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诗经名句归类有哪些128句

2023-09-28 10:29:11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诗经名句归类

1、诗经名篇名句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2)、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5)、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7)、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9)、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1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2)、诗中乡情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13)、——大仲马乃知事贵奋,形势非所拘。——归庄人勤之宝不但使人不同于草木,也异于禽兽,而且可以使人成为万物之灵,万灵之物。

(1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7)、沙场秋点兵。(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8)、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1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东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0)、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2、诗经名句归类有哪些

(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5)、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感悟)古人的感情,多有信物。不是信物好,只是情意重。

(9)、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10)、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11)、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12)、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13)、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谷风·北山》

(14)、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5)、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中国)李大钊.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1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8)、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19)、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20)、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宋.晏殊《蝶恋花》

3、诗经名句及其解析

(1)、(译文)看那老鼠还有皮,做人怎能没威仪。做人如果没有威仪,不如早早就死去。

(2)、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这》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7)、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8)、根据《诗经》的记载,大部分的乐舞都是雅乐,乐舞的动作和音乐都太多庄严肃穆,一般都是用在正规场合,用于朝廷的重大活动,大多是祭祀活动。而且就像孔子说的那样,这些诗主要是为了贵族青年服务的。到了汉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出来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外,开始尝试着去追求一种新的乐舞以丰富自身生活。汉乐府的社会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雅乐已经不适合汉代生活了。在《汉书?扎乐志》中可见:“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但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气。”这就说明在汉室雅乐的声律有人已经不能说出准确的意思了。在此时人们也希望有更轻快自然的乐舞出现,丽俗的乐舞对应了大部分人的口味。在这种情况下,俗乐在汉代就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俗乐轻快的风格带给人的轻松愉悦的感受也就注定了它能够深入民间,这种轻快的乐舞更加具有表现力,也不再向以往那样的沉重庄严,在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0)、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2)、(释义) 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4)、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16)、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17)、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18)、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宋·范成大《鄂州南楼》

(1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诗经名句积累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2)、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在《诗经》中记载的流传于民间的乐舞是非常少的,在《礼记?乐记》中就记载说:“郑音好滥淫志,宋膏燕女溺恚,至膏趋数颓志,骞音敖辞乔恚,此四者,淫于色丽害予德,是以祭季巳弗用也。”这些乐舞经过乐官的润色基础上不会流入寻常百姓家。民间的乐舞由于自身的内容涉及百姓的生活无关社稷,与当时大规模的祭祀乐舞不相符,所以也不会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所有在民间留下了的周代乐舞很少。但是民间乐舞的发展步伐并没有因此终止。随着汉代疆域的不断扩大,民族融合的步伐也加快,统治者对待外来音乐比较宽容,在汉武帝时期还任用了有才能的乐官李延年,他在乐舞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一些所谓的新声也逐渐流入庙宇。在《乐府诗集》中说:“自汉已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其后分为二部:有箫笳者为鼓吹;用之朝会、道路、亦以给赐,汉武帝时南越七郡皆给《鼓吹》是也。”可见在当时的乐器比较丰富,有箫、笳、角、鼓等,也说明汉武帝把这些乐舞作为厚礼会赏赐了南越七郡。这些新鲜的乐舞为人们的生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逐渐逃离了宗教祭祀礼乐的束缚,开始了不是“先王之乐而是‘世俗之乐’”的新旅程。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1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1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2)、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1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4)、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15)、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17)、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18)、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20)、山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5、诗经名句分类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5)、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乐府诗·长歌行)

(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8)、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

(1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1)、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1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3)、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14)、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1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17)、(2)陈碧:《〈周易〉乐舞思想及其对中国乐舞的影响》,《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1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19)、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20)、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年羊。(敕勒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诗中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田园田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5)、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8)、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9)、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10)、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

(1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12)、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宋·晏殊《蝶恋花》

(13)、颜真卿《劝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字聿》惜时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8)、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1)、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唐·崔国辅《九日》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诗经》中乐舞因素与周代的治国理念也是不谋而合的,周代是一个特别注重礼教的朝代,也就是“礼乐治国”,“《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这正说明了诗书礼乐之间的密切关系。尤其是在祭祀活动中,祭祀不能没有诗歌,不能没有根据诗歌编排的乐舞,这也是当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正如《礼记?祭统》中多说的那样:“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在先秦时代,每个部族在进行祭祀活动时,都有自己偏爱的内容和形式,这种形式一旦被整个部族认可就会被一直延续下去,这种乐舞的形式也就成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当时存在这样一种说法,大概意思是国家灭亡了宗庙祭祀活动的乐舞是不会消失的,还会在一个新的国家中一部分小团体还在沿用。在这种情况下,周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民心,一统天下,于是就采取礼乐治国的方式,从事一系列的文化统治活动,例如设立了管理乐舞的专门机构,设置了专门从事乐舞采编活动的人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诗经》中的诗歌内容不断丰富,留给后人大批的精神财富,同时乐舞体系也不断地完善建立,周王朝在“礼乐治国”思想的引领下,逐渐强盛。

(4)、诗中风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5)、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

(8)、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