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孟浩然的诗的风格137句
孟浩然的诗风格特点
1、孟浩然的诗风格特点是什么
(1)、|声明: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2)、☆风格特点:且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3)、 题目是由乐府杂曲歌辞《轻薄篇》加上独特的地点“灞上”而成,主题遂由本意讥讽“乘肥马、衣轻裘,驰逐经过为乐”变为讥讽为了功名利禄奔走趋竞的社会现象。长安简直就是一个竞逐场,人们从朝到暮都是急匆匆地奔走,在灞水桥头及浐水之滨,即使亲戚相见也顾不得打声招呼。而孟郊自己不幸也被裹挟其中,虽然明知这些人都是轻薄之辈,但自己又不得不跟在其后奔走,即使白了头发也不能停歇下来。这样的奔竞,实在是有违本愿,而陷入其中却难以自拔,这就写出了自己的悲剧命运,也是千百万读书人奔走名利场的真实写照,表现了孟郊内心深处的矛盾状态。又如《长安羁旅行》:
(4)、☆风格特点: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5)、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xiū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6)、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7)、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9)、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10)、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
(11)、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12)、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13)、 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14)、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15)、(1)“开”字将月光照射之下,烟雾笼罩的山林由朦胧而赫然淸晰地动态过程凸现岀来,用词生动,意境全岀,暗示了诗人脱离尘世喧嚣,归隐鹿门幽境,心境也因之豁然开朗。(2)“忽”字是诗人微妙的感受,表达了诗人为大自然所融化,陶醉其中,忘情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境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16)、 孟浩然的一生没有经历过宦海沉浮的大风大浪,也没有经历过安史之乱那般血雨腥风的天荒地变,他在四十岁之前主要在家乡隐居读书,采樵垂钓,或与知音好友弹琴赋诗、悠游山水。他的《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说:“白鹤青岩畔,幽人有隐居。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睹兹怀旧业,携策返吾庐。”写的就是一时真实的情境和真切的感受,一方面刻画好友张子容隐居地的幽静闲寂的景象:白鹤岩的青岩边,幽人居处前的河水与钓台空寂无人,山林涧壑也没有打柴钓鱼者的身影,庭院里高耸入云的青松在孤寂的岁月中逐渐变得苍老,那片丛生的几经风霜欺凌的苦竹因缺少主人的照料而变得荒凉稀疏,一切都呈现出人去物衰的苍凉况味,对孟浩然来说,从前与好友隐居山林、弹琴赋诗、躬耕渔樵、笑傲烟霞的日子已经随着友人的离去永远消逝了;另一方面则抒发了自从好友从宦之后,自己依然不愿追求功名而甘心隐居遁世的人生理想。孟浩然这种怀抱“经济策”却依然“返吾庐”的选择,来自他对襄阳隐逸名流庞德公人生归趣的追慕,他的《登鹿门山怀古》云:
(17)、王维有些诗确实是秀句,比如他的《积雨辋川庄作》,这首诗很受人称赞,是首好诗,其中有两句尤其被人称赏。哪两句呢?“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漠漠”,见出积雨已经很长时间了,绿田被一片蒙蒙的水气所笼罩;“阴阴”,表明蓊郁的树木在雨气中更显苍翠。白鹭翻飞,为浑然一片的水田增加了一道亮色;黄鹂啼鸣,则给绿树浓荫带来了一种生机。而且“漠漠”和“阴阴”、“白”与“黄”、“漠”与“白”、“阴”与“黄”,纵横对比,色彩鲜明,光彩在明暗之间交错着,极尽写物之工。王维的这两句诗,与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王维诗中色彩鲜明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非常艳丽。再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青”和“白”对举,贴切地描画出了日落和潮来时的状态。至于表现光线明暗的句子,就更多了,像“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笔法细腻,描摹精工,利用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光感,将景物的状态表现得非常突出。
(18)、 深秋的清晨,诗人行舟江上,见黄叶飘落大雁南飞的景象,忽然体会到北风的寒冷,于是情不自禁的思念家乡,而襄阳的山水却远隔在空阔无际的楚云之外,旅居作客他乡,思乡之泪似乎已经流尽了,而自己所乘的一叶孤帆依然在天边飘荡,更加惨沮的是自己还是像当年的孔子那样不知津渡何在,前途依然是一片迷茫,就像眼前的大海一般茫无涯际。这种乡愁中融入了孟浩然追求仕途的失意,遂显得深沉。
(19)、 贞女、静女是自《诗经》以来,一直被人们歌颂的对象,是人生美好的象征,但是,保持贞洁操守,尤其在一个泥淖污浊的乱世,没有相当的定力,谈何容易。因而古代女子的命运实际上充满了悲怨。还以孟母为例,三十岁就守寡,饱受青春的寂寞和贫穷的困扰,要保持节操需要忍耐多少痛苦的煎熬啊!也许孟郊对母亲无限同情,故大量写古代怨妇,如《闲怨》:
(20)、 此外,《结爱》中那位“结爱务在深”“结妾独守志”“结尽百年月”的女子,《塘下行》中面对调戏自己的少年说“不是城头树,那栖来去鸦”的女子,《湘妃怨》中“冥冥荒山下,古庙收贞魄”的湘妃,都是孟郊心目中禀性刚贞的烈女。
2、孟浩然的诗的风格
(1)、 如果说前一篇是对举场进行概貌描述并揭示自己内心的矛盾状态的话,那么这一篇则是写屡次失意于举场后,对世态炎凉的真切感受并萌发了归隐的愿望。请看:孟郊满头羁旅尘土,十天才能梳理一次,这是照应前诗的“奔竞驱走”的劳苦情状,而经常在一起喝酒的都是那些失意的旧友,在万物享受及时雨滋润的时候,唯独自己感觉不到春天的暖意,因为“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世道人心就是这样的势利;但孟郊确信自己具有君子的人格,因此在这喧竞场深感绝望之后,也萌生了陶潜“归去来”的意念,要拄着竹藤杖,去采摘山蔬与野蕨,因为只有脱身局外,才能永葆生命的本真。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风格的分析。考生须对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有所了解。杜甫后期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中,形成了以沉郁顿挫为主的诗歌艺术风格。例如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中借江边萧瑟苍凉的秋景,写出了诗人晚年的不幸遭遇和深沉悲愤的心情。掌握了这些,再参看注释,当不难作出正确回答。
(3)、(答案)看惯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壮怀激烈,脍炙人口,再看这首《小重山》词,是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所谓“一种壮怀能蕴藉”指的是岳飞的《小重山》用含蓄的手法、低沉的格调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孤愤,表达抗金报国的心志,却表现出一种沉郁含蓄的风格。
(4)、(答案)①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②比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③比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婉转,下阕“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
(5)、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东汉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早期才华横溢,颇受宠爱,故诗歌多歌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也有感时伤乱、述写宴饮游乐的作品,洋溢着浪漫乐观的情调。
(6)、 《出门行》与《行路难》都是乐府杂曲歌辞,此诗描写了“少年”的悲苦遭际,他面对漫无边际的长河,却没有桥梁通过,在白露秋风的季节,壮心凋落,颜色枯槁,竟无处诉说内心的苦痛,而此时陌上偏偏传来《苦寒行》的曲调,少年感到惊异且悲伤,更可悲的是昔日的朋友已经飞黄腾达、脑满肠肥,但他并不念及我的贫贱处境。这就是第一首诗述说的故事。第二首诗写独坐的悲哀,不仅思念故乡,而且追求的美人远隔云端,可望难及,想去看她却没有飞越长空的羽翼。真正到了无可奈何的困境。
(7)、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欺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8)、(答案)①意象豪迈:“鹏”“凤”意象不同于一般的鸟雀,给人以豪迈之感;②意境开阔:“北海”“太阳”“路茫茫”等组成了开阔的意境;③气概刚健: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32个经典病句,帮助你学会16个判断病句的方法!
(10)、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11)、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幼年失怙,与母亲相依为命。早年与诗僧皎然及太子文学陆羽有交往,曾旅居河阳、侨寓苏州等地,四十岁之前的行踪难详。应母亲之命,于贞元七年(791)至贞元十二年(796)三次应举,登第时已经四十六岁。贞元十六年(800)选调溧阳尉,因不屑俗务,官事荒废,专事苦吟,被罚半俸。后经韩愈等人推荐,入河南尹郑余庆幕府,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过上了稳定生活。元和九年(814)在赴任途中暴卒于河南阌乡。孟郊生于天宝末期,历经安史之乱,又四处漂泊,出仕之后也是长期沉沦下僚,终生贫困潦倒。晚年更是经历丧母与失子的双重折磨,以致死后丧事及遗孀遗孤都全靠韩愈、张籍等友人操办和周济。
(12)、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1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14)、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15)、⑴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16)、(答案)这首词的语言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含蓄蕴藉,不明说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让读者通过词句自己去揣摩联想,使得整首词的思想更显深沉感人。二是形象生动,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把醉态写得活灵活现。
(17)、 这是孟浩然开元十六年应举且干谒失败后归隐终南山时的名作,诗中以“北阙(即朝廷)”与“南山(隐居地)”为两极,展开仕进与归隐的矛盾冲突,意欲进取入仕一展怀抱,却因“不才”遭遇明主的抛弃,因“多病”受到朋友的疏远,然而白发日增在催人衰老,又时当年末,真是五情交杂,百感丛生,所以长夜漫漫难以成眠,颇对不起旧山的青松明月,依旧殷勤地空照窗棂,虚吟清澈的松韵。这首诗中包含驰突激荡的情绪,却多以直语、反语、内疚语表达,显得比较含蓄蕴藉。又如《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这是展现归隐与惜别之间的难堪,一方面干谒无果,朝朝空手而归,难耐寂寞,故欲追寻芳草而归去来,又难以割舍与老朋友的深情厚谊,转念一想当今朝廷当道者没有愿意极力帮助,世间又缺少同道的知音,因此别无选择,只有掩闭柴门姑且忍耐寂寞吧。因为欲突破寂寞的包围而求仕,到最后竟条条路绝不得不回归寂寞,可以看出孟浩然内心深处沉重的愤懑与幽怨。这种情绪在告别京城故交踏上归途的诗作中有更多的表现,如《京还留别新丰诸友》云:“吾道昧所适,驱车还向东。主人开旧馆,留客醉新丰。树绕温泉绿,尘遮晚日红。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在“吾道”无法实现的情境下,要拂衣而去归隐嵩山。当风雪阻碍归途时,又高唱“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十上耻还家,徘徊守归路(《南阳北阻雪》)”,大雪载途、原野苍莽、乡关何在的迷茫感和无颜见江东父老的羞耻感交织在一起,颇见歧路徘徊无所适从的落魄情状。回到家中似乎迫不及待就要发表一份彻底归隐的宣言,这就是《仲夏归南园寄京邑旧游》:
(18)、在孟诗众多的艺术魅力中,“清”是孟诗主要艺术特色之一。“清”是浩然诗中最鲜明的美感特点。如《夏日南亭怀辛大》云:“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诗人选择了“山光”、“池月”、“荷风”、“香气”、“竹露”、“清响”这些自然景物,已经使人感到清幽雅淡,再加上作者的描述:山光西落,正是黄昏时节,这时池月东上,有了一些光辉,但是不是那么明亮,多少带一些朦胧。这种环境,不能不使人感到清幽,诗人散发乘凉,心情恬淡。这时他又闻到一股微风吹来的荷花香气,听到竹叶上露水下滴的响声。荷花的香气是清淡的,但是可以嗅到;竹叶上露珠的下滴声是细微的,却可以听到。
(19)、 如果说嫦娥乃月宫精灵,是难以接近的话,那么湘水女神在人间则也许有亲近的可能。这首《湘妃怨》是乐府琴曲歌辞,采取现实与神话交织的双线结构,一方面想象帝子(大舜的二妃娥皇、女英)因为寻找舜而投水自尽的坚贞刚烈,她们的“贞魄”就藏在荒山下的古庙里;一方面写自己前往寻找祭拜的经过与心绪,只见那古庙掩映在乔木从中,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古色古香、浓荫匝地的青绿景象,与山下那清碧见底的湘水相互呼应,构成一个宁静雅洁的环境,湘妃的瑶席前摆着刚刚采摘来的芳草香花等祭品,呈现出一派圣洁的清光,湘妃坐在永生牌位上含情脉脉,但诗人却无法与之亲近,只好在夕阳西下、烟波浩渺的江边徘徊叹息。弥漫着“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意绪。
(20)、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3、孟浩然的诗的风格特点
(1)、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2)、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秋登万山寄张五》
(3)、樯出江中树,波连海上山。风帆明日远,何处更追攀。——《广陵别薛八》
(4)、(解析)“一种壮怀能蕴藉”其实已经点明了本词的艺术风格:“壮怀”主要是指悲壮的情怀,而“蕴藉”则是“含蓄”的意思。回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点明作者的感情是如何含蓄地表达出来的。
(5)、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形象鲜明,反映现实,抒发情感。
(6)、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也是古代隐逸诗人的典范,他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双重的,即一方面他的作品中那股清绝的气象和那种冲澹的风格赢得后人的钦佩与模仿,另一方面他为人处世的高雅闲静又深受人们的景仰,他的为人与诗歌达到了高度且完美的统以致闻一多先生无限感慨地说“这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唐诗杂论·孟浩然》),即认为孟诗是一种带有无可移易的孟浩然独特标志性的东西。这种人与诗的相融,既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文学史上的独特现象,因为很多人的人品与作品是割裂的,像潘岳能写出高情千古的《闲居赋》,却因热衷功名利禄而谄媚权贵以至于去“拜路尘”,当然受人诟病。那么孟浩然其人其诗到底是靠什么东西吸引人们敬仰的目光和沉醉的心灵呢?我认为这就是孟浩然及其诗歌的内在情韵,即为人追求雅韵、为诗追求真情。
(7)、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8)、 韩孟诗派崛起于中唐,总体上看,韩愈诗歌力大思雄,恢廓宏伟,气象峥嵘,其艺术创辟远远超过了孟郊,但如果单从乐府诗角度来看,则孟郊乐府或许并不在韩愈之下。孟郊乐府简朴古奥、托兴深微,内蕴刚贞、锤炼精纯,那种孤郁冷峭的诗境和镵刻崭削的骨力对后代影响深远。
(9)、本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10)、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11)、王、孟创作风格的第四点差异,表现在抒情的委婉含蓄与率真直露上。我们读文学作品,往往少不了一个“情”字。晋人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诗人就是处于“圣人”与“最下”者之间的这样一批人。如果我们追溯一下山水田园诗的源头,那么早期的谢灵运模山范水,工笔描绘,穷形尽相,将重点主要放在了景上;陶渊明写田园,更多地融兴寄于观赏,比较重视主观的感受。葛晓音教授认为:“大谢山水诗以观赏为主的表现方式与陶渊明以兴寄为主的表现方式在盛唐融合,促使山水田园诗在精神实质的深层次上合流。”(《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唐人写诗非常注意情景的结合。孟浩然几乎没有纯粹的写景诗,他以情带景,或将情穿插在诗中,或展示在尾部,抒情的成分都很浓厚。孟浩然悲伤就写“泪”,高兴就写“喜”,他是不掩饰、不做作的,流露出性情中的那种率真之气。
(12)、(1)单线推进式:如《羽林行》先布置环境背景,并以胡人射雕手不敢出门加以衬托,将天寒地冻写到极点,然后推出羽林豪杰,他骑着白马带着苍鹰,冲向冰凌覆盖的黄河。结构采用简单的线性展开,却漫向遥远,冰天雪地里的英雄结局怎样,令人揣想,并留有余味。又如《临池曲》:
(13)、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
(14)、 这是孟郊自制的乐府诗题,内含深广的忧愤。前四句概括严峻的现实:胡涂的管理者在养植芳草时,把蒿草与兰花一起锄掉,如同狂飙掠过秋林,弯曲的正直的同时被摧毁枯萎。接下四句先点明嘉木最怕钻心的蠹虫,哲人最怕莫名的诬陷,然后以屈原被谗言诬陷沉江自尽而靳尚这样的谗佞却被当成“良谋”的国士,多么荒唐的忠奸不辨、是非颠倒的黑暗现实啊!接着四句表明自己善良的愿望:希望清流浊水分途异趋,鸱鸮与鸾凤远隔而居。当然这样的纯粹美好愿望不能实现,因而结尾喟然而叹:湘弦在手,却没有知音,只能徘徊在歧路之上,发出孤独的哀鸣。
(15)、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苏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16)、关键词:孟浩然 诗歌 内在情韵 结构特点 表达方式
(17)、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d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18)、☆风格特点: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19)、题材大多是青山白云,鸣禽芳草、惠风流水;人物多是山林隐士、野老牧童、樵夫浣女;思想多是回归自然、向往闲适隐逸。
(20)、姜夔(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
4、孟浩然诗歌的风格特色
(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主要是平和、清淡、自然。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巧妙之处在于,它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七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再如《过故人庄》这首诗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就把一个环境幽美的田家生活情景描写得朴实自然,形象逼真,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而孟浩然则不一样,他营造的意境多为闲远型的。我们来看一下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香炉峰》:“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这首诗也是写山寺的,一开始,就“挂席”而来,悠然远望,庐山香炉峰进入了视线。诗人用“都未逢”“始见”,表明了向往之情。在前面所说王维诗的“冷”和“咽”的诗眼之处,孟浩然用了“远公”的典故,就是东晋的名僧释慧远。释慧远当时住在庐山东林寺,所以孟浩然写他,就是仰慕慧远的超尘绝俗,怀着步其后尘的愿望。这里,他的思维是发散的,意境显得闲放而悠远。尤其是最后两句:“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这个“空闻钟”与王维那首的“深山何处钟”不一样。日暮时分,钟声悠然响起,从山上传到江边,余音袅袅,不绝于耳。这与“深山何处钟”所写的不知钟在什么地方响,显得很幽深、很僻拗的感觉不同。所以沈德潜就赞叹孟浩然这首诗:“此天籁也,已近远公精舍,而但闻钟声,写‘望’字意,悠然神远。”(《唐诗别裁集》卷一)孟浩然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洛下送奚三还扬州》)、“倘因松子去,长与仙人辞”(《寄天台道士》)等,都表现了这个特点。所以贺贻孙说孟诗“逸宕之气,似欲超王而上”(《诗筏》)。
(3)、隐娘整理了45句孟浩然诗句,一起来体会孟浩然的清淡自然吧!
(4)、☆风格特点:旖旎动人,拗峭过甚,含蓄婉转。杜牧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豪迈的,一是香艳的,前者“或为遣愁,或为吊古,或为感怀之作,多是用一种拗峭的笔调写成,立意奇特”;后者“大半是用一种清新的笔调来轻描淡写的,所以便不至满纸都脂粉气了”。
(5)、D.诗歌最后一句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其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
(6)、 然而,华忱之校订影印宋刻《孟东野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及郝世峰《孟郊诗集笺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收入孟郊乐府诗均分为两卷,虽未说明,但有将第一卷视为古乐府(53首)、第二卷视为新乐府(13首)的意味,比郭茂倩《乐府诗集》一共多出34首。其篇目是:《长安羁旅行》、《送远吟》、《古妾薄命》、《静女吟》、《归信吟》、《山老吟》、《小隐吟》、《苦寒吟》、《猛将吟》、《湘弦怨》、《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贫女词寄从叔先辈简》、《边城吟》、《新平歌送许问》、《杀气不在边》、《弦歌行》、《覆巢行》、《巫山曲》、《塘下行》、《临池曲》、《车遥遥》、《空城雀》、《闲怨》、《古意》、《黄雀吟》、《婵娟篇》、《南浦篇》、《清东曲》(以上见乐府卷一)、《和丁助教塞上吟》、《古怨别》、《古别曲》、《乐府戏赠陆大夫十二丈三首》、《望夫石》、《寒江吟》(以上见乐府卷二)。
(7)、(2)双线交织式:如《古乐府杂怨三首》其二以夭桃与游女双线展开,清晨的桃花与红妆的游女,双双娇妍美好;薄暮的桃花与衰老的游女,双双黯然失色;但是树有百年花,而人却没有永远的颜色。因此花可以送人到老尽,而人在悲伤的时候,花却依然悠闲自在。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感慨,寄寓在人与花的对比中,双线并行,相互映衬。又如《征妇怨二首》:
(8)、 天上去不了,孟郊就会徘徊在湘妃庙前,寄托自己的理想。如《湘妃怨》:
(9)、 显然,郭茂倩认定的孟郊乐府与当代学界确认的相差很大,其中有九篇带“吟”的诗都被郭茂倩舍去,令人费解;而今人所收录篇目似乎又过宽,包含了一些赠答之类的唱和作品。再加上孟郊乐府诗创作的本事难详,因而创作时间及地点也难以确定,以致华忱之、喻学才、郝世峰等人也只勉强将其中16首作了系年。
(10)、⑴在观物方式上,王维是在静态中观察景物,物象具有相对稳定的视角;而孟浩然则是以旅人的眼光来看山水,自然物象在诗中往往具有流动感。
(11)、(答案)本诗写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得到凉爽,恰遇“细草摇头”,运用拟人手法,富有情趣。后两句写天气炎热得连荷花也躲在叶底不愿露面,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基调活泼有趣,语言清新明快,写的是热,透露出的却是无限“清爽”之情。
(12)、 最后来看看孟浩然平日的生活实况。其《田园作》云:“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粤余任惟迁,三十犹未遇。书剑时将晚,丘园日空暮。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能为杨雄,一荐甘泉赋。”诗中展现了孟浩然三十岁时隐居田园的境况及慨叹无人引荐的苦衷,尽管居住环境类似于陶渊明的园田居,幽静恬美,果木成荫,但他不甘心只是幽居“养恬素”,因为不遇于世,晨兴昼坐故多感慨,既不能像鸿鹄冲天一般肆志,又不愿像鸡鸭争食那样猥琐,勾心斗角。然而乡曲无知音,朝廷无亲故,即使自己有扬雄那样的才华,也没有人向朝廷推荐啊!由此可见,闭门读书的孟浩然也有年轻人该有的宏大志向,只是苦于没有机会罢了。当然,隐居其间更多是潇洒旷逸的情趣,如《洗然弟竹林》云:“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鹄志,共有鹡鸰心。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这是四十岁前隐居时的情景:他与志同道合的几个兄弟,在一起隐居读书,志向高远,情怀高雅,遇兴则欣然赋诗,酣饮畅游,像竹林名士那样,时常随意弹琴作乐,展现的是一种风怀澹荡、率性适意的隐士生活情调。又如《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闭关久沉冥,杖策一登眺。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两心喜相得,毕景共谈笑。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这是他应举失败隐居终南山时的景象及心情:在长久闭关之后的一个黄昏雨后的时刻,杖策登览终南山的翠微寺,体味到道家静处的微妙,感受到儒道在面对自然山水的时候有相同的爱好,在两心相悦、谈笑畅怀之后,展开了对越地名山天台山的向往,最后说享受这大自然的山水清音就很好了,不必学阮籍那样学凤凰鸣叫的长啸,即是说无须刻意做作,一任率真就够了。再加上孟浩然“伫兴而作”的创作方式和他那些具有“清绝”格调的作品,于是孟浩然便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韵味十足的雅人形象。
(13)、 孟郊生活的中唐建中、贞元、元和之际,尽管“安史之乱”平息已经多年,但其恶劣影响却依然存在。不仅宦官专权且手握重兵,出现白居易所说“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轻肥》)的怪现象,而且藩镇割据尤为严重,清人赵翼说:“安、史既平,武夫战将以功起行阵,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大者连州十数,小者兼由三所属文武官,悉自署置,未尝请命于朝,力大势盛,遂成尾大不掉之势。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力不能制,则含羞忍耻,因而抚之。姑息愈甚,方镇愈骄。” 采取姑息养奸态度的正是历经“建中之乱”的德宗皇帝,他对方镇无可奈何,因而方镇乘机肆意扩大自己的势力,甚至大量吸纳朝廷不用的“弃才”。如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针对董邵南“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的情景既同情又担忧,故结尾说“(希望能代我告诉河北英雄豪杰们)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又《送幽州李端公序》说:“国家失太平于今六十年矣。······今天子大圣,司徒公勤于礼,庶几帅先河南北之将来觐奉职,如开元时乎?”又《送石处士序》记载了河阳军节度使乌重胤求士之事,石处士应邀入其幕,并说:“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牧,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途,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开头以“伯乐过冀北之野,而群马遂空”来形容方镇征辟人才的盛况,可谓规模空前,虽不免夸张,却也是实情,说明人才流入方镇的情况非常严峻。这必然带来士子依附于方镇节度使而背离朝廷的态势。 在既有萧墙之忧(指宦官专权)又有强藩之虑的背景下,从朝官到普通士人的精神世界也出现了危机。尤为可怕的是大量在朝廷找不到政治出路的文人纷纷进入藩镇幕府,造成无行文人只知藩镇不知朝廷的现象,进一步削弱了朝廷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孟郊在乐府诗中呼唤建构忠贞刚正人格,抨击邪恶的世道人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4)、⑵就诗歌的意境说,二者都创造出“静”,但一个是佛教的“空灵”,而另一个却是道家的“清幽”。
(15)、诗意于表面的自在恬然中,流露出内心的孤独,而“长歌楚天碧”的结句,刻画出清寂幽独的诗境。又如《渔翁》:
(16)、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7)、——摘自 尚永亮 《诗映大唐春——唐诗与唐人生活》
(18)、 孟浩然的真诚还在送别友人的诗中有生动表现,如《岘山送萧员外之荆州》:
(19)、 孟浩然其人有古雅余味,其诗有清逸余蕴,可以说“韵”既是孟浩然个人的本色,也是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20)、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此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即景龙二年(708)至先天元年(712)间,故题为“夜归鹿门山”。
5、孟浩然的诗的风格是什么
(1)、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大多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做雕饰却能超凡脱俗。他喜欢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烘托自己的思想。如《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这首诗从时间来看,由渡头落日到渡头月照,从景看,先是喧闹的渡头到回归鹿门的轻松到最终一切归于平静。从人向江村我归鹿门,暗示了不同的归宿,从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回归山野的隐世者。
(2)、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3)、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4)、小编今天向大家介绍孟浩然这首《夜归鹿门歌》。它是孟浩然隐居鹿门时创作的写景抒怀诗。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5)、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6)、 这首诗郝世峰先生认为是写“爱情的缺憾,也可以是象征仕宦生涯的苦恼”,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认为这首诗表现了孟郊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采用四方归聚辐辏的结构,中心意象是“月婵娟”,这“婵娟月(月中有嫦娥)”就是孟郊心目中追求的人生理想,代表了美好。“嫦娥奔月”本来是一个极端自私的原型故事,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好容易求得不死之药,还没有来得及食用,不料却被妻子嫦娥盗窃并吃掉了,独自一人奔入月中,成为“月精”。孟郊彻底改造了这个典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说花朵美好,但容易凋零飘落水面,随时光流逝;竹林美好,但常常被晓烟缭绕,朦朦胧胧看不清娇妍的清淑之姿;妓女美好,打扮得娇艳柔媚,可惜青春不能永驻。只有那一轮婵娟的明月可以亘古长存,夜半时分嫦娥向最高的天神太一朝拜,她升天成精是因为人间没有与她相匹配的美好伴侣。因为活在人间,即使是班婕妤那样的贞静美好,也敌不住超飞燕之流的谗言,不能长久得到皇帝的宠爱,即因为人间的失意,才飞升到广寒宫追寻永恒的清静,月宫作为光明的圣洁之地,就不存在李商隐设想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那样的孤苦寂寞了。孟郊用嫦娥的传说是否映射自己的人生际遇,就不得而知了。
(7)、 新乐府:《远望曲》一首(卷新乐府辞)、《征妇怨》四首(卷新乐府辞)、《织妇怨》一首(卷新乐府辞)、《求仙曲》一首(卷新乐府辞)、《结爱》一首(卷新乐府辞)。
(8)、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风格特点: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禄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自然浑成,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10)、[注]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榆关,即今山海关。
(11)、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12)、 为了应和上述情感状态的表达,孟浩然出人意外地不在构思技巧方面过分用力,反而采取了最简单的线性展开结构,他喜欢运用赋体的叙述、描写和抒情,给人单纯简洁的感受,孟诗靠内蕴的真诚感人。
(13)、据《襄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此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所以题目“夜归鹿门”。
(14)、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5)、 前四句树立陶徵君作为自己追慕的对象,要做一个沉醉田园乐趣的“羲皇上人”,接下来四句忽然一转,说不知为何竟然栖栖遑遑去上国京城追求功名利禄,“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两句表现忠孝难以两全的矛盾,实际上忠君路绝,也只有回家孝亲了。最后四句声明要扇枕北窗、采芝南涧,追慕许由躬耕田园隐居的淳真。
(16)、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17)、 古乐府:《有所思》一首(卷鼓吹曲辞)、《巫山高》一首(卷鼓吹曲辞)、《折杨柳》二首(卷横吹曲辞)、《长安道》一首(卷横吹曲辞)、《怨诗》三首(卷相和歌辞)、《湘妃怨》二首(卷琴曲歌辞)、《烈女操》一首(卷琴曲歌辞)、《出门行》二首(卷杂曲歌辞)、《伤哉行》一首(卷杂曲歌辞)、《妾薄命》一首(卷杂曲歌辞)、《羽林行》一首(卷杂曲歌辞)、《灞上轻薄行》一首(卷杂曲歌辞)、《游侠行》一首(卷杂曲歌辞)、《游子吟》一首(卷杂曲歌辞)、《古离别》二首(卷杂曲歌辞)、《乐府》三首(卷杂曲歌辞)。
(18)、当时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强兵劲卒,正积极准备发动叛乱,而唐玄宗委任权□,荒于政事。储光羲途经邯郸,作《效古》二首写途中所见:“大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
(19)、 孟郊的乐府诗与其他诗一样,总体上给人“孤郁冷峭”的感受。如《苦寒吟》:
(20)、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1)、 孟浩然并没有立即实现自己的诺言,而是再次出发,北上洛阳,然后东游吴越。在《自洛之越》中说:“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面对三十载书剑无成的不遇境况,要长揖谢公卿,去吴越山水胜境中漫游,学习范蠡扁舟泛湖海,追寻酒中真趣,不再刻意追求什么名利了。实际上诗中还是表现那种难以释怀的政治愤懑。
(2)、最后二句,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3)、(文言文)语文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145例
(4)、☆风格特点: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5)、二是笔法的精工秀丽与疏朗清淡的差别。王维的诗以“秀”著称,孟浩然的诗则以“清”著称。杜甫评价王维的诗:“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解闷十二首》其六)说它是“秀句”。评孟浩然的诗:“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其八)说它是“清诗”。一个“秀”,一个“清”,就代表了王、孟诗不同的风格。
(6)、☆风格特点: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7)、 家书是用泪和着墨写成的,这泪是科举失败、功业无成的苦涩泪,是愧对母亲的辛酸泪,因此,当书信寄出后,魂魄也一起飞去,空阔长天与苍茫大地之间,惟余茕茕孑立、无所适从的孤身,在这样的境况下,除了母亲那微温的怀抱还能有怎样的依靠呢?当我们把前面所论述的那些诗歌联系起来时,就看到了孟郊对母亲的完整的心路历程,他歌颂母亲的坚贞,体惜母亲的悲苦,感受母亲的哀伤,也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依恋,这是他用乐府诗来塑造包含大爱的女性品德和懂得感恩的儿子孝顺的双重人格。如果说韩愈写《琴操》主要是站在儒家道统的高度塑造伟岸人格的话,那么孟郊的这些诗则是在描写普通凡人的操守,两者都很重要。从某种角度看,孟郊的这种不借助华丽辞藻的表达,具有“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特点,因而更显珍贵。
(8)、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9)、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这类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其实他对现实并未完全忘情,他有所感慨,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责,这在占相当比重的边塞诗中尤为明显。有《常建集》。。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10)、与孟浩然不同,王维抒情往往有“文外之重旨”,也就是在表层的描写中,蕴含着一种隐而未发的旨趣。当你读完之后掩卷而思,会体味到一些更深的东西。这在他的离别诗中表现得较突出,如《留别丘为》,前面有写景,有述事,最后两句说:“一步一回首,迟迟向近关。”这两句写得很传神,一步一停一回首,人不愿意离去,马走得也非常缓慢,文字之间透出道不尽的眷恋之情。再如他的名作《送元二使安西》,最为人称赏的是“劝君更尽一杯酒”。一个“更”字,便将此前已饮了很长时间,终于到了不得不别的时候,所以,再劝一杯,即此分袂的状况展示了出来。同时,也含有劝友人再饮一杯酒,祝他前途珍重的意思。仔细体味,在这“一杯酒”中,实际蕴含着诗人细密的心理活动和浓郁的别情。这类诗句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拈举了。
(11)、(解析)该题考核词风。“鹏”“凤”意象不同于一般的鸟雀,给人以豪迈之感;“北海”“太阳”,给人境界开阔之感;携书佩剑,自然显示出作者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这些意象的选择及装扮的描写体现了辛词豪放的特点。
(12)、孟郊也擅长运用夸饰,如“手把绿荷泣,意愁泪珠翻(《楚怨》)”刻画屈子的悲苦,泣出的眼泪竟然能够翻落到荷叶上;“声翻太白云,泪洗蓝田峰(《远愁曲》)”更为神奇,哭声可以让太白山的白云翻滚,眼泪能够洗刷蓝田的山峰,真是有泪如倾啊。还有像“江花匪秋落,山日当昼曛”(《楚竹吟》)写箫声的感染力,“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巫山曲》)”写巫山曲的魅力,“寒江波浪冻,千里无平冰(《寒江吟》)”写凄寒境界,“采采清东曲,明眸艳珪玉(《清东曲》)”写美目流盼的闪烁,“烧峰碧云外,牧马青坡颠(《边城吟》)”写边地景象,“荒郊烟莽苍,旷野风凄切(《古别曲》)”写离别的场景,等等,都富于极度夸张的艺术表现力。
(13)、孟浩然诗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诗风清淡自然,不事雕饰,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14)、柳宗元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为山水田园诗的四大家。苏东坡称柳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发纤穠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这个评价是很准确的。
(15)、☆风格特点: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16)、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精通绘画、书法、音乐。王维早年立志于功名进取,写了许多风格雄浑、境界开阔,充满豪情逸气的诗作,其中以边塞和游侠题材的诗歌居多,如《少年行》、《从军行》、《老将行》、《陇头吟》、《使至塞上》等。但在唐代诗歌史上奠定其地位和最能标志其诗歌艺术成就的,还是山水田园诗。其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反映田园隐逸生活,描写自然山水。如《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或写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逸,或写自然景物的清幽秀美。
(17)、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
(18)、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如《宿建德江》,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19)、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20)、 尽管这首诗能够引起普天下母子的联想,但毫无疑问这是孟郊献给母亲的诗,表达对母爱无微不至又广大无边的深切体会和无以报答但必须报答的儿女心声。母爱像三春的阳光普照万物、温暖大地,温煦而宽容,清澈又明亮,甜蜜且美好。然在孟郊看来,这伟大的母爱并不抽象虚阔,而是体现在具体的细节上,面对远行漂泊的游子,为他密密缝补衣服,担心他挂念他,期望他早日归来,不管能否有所成就,回来就好。这就是相依为命的母子亲情吧。而孟郊对母亲又是怎样的眷恋呢?这首《归信吟》告诉了我们答案。诗曰:
(1)、本词一改作者深情婉曲的词风,开豪放之词的先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2)、有人用“一种壮怀能蕴藉”来评论《小重山》的艺术风格,请你作简要分析。
(3)、谢灵运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常怀意愤。他借外任郡守之机,寓情于山水,创作了一大批山水诗作。(1) 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4)、柳永,(987年—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5)、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6)、 打开《孟浩然诗集》,我们发现其诗歌题目,除了一部分参与宴聚的送别诗,其余大都是描写田园隐居或旅途的境况,自己有了感慨需要抒发或寄给朋友分享,很少因朋友赠诗而相互唱和,即他的创作具有原发性特征,不是被动性的写作。这些作品中也包含了较为丰富充实的情感,梳理了一下,大致如下。
(7)、(3)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它多以单行之气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8)、 《伤哉行》属于乐府杂曲歌辞,此诗哀伤知音零落。“众毒蔓贞松,一枝难久荣”二句可见像“贞松”这样的君子,被“众毒”欺慢凌辱,难以长久是必然的命运,可见世道的险恶。接下来说执意修道的人没有成仙,却凋零在美好的春天,而秋风摇撼着干枯的树木,由于没有知音倾听,我援琴连曲子也弹不成了。最后说只能静静坐在馆阁中,面对皎洁的月光,哀悼逝者,想象着空江之上,波浪摇晃着灵柩前的旌旗。这首诗可能是悼念好友李观的英年早逝,可以看出孟郊对知音零落的悲伤情怀。有时候他还会托古人表达这种感慨。如《湘弦怨》:
(9)、 孟浩然与朋友交往,注重一个“真”字,展现真性情,抒发真情感,袒露真襟怀,总之以真诚为本,绝不虚饰狡猾、心机难测,给人爽朗豪迈、胸襟坦荡的感受。如名作《过故人庄》:
(10)、清新。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一般用在写景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
(1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2)、⑷诗多单行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13)、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
(14)、总体来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从初唐盛行的咏物、应制等狭窄的题材中解放出来,更多地表现了生活,并继承了谢灵运的传统,开创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河。
(15)、 只要与《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对比就可以看出来。汉乐府运用单向推进结构,牵牛星用来引出织女星,然后略去不写,只沿着织女星单线条展开,通过织女星形象、动作、情态、心理的刻画,写她不能与牛郎相会的痛苦。而孟郊改为双线结构,将古乐府进行改造,运用对待模式,牛女二星双写,以遥遥相望结束,虽然失去了古诗的情意缠绵,但获得了简洁明晰。孟郊的复古并非学习古乐府那种直接告白式的语言,而是提取其核心意象加以再创造,显示出浑阔精纯的古色古香韵味。又如《古妾薄命》:“不惜十指弦,为君千万弹。常恐新声至,坐使故声残。弃置今日悲,即是昨日欢。将新变故易,持故为新难。青山有蘼芜,泪叶长不干。空令后代人,采掇幽思攒。”其中有“采蘼芜”意象,显然来自汉乐府的《上山采蘼芜》,但孟郊对古诗进行了大量删削,并重新加以艺术构思,远远超出了古诗的境界,表现出薄命女人的悲剧命运,比原诗更具有震撼力。如果与孟云卿《古离别》对比,就可以看到孟云卿的复古是亦步亦趋的模仿,而孟郊则是进行新的尝试。杜甫《赠孟云卿》“李陵苏武是吾师,孟子论文更不疑。一饭未尝留俗客,数首今见古人诗”中的“古人诗”是像古人面目的诗,并非从艺术上加以肯定。而马茂元《唐诗选》指出:“韩孟诗派与《箧中集》作者,虽同为学古,而韩、孟独被后人重视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是泥古不变,而能以古参今,以雅杂丽,复古而能通变。”算是说出了最本质的东西。
(16)、摘要: 孟郊是中唐乐府名家,其乐府诗简朴古奥、托兴深微,内蕴刚贞、锤炼精纯;诗境孤郁冷峭,笔力镵刻崭削,想象怪异,构思奇特。体现其对高古、雅正的审美追求,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代影响深远。
(17)、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