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为什么要学文言文?67句

2024-02-17 10:44:51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为什么要学习古文的经典语录

1、为什么要学古文观止

(1)、愿你陷于困窘时,能保持自己的乐观。(分论点三)

(2)、(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3)、几十年前,我见到过台湾中考试卷,其中古诗文的比重超过了百分之比我们现在的还高很多,这让我很惊讶,当时我们的中高考试卷古诗文比重要小得多。后来,读三毛、琼瑶小说,感觉到道家文化和宋词在她们的小说中竟如盐在水,她们传统文化功底之厚让我深为敬佩。再后来,读南怀瑾的《论语别裁》,钱穆讲传统文化的著作,蒋勋的文章,白先勇的小说《台北人》……深感台湾作家、学者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功底,整体要比大陆学人高出不少。港澳台现在还使用繁体字,连日本至今都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东西,他们的经济和科技在很多方面要比我们还发达,足见传统文化并不影响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我们常常把落后于人的责任归罪到传统文化,不在自身找原因,这是缺少担当推卸责任的懒汉思想。真担心别应验了孔子那句话:“礼失求诸野。”

(4)、我研究古籍的时间不久,从《黄帝内经》开始,就只看了两年。我总结出来的古籍主线,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超凡的祖先,流传下来的东西,就是想教会我们这个。我们不应该停留在批判上,而是应该认真学习,然后学以致用。

(5)、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6)、“但”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同学们对课本上的文言文学的好的话,就可以知道,在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孙权劝学》中就有含“但”的句子,即“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是只是的意思。

(7)、这两方面并没有什么矛盾。历史向前发展是历史规律,推崇古文学习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不忘华夏文明的坚实根基,温故然后知新,提升人民的文化自信。

(8)、其实只能算作打油诗,不是一次成功的文体创新尝试。

(9)、还有一种奇葩的东西,让儿童背莎士比亚的剧本学英语。这跟前面那种读经的是一个思路。就是借经典的旗号,拉大旗当虎皮,把本来非常精细复杂的英语启蒙,简化为一个字,背。结果必然是,浪费时间。

(10)、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11)、(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2)、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忘势》

(13)、本心既在,何惧浮沉     人生路漫漫,且行且珍惜

(14)、(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5)、(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16)、文言文中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长城,见证并构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一阙,对日本、韩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演进、文明进步都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17)、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18)、(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19)、(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20)、我想有这种疑问的人应该不在少数,但这恰恰是需要加强古文学习的原因之因为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没有这个大家共同认可根,我们将来的问题会愈来愈严重。

2、为什么要学文言文?

(1)、是知之愈深,则其不知亦愈明。如是者,虽能尽其知能,亦不能也。知之,不知为不知!”——《孟子·尽心上》注:《孟子·尽心上》,《庄子·天下篇》下传。

(2)、但我的思路不同,少则得,多则惑。一方面,我的时间有限;另一方面,这些书籍有高低之分,还是不同朝代的出品。所以全学,肯定是下下之策。我从内容、质量还有作者水平等各方面都作了比较,最后确认了《千字文》作为文言文入门的基础。

(3)、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北宋苏轼《定风波》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6)、(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7)、●笑读小古文:画给孩子的趣味文言文.全4册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9)、以儒家推举的典籍为例,当属四书五经。实际上,四书五经是因宋朝的朱熹才火起来的,属于朱熹的个人理解。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尽心上》)

(11)、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12)、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13)、(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14)、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岁数变大,身材长高,更有知识和经验的日积月累,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不断提高。知识经验不可能都是自己的生活体验,生活教训一点一点的总结,如果真的这样,人类永远就是原始社会了。学习前人总结的知识,提升自己,就是为了自己更快的成长。上学是吸取前人经验的最快的方法。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6)、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1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8)、可能学生都不喜欢,毕竟对学生而言,文言文是很难的,因为学生觉得文言文的文字较生僻拗口、难以理解。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0)、作此选择的核心理由,就是它符合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心思想。其它的,都不够大气,格局不够大,还是受儒家思想主导的。这从年代也能看出来,大多数启蒙书籍都是在宋、明、清出品的,是面向平民百姓的。

3、为什么要学古文的作文?怎么写?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2)、(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3)、(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4)、“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孟子·尽心上》)

(5)、假期延长,上海市3月2日才网上开课,这段时间娃继续宅家阅读。

(6)、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7)、中国诗词大会嘉宾推荐!110篇脍炙人口的古文名作+110幅幽默生动的四格漫画。

(8)、(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9)、(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10)、比如春秋时期齐国国相管仲,他的一生志立改革,并迅速使齐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了解学习管仲,就不能不看《管子》。

(11)、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12)、细数古代名士,东坡乐观当为第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可见一斑。(阐释,是什么)

(13)、我们网校实践的这几年,证明哲学是可以给儿童适当来讲的。但是讲的方法绝对不是背书,也不是通过古文经典。我们是通过绘本和小故事来渗透一些哲学的思考方法。用儿童可以接受的方法,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昨天我讲怎么防止拔苗助长简单提到了这点。教孩子思考能力,这绝对不是照本宣科按复读机就可以的。这方面,可以说是一分辛劳一分才。

(14)、(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1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1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都是小时候背过的课文。

(18)、我也知道那些翻译研究古籍的教授学者,其实他们只是从文学、文化层面的角度去研究,在他们的知识拼图里面,是有所欠缺的。通常就会掉入训诂的陷阱,一注释一翻译,古籍就失去了许多韵味。而且还有版本之争,就在语句上浪费了太多时间。

(19)、生活琐碎,你总会有厌倦的时候;生活苦楚,你总会有疲惫的时候;生活任重,你总会有畏缩的时候。无妨,历史的长河里,诗文的光芒时刻准备着指引你。弱水三千,总有一瓢能滋润你干涸的心田,唤醒你荒芜的灵魂。

(20)、(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4、为什么要学古诗文言文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当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文言文时,不妨先不看问题,静下心来多读几遍文章,或许从中能找到解题灵感。

(2)、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3)、(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5)、我想建一个群,将想读《千字文》的大家聚集起来,至少朗读千字文1000遍,每天至少读1遍。群给大家作这件事的朗读过程的交流和体会之用,仅限于《千字文》的内容。

(6)、(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7)、除了《礼记》我没看、《春秋》正在看之外,其它的都看了。我的体会是,古人如此安排无可厚非,毕竟是儒家主导的社会,功名利禄都从这里面来。但对我们现代人而言,再读四书五经,或者将四书五经都摆在同样的地位则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