君主应根据臣民的言论与实绩是否相符来决定功过赏罚。
(7)、②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8)、法家是战国时期平民的政治代言人,在政治上可谓是“独步天下”。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9)、余论部分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其韩非子政治思想的演变趋向,指出秦朝的暴政与灭亡只是韩非子政治思想蕴涵的一种可能性,不能依据秦朝的历史教训去反推韩非子及法家政治思想的特质与属性,而韩非子的公私相分、政教分治的思想在近代日本却得到重视;其韩非子政治思想的理论缺陷,指出追求法律至上以限制皇权的空想性导致暴政的倾向性,制度成本过高以及人事与制度关系问题上的失衡都是其难以避免的缺陷;其韩非子政治思想的当代价值,在“辅助性的历史资源”和“具体实在的本土价值”两个层面为我们提供现实价值。
(10)、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均反映出( )
(11)、 主要对立之点 1 理论前提不同: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对立 孔子德治学说的理论前提是人性善论。所谓仁义礼智,我固有之,非外在赋予:“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而且,人还具有先天的“良知”道德品质,“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知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尽心上》)既然人生来性善,可以接受劝说和教化,那么,施行德治就是可行的,通过伦理劝谕可以达到理想中的社会秩序。正因如此,道德教化论就成了孔子德治的核心内容之一。 然而,法家完全反对这一主张。并对性善论进行了详尽的批驳。认为人性本来自私又功利,“民之故计,皆就安利而辟危穷。”(《韩非子·五蠹》)“君臣之计,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韩非子·难一》)“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做车子的舆人希望人富贵,做棺材的匠人希望人死掉,原因在于利益使然,非人性之善恶。既然人天生自私,趋利弊害,就客观上为行使赏罚提供了可行性。 另外,人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上古竟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原因在于“古者……人民少而财有余,固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应薄,固民争。”可见,人口、财富、社会关系等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人们的观念品行也就自然随之而变化。况且,韩非认为,道德高尚的人是有限的,自觉为善者寡,惧罚远恶者众。既然人们并非自觉自愿为善而不为恶,就有必要以法治手段逼人弃恶从善。 2 理论核心不同:道德至上与法治至上的对立 儒家学说中,道德的作用被渲染到极致。孔子学说就是典型的道德决定论,德治是核心内容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作为统治者,只有以德为政,民众才能象群星绕北斗那样拥戴统治者。具体地说,一是通过修身,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二是要靠教化手段,教而化之,以道德感化孜孜为利的小人,提高他们的德行。 而韩非针锋相对,认为德不如法,治国要靠刑罚手段,法的作用至高无上。“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韩非子·有度》)可见,在韩非看来,奉法强弱,成了国之强弱的决定性因素。没有法治,就不能治理好国家,即使尧舜也是如此,善于做君主的,只能行赏罚,去仁义,“无锤策之威,衔橛之备,虽造父不能以服马;无规矩之法,绳墨之端,虽王尔不能以成方圆;无威严之势,赏罚之法,虽尧舜不能以为治。今世主皆轻释重罚严诛,行爱惠,而欲霸王之功,亦不可几也。”(《韩非子·奸劫弑臣》)更何况,对于不可教化之人,德治是不起作用的,只能靠惩治之术以正其身,“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固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故娇于爱而听于威矣。”(《韩非子·五蠹》)可见,对于那些父母、乡人、师长苦心教化无效的不肖之子,在官吏欲批捕面前,因害怕而能马上改变行为。由此,韩非得出结论:“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紧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韩非子·显学》)走惩恶以扬善之路才是明智选择。
(12)、后来,皇帝发现走向外朝的尚书跟自己也距离远了,就又想到一招,干脆把宰相这个职务变成一种临时性的职务。所以,从唐高宗开始,实际承担宰相职务的人必须得挂个临时性的头衔,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只有临时获得这个头衔,这个官员才能处理宰相的工作。
(13)、背景: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封建制度确立);礼崩乐坏。
(14)、(3)据材料指出汉元帝与汉宣帝治国理念的分歧及其本质。
(15)、解析:B 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强调“隶变”与现实政治之间的联系,A项单纯从汉字发展演变的角度分析,不合题意,故排除A项;另据题干中隶书易书写、辨认的特点可以判断,隶书便于书写和掌握,故秦始皇采用隶书,比小篆更有利于下层人士书写和掌握,更有利于中央政令的贯彻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由此可知“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故选B项;C项表述与事实不符;D项与材料没有关系,故排除。
(16)、B(秦汉以来中国建立的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而不是小国寡民,材料呈现的不是国,而是家庭生活生产状态,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以来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的典型特征是自给自足,达不到殷实富足的程度,故C项错误;棉花的传入是在宋末元初,汉代并不存在棉花,故D项错误。)
(17)、A.国家管理制度化
(18)、不过统治集团中不只有君主一个人,还有许多大臣,他们参与政策制定、行政管理。这些人万一动了坏心眼儿,很容易给君主带来大麻烦。为了帮助君主驾驭臣僚,韩非拿出第二件法宝,叫“术”。
(19)、(2)主张:以法治国;厚赏重罚;法令统一。
(20)、D.未体现文翁推广蜀地教育经验,故D项错误.
3、韩非子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韩非《问辩》中言:“明主之闻,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2)、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考查学生熟记课本知识以及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韩非子》全书思想异常犀利,每一篇都会围绕一个问题,拆开揉碎,层层论证,鞭辟入里,逻辑非常严密,观点不同凡响,可以说是中国政论文的最高峰。
(4)、B.“分王子弟,以为屏藩”C.不再重用三省长官
(5)、B.蜀地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C.学官主教儒家经典
(6)、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7)、而且,当时还有一个严峻的局面,就是黄河不定期泛滥。当时的黄河水系,几乎流经除燕国以外的其他六国。但各国都不想把黄河治理好,如果发生洪水就以邻为壑,把水引到别国去,受罪的还是普通民众。战国末期实现统一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8)、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 )
(9)、其次,立论诚恳,视野开阔。虽然“批判”之风的学术研究已成历史,但贯彻历史主义的态度于思想史研究之中却非易事。令人欣喜的是,该书很好地做到了这点。作者对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采取了“同情之理解”,比如第四章最后谈到韩非子的“法治”体系中,存在着最高权力(君权)没有受到法律有效的约束和限制。作者以为若一味地以此批判法家的“法治”,“势必抹杀掉韩非子在君主政治时代想方设法约束、限制君权滥用、实行理性政治的那份良苦用心和理论努力”,“对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实在难以称之为‘了解之同情’”(第189页)。
(10)、B.崇儒尚法,霸王道杂之C.设置刺史,分区监察
(11)、权术这个词也不是韩非首创,“术”的思想源自道家的“无为”思想。道家的“无为”原义是:处世不应该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式,只要大方向正确就可以。
(12)、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法家反对崇拜过去、恪守传统,觉得什么“祖宗说的”都不管用。保守贵族逆转不了变革大势,他们就把主张变革的那个大臣搞死。所以,法家是最遭旧贵族记恨的,推崇法家的政治家几乎都没有好下场。
(13)、韩非是战国后期的韩国人,而且他是韩国宗室,与韩国国君算是远房亲戚。韩非有些口吃,不大擅长讲话,但文章写得条理清楚、分析深刻。
(14)、《韩非子》是一本空前绝后的帝王教科书。是专门写给君主看的,是教君主如何灵活运用法、术、势进行集权统治的。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难以望其项背。
(15)、儒、法两学派思想是古代中国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阅读下列材料:
(16)、为什么以前的世道好?是因为大家都遵守各项秩序,在家里长幼有序,走出家门君臣有序。那在春秋乱世,如何恢复秩序呢?不妨把社会最大的关系网,也就是血缘关系网重视起来,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家中,都把礼仪和道德作为维系秩序的标准,这就是儒家的“礼法”。
(17)、韩非子思想提出的背景是在战国末年,那个时候中央集权专制即将形成。它的意义就是,为后代的统治者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在当时的社会,一切大权都掌握在皇帝的手中,韩非的思想刚好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中央实行君主转化子制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强了皇权,为后面即将到来的大一统的局面奠定了基础。所以韩非子的思想提出了之后自然就受到了统治者的青睐和重用。
(18)、韩非著作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成为法家之博采众长之集大成者。韩非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韩非则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势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韩非把三者融为一体。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时指出,申商学说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法与术结合起来。其次,申、商学说的第二大缺点在于“未尽”,“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韩子·定法》)。韩非按照自己的观点,论述了术、法的内容以及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同申不害相比,韩非的“术”主要在“术以知奸”方面有了发展。他认为,国君对臣下,不能太信任,还要“审合刑名”。在法的方面,韩非特别强调了“以刑止刑”思想,强调“严刑”“重罚”。他认为,光有法和术还不行,必须有“势”做保证。“势”,即权势,政权,就是君主的权力和地位,可以理解为国家权威。他赞赏慎到所说的“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难者》),提出了“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的论点。
(19)、法律:“法”“术”“势”相结合,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主张不遵循古法,不墨守成规,要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变法革新;
(20)、然而秦横征暴敛,严刑峻法,没有转变自商鞅变法以来的强硬政策,采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宽松统治,最终激起民变,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4、韩非子的思想有何影响
(1)、B.“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故B项错误;
(2)、所以韩非公开主张,君主对民众不能道德感化,而要通过“法”来把赏罚规矩立好,清晰地告诉民众:努力种地打仗就能获得官爵田产,如果作奸犯科,就要坐牢受刑。这样才能聚集民众的力量,提高生产水平和作战水平。
(3)、《汉书•循吏传>记载:“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该史料反映了( )
(4)、A(根据题目中“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得出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是皇权至上,而秦始皇此举之意正是维护皇权尊严,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三纲五常的提出是在西汉由董仲舒提出,故B项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与周代分封制相对应的是郡县制,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5)、韩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已经不行到什么地步了!
(6)、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门师兄。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要表现在:
(7)、 对秦汉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征,概括得较为准确的是()
(8)、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处于“独尊”的地位.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的地位.
(9)、据考证,战国之前的传世作品中均无“黄帝”的史料,之后始现“黄帝”之说,如传世的《吕氏春秋》、《史记》等记载的历史皆从黄帝开始。到了秦汉时期,黄帝已成为大家认可的祖先。这说明( )
(10)、材料一 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是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
(11)、(1)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为达目的,他提出了哪些主要主张?(8分)
(12)、后来法家的观点逐渐出现了。法家学派认为国君为了更好地统治,那就应该务实一点,主动变革。什么能提高国力那就做什么,什么阻碍国力发展就清除掉什么。
(13)、我们再来看看韩非子法家思想的核心,就是法、术、势的“三位一体”,这也是为什么韩非子被认为集法家之大成。韩非子,他初学的是儒家,和李斯一起师从荀子,对道家思想也很有研究,在儒家和道家两大思想基础上,又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融糅合一体,融会贯通,自成一格,从而将法家思想发扬光大,达到巅峰。
(14)、B.实行外儒内法的统治方式C.儒法已合为一家
(15)、法家的法治一个最重要的实践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众所周知,秦原本是一个“僻在雍州”的经济政治文化相对落后的小国,无权参与中原各国的事务,常受中原诸侯的鄙视,直至秦孝公重用商鞅开始“弃礼任法”。
(16)、韩非的思想具体体现在他的文章中,这些文章被后人汇编为《韩非子》一书。全书最大的特点是从统一中国这一总目标出发,提出了一套理论和原则。而这些正是秦始皇急需的。
(17)、(解析)材料核心强调秦朝创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沿用,观点提取可从制度产生的背景、制度的演变趋势和制度的影响等角度为例。以示例二为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论述过程中分朝代按“史实+结论”的方式进行论述即可,最后总结。
(18)、商鞅死后,秦国继续以法家思想治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继续奉行法家的治国理念,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统一思想;制定严苛完备的法律;推行郡县制,完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19)、韩非子之所以行文非常诡谲,语言犀利,与其诡异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20)、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是( )
5、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对秦朝的影响有哪些
(1)、(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把儒家思想灌输到法律之中,使汉律的概念更为准确”可以看出汉代法律走向儒家化,故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能反映题干材料的主旨.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把儒家思想灌输到法律之中,使汉律的概念更为准确”.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历程:
- 以肉肉取个好看又可爱名字【个性精选55个】
- 精选韩非子的思想主张的积极作用86句
- 姓肖取个谐音网名【个性精选69个】
- 精选韩愈的著名诗句有哪些61句
- 带肖字的id【个性精选127个】
- 精选韩愈诗歌风格特点四个字84句
- 网名2021最火爆非主流【个性精选59个】
- 精选韩愈的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137句
- 颓废网名头像动漫【个性精选111个】
- 精选韩愈的诗词名句摘抄130句
- 带有喜欢的人的网名英文【个性精选129个】
- 精选韩愈的诗最短5首 五言62句
- 蜡笔小新个性网名大全【个性精选127个】
- 精选韩愈的诗五言四句60句
- 深情被辜负的说说【个性精选90个】
- 三字好听的女生网名【个性精选77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