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论语》全文二十篇及翻译104句

2023-08-11 12:26:44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论语原文及翻译二

1、论语2翻译

(1)、7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翻译)

(2)、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3)、23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翻译)

(4)、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5)、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6)、(译文)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7)、(注释)①杇(wū):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②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③诛:责备。

(8)、(注释)有:同“又”,古人在和整数和小一位的数字之间习惯用“有”字,而不用“又”字。“十有五”即“十五”,古人十五岁为入学的年龄。“立”:自立 “不惑”:不迷惑 “天命”:上天的意志

(9)、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10)、(4)说:音yue,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11)、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12)、(原文)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3)、(原文)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4)、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翻译)

(15)、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6)、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翻译)

(17)、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8)、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翻译)

(19)、(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执政者便会像北极星一样,居于一定的位置,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0)、(译文)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2、《论语》全文二十篇及翻译

(1)、(译文)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2)、(译文)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3)、(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译文)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5)、(注释)①这句的“得”’宇应是”去”字之误,②恶(Wu)乎:哪里,怎么。③造次:匆忙,仓促。①颠沛;穷困,受挫折。

(6)、(译文)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正义的、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7)、(注释)(1)告朔:朔,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日。告朔,古代制度,天子每年秋冬之际,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告知每个月的初一日。(2)饩羊:饩,音xì。饩羊,祭祀用的活羊。(3)爱:爱惜的意思。

(8)、(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9)、20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翻译)

(10)、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1)、(译文)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2)、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翻译)

(13)、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15)、24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翻译)

(16)、(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17)、1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翻译)

(18)、10子禽(⑴)问于子贡(⑵)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19)、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翻译)

(20)、有子说:“礼的功用,以遇事做得恰当和顺为可贵。以前的圣明君主治理国家,最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做事,无论事大事小,都按这个原则去做。如遇到行不通的,仍一味地追求和顺,却并不用礼法去节制它,也是行不通的。”

3、论语二则全文翻译

(1)、(注释)由:即仲由,孔子的学生,字子路 垮女:诲,教诲,教导。女,同“汝”,你。 知:通“智”

(2)、(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3)、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4)、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5)、(译文)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6)、根据论语中的其他用例我们认为第三种解释更正确,以前的中学教材解释成第一种,现在的教材已经改过来了

(7)、译文:孔子说:“饭疏食饮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8)、(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9)、(原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10)、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11)、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12)、译文: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13)、(译文)孔子说:“因为严于律己而犯错误的是很少的。”

(14)、(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15)、(解读)我们今天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什么“道”?合法之道。说到底,也就是仁义之道——仁道。

(16)、31“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尔。”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翻译)

(17)、(注释)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下文的孟孙也指他。”樊迟:“孔子的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御:“驾车”。

(18)、(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19)、(译文)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20)、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翻译)

4、论语原文完整版及翻译

(1)、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3)、(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4)、颜渊、季路侍。子曰:“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译文)孔子说:“比赛射箭不一定要射穿箭靶子,因为个人的力气大小不一样,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6)、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翻译)

(9)、   孔子说:“在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的收获,就可以当老师了。”

(10)、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1)、(译文)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12)、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翻译)

(13)、秦始皇焚书坑儒,许多古代典籍付之一焚,《论语》未能幸免,几乎失传。汉代经官府搜集整理,曾有三种不同的本子流传,即《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古论语》是汉景帝时,鲁恭王在孔子故宅壁中发现的秦火以前的古本《论语》,用先秦古文字(蝌蚪文)写成,为古文本,史称古文《论语》,共有二十一篇。《齐论语》是齐国学者所传,有二十二篇。《鲁论语》为鲁国学者所传,有二十篇。《齐论语》和《鲁论语》均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成,史称今文《论语》。西汉末年,张禹以《鲁论语》为根据,参考《齐论语》与《古论语》进行考证修订,改编成《张侯论》,并为官府列为官学。东汉时期,郑玄又以《张侯论》为本,参考《古论语》和《齐论语》再加以改订,即成为今本《论语》。《古论语》和《齐论语》从此亡佚。

(14)、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翻译)

(15)、寓意:每个人都应该有雄心壮志,坚定信念,坚持不懈。

(16)、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15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翻译)

(19)、(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

(20)、(译文)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5、论语原文及翻译注释

(1)、(译文)哀公问道:”怎样做才能使老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2)、(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3)、(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4)、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译文)鲁定公问道:“君主使唤臣下,臣下事奉君主,该怎样做?”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6)、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翻译)

(7)、2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翻译)

(8)、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翻译)

(9)、译文:曾子(曾参)说:“我每天好几次这样省察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来往是否信守承诺?传授学生道理是否印证练习?(或:老师传授给我的道理,我有没有去认真实践呢?)”

(10)、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翻译)

(12)、(译文)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13)、(5口:音fan,同泛,广泛的意思。(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14)、32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翻译)

(15)、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16)、孔子说:“臧文仲藏了一只大龟,藏龟的屋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状,短柱上画以水草花纹,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

(17)、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18)、(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1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0)、1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12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翻译)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