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爱国的诗题目76句

2023-07-25 12:44:37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爱国古诗词题目

1、爱国题材古诗词作品

(1)、译文: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2)、后来岳飞与主战派极为大将,接连打了几次漂亮胜仗,不详尽叙述情节,太长。眼看金兀术要彻底完蛋。赵构秦桧,也就只能下手,杀害了岳飞。

(3)、21岁的李文龙“龙腾虎跃”获得短道速滑宝贵银牌

(4)、这首词是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联系词作谈谈他的豪放体现在哪里。

(5)、(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闽。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

(6)、宋·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7)、仲夏神州花似景,汨罗浪打春秋。杜鹃啼彻郢都楼。九州皆锦绣,风雨载千愁。

(8)、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9)、“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0)、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托明月以达情,表现了他对贬谪好友的关切和同情,写的深切动人。     B.《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四两句通过写人们送行的场面,表现他们对诗人的惜别之情。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花落尽子规啼”和《别夔州官吏》中“峡水秋来不恐人”都是写景兼写时令。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1)、C.(乙)尾联以“且尽手中杯”结束全诗,干脆有力,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调。

(12)、B.“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作者斗志昂扬,兴致很高。

(13)、?《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4)、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后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疏阔即稀疏、疏散,与寥落义同。《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15)、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以青春之我勇挑重担,用坚实脚步践行青春誓言。

(16)、答案:⑴“东更东”:东面还要往东。运用叠词,强调了朋友此去归家路途之遥远。

(17)、(20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1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19)、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0)、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2、爱国的诗题目

(1)、D.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2)、(2)这首词的主旨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被公认为写“愁”名句,请作简要赏析。(4分)

(3)、报国真心遭雪冤,谋臣方略化尘烟。汨罗江畔诗魂觅,玉宇仙山词赋延。

(4)、答案:⑴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⑵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难酬的悲愤。

(5)、本文由语文日刊yuwenrikan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6)、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诗歌的前六句为第一层,后两句为第二层。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种结构在表达上的效果。

(8)、千古诗词聚贤庄·第523期||毛火旺:绝句(10首)

(9)、答案:写了杨柳、春风等意象。(评分说明:只要写出了此两者就给2分)。表达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意思相近便可。)(2分)

(10)、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群山比作舞动的银蛇,高原比作奔跑的蜡像;同时,“舞、驰”两个又化静为动,使所描绘的景物生机勃勃,生动活跃。(2分)

(11)、B.(甲)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12)、注释:①宴词:宴会上所作。②畎(quǎn):田间小沟。③催去棹(zhào):催促船儿离开。棹,长的船桨。

(13)、鹿鸣诗社成立四周年庆暨《美塑》首届笔会成功举行

(14)、州桥南北的天街之上,中原父老伫足南望,他们年年盼望王师返回。

(15)、①韵调铿锵;②气势雄浑;③感情奔放;④境界开阔。

(16)、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17)、苏轼是(宋代/宋朝/北宋)(朝代)文学家。

(18)、顾问: 竹溪浣墨、李东亚、拈花一笑、流云飞鹤、茗香书屋、 梦痕、四明山里人、黄劲

(19)、这首诗前两句中的"浩荡离愁"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20)、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爱国诗题目创意新颖

(1)、作者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贞不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送”字直接点题(扣题),(甲)“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乙)诗人借此明媚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豁达的情感。

(3)、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4)、(20河北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6—7题。(6分)

(5)、(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6)、一提到爱国,可能大部分国人会怦然心动,热血沸腾。只缘国与家是密切相连的,几乎密切相连到不可分割。无人不爱自己的家,而假如无“国”,又哪里会有“家”呀!这也许就是国人要爱国的原因之所在。

(7)、答案:(1)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传出的,行人的足迹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

(8)、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进行赏析。

(10)、写到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中景物,渲染出迷蒙清冷的氛围。

(11)、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12)、(20淮安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5-6题(6分)

(13)、   《诗的灵魂……》系列的前边拙文里有提到:人生在世,人身安全最为重要。只有存在着,一切至少都还有希望。我的希望则是,普天之下,所有仁善和正义者,都能活到寿终正寝,并但愿都能在这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实现各自所追求的目标。而像那些阴险狡诈歹毒者,不用我希望和但愿,他们机关算尽,也能活到寿终正寝。古人早就有判词: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

(14)、答案: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15)、第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上渲染了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争的残酷。

(16)、①选自《杜诗详注》。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诗中的茅屋即指成都近郊的草堂。

(17)、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18)、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9)、写作手法:用典(1分)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1分)

(20)、译文: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哪会想将来战死后尸体以马革包裹而还。

4、三首古代爱国诗歌的题目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2分)

(2)、三个关注:关注转载,详见网下复利奖励;关注广东美塑单位内部以“美塑”为写作对象的职工,特别是2005年至今的美塑史志、趣闻轶事、感人故事等优秀作品,优先荐发,写好请投401117316@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美塑史记);关注从未在《美塑》杂志发表过作品的作者,尤其关注失学、辍学、留守、流动学生,不受区域、时间限制,优先荐发——请大家传播爱心,将此信息转给他们——美的塑造,爱的传播。

(3)、才嗅楚乡角黍,又歌屈子忠魂。离骚天问恸乾坤。慰藉罗江冤恨。   

(4)、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5)、粽香美酒祭先师。艾叶避妖魑。龙舟竞赛年年举,赶潮流、百舸争魁。傲骨忠诚,怀乡殉国,一曲楚辞恢。

(6)、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

(7)、(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8)、(2)三四两句诗歌采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反问说如果春风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这同时也是拟人,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独得意趣。

(9)、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10)、“青春无敌”,展现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之美。拼搏与奋斗是青年最美的姿态,也是青春最实的内容。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2003年出生的中国选手谷爱凌尝试用从未做出的超高难度动作“转体1620”成功挑战第三跳,这是目前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女选手能做出的最高难度动作,也正是这次“绝地反击”,最终谷爱凌上演了超级大逆转,以令人惊艳的表现摘得桂冠。在冬奥赛场上,像谷爱凌这样的“00后”还有很多,他们脚踩冰刀雪板,驰骋冰雪赛场,以“青春无敌”的姿态不仅绽放出冰天雪地里炙热的“中国力量”,更向人们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之美、拼搏之美和奋斗之美。

(11)、 声明:时评来自媒体,部分内容为高中语文阅读写作与备考原创,转载请保留此声明!

(12)、要朗诵好一首诗,首先要认真阅读,领会作者的感情。然后,努力地去引起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

(13)、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14)、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

(15)、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16)、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直接叙述,往往比描写更难驾御,这就要求诗人要有敏锐的目光,能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细节,将感情倾注于其中。这首诗的特色就在于此。诗中的典型细节在于两个字──“等”和“询”。父老岁岁年年在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几乎到了望穿双眼,几乎要化作“望驾石”,其强烈的愿望和痛苦的心情自然就融于“等”字中。而含泪失声的“询”则惟妙惟肖地描绘出父老的神情,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眼前,那哽哽咽咽的声调,尤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而“几时真有”更是意味深长,早也盼,晚也盼,朝思暮想,朝朝暮暮州桥畔,伫立凝眸,企首悬望,父老们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因为他们的热切盼望一次又一次地变成失望。而诗人的无言以对,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